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少年的你觀後感範文3篇

觀後感1.77W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講述了關於校園欺凌的故事,故事情節扣人心絃,相信大家看完這部電影后都會有所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少年的你觀後感範文3篇,以供參考。
關於少年的你觀後感範文3篇

少年的你觀後感1

少年的你上映的第三天,突發奇想還是得去支援我的小黃鴨和四字,校園暴力的題材太過沉重,兩個年輕演員實在太棒了,周冬雨的笑太治癒,易烊千璽的笑帶著一種會感染的魔力,讓我不由自主也想笑。

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幸運,沒有遭受過校園暴力,只是這個詞語離我們真的很近,以前我也想象過如果我被校園暴力,我會怎麼做,是將一切深埋心底,還是武裝起來捍衛自己。其實想這種問題的一定是弱者吧,勇敢的人從一開始就不怕這個問題的存在,一旦發生,自然會奮起抵抗。

校園就是一個小社會,只是其中的主角是未成年的學生,如果和社會對等的話,校園暴力就是刑事案件了吧。僅僅是因為年齡的問題,“不懂事”的孩子依舊可以不懂事,老實的學生就算受了傷卻要一再退讓,並且原諒那些“施暴者只是個孩子”,為什麼施暴者因為年齡就可以不對它所做的一切負責,而受害者卻要承擔這一切呢?聽說未成年保護法將要大改動,當法律能夠重新審視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立場,那這些問題也就不存在了吧。

一個被迫屈服,一個勇敢反抗,反抗很痛,但那些痛只是暫時的,屈服也痛,更是一種折磨,並且長久,社會從不因誰懦弱而同情誰,只有勇敢的人才能主導自己的行為。

還是少年的你一定要勇敢。

少年的你觀後感2

今天,我觀看了《少年的你》這部電影。電影講述了關於校園欺凌的故事,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使我潸然淚下。出了電影院,我整個人感到很壓抑,一時無法從悲痛和傷感中走出來……

陳念是一所重點高中的一名優秀的學生,在距離大學聯考60天的時候,她的一位朋友跳樓自殺,原因竟是因為校園暴力。魏萊等兩名欺凌者,怕陳念告訴老師,於是陳念成了新一名被害者。凳子上被滴紅墨水、比排球砸、被剪頭髮、被強迫脫衣……再多次被侮辱之後,她遇到了小北,小北一直在身後保護著她,並報了警。

警方知道是魏萊等兩名女生所幹,卻又找不到證據,學校只好給她們停課。魏萊找到陳念,請求她的原諒。一番言論後,陳念不小心把魏萊推下樓梯,魏萊當場死亡。

陳念告訴了小北,小北為了讓好朋友陳念,完成去北京上大學的夢想,小北決定頂替陳念坐牢。最後,陳念自首,判了五年有期徒刑。

可能你會問,他們的媽媽呢?然而,痛心的事,雖然聲音不大他們的家境不同,但他們的母親都一樣沒有盡到做母親的責任。魏萊的家鏡非常富裕,她媽媽自認為給了女兒很好的教育,但其實他們都沒有真正的關心過女兒,爸爸甚至一年都沒有和魏萊說過話。陳唸的媽媽因欠債逃到了其他地方,他爸爸狀況不明。小北的爸爸跑了,媽媽也在小北13歲時拋棄了他。正因為這三個不同的家庭,對孩子沒有交流,疏於管教,致使他們的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明天,是祖國的未來,請各位家長“守護明天”,多陪伴孩子,多給孩子一些真正的關愛吧!

最後呼籲,面對校園暴力,我們不要再選擇沉默,要及時勇敢的向老師和家長反映,要學會保護自己。祝願身邊都有一個“小北”守護,讓青春的傷痛多一些溫暖!

        少年的你觀後感3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一句出自少年口中的話,聽起來倍覺真誠和可貴。這份真誠和可貴,多麼乾淨。

少年,字典上解釋:指十歲左右至十七歲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價值觀和自我認識能力。

而即將邁入18歲的少年,幼稚著也成熟著,衝動著也自覺著,迷茫著也堅定著,獨立著也依賴著,用他們在成長歲月中所積累的認知,努力想要看清並且融入這個世界。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灑滿陽光的少年時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早晨,不到九點鐘,我就被轟轟隆隆的裝修噪音打敗,於是決定帶上書本去“多樂之日”。路過影院,想起今天是《少年的你》定檔上映的日子,於是臨時決定去看一場電影。首場,人不多,大概一二十個,幾乎都是年輕人。我坐在他們的最後,靜悄悄的看完了這部135分鐘的電影。

影片結尾,陳念已經成為一所民辦學校的英語老師。放學路上,她陪在一名怯懦的小女生旁邊,身後,是小北不離不棄的身影,他們大大方方的走在了陽光下……“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後面”,他們是彼此生命中最亮的光,即使微弱,也可予以光明和溫暖。

電影結束,字幕劃過,沒人有站起離開,也沒有人高聲喧譁,一切都安安靜靜的。

我從不是一個追星的人,更不要說是追周冬雨、易烊千璽這樣新生代的年輕演員。周冬雨的電影只看過《山楂樹》和《七月與安生》,總覺得稚嫩。後來在一部諜戰劇中看過幾眼她的身影,感覺太齣戲。但是我想說,這個陳唸的角色,她詮釋得非常好,她有一張少女臉,既柔弱,又帶著倔強的冷,她把陳唸的孤獨、隱忍表現的非常到位,在影片中不但貢獻了從頭到尾的哭戲,還貢獻了自己剃了頭髮的平頭形象……而易烊千璽更是令我吃驚,《長安十二時辰》瞅過幾眼,總覺得這個孩子還小,怎麼就演了這麼一個少年老成的角色。我個人感覺,這個片子裡,前半段小北的痞勁兒還不夠,大概就是因為他那張太過俊朗的臉,是三好學生的臉,而不是小混混的臉。不過後半段還好,在陳唸的影響下,小北慢慢發生著變化,痞勁兒少了,就契合這個人物的氣質了。不得不說,易烊千璽成長的真快,有時候不說話,半邊臉抽搐一下、睫毛抖動一下、眼神變換一下,就已經詮釋了很多內容在裡面,這樣的演技是勝過當今不少小鮮肉的。還有就是,他們為角色不惜犧牲形象,卸掉偶像包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入角色,這一點,我服他倆。(他倆演的很好,但是電影裡也有小硬傷,這裡不贅述)

電影的定位是反映校園欺凌問題,讓觀眾認識到校園欺凌帶來的巨大危害,它不但會改變人生,更會索人性命。

什麼是校園欺凌?就是指由少數人組成的群體,對個別人進行圍攻、羞辱、孤立、毀謗,並對其身心進行持久的傷害。那麼,被欺凌的為什麼會是ta?不知道,或許ta太漂亮,或許ta學習太好,或許ta太懦弱,或許ta出身卑微,或許ta怎麼都叫人看不順眼,但是,這都不是ta的錯。

陳念在受審時曾質問懷孕的女警官:“我是被欺凌者我有錯嗎?我尋求過幫助,可是有用嗎?如果是這樣一個不安定的社會,你忍心把你的孩子生出來嗎?”這些話擲地有聲,然而,也說到了關鍵點上,那就是家庭教育!

反觀魏萊何以成為校園欺凌者,她家境富裕,她的媽媽言語中帶著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她認為自己的女兒是最優秀的孩子,她給她規劃好了一個光明的未來。因為大學聯考失利,魏萊的父親一整年都不跟她說一句話,她來到這個學校復讀,她要成為她父母期望中的人上人,她不允許別人比她強,她靠著自己的美貌和金錢,無所不用其極的欺凌成績優秀的胡小蝶,胡小蝶不堪受辱跳樓自殺後,她不但一點都不追悔,轉而繼續欺凌成績好的陳念。她像惡魔一樣狠狠地捅人一刀,又像天使一樣帶著笑容去安慰,她不知道什麼是犯罪,她冷血,而她的內心,是不是也在渴望真正的關愛呢?這難道不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嗎?為什麼女兒內心那麼陰暗,而父母就一點都沒有察覺呢?魏萊欺凌團的另一個女生,父親接到處理女兒的通知來到學校,二話不說就是暴打自己的孩子,這難道不是家庭教育的失敗嗎?

再來看看學校方面,只注重升學率,一個生命不在了,只賠了些錢就了事。警察到學校調查,當上課鈴響時,學校領導居然說:“讓她去上課吧,她們高三的時間耽誤不起。”難道一條逝去的生命真的不及幾節課重要嗎?

還有警方,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取證不足、缺少直接證據,所以即便陳念報了警,警方也無法對欺凌者給予懲處,尤其是這些未成年人,只能交回學校給予相應的處罰。可是,為什麼取證不足?因為學校的無關痛癢,因為學生們的冷漠。大學聯考,也是一場競爭,這就是現實。

其實,不只是學生們的冷漠,還有群眾的冷漠。陳念在小巷裡被欺凌的時候,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大的動靜,沒有一個人發出一聲正義的吶喊,沒有一個人打一下110報警,只在最後時刻,從一扇窗子後面,傳來一聲“再鬧就報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這場暴行。

再看看那些被欺凌的物件,幾乎毫無例外的,生活在底層社會,有一個不健全的家庭,自身弱小,性格自卑懦弱,得不到足夠的關愛和保護,淪為被欺凌者時不敢聲張。這不也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嗎?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十七八歲,本該是最美的青春年華,那些即將成人的少年本該在陽光下大聲歌唱。然而,在陰影裡,藏著什麼誰知道呢?不要因為一時的欺凌,而成為一生的影響。

校園欺凌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它需要家庭、學校、警方以及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共同努力,關愛他們,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想起了東野圭吾《白夜行》裡的這段話,想起了雪穗和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