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影《革命者》觀後感2篇

觀後感4.63K
作為一部主旋律影片,《革命者》洋溢著革命浪漫主義色彩。一方面,這種浪漫主義情懷的底色就是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今天本站小編收集整理了《革命者》觀後感,以供參考。
電影《革命者》觀後感2篇
觀後感1
  
  影片以李大釗的生命倒計時為主線推進敘事焦點,講述李大釗1916年從日本留學回國至1927年英勇就義這11年間喚醒民眾、相約建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散點敘事,表現李大釗在不同階層人民群眾中身體力行地播撒革命火種,以此映照其作為革命先行者的負重前行和思想情懷。
  
  1926年3月18日,為了反對《八國通牒》,群情激憤學生和市民走上街頭遊行,當他們來到段祺瑞執政府門前時,受到了府衛隊的迫害。李大釗與學生、市民挽手並排,向荷槍實彈的府衛隊衝去,47名遊行群眾慘死街頭。正如魯迅所說,這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慘案”反映了當時革命者們前進道路上的艱難,以及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信念。電影中的一段情節表現了李大釗對光明的追逐,他仰望著一束陽光,那束光在軍警開槍鎮壓的黑色調中格外奪目耀眼,也印證了李大釗先生的名言:“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一個是暗無天日的舊世界,一個是溫暖明亮的新世界,李大釗便是背黑暗而向光明的覺醒者。他團結上海行業工會,為被槍殺的報童討回公道,嚴懲俄國凶手。在開灤煤礦面對工人的演講中,他指出工人的命還沒有騾子值錢。李大釗的演講一針見血、充滿激情,在他的鼓舞下,開灤煤礦工人大罷工震驚了北洋軍閥和帝國主義。他一直在鬥爭,直到1927年4月28日慘遭反動軍閥殺害。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激昂雄壯的《國際歌》貫穿整部電影,唱出了全世界無產者的心聲。我們看到在當時的封建舊制中,人民群眾承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生活困苦、尊嚴淪喪。帶領人民“站起來”是革命者們一生追求的道路,是一條救中國的道路。
  
  今天,我們觀看《革命者》,不禁感慨萬千。以身赴死的革命者,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偉大。革命先烈們的浴血奮鬥,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美好生活。我們應該有理想,有激情,接過他們手中的火炬,賡續理想血脈,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觀後感2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在十月革命後的世界潮流中,月薪一百八十塊大洋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李大釗教授和月薪八塊大洋的新青年毛澤東際會於北京大學,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前途的毛澤東找到了為之信仰和實踐終生的共產主義。李大釗先生雖因實踐共產主義運動而犧牲,但其高舉的馬克思主義火炬卻在神州大地播下火種,為毛澤東主席等黨的領導人所承繼和發展,掀起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革命詩篇。
  
  早期的共產主義者經受了煉獄般火的考驗,只有堅定的意志和對共產主義真正的信仰才能支撐革命的星星之火不熄,並最終燎原。作為北大教授,李大釗本可以過著優渥安逸的生活,但先生毅然捨身為真理而鬥爭,投入到了為千百萬人謀福利的事業。李大釗先生為了信仰毅然英勇就義,之後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後繼,義無反顧,捨身忘死。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與李大釗共同組建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北大教授張申府,堪稱李大釗的左膀右臂,在1925年因黨的發展前景不明甚至暗淡而脫黨,後竟在1948年為了三千大洋的稿酬寫文章支援蔣介石“戡亂政策”,被妻子和友人所唾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李大釗等革命先烈對共產主義必勝的熾熱信念,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將被歷史銘記,彪炳史冊,永照千秋。
  
  影片的最後,李大釗先生的聲音旁白道:“我的腳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鋒處上,或許有一天,黑暗會把我吞噬,可是為了你們能走向光明、擁抱光明,我願意去直面黑暗,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天,陽光會普照整片中國大地。”今天先哲已逝去近百年,但革命精神永存。燕園守常先生塑像前鮮花陳列,風入松處發出陣陣濤聲,彷彿重複著先生的誓言:“試看將來的寰球,必是赤旗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