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五篇範文合集

觀後感1.94W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五篇範文合集

慶祝建黨100週年為主題的電視劇《光榮與夢想》整部劇以偉大領袖毛澤東的革命生涯為主線,輔以中國共產黨成立、秋收起義、長征、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那觀看了《光榮與夢想》之後,你有何體會與感悟? 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五篇範文合集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一

研究生畢業,走出大學校門,走進組織部門,許多新事物等著我去學習、去實踐。一出一進之間,作為“菜鳥”的我,有著自己的體會感想。

一出一進之間,要堅決服從分配,積極轉變角色。第一次走上工作崗位,面對完全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事,這就要求我們儘快地從相對簡單的校園環境中走出來,迅速調整自己。堅決服從組織安排,不論在什麼崗位,都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及時調整心態,把握角色定位,努力應對新的挑戰。過去的榮譽都是過眼雲煙,重要的是著眼於當前,做一名俯的下身、彎的下腰、聽的進耳的學習者,儘快進入角色,履行好崗位職責

一出一進之間,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雖然我們在學校接受了高等教育,但缺乏相關經驗。而且組織工作有其特殊性和規律性,對於一名剛剛從事組織工作的新人而言,任何事情都要從零做起。提高個人素質,是每一個新人的必修課。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學習理論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另一方面要學習業務知識,向身邊的領導和有經驗的同事學習。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要把握機遇做一個樂於學習的人,增強與時俱進的學習意識,發揚不怕苦不畏難的吃苦精神,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理論與業務水平,從而更好地匹配崗位要求。

一出一進之間,要腳踏實地,做到愛崗敬業。組織工作不僅肩負的責任大,而且工作量大,很多時候需要加班加點,容易讓人產生畏難情緒。古人云:“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每個組工人必須牢固樹立“組織工作無小事”的觀念,時刻都要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做到有耐心、要細心、不煩心。每一個程式都要做到盡善盡美,每一個步驟都要嚴謹有致,自覺養成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的習慣,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工作,努力爭創一流的工作業績。

走出大學門,變身組工人,壓力與動力同在,光榮與夢想同行。我堅信,組織部是另一個“象牙塔”,在這裡有上級領導的關懷照顧,有老同志的傳經送寶,在這裡我將不斷汲取知識、增長才幹、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努力練好組織工作所需要的內功,牢記新要求,找準新目標,踏上新徵程,面對新時代,完成從大學生到組工人的角色轉變,早日成為一名政治立場堅定、工作本領過硬的合格組工人!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二

曾經,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對即將奔赴抗戰一線的學員提出要樹立“第一,當學生;第二,當先生;第三,當戰爭領導者”的理念。今天,作為一名深入基層一線的選調生來說,更應該帶著使命下基層,懷揣夢想做選調生。

選調生要善於當學生,持之以恆學知識。“想要獲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成就,我們就不能滿足現狀,停滯不前,只有將自己的夢想轉化成有價值的熱情,我們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發展和成功”。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基層鄉鎮的情況紛繁複雜,選調生如果只是硬搬書本理論只會處處碰壁。因此,身為一名基層選調生,要做到理論結合實際,堅持不斷學習。一方面,我們要虛心學習基層經驗,掌握鄉村理論技能,另一方面,要自覺提出再教育、再培訓的要求,切實增強資訊開發與利用的能力。

選調生要樂於當先生,深入基層解難題。選調生如果僅僅掌握了知識,卻為了自身利益,不將其用於致富農村、造福百姓,那就沒有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時代楷模黃文秀,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心上”“當親人”。她懷揣民情日誌走訪慰問群眾,用腳丈量民情,時刻站在群眾立場,親身體驗群眾冷暖,千方百計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她用她年輕的生命展現了一名優秀選調生的時代風采。選調生只有深入一線,將在校園所學知識用來幫助群眾辦事,巧解群眾難題,才能受到群眾的擁護和歡迎。

選調生要敢於當領導者,引領群眾奔小康。“思想是明燈,能照亮前進的道路;思想如甘泉,能沁人心脾”。選調生作為基層的“知識分子”,一言一行都肩負著組織的期望,一舉一動都代表著組織的形象。因此,選調生首先要做個信念堅定的人,積極響應支援黨的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不“唱反調”,不“牢騷抱怨”,讓共產主義信仰內化於心、內化於行。其次,選調生要當好“服務先鋒”,必須思想和行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扶志”又“扶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選調生要扛起發展大旗,為自己的家鄉發展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將選調生有計劃地下派到基層鄉鎮工作,是黨中央著眼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選調生隊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扶貧攻堅貢獻了重要力量,從選調生自身來說,不僅要能夠善於當學生,還要樂於當先生,更敢於當領導者,如此這般,為基層發展出心出力,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上一層樓!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三

近日,新華社釋出“沐浴真理之光、匯聚復興力量——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一文。馬克思主義起源於歐洲,卻在遙遠的東方生根發芽,展現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我們黨成立至今,以近百年的歷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國理論建設的思想指導。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引中國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指路明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努力奮進、擁有強大理想信念的民族,而馬克思主義中闡述的社會理想是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這種理論與中國本土文化的內涵相差無幾,它之所以能被中國人所接受和認同,除了歷史發展的決定性條件之外,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同社會”的理想也為其作出了重要的鋪墊作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更好適應了社會和時代的發展,順應了歷史的變遷,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思想指導武器。中國近年來的飛速發展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離不開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追求崇高理想的“科學依據”。張載滿懷壯志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顧炎武憂患於家國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與馬克思主義中闡述的擔當意識並無二致。馬克思曾言道,為人類工作,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來拯救人類,解放人類。在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的憂患意識與使命感進行了融和,“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共產黨強大的精神內涵。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以及防汛戰場中,共產黨人衝鋒在前、不畏生死:有在脫貧攻堅中舍小家、為大家,有在災情面前用生命去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共產黨人用自己實實在在的做法踐行了“以天下為己任”的強烈使命感,成為人民群眾的可以信任依賴的“勤務兵”。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忠於實幹興國的“精神動力”。中華民族是注重實幹的民族,從來不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古賢荀子曾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真正有用的學問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馬克思建立的哲學叫做“實踐的唯物主義”,他特別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從人的實踐活動來認知世界、解釋世界。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裡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實踐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沒有強大的實踐力量就不會出現中國如此飛速的發展成就。我黨向來重視理論與實踐向結合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讓實踐精神落實在每一處土地,是我們幹事創業、力求復興的根本依據。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四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引用“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句古訓,道出了苦難無論是對於個體的成長,還是國家的進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苦是催人奮進的良藥,黨員幹部要學會吃苦,從吃苦的過程中磨勵初心、雕琢品性、建功立業,把苦難當作人生的老師,引領自身去奮鬥、去拼搏,以“苦”培育出甘甜的人生果實。

黨員幹部要憶苦思甜,從“苦”中汲取精神力量。回顧中國共產黨建立近百年來的歷史,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挫折、風險和困難,但也從這些苦難中不斷成長,在革命年代形成了英勇向前、視死如歸的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在建設新中國初期形成了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鐵人”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在改革開放時期形成了敢闖敢試、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正是這些偉大的精神創造了我們如今幸福的生活。因此,黨員幹部要牢記這段艱難跋涉的歷史,去繼承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增強“四個意識”、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過去成功的來之不易,防範思想懈怠的風險,在憶苦思甜中汲取前進動力,在憶苦思甜中保持初心不改。

黨員幹部要“自討苦吃”,從“苦”中磨鍊鋼鐵意志。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唯有經過苦難的洗禮,才能完成成長的蛻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一些黨員幹部也開始圖安逸、求享受,不願吃苦、不會吃苦,遇到問題或推脫搪塞,或應付了事,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和艱苦奮鬥的意志。改變這一狀態,就需要黨員幹部學會去“自討苦吃”,去急難險重的崗位上增長解決問題的經驗和能力,去條件艱苦的基層深入群眾、廣接地氣,堅持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價值取向,遇到挑戰敢於迎難而上,遇到矛盾敢於較真碰硬,在“吃苦”的過程中磨鍊擔當作為的品質意志,把自身鍛鍊成一名人民信賴的好乾部。

黨員幹部要苦心孤詣,從“苦”中幹出一番業績。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成功輝煌的背後都浸透了艱苦奮鬥的汗水。吳仁寶帶領村民幾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奮鬥、與時俱進,才成就了華西村“天下第一村”的美名;黃大發發揚愚公精神,在絕壁上開鑿數十載,終鑿出一條“天渠”,帶領草王壩村村民脫貧致富。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要想幹出成績,就需要去苦心經營,勤走訪、多調研,結合實際謀劃佈局,找準發展方向;要去艱苦奮鬥,朝著既定的目標持續發力、精準發力,堅韌不拔地攻堅克難、實現規劃。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偉大的事業都是從苦中幹出來的,唯有吃苦開拓,才能功成必定有我。

電視劇《光榮與夢想》觀後感五

“星眸未放瞥秋毫,頻掣金鈴試雪毛”是古人對鷹的描寫,老鷹之所以能成為天空中強者的代名詞可不僅是看起來那麼簡單。鷹從出生開始,就經歷了殘酷的考驗,它們依靠超乎常人的意志,經受無比的磨練和苦難之後,才鑄就了其超強的力量,才成就了其翱翔天空的身姿。作為一名黨員,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有雄鷹搏擊長空的氣概,勇於攻堅克難,奮力實現新作為、新成就,應該時刻銘記自己是一隻翱翔於藍天的“雄鷹”,當用百倍的勇氣搏擊長空,帶領中華民族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黨員如“鷹”,以“鷹之勇毅”逆風前行。鷹到了該學會飛翔的年紀時,他們面對的絕不是簡單的展翅逆風而上,而是一場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考驗。幼鷹被父母逼著從巢穴裡墜落下去,培育它們飛向藍天的信仰,在死神面前強迫著他們激發飛翔的潛能,是粉身碎骨,還是振翅高飛,他必須做出選擇。戰爭年代,共產黨員們面臨的是“生與死”的考驗,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槍林彈雨渾不怕,一腔熱血獻中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同志捨生忘死,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也不肯透露我軍一點線索,正是因為有如她這般無私奉獻的黨員,我軍才能在抗日戰爭中所向披靡,取得最後的勝利。黨員如“鷹”,在生死存亡之際做出抉擇,他們在乎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國家存亡。

黨員如“鷹”,以“鷹之魄力”敢於犧牲。故事中,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鋒利的爪子就會老化,無法有效地捕抓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長得又濃又厚十分沉重,昨日雄風不再。它必須用它的喙撞擊岩石直至脫落,然後等候新的喙長出來,再用新喙把指甲拔掉,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再用新指甲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經歷過無比痛苦漫長的過程後,老鷹獲得了重生。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的五十多人到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六萬多人,再到紅軍長征等,中間一度面臨絕境,然而共產黨員卻憑藉“鐵”一般的意志站起來了,帶領中國走向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擺脫了“落後就要捱打”的境地,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新步伐,開啟了全新的發展篇章。在困難面前,共產黨人總是有“鷹”那般直面困難、披荊斬棘的魄力和勇氣,匯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讓中華民族像巨人般立於世界之林。

黨員如“鷹”,以“鷹之韌勁”磨鍊自我。老鷹的一生很長,它讓自己在磨鍊和挑戰中成長,當它在藍天展現它的時,當它在電閃雷鳴中與風雨搏鬥時,當它站在懸崖峭壁上俯視著一望無際的大好河山時,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它永葆自己的信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作為一名黨員更應該像鷹一樣,在磨練中開創自我。楊善洲放棄進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造林,綠了荒山,白了頭髮;於海俊為守護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默默堅守32年,卻在撲救上央格氣林場山火時不幸壯烈犧牲;張桂梅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將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累計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把一切都獻給了黨、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如果說老鷹是鳥中的英雄,那麼他們就是我們的榜樣。

“利爪重生展新翅,萬里長空任馳騁,新喙遍嘗天地餐,高壽七十群鳥妒。”正因為鷹能忍大痛擊長喙、拔指甲、棄舊羽,才讓它的生命如此美麗。我們的廣大黨員幹部,更要學習這種“老鷹精神”,敢於自我剖析,提高自身要求,經受住歷史的考驗,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同邁向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