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7篇

觀後感5.87K

觀後感是我們看完影片後所寫的感受性的文字,大家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一定要將自己的感受都梳理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7篇,感謝您的參閱。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7篇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篇1

金秋十月,天高氣爽。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去楚州參觀周恩來紀念館。大家爭先恐後地上了車,一路上,窗外的景色美麗極了!一棵棵綠樹直往後倒,車在平坦的馬路上飛快地行駛,不一會兒,紀念館就到了。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大門,路邊的樹木就像一個個精神飽滿的士兵保衛者整個紀念館。秋分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主館前有一片湖,在陽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像是撒上了一層碎銀,迷人極了。主館的外形像一座亭子,由四根柱子支撐著。聽說通往主館的臺階有51層,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邊數邊走,果然是51層,這寓意著周總理是51歲當上國家總理的。走進館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7。8米的漢白玉雕像,出國留學網周總理端坐在那兒,神態慈祥,炯炯有神的雙眼凝視著前方。

接著我們來到副館內,館內一張張黑白照片,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在這一張張圖片的背後都有一個個鮮活動人的故事。從圖片中我瞭解到周總理非常樸素,經常與工人農民交談,全心做人民的公僕,他胸前的牌子上寫著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最後我們又去西花廳參觀。西花廳前矗立著周總理的銅像,他雙手叉腰,雙眼注視前方,陽光從銅像後射過,銅像邊出現一圈金光。走進西花廳,各個房間乾淨整潔,佈置典雅樸素。院內種植著許多周總理最愛的海棠花。我想,每當周總理忙完工作,一定會來到海棠樹下,聞一聞海棠的芳香,使勞累一天的身體放鬆一下。

走出西花廳,我們吃了點東西就上車了。在回去的路上,我眼前總是浮現出周總理那慈祥的面容,耳邊總迴響著總理說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篇2

很多人在看完《建黨偉業》後的第一感覺是“上了一堂過癮的歷史課”。能得到“教育”意義的啟發固然不錯,但如果在觀賞之餘還能順著電影的脈絡做一次歷史的回溯,憶往昔,崢嶸歲月,感受那個旗幟飄揚的年代,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影片選取的時間段主要是從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開始,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期間的十年經歷了民國建立、北洋軍閥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在那個顛倒錯亂、無奈但又充滿了激情的年代,武人弄墨,文人扛槍,個人的命運跟家國天下是如此緊密的聯絡在一起,動盪激揚中,在每一個活躍於歷史舞臺之上的人的生命裡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必然少不了對歷史的解讀,其中最讓人難忘的就是在北大圖書館裡“北大三傑”與辜鴻銘關於新舊文化的精彩辯論,還有就是對五四運動的刻畫。年鑑學派的大師,馬克·布洛赫曾經說過:“需瞭解現實就必須超越現實,要探討歷史亦不可囿於歷史。”辯論那場戲中爭執的焦點有兩個,一是新舊文化之爭,二是中國自強究竟該學習誰。陳獨秀等人領導的新文化運動既是對傳統的一次反思也是尋求救國之道的迫切行動,只是,這時的文化精英們似乎更願意認同新的東西,激進的表達著與傳統斷絕割裂的決心。新與舊在當時被看做是絕對的對立,要想存其一必先廢其一。暴風驟雨般的運動產生的宣傳效果自然是振聾發聵的,可是辜鴻銘那句意味深長的臺詞卻讓人不得不深思:“試問,兩千年前之孔子,何罪於今人?”新的必然就代表著具有生命力,舊的就只能是行將就木?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只是當舊的不能承載我們過多的期望時,傳統與現在就斷裂了。我們總以為逆流而上搏擊生活才叫人生,其實隨波逐流中我們未必不是在前進。

關於究竟該師法哪國的選擇上,也是經歷了太多痛苦後的一種雙向選擇。經歷了民國初建的興奮和喜悅之後,整個國家民族的前途依然渺茫,而正是李大釗等人用行動試著將一種可能變成一束黎明的曙光。近代中國一直處於一種被迫趕超的狀態,必然,很多東西都會變得功利化和實用化,恨不得一蹴而就,即使是孫中山也希望是“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我們之前錯失的是機遇,而時間是永遠追不回來的,現在卻陷入了一種疲於奔命的死趕。尤其是教育方面,總會有一個聲音在質疑“學……有什麼用”。一百年前給出的答案是民族覺醒,救民於水火。那麼當下呢?在回答時需要我們更為慎重的考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美、日本出於各自的戰略利益都想將中國拖入戰爭。於是在一場“府院之爭”之後,段祺瑞的國務院取得了勝利,大批勞工被運往歐洲挖戰壕、修工事,成為了支援協約國的龐大後院補給部隊。一戰結束之後,中國人莫不歡欣鼓舞,因為中國成為了戰勝國。對於赴法參加巴黎和會,國人的期待是很高的。不僅民國政府的官員們如此認為,連學界都抱著莫大的期待。影片中在使團出發前,梁啟超都忍不住興奮的對顧維鈞說:“你看,在我們的身後站著四萬萬的同胞。”而顧只是平靜的回答了一句:“弱國無外交啊。”事後果然如顧所言,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山東權利轉讓給日本,極大的刺激了國人的神經,五四運動因此爆發。對於五四為何會爆發和其經過暫且在此處不談,對於五四精神的理解和繼承才是我最感興趣的問題。

提及五四,有人會毫不猶豫的聯絡愛國主義。可是僅僅是愛國而已麼,影片肯定了這一主流觀點,但是對其他方向的延伸卻顯然不夠。愛國主義是一張巨大的網,可以覆蓋住足夠多的本來應該顯露於人前的東西。這一切有著事實與真相之間的微妙差別。但是就像李大釗與陳獨秀的那段對話一樣,順應潮流,推波助瀾,隨歷史大潮而動,這點卻是沒錯的。陳獨秀那杯酒灑在火上的場景極具效果,有的東西註定如星星之火,終將燎原。

影片的最後是重頭戲,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不再是表現偉人們玉劍膝邊橫,金盃馬上傾的少年意氣,而是竭力想引領觀眾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以一種浪漫主義的寫意處理方式敘述一個黨的建立。他們當時或許後來在歷史上的形象都未必如此完美,日後的道路誰也不可預知,但是此時就是有一種共同的東西把他們緊緊的連結在一起。會議結束之後眾人一起唱起《國際歌》的場景振奮而充滿希望,有一瞬間,其實我們的心境是相似的,因為我想堅定與忠誠都是我們何時都不可缺少的信仰。

24歲的毛澤東在《心之力》中說:“故當世青年之責任,在承前啟後繼古聖百家之所長,開放胸懷融東西文明之精粹,精研奇巧技器勝列強之產業,與時俱進應當世時局之變幻,解放思想創一代精神之文明。”時至今日,仍不過時。不管風雲如何變幻,志不可衰,氣不可滅,力不可止。百戰歸來認此身,九十載的風雨歷程,需要一份獻禮,更需要給予一種期待。往昔崢嶸旗如嵐,我只想在此表達一種不為時間之軸所禁錮的力量。狂歌奏響,噓,讓我們一起靜靜等待舞臺之上歷史的巨集圖再次展開。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篇3

不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眼涙也不是第一次汩汩而流了。

五一勞動節連續假期的第一天,下午我決定留給自己,偶然亂轉電視下,我看了這部hbo播映的電影《心靈點滴》(patchadams),也明白了男主角名字中--patch象徵的修補之意。

這部片和男主角羅賓威廉斯主演的另外兩部電影:《美夢成真》、《心靈捕手》一樣,都是令我回味再三,膾炙人口的好片。

男主角派奇是位傳統醫界視為「不走正道」的醫學院學生,雖然他的醫學院成績優秀無比,卻在操行成績上落得了個「過度快樂」的評語

他認為醫生不該被社會過度的神格化,享受過多的尊榮和敬畏,而使為人醫者漸漸失去原本從醫助人的初衷。稱一句「___醫生」,不代表這個人放的屁就比較香,走路大家就要讓一邊。「醫生」二字,實際上是代表對自己堅持助人的一種宣誓。

所以他在醫院實習時,看遍了傳統醫院制度的麻木不仁,偏離人性之後,內心產生覺悟,下定決心要開一間夢想中的醫院。於是他和理念相同的夥伴們,在風景優美的山間,建立了一所「以家為本」的免費看診醫院。

面對接踵而來傳統醫界的抨擊和質疑聲浪,派奇總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之姿慷慨陳言,毫無所懼;而在病童面前,他卻變成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大玩偶,搞笑做怪,只為了博得稚子純真的一笑。

在這些外界考驗前,他是個勇者;但來自內部的挫折卻一度重擊了他,幾乎不支倒地。

同為醫學院學生,也是他的親密愛人--凱琳,一路跟著他一起實現夢想,胼手胝足地打造了心目中的愛心醫院。與派奇的相識相戀,更讓凱琳逐步嘗試讓自己告別本身不為人知的傷痛。

只是沒想到,助人這件事,它可貴和可嘆的就是,它是一種冒險。

因為聽了派奇自身走出憂鬱的經驗分享,她決定從幫助別人中找回幫助自己,肯定自己的力量,即使她直覺地有些擔心害怕,仍然決定信任他人地隻身前往探望一名精神病患,而忽視了病患本身精神狀態並不穩定的潛在高度風險。最後,她遭遇了嚴重的不幸。

這使我想起有部電視影集《er》(急診室的春天)的某一段情節。

一位年輕急診醫生--大衛,平時對一位好發問又好管閒事的醫學院實習生又愛又恨。兩人之間很不對盤,但又有一種微妙的好感情愫。有次,來了個病人,本身精神情況也是很不穩定,在急救過程中需要從脊椎打麻醉針,照理這應該由醫生來做,但這位醫生卻故意讓實習生練習,想讓實習生出糗以知難而退,結果她果然技術不佳,弄得病人痛得要命幾乎抓狂。

但更嚴重的事卻在後面。沒想到這位病人一直記恨在心,妄想醫生都要害他,趁著醫生們忙著放假過節的鬆懈,以預藏的刀將認真學習,立志成為一名好醫生的女實習生,一刀封喉斃命。

電影中的派奇和電視影集裡的大衛醫生一樣,他們原本飛揚的自信和旺盛的生存鬥志,一夕之間完全被這樣的意外事件所擊潰,從此陷入自責沮喪的深淵。

所幸,生命的無常,可貴的便是它讓人絕望的同時,它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自責難過到曾經也想輕生的派奇,終於在山頂上再度找到了自己看待生命的角度,重燃起以往助人為樂的信心和勇氣。

他堅信,醫病之間也是一種人際關係,不應該照著傳統教科書所言,做情感切割,反而要貼切相連。所以醫生不該只是躲在象牙塔裡做實驗,或是開藥動手術,而是要儘早地學會和人相處,學習傾聽和交談。

同時,在他的定義中,醫生就是廣義的助人者,而所謂醫療行為,要治療的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個人。

對抗疾病可能會失敗,但如果以人性的同理心對待病人,抱著互助為濟的精神,則幫助病人,陪伴病人度過疾病苦痛,這件事是永遠都不會失敗的。

這部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所改編,片尾敘述這位派奇醫生在電影拍攝結束為止,已正著手重新建立他的「家人醫院」,而且目前也己有了近3000名的醫生,正排隊準備加入他的行列。

這部片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對白,例如:「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等等,一字一句都敲入我心。

而派奇對女主角深情款款朗讀了一段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neruda)的情詩,收錄在100lovesonnets/ciensonetosdeamor(聶魯達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短詩17(sonnet17),我也很喜歡。

買了這本書也蠻久的了,看了這部片,也激發了我讀這些詩的念頭了,它們真美。抄了詩,和大家分享如下:

我愛你,但不把你當成玫瑰,

或寶石,或火炮射出的箭。

我愛你,像愛戀某些神祕事物,

祕密地跟在你靈魂左右。

我愛你,如同一株從不開花,

但自身隱含著花朵花芒的植物;

感謝你那帶著充實的香味的愛,

自大地昇起,靜靜地存在於我的軀體中。

我愛你,不知道如何去愛,何時去愛,又從何地去愛,

我直接了當地愛你,不復雜也不傲慢;

我是如此愛你,因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法。

還有什麼方式:我不存在,你也不存在,

如此親密,所以你放在我胸前的手便是我的手,

如此親密,所以你閉上眼睛的時候,我也睡著了。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篇4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所敘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拉開的辛亥革命開始,至1921年6、7月間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時止,雖然這短短的十年時間裡在歷史的長河裡或許只不過是一瞬間的功夫,然而這十年又是極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這十年裡,許許多多影響中國歷史發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發生在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護法戰爭、巴黎和會、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正稱得上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雖然歷史事件眾多,知名人物眾多,然而電影《建黨偉業》卻以時間的先後順序為脈絡,以不同空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故事的著眼點,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娓娓道來,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從1911年辛亥革命取得了成功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經過了10年。這短短的10年在歷史長河中也許只是那麼的一瞬間。但在這一瞬間中。中國,這個飽經風霜的國家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軍閥混戰。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以戰勝國的身份走到了法國,參加巴黎和會。我的心中不免有一小股小小的激動。但是講和失敗後,各國列強竟然不顧我們中國人的感受。將我們中國的戰勝權轉交給日本。在把我們的山東省無條件的割給日本。我握緊拳頭,為我們中國打抱不平。難道說我們若大個中國竟然沒人站出來反對嗎?

五四運動爆發後,學生們成群結隊的向政府示威遊行。學生們高喊著“還我山東”的口號衝進了曹賊家,並燒燬了當時簽約喪國辱權《二十一條》的桌子。

當一個女大學生高手舉著“冤”在國會門前為四萬萬同胞喊冤時我不禁,淚流滿面。可想而知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順應時代潮流,是歷史的選擇。為的就是推翻無能的北洋軍政府,建立新政權,引用馬克思主義,建立布維什維克。

並於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等人在船上舉行了第一次黨代會,宣佈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並領導全國人民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我愛這部影片,通過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建黨的艱辛和偉大。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篇5

我很堅信一句話“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其中主人公都是以樂觀向上的態度去面對一天的生活,體會生活人生的樂趣,在遇到挫折時,永不放棄,從什麼地方跌倒就從那個地方爬起,因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天新的生活在等待著你去體驗,所謂明天會更好!

“青春時期的任何事情都是考驗。”我們在這個時候必定會遇上一個個考驗。正如本書中的謝欣然,小小年紀就已經面對了求學、工作、處世等多方面的考驗。正是這考驗,讓她的青春充滿色彩,為自己的一生寫下了光輝的一筆。只要我們勇敢面對,經得起這個考驗,也會想她那樣取得成功。經起考驗的同時,我們還要倍加努力,頑強拼搏。其他人在這時候都正努力提升自己,我們更不得放鬆,否則就會落後於其他人。正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相信,每個人都不想退,都想進,那就需要我們努力地撐起支劃槳了。

對異性的好感是青春中正常而又美好的心理現象。在求學的同時,我們也要正確地,大膽地去面對。書中的劉夏與王笑天真讓我佩服,他們都很有上進心,都是優等生。且他們之間都有仰慕之心,但是各方面能做到互相幫助,學習上,工作上,互相扶持。兩人互相督促,共同進退。這樣才會有一個美好的花季。

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著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做法。但他們的事例很典型,班長蕭遙,副班長謝欣然,學習委員陳明,文藝委員劉夏等人,還有那個愛寫日記的林曉旭,一心想出國的柳清,愛說愛笑,聰明愛動的王曉天,還有一個不能忘記的是經常遲到,總挨老師批評的餘發。他們對求學、打工、出國和發展等種種考驗,較早進入他們的視野和現實生活,直接或間接通過多種方式使他們受到影響,面對這樣的環境家庭和老師的溝通,並引導他們正確把握人生、認識社會,投身社會實踐,培養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抵制不良社會習氣和腐朽思想的侵蝕樹立遠大理想,為特區建設和發展立志成才。

使大家要學習的人物是蕭遙,面臨競賽的失敗,他的情緒發生很大的變化,受到父親的啟發,使他重新振作起來。他捨己為人,放棄特優生的名額讓給陳明,他有很好的出國機會,可他卻要靠自己的實力,同學們對他做出這樣的決定感到不可思議。謝欣然算得上女中豪傑、行俠仗義,單槍匹馬到碧奇廠打工,體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由於她的才華出眾、塌實肯幹被提升為拉長。她又如何說服那些打工妹聽從她的指揮呢?我覺得主要是憑藉她的誠懇。誠懇的人往往都會容易被他人所接受。陳明算得上全校的尖子生,學習踏實,一步一個腳印可他缺少社會實踐,還不如那個經常挨老師批評的餘發懂社會經驗多呢?他個人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我相信他會努力趕上他們的。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篇6

他們,是冀中平原上一群普通的抗日軍民;他們,面對敵人的凶狠殘暴堅貞不屈;他們,用中國人民特有的智慧、勇敢譜寫了一曲偉大的抗日傳奇,他們,就是電影《地道戰》中英勇無畏的抗日英雄們。

影片《地道戰》講述了1942--1944年間,日本鬼子在冀中平原上進行“大掃蕩”時,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巧妙地利用地道英勇打擊日本侵略軍的故事。鬼子有精良的武器,燒、殺、搶、掠,喪盡天良,他們殘忍地殺害了敲鐘報信的高老忠,但是,堅強的中國人民沒有因此倒下,因為這裡有他們——英勇頑強的戰鬥英雄們。

他們勇敢無畏。在一次大掃蕩中,敵人派了兩百多人來到高家莊,準備將高家莊的人趕盡殺絕,游擊隊員們毫不畏懼,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

他們充滿智慧。他們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並且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而且,地道的設計很周密,易守能攻,當敵人來掃蕩的時候,冀中人民就鑽進洞裡,讓日本鬼子撲個空。日本鬼子想辦法破壞那些地道,用火攻,水攻,放毒……種.種惡毒的辦法想盡了,但冀中軍民巧妙地想出各種方法一一化解。他們變防禦為進攻,先把敵人引進莊來,然後一聲令下,四面開火,敵人在明處,我們在暗處,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亂竄亂跳,鬼哭狼嚎。

長約百里的地道蜿蜒曲折,埋伏著的神兵們充滿智慧的計謀。是什麼讓他們如此機智勇猛,最終贏得勝利的?我想是他們必勝的信心,是他們機智的頭腦,是他們團結的力量。正如片中高傳寶揪著小鬼子的衣領說:“你抬起頭來看一看,這是什麼?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蹟,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是的,中國人民雖然沒有先進的武器,但我們有無窮的智慧,有英勇的鬥爭精神,有永遠燃燒的愛國熱情。所以,不管敵人多麼強大和殘忍,勝利最終還是屬於我們中國人民。

今天,幸福的我們雖然已經遠離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但是,我們永遠敬仰用鮮血換來美麗江山的英雄們。《地道戰》給我們的精神永存我心,永不磨滅。

看愛國電影觀後感800字篇7

“不管幾點鐘,以集結號為令,隨時準備撤退。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的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著打下去!”

“是!”

團長的命令,連長的回答,構成《集結號》整個故事的核心。1948年,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拖上個臨時指導員共47人堅守汶河南岸舊窯廠,這是一個營的軍力也只能抵擋四個小時的險要之地。

47條年輕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慕想的親人,47個鮮明的個性,觸碰著心靈最深處的感動。幾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示著最真實的人性。

九連連長谷子地,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冷靜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個戰士放在心裡,勝於親兄弟。在汶河南岸眼看著自己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地倒下,集結號又遲遲未響的疼痛與焦慮;當有人提出集結號已經吹響自己又真的沒有聽到,選擇留守陣地時的堅忍;被誤會是______俘虜時的忿忿;抗美援朝戰場上面對地雷,懷想死去兄弟時的愧疚,渴望救贖的煎熬;一直堅持尋找已經改編了的獨二師的堅持;在烈士陵園裡得知集結號根本沒有為九連吹響過時的憤怒;在舊窯廠誓死要將死去弟兄們的殘骸挖出以證明他們堅持奮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不是無名失蹤者時的瘋狂;遲來的追認烈士通知到來是的激動……

還有姜茂財,九連的阻擊手,用身體支撐住了炸藥包炸燬了敵人的坦克;還有呂寬溝,為穀子地找一塊能走的手錶,讓他能知道時間而犧牲;還有黑子……

一個一個不僅僅高聲吶喊口號的真英雄,每一個都是有著最淳樸原始的愛國情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士形象。殘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也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向穀子地、焦大棚這樣長眠於地下的無名英雄致敬!

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們致敬,這也是《集結號》最質樸最動人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