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s擊手觀後感7篇

觀後感1.04W

每次朋友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不少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大家在寫觀後感的時候,需要聯絡自己的生活例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s擊手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s擊手觀後感7篇

?s擊手觀後感篇1

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70週年即將到來之際,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有了這種認知和定位,我開始瞭解我居住的社群周邊有關抗美援朝方面的訊息。在一起登山的朋友得知,磨盤山有大連淩水烈士陵園,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8月15日,我登上了磨盤山,尋找到了烈士陵園,進行了瞻仰。淩水烈士陵園,向世人展示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內容的浮雕及碑文,安葬78名大連參加抗美援朝犧牲的烈士遺骨,青山松柏,鮮花簇簇,撫慰烈士的英靈。隨之我寫了一篇散文《瞻仰淩水烈士陵園》,並製作了美篇,以充分表達對英雄烈士們的崇高的敬意!8月29日,我再登磨盤山,再次拜謁淩水烈士陵園,重新拍照和撰文,寫了一個專訪《磨盤山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重點突出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役,英雄人物和相關資料,以及由抗美援朝戰爭衍生的經典歌曲和影像作品,同樣製作了美篇。兩個美篇圖文並茂,配上經典歌曲《英雄戰歌》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激昂慷慨的旋律中,激盪人心,湧起情感上的波瀾,久久不能平靜。

時光流逝,精神永存。年已70歲的我,越發激起對70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情感。記住中國人民志願軍捨生忘死的家國情懷,再次致敬最可愛的人!

?s擊手觀後感篇2

大年七年級晚上,一家四口去影院觀影,感覺《狙擊手》這部影片敘事波瀾壯闊,是一部優秀的以小見大的愛國戰爭影片,值得大家觀賞

1.我心裡難受

影片一開頭,是戰地記者來採訪屢獲戰功的“五班”班長劉文武。因五班接到連長的緊急救人任務,於是把大永派去代替班長接收採訪。大永是個神槍手,也是五班學歷最高的,他在影片的最後關頭,以一人之力克敵制勝。記者問,在五班是什麼感受?大永說:“我心裡很難受”。他擔心自己的好朋友亮亮生死未卜,回答的直接了當,乾乾脆脆。戰友情呼之欲出,讓人感慨萬分。大永堅持要求參戰,在獲得連長的首肯後,追隨五班一同赴前線。

2.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在

拉鋸戰中,五班損失很大,敵人依靠有利地形,武器裝備一時獲勝。戰士悲憤的說:“我們什麼都沒有,除了一個望遠鏡”。班長劉文武打斷了他:“老子還在,你還在,五班還在。”這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氣概。在影片的最後時刻,連長連續點名,五班犧牲的每個人都有人喊到,不禁讓人催然淚下。是的,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有我們。戰爭中的人是最重要的,志願軍奮勇向前的英雄精神永存,殺敵致勝的英雄志氣永在,與敵人死磕到底的英雄氣魄永恆。

3.不要哭,給我憋回去

印象中,一個大男人痛苦流涕,是多麼丟人的啊。但是在影片中,大永,班長都有流淚的場面。而且,大永至少哭了三次。俗話說“英雄有淚不輕彈”。隨著劇情的反轉,大永從一個愛哭的戰士,迅速成長為一個名戰鬥英雄。班長劉文武面對哭泣,大聲說“給我憋回去”,自己卻暗自流淚。班長犧牲以後,大永採用班長先前教授的方法,最終戰勝了敵人。反觀敵人,卻從始至終沒有一滴眼淚。

?s擊手觀後感篇3

在觀看電影《狙擊手》的時候,我把多年積澱的情感,落實到實際行動,開始著手宣傳抗美援朝,謳歌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我重新學習和認識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戰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8000個功臣集體。他們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不愧為祖國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堅強衛士,無愧於“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黨中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美國侵略者。志願軍指戰員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而形成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偉大的志願軍戰士不愧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圓滿完成了中國人民賦予的光榮而偉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以寶貴的生命維護和平與安寧,以壯麗的青春譜寫了歷史的光輝篇章。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先輩的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爭的創傷隨著歲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場戰爭留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印跡卻永遠不會消失,10餘萬為國捐軀的中華好兒女的英名更是永遠銘記不忘。

勿忘過去,珍惜今天。我們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我們要時刻珍惜這一切。

追憶那場戰爭,我們應該滿懷感激之情向最可愛的人——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向犧牲在朝鮮土地上的光榮的烈士們和他們的家屬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參加那次戰爭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說:忘記歷史等於背叛!雖然有些偏激但並不無道理。那些歷史是由先輩們用鮮血白骨潑寫的,用他們的青春換來的,雖是保家衛國之戰可誰都不能否定它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亞洲的作用,對朝鮮半島的作用。如今無數的先輩長眠於綿延的長白山腳下,那號角之聲已經消散在朝鮮半島的上空但那聲聲號角之聲不該在我們心中消散,中國雖未多強大但絕不低頭。

?s擊手觀後感篇4

戰場不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戰爭的血腥殺戮和嚴重破壞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戰爭意志,使人們產生了懷疑和幻想。即使是戰爭史上許多著名的將領也不可避免地會衰落。然而,抗美援朝戰爭並非如此。中國政府一旦作出參戰的戰略決策,就會表現出鋼鐵般的戰爭意志。

鐵的意志是要有戰鬥的信心。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客觀地分析了美國在軍事上的優勢和劣勢,即“一長三短”:一是強項鐵丰度;二是三大弱點:一是前線太長;二是運輸路線太遠;三是戰鬥意志不強。針對核訛詐,毛澤東指出:“你打你,我打我,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最後打敗你”,“美國的原子彈不能消滅中國人民。美國的原子彈無論威力有多大,如果扔到中國,都會刺穿地球,炸燬地球。對太陽系來說,這是一個大事件,但對整個宇宙來說,它算不了什麼。”正是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支撐著戰爭的大局。

第二,有真正的決心。今年7月,美國作出介入朝鮮內戰的姿態後,毛澤東作出軍事部署,集結5支25萬人的軍隊,組成東北邊防軍。後來,他又把兩個團調到金浦、隴海支援東北。同時,他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規劃,並在東北南部轉移了一些工業設施和戰略物資。從部署戰爭到實際參戰只有一步之遙。一旦進入戰爭,一切都將集中在贏得戰爭的根本問題上。四支軍隊和三支炮兵部隊首次投入敵軍,七個月先後先後發動五次戰略戰役,把“聯合國部隊”從鴨綠江趕回“第三十八線”,殺戮奪取230000餘人,為整個勝利打下了基礎。戰爭。這個基礎是基於美國錯誤地認為中國不會參加戰爭的事實,而中國幾乎把所有的努力都獻給了整個國家

同時,它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中國政府在國內困難重重、各種浪費等待恢復的情況下,為出兵參戰做了最壞的準備。”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認真分析,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與美國軍隊作戰,美國就有必要準備宣佈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而美國至少可以用空軍轟炸中國的許多大城市和工業基地,用海軍攻擊沿海地區;最不利的情況是中國軍隊無法在朝鮮境內殲滅大量美軍,兩軍陷入僵局已經陷入僵局,美國公然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建設計劃,引起了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一些人的不滿。同時,毛澤東充分認識到蘇聯支援的侷限性,準備不接受蘇聯的援助。

?s擊手觀後感篇5

我很喜歡《狙擊手》,全因其管中窺豹、以小見大,浩瀚極寒的雪原上零零星星不足二十人竟能打出滿嘴巴血腥味,劇情輕重緩急足以媲美國外戰爭片。狙擊手們架起長槍如同江湖俠客仗劍前行,兩支敵對人馬爭鋒較量,設下陷阱,互拋誘餌,放眼過去滿目深寒,剎那槍聲驟響便有鮮血潑灑滲入白雪和泥土,一擊斃命宛如豔麗紅梅點在軀體,生死勝負昭然揭曉,恍惚間瞥見武俠的影子迎著陽光斜照在雪原上。

武俠引人心潮澎湃,但單槍匹馬永遠敵不過鋼鐵洪流與萬馬奔騰。恰逢冷槍冷炮運動歷史背景為高手對決提供了影像化的土壤,雙方高手身懷絕技、不相伯仲,幾回合交手打得一波三折,在眾人庇護下得以存活的“小師弟”在最後關頭領悟心法迅速成長,轉而展開絕地反擊,故事自然染上武俠色彩。

染上再多武俠色彩,戰爭片總歸是戰爭片。張藝謀拍攝電影的能力無可置疑,他懂得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讓浪漫伴隨著壯烈犧牲荒蠻生長,將文戲穿插在生離死別之間,也不需要佈置太多火藥,只要狙擊手每一聲槍響都做到扣人心絃,就可以讓每一個死亡時刻變得彌足珍貴。

雙方隔空對招容易審美疲勞,讓一個瀕臨死亡的士兵躺在雪原中央等待救援才會真正令人提心吊膽,再送來一個朝鮮小男孩懵懂無知地四處走動,更是讓緊張氛圍超級加倍。瀕臨死亡的士兵身懷祕密,亦是麥高芬式的存在——美軍誤以為其是普通擔架兵就作為誘餌隨手丟擲,殊不知此人帶有重要情報,到發現時為時已晚;志願軍知道其身份是偵察兵,可能帶著重要情報,便下了死命令要將人搶回來;到了主角所在的小隊,他們看見的不僅是情報,而是一個親密的戰友,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為了救下這個人,他們願意賠上全員性命也在所不惜——至於情報本身是什麼內容,對觀眾來說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圍繞這個瀕臨死亡的偵察兵,雙方會作出什麼驚人舉動展開拉鋸戰,故事情節順理成章延伸開來。

?狙擊手》並不完美,儘管張藝謀竭力剋制情感表達、避免刻板印象,但也仍有濫用音樂煽情的嫌疑,每次成功擊殺敵人也要執著地展示拙劣的子彈飛行特效,更不用說坦克決戰前生硬的情節過渡。正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寧願整部電影都沒有背景音樂、特效子彈和旁白的介入,放開雙手讓故事愈發地冷,讓槍聲也愈發地冷,讓風聲夾帶著冰雪純粹地敲打觀眾的心房,這樣的90分鐘也會更加地冷醒人心。

?s擊手觀後感篇6

昨天連看兩場春節檔的電影,一個是《長津湖之水門橋》,一個是《狙擊手》,出了電影院,眼睛都腫了,我淚點比較低。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不知道從拍攝手法、運鏡、美術、音樂這些專業的角度去評價,但從一個普通觀影者的角度,同樣是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同樣是好電影,張藝謀的《狙擊手》更能打動我。

?長津湖》是從更巨集大的角度去敘事,從寫作的角度來說,是場面描寫。能巨集觀把控場面是需要高水平的,要能面面俱到卻又不能忽略細節,要能營造意境又不能浮於表面,從這一個角度來說,《長津湖》可以說並不遜色於好萊塢商業片。視覺上的恢弘大氣,音樂上的蕩氣迴腸,最大程度地讓觀眾感受到戰爭帶給人的震撼,讓英雄人物更顯悲壯,讓享受先輩用生命換來和平的我們更加動容,所以,在《長津湖》的電影場裡,會聽到觀眾的唏噓聲,小聲的抽噎聲以及震撼聲。當然,淚也是流得更加酣暢。這個時代需要這樣高昂的號角,去吹響那些正在被遺忘的歷史。

?狙擊手》是從更細節的角度去敘事,從寫作的角度來說,是以小見大,是細節刻畫。張藝謀導演通過一個五班的故事,去繁從簡,以小見大,從更細膩的角度去剖析戰爭的殘酷。《長津湖》裡大場面會讓人無形中麻痺每一次傷亡帶來的痛感,更多的情緒出口都在幾位主角身上,他們英勇善戰,他們視死如歸,他們的犧牲能激發觀眾更強烈的痛。然而,在戰場上,有多少無名英雄可能沒有立過赫赫戰功,沒有悲壯就義的瞬間,他們可能只是在某一次衝鋒中被掃射過來的子彈打穿,被扔過來的火炮炸飛,可就是因為有了多少這樣鮮活的生命用自己的身體去擋住了一顆顆子彈,才能把敵人一次次地打回去,而這些在大場面中是很難感受到的。

?狙擊手》中的這場戰鬥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也許並不重要,在龐大的犧牲數量中,五班犧牲的人數並不起眼。但《狙擊手》中每一個戰士的倒下都讓我揪心、壓抑,他們可能沒有射殺一個敵人就倒下了,軍功章上可能也不會有他們的名字。就像電影裡說的,這只是一場普通的戰鬥,也許很多人都不會知道。真正的戰場沒有那麼多高光時刻,而敵軍也沒有《長津湖》裡面刻畫得那麼傲慢和不堪一擊,戰爭從來不是用來宣揚英雄主義,而是讓後來者銘記它的殘酷。

在電影的最後,唯一活下來的人哭著對連長說:“連長,五班沒了。”連長吼道:“誰說沒了?”接著連長一遍遍報著五班的人名,身後的戰士一個個的應答著。這一幕,最為觸動。戰場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劉文武,每一個班都是五班,每一人都是英雄。

?狙擊手》的結束曲響起,卻無人起身,電影院裡很靜,我卻能感受到每個人眼中的淚,內心的痛。痛而不發,這種隱忍的痛感更能讓人銘記。

曲終,人終散場。只希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內心的熱血永遠不會散,民族的魂永遠不會散。仇恨也許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忘,但歷史必須銘記。銘記並不是為了雪恨,而是提醒自己,我們的民族魂一定不能丟。更要提醒後輩的我們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自強。

然,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是《長津湖》,還是《狙擊手》,都值得我們去觀看。

?s擊手觀後感篇7

關於狙擊手的電影,是影迷們熱衷追捧的型別,世界影史中,同類題材佳作,可以列出長長一大串,或許正因珠玉在前,賀歲檔推出的《狙擊手》,事先並不被看好。

每部戰爭片,都會塑造出一位英雄,狙擊手更是常被作為孤膽英雄來進行渲染,《狙擊手》片中的人物設定則不盡相似,編導精心設計了五班戰士的群像,意圖放大感染力,其中先後出現兩位神槍手,冷靜內斂的班長劉文武,愛哭鼻子的大永,除去主角,其他戰士的角色形象也較為豐滿,五班這個英雄集體,因此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完整的戰爭大戲,少不了對手的映襯,恰如古龍小說中慣見的套路,男主的偉大,需要藉助其敵人來顯示。所以,《狙擊手》認真描寫了另一組神槍手,來自美軍的狙擊小隊,正是因為他們的精心佈局,五班才落入了可怕的陷阱。與胡編亂造的神劇不同,這部電影沒有刻意描黑和矮化美方狙擊手,對壘的雙方旗鼓相當,一度讓人聯想起棋局裡的兌子,戰爭的殘酷慘烈,在此處得到充分體現。

本片的攝影堪稱亮點所在,天寒地凍,漫天飛雪,完美勾勒出了陰冷肅殺的氣氛,皚皚白雪與戰士的鮮血,紅白兩色,形成了巨大反差,高低起伏的地形,似乎處處暗藏殺機,更覺觸目驚心。美中不足的是,我軍狙擊手擊中目標的特效,顯得過於誇張,甚至比好萊塢還要好萊塢。

與精良的攝影比較,《狙擊手》的節奏把握也很到位,每場戲之間的剪輯切換足夠緊湊,故事推進簡練明快,幾場重頭戲,諸如集體搶救亮亮、劉文武犧牲、大永獵殺美軍指揮官,蕩氣迴腸,扣人心絃,氣氛充分感染了現場觀眾,有個無法迴避的矛盾,戰友的犧牲讓人悲憤不已,但狙擊手的使命,又要求其高度冷靜,這是一組矛盾,該如何化解?本片給出了難能可貴的答案,有如其影像風格,內斂,剋制,沒有為了抒情而大肆煽情………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關於朝鮮戰爭的影片頻頻被搬上熒幕,與此前的《上甘嶺》《長津湖》不同,張藝謀並未照搬主旋律電影中多用的巨集大敘事,別出機杼,選取了正史記載不多的“冷槍冷炮運動”,以無名山坡上的無名狙擊戰為背景,可謂用心良苦。在他的鏡頭下,個體事蹟沒有被湮沒,劉文武、大永、亮亮、胖墩、米老二、王忠義,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串起了一個英勇無畏的集體。影片收尾處那場點名,稱得上畫龍點睛,讓人淚目。可以說,《狙擊手》用很微觀的細節,為影迷們講述了很深刻的主題,國師將即小見大的表現手法用到極致,做了次經典的教學示範。

?狙擊手》中還有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我們沒機會接觸到主創團隊,不知道他們在拍攝過程中,是否學習借鑑過其他狙擊手電影?從中能隱約窺見部分痕跡,比如劉文武被稱為“死神”,是否在致敬素有“白色死神”之稱的西蒙.海耶?電影裡的那個朝鮮小男孩,一度讓我聯想起另一個人物,《兵臨城下》裡的沙夏,同樣的稚氣未脫,同樣的感人至深。

略有遺憾的是,本片的文戲著力不多,人物的內心戲大多用直率簡單的對白呈現,從劉文武到大永,兩位神槍手的傳承交接,本該詳細交代,卻因鋪墊不夠,顯得有些突兀。而故事的後半部分,美軍在已形成合圍之勢的前提下,居然主動放棄優勢,邏輯上實在不太通順,接入那場坦克追擊戲,更有狗尾續貂之嫌。

?狙擊手》選在春節檔期展映,確實意義深刻。周圍有不少觀眾帶著孩子一起觀影,身邊有個小朋友問家長,媽媽,死這麼多人,打仗好殘忍啊…….是啊,《狙擊手》講述的故事,會讓公眾記住,艱辛年代的那場苦戰,無名山坡下掩埋著多少熱血青年,與他們作伴的,只有冷冷的槍。目擊過戰爭的殘酷,我們理應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假如電影能讓大家都認識到這點,那就絕對算得上是巨大貢獻了。

標籤:觀後感 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