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8篇

觀後感3.2W

所謂的觀後感就是我們在看過一部好的作品後寫出的文字,一部有意義的電影會讓我們自發地寫相關的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愛國片電影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閱。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8篇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1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潘冬子的孩子,父親隨著紅軍部隊北上,他留在家裡跟著母親一起生活。可是,母親在入黨後的第二天,為了掩護同志而壯烈犧牲。小小的冬子懷著滿腔仇恨,立志要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為母親報仇。父親曾留給冬子一枚紅五星,這枚紅五星就像火種,照耀著冬子的心靈,讓他相信革命一定會勝利,父親一定會回來。最終,在紅五星的指引下,冬子如願以償地成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還擒住了大惡霸胡漢三,為媽媽報了仇。

放下書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小小的冬子受了多少苦啊!在茂源米店,他忍受著米店老闆的驕橫跋扈;在姚池,他被大地主的武保長黃胖子打得命若懸絲。冬子的這些遭遇,我們這些蜜罐里長大的同齡人從來都沒有經歷過。他靠著一本破舊的列寧國小課本和能找到的幾本小冊子刻苦學習文化知識。而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卻在學習上馬馬虎虎、不求甚解,想想真是慚愧!是黨給了我們這麼幸福的生活,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偉大的黨對我們的殷切期望,我們,作為共和國的接班人,應該像潘冬子那樣,懷著堅定的信念,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學好本領,將來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讓那顆紅五星更紅、更亮!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2

沉重的心境溢於言表。以往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嘆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聵的影片將戰爭的醜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無疑。強權,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09年,《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牆,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向在城裡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後,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築物都炸平,可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築的中國精神。

歷史能夠寬恕,但不能遺忘。

對於那樣一段歷史,已經成為了整個民族的死結,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能夠附著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離去了72年,當初倖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期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後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然後讓看到的之後人叩問自我的心,至於會得到什麼樣的迴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我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複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3

我記得片中的日本將士說了一句話:“打敗一個陣地並不難,但要打垮人民愛國反抗的精神是非常之難!”當中華人民開始反抗時,日本帝國傻了。他們萬萬沒想到中華人民為了國家赴湯蹈火,出生入死,能為國捐軀。

?鐵血》這部片子里正包含著偉大的愛國之心。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五連長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把阻止部隊前進的碉堡炸掉。五連長說:“如果我不把這顆該死的虎牙拔掉,你就拿我人頭!”他指揮部隊拼命地往前衝,手裡拿著一個粗棒子,上面捆著五顆手榴彈或是幾個炸藥包。革命戰士個個往前衝,為了祖國,為了鄉親父老,為了死去的同胞們報仇!但他們畢竟是血肉之軀,衝到近處,就快成功時,被敵人的機槍掃中,倒在了死去戰友的身旁。接著,又是一批士兵衝上去,又是一批士兵倒在血泊中。連長看著平時的戰友一個個離開了人世,對世界撒手而去,心如刀割。看到只剩下最後幾個人了,一把奪去戰友手中的一挺自動步槍,對著僅剩的戰友喉到:“為了中華民族,衝啊!”一個戰友攔住他說:“連長!這又是何苦呢?”連長還沒聽完,已衝了上去。結果還沒跑到一半,他抽出手榴彈,拉了弦。就在這時,他深中數彈,艱難地丟擲手榴彈後倒在地上,成為了一名烈士。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4

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讓我感到很意外,7個導演7個故事都很有味道。影片通過《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七個故事,分別閃爍著時代光輝的民族精神:智慧、忠誠、團結、使命、溫情、希望和勇敢。

印象最深的是《前夜》這個故事,也是這部影片的第一個故事,黃渤扮演的林治遠就用南方口音說道,28年革命,2000萬人的犧牲換回來的紅旗,我們能做的只有四個字——萬無一失。28年革命,2000萬人犧牲,僅僅就這2個數字,就忍不住讓人熱淚盈眶。而我喜歡這個故事,並不是因為它背後的巨集大與豪情。

?前夜》作為全劇的開篇,重現了莊嚴神聖的開國大典籌備工作,本來就是一件極富挑戰的事情。但導演摒棄了對巨集大事件的敘述,而是選擇了一個最最細微的點——修理旗杆頂端的“阻斷球”——從而對真實的歷史事件加以還原,用最細微的元素告訴我們:小到電動升旗都那麼不容易,而新中國的成立,又該是何等開天闢地、創造奇蹟的偉大功業。

電影中,細緻入微的設計圖、精確到克的國旗重量、工程師愛吃的驢打滾、街坊鄰居家湊出的紅綢、故宮門洞裡溫暖的傍晚陽光,影片的細節刻畫,讓人們看到一場活著的慶典,一段活著的新中國歷史,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者、建設者,這些生動的內容不僅能讓我感受到歷史的存在,而且能讓我觸控到活著的歷史細節,讓我相信歷史、被歷史感動、為有這樣的歷史而自豪。

這些細節就是夾雜在歷史滄桑記憶中的況味,它是瑣碎的、具象的、溫暖的,新中國_年的滄桑鉅變,背後又何嘗不是無數人的堅持和努力,最終匯浪成海。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一段優美的歌聲中觀影結束了,回想電影中呈現的小人物大事件,那些奮鬥、犧牲、歡笑、淚水,不禁感慨,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從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國家是我的第二個母親。牙牙學語時,在父母的教導下,我首先認得中華,那是永遠不能忘卻的東西。這短短的兩個字,凝結著中華民族多少的血淚與辛酸,給了多少中國人民在困難面前奮鬥的力量。後來,在學校裡,我首先學會吟唱的,是那激昂澎湃的國歌,無論從何種意義上來說,生活在今天的中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是幸運和幸福的。我不由自主地、發自內心與電影中呈現的情感產生共鳴——感謝您,我親愛的祖國!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5

當我看完愛國電影《小兵張嘎》時,我被主人公gaga熱愛祖國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

說到小兵張嘎,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備受尊敬。加齊年輕時過著艱苦的生活,但為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年輕時加入了紅軍,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加齊完成了許多艱鉅的任務。有一次,他被敵人射中了屁股,但他仍然不顧痛苦地追趕他。他聰明的用假槍抓住了敵人的首領,為紅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加齊的愛國熱情、幽默、風趣、可愛、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感動不已。

看完電影后,我想了很多,和gazi相比,我看起來很小。加齊不顧一切地要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即使他失敗了,他也會堅持完成它,我也會放手。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辦了科技發明活動,我迫不及待地向老師彙報。當我滿懷信心開始製作自己的動力船時,我發現了自己想不到的問題。如果你把電池連到電線上,它就壞了。當我解決了電池的問題,我發現螺旋槳不能旋轉。當我解決了螺旋槳的問題,我發現這個問題讓我頭暈,金星亂飛在我的頭上,我很生氣,把動力船撞得粉碎。結果,那些堅持不懈的學生獲得了這個獎。我很遺憾看到他們贏了。是的,有句老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困難,只要你願意攀登。為什麼我們說沒有困難?因為當我們去做的時候,困難的事情會變成容易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去做,相反的事情就會發生。聯絡我們的國小生必須從一點做起。只有當我們穩步下降時,我們才能為祖國的未來做出貢獻。

在影片中,加齊在縣裡尋找一個親戚,卻發現這個親戚幫助魔鬼拍照,而且他的臉從綠到紅再到紫都很生氣。加齊是對的,但我錯怪了其他人的膽小。還記得我四年級的時候嗎?我剛到家,就發現有人在開我家的門。我仔細看了看。他把我的鎖弄壞了,但打不開。他見我回來了,就說:你敢告訴我,我就打死你!我害怕地點點頭。當我媽媽回來的時候,她謊稱是樓上的小妹妹做的。因為這個原因,我經常感到不安。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中國的未來屬於我們,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像哥哥賈齊一樣,毫無保留地為祖國貢獻一切。

自從看了電影《地道戰》,我的心情就一直不平靜,因為英雄的形象總是在我的腦海裡浮動。

地道戰的故事發生在冀中平原。有一次,日本鬼子想要入侵冀中人。為了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人們在每家每戶挖了一條通道。這就形成了一個陷阱。經過一場激烈的戰爭,冀中人民終於把日本鬼子趕出了中國。然而,高老鍾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搖響了警鈴,報了警。

我認為河北中部的人很聰明,他們會用各種方法來對付他們,這樣他們就可以無葬身之地而死。河北中部的人們會想到挖隧道,家人很容易逃跑並一起戰鬥。

這已經成為歷史。目前,戰爭很少,因為人們不想打仗。他們想要一個溫暖的家,過正常的生活。我們的國小生應該努力學習,將來為國家做貢獻。世界各國人民都應該學習歷史,珍惜和平。

青春之歌的印象

青春是一朵美麗的花,永不凋謝;青春是灼熱的太陽,永遠不會掛在天空;青春是一首永遠在心中迴旋的英雄讚歌。《青春之歌》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與進步折射出一場偉大的歷史風暴。它表明一群大學生在北京反對封建統治的頑強拼搏,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拯救這個國家在歷史時期的危險於9月18日至12月9日它是唯一的年輕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作為一個熱血青年,我們應該把握青春,學會成長。人,總是要一天天長大的,沒有人可以迴避這個事實。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長大。它需要我們的勇氣。現在,許多年輕的學生害怕長大

暑假裡我和家人一齊觀看了電影《閃閃的紅星》,影片反映了黨和紅軍為了窮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敵人進行著艱苦的鬥爭。冬子的爸爸在戰鬥中負了重傷,為了省下藥給其他紅軍傷員用,堅持不用藥,手術中他渾身冒汗,但他咬緊牙關沒發出一聲呻吟。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意志啊!冬子的媽媽為了掩護群眾轉移,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後在烈火中光榮犧牲,看到這我流下了眼淚。潘冬子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薰陶,有志氣,有膽量,勇敢的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巧妙地躲過了敵人的搜查。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紅星閃閃放光芒,紅星燦燦指路程的歌聲總在我耳邊響起,這天的幸福生活真是來之不易,它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就應加倍珍惜。看看過去,比比此刻,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每一天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同學間還為了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做事不為對方和群眾著想,太自私;在生活中不愛惜糧食,挑食,穿名牌,不愛惜書本和文具,真是不就應。我們應像冬子那樣時刻不忘自我肩負的重任,從嚴要求自我,好好學習,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爭做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故事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大山溝裡,講述了一群正義的中國人民與外賊抵抗,剿滅侵略者的故事。其幽默搞笑的表演令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餘,我深深地為他們英勇的行為叫好,被他們大勇無畏的精神所感動。我陷入了沉思:

這部電影以幽默的語言和搞笑的動作向我們呈現了一的歷史史實。翻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從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到八國聯軍侵華,再到1937年日本鬼子踐踏到中國這片土地……一百年來,中華民族被侵略、被侮辱、被欺壓,被戴上東亞病夫的帽子……侵華戰爭,多少無辜的中國人被屠殺,被蹂躪,直至日本到此刻還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史實。為什麼?因為中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府的軟弱無能,自不量力,更是因為中國的落後,貧窮才處處受人欺壓。落後就要捱打。中國歷史的所有屈辱不正印證了這句話嗎?

為了使我們的祖國不再受欺侮,為了不再發生戰爭中那些血腥的事件,為了使南京大屠殺的杯具不再上演,我們就務必振興祖國,是祖國更加強大。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是新世紀的曙光,是建設祖國完美未來的期望,我們的努力奮鬥,關係著祖國的振興;我們的刻苦學習,關係著祖國的富強!

歷史為我們敲響警鐘:知恥而後勇!新一代的青少年,同齡人,讓我們努力吧,為了我們的祖國而奮鬥!

這天下午,我看了電影《絕境逢生》。這次,我破天荒地看電影沒打瞌睡,集中精力看這部影片,甚至含在嘴裡的糖化了都沒有發覺。因為這部電影給我一種震撼。這種震撼,是發自內心的一股力量,一種本能,一種讚歎!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幾位士兵護送美國一個女軍官(情報處的,來破譯敵人的密碼),到敵人總部破譯密碼,一路上與鬼子周旋的幽默故事。當然,為了早日解放,途中一個村子裡的老百姓也與鬼子展開了拼死搏鬥,鬥智鬥勇,最終把日本人趕出了中國!

這部電影有很多搞笑情節,但我被一股力量壓抑著,怎樣也笑不出來。最後一幕漸漸變暗時,我想了很多。我想:如果沒有戰爭該多好啊,如果沒有戰爭,影片中賣魚老翁就不用在忙了2天才捉到的魚裡埋上zha dan,與敵人同歸於盡;如果沒有戰爭,影片中的鐵匠就不用連夜趕造幾百把用來和日本人打仗的刀了。如果沒有戰爭才多好哇!可為什麼世界上總有戰爭呢?就因為有了戰爭,婦女們成了寡婦,孩子們成了孤兒,男人們把自我的血肉之軀拋在了戰場上,連姓名都不曾留下!我們厭惡戰爭,但我們卻不懼怕戰爭!當戰爭不可避免地降臨,我們要麼甘當戰爭的犧牲品,永遠的亡國,要麼就挺起胸來,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成為一個大國。中國人是謙和的,但絕不是懦弱的!

願在戰爭中犧牲的靈魂安息。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6

看完了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國民革命軍為守住上海最後一個陣地---四行倉庫,與相差十倍的日本進行血拼。在這場戰鬥之中,僅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團卻要面對30萬日軍。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但那四百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中國人誓死保守祖國的心。在這部影片中,沒有主角,但每一個人物都讓我們記憶深刻。

陳樹生,在敵軍的猛烈攻擊下,他選擇在身上綁了七八個爆破彈,視死如歸,沒有絲毫猶豫,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與敵軍同歸於盡,他說,必須要有人去開啟一個口子。那一瞬間,我哭了,陳樹生他不是沒有猶豫,他有母親在家,怎麼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沒有選擇,自己的犧牲會帶來更大的勝利。還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隊的一員,以為來上海只是清理戰場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戰亂結束一起去英國看看。但他為了國旗能夠順利升起,也衝出去英勇殺敵,最終中彈而亡。

整部影片導演並沒有想當然的把主角定為銘記歷史的第八十八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而是用了一個長的篇幅來描繪524團的戰士形象。其實在這些人中,大多數都是逃兵,他們一開始並不是我們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險時,他們會逃會怕死,但正是這種形象,讓我們知道了戰爭的殘酷。可最後他們不還是站了起來嘛,為了國家的尊嚴,他們不再退縮了,他們站了起來,去和敵人拼命!所以中華兒女都是好樣的,中國必勝!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7

?建黨偉業》這部電影講述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夜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民國六年,朝廷腐敗,大臣無能,敵奴趁機騷擾,中國處於一片黑暗之中。光復會的同志們好不容易才保下了這片江山,但一個七歲皇帝如何掌握這大權?只好託任給袁世凱。

袁世凱嘴巴上雖說要使中國富強,但卻是個糊塗官,給日本人咋呼幾下就簽下了密21條並更改國體。北京大學的同學們坐不住了,組織起來抗義。孫文和蔡鍔也商義要出師討袁,很快袁世凱就在討伐聲中死去了。之後又隨著張勳復辟的失敗,中國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可奸臣賊子趁國家無人可用之時出賣我國的山東。青年們忍無可忍,全國爆發了五四運動。

經歷了眾多波折後,中國進步青年終於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才適合中國國情。1921年3月,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彼此來往交流,誓要建立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1921年7月23日,一艘小小遊船上的十幾個年輕人,在碧波盪漾的嘉興南湖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神州大地有了一群引路人,中華民族有了堅韌挺拔的鐵骨脊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鬥爭,最終終於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中國共產黨已走過了90年的歲月。我們不會忘記那些把牢底坐穿的先驅者、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共產黨員、那些為新中國建設而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的共產黨員。

如今,全國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就連我們海門這樣一個普通的縣市也已達到了小康水平。奧運會、世博會等的成功舉辦,提升了中國在世界的形象,中國在國際重大問題上越來越有發言權。中國科技突飛猛進,今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的發射被人視為中國在國際間崛起的又一象徵。

作為一個21世紀的國小生,我倍感自豪。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從小立下遠大志向,長大後報效偉大的祖國!

愛國片電影觀後感篇8

中國近代史與中國現代史的分界線;

1919年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界線;

1919年是中國第一次對西方列強說“不”。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樑?

啊!一段血淚史,幾多辛酸淚!

?我的1919》,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又一次警鐘長鳴,給我們以居安思危的訓誡!

本片描述上世紀初,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參加1919年巴黎和會的種種經歷和他的摯友華裔留法愛國知識分子肖克儉,為抗爭列強,喂討回正義,在凡爾賽宮廣場自焚的感人肺腑的事件。

1911年中國推翻封建王朝滿清帝國。

1919年中國爆發了倡導科學、民主的“五·四”運動——這是中國接觸了西洋文化所孕育出的一段文化歷程,它標誌著中國現代史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在“五·四”運動直接的影響下,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代表團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籤“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籤“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係。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徵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錶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麼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中國不能失去山東,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樣!”這樣慷慨激昂而又字徵辭嚴的話語又有什麼用呢?充其量是贏來了讓娜母女的支援。有用麼?無奈啊!

實際上,不論何時,國家強則外交贏的真理都是不變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我們建國初期為什麼餓著肚子都要發展重工業,為什麼艱苦卓絕都要研究原子彈氫彈,為什麼你排除萬難都要鑽探油氣田。或者說為什麼如今的朝鮮要發展核武器,為什麼當代的印度要搞航天。

為的就是能在世界的舞臺上說一句有分量的話,為了能在這個地球上站穩腳跟,不致像魯迅先生說的,被開除:“球籍“啊!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臥薪嚐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