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革命紀念地旅遊觀後感四篇

觀後感2.67W
  革命紀念館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有利於對革命英雄事蹟和精神進行宣傳教育。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革命紀念地旅遊觀後感四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革命紀念地旅遊觀後感四篇

革命紀念地旅遊觀後感1

延安,鑲嵌在西北黃土高原的一顆璀璨明珠,由於歷史長河在這裡綻開過絢麗的浪花,從而為世人所瞻目、敬仰、懷念.這次,我參加革命聖地延安行夏令營,來到了令人神往的延安,並有機會參觀了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位於延安城北三華里處,背靠堖畔山,面對延河水,門前2.5萬平方米的廣場中矗立著一尊高8.15米的毛澤東在延安的銅像. 紀念館正面牆上是革命聖地——延安的大型浮雕.我們一看到如擎天柱似的巍巍寶塔和一城而過的滾滾延河,黨中央、毛澤東在此戰鬥生活過的十三個火紅歲月,就會展現在眼前.頂部的十三枚勳章,象徵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建立的豐功偉業,如日月經天、光輝華夏.紅色大理石地面,寓意中國共產黨人在這裡進行過一場改天換地,扭轉乾坤的紅色革命.左、右兩幅浮雕,形象地說明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既是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又是抗日民族鬥爭的出發點.

紀念館內的陳列室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陳列面積達3500平方米.陳列內容依歷史順序和專題分十個單元展出,共有歷史照片600餘幅,各類文物1000多件.這些照片和文物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延安時代的鬥爭史,使已逝的歷史畫卷在這裡得到了重新展現.置身其中,彷彿把人們又引入延安時代那個令人難忘的火紅歲月.

在第一展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奇特的木製大炮,這就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西北紅軍、游擊隊使用過的重火器——榆木炮.

劉志丹、謝子長領導陝北人民鬧起了紅軍,經過無數次較量,反動民團、惡霸地主被嚇破了膽,便紛紛鑽到設防堅固的寨子裡負隅頑抗.這一招確給紅軍和游擊隊、赤衛隊出了難題,因為當時沒有重武器,主要靠大刀、長矛、土槍打衝鋒.要擴大根據地,就要攻下寨子,拔除這一顆顆釘子.怎麼辦?大家集思廣議,決定用木質堅硬的榆樹製作大炮.

榆木炮,就是把直徑一尺的榆樹砍倒,將靠根的主幹截下來,長約二米,鋸成兩半,將樹心掏出10釐米寬的洞,靠根就的一頭是實心,然後合起來,箍上幾道鐵條,再在腰部鑽一個引火的小眼.使用時,將火藥、鐵塊、鏵鐵片從炮口裝進去,在引火的小眼上裝上火繩,炮口瞄準目標後,點著火繩,隨著一聲巨響,膛中的鐵塊就會在火藥燃燒的推力下發射出去.如果寨牆是土築的,用不了幾炮,就會倒塌.榆木炮問世後,在攻城奪寨中大顯威風,立下了赫赫戰功.

同榆木炮裝在一個櫃中的還有一隻洋鐵桶,裡面放著一串鞭炮.這又是什麼呢?是假機槍.向敵人進攻時,我赤衛隊為了壯大聲勢,使敵人造成錯覺,誤認為是紅軍主力部隊來了,便在鐵桶裡燃響鞭炮,聲音震耳欲聾,像打機關槍一樣.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彷彿千軍萬馬從天而降.敵人不逃跑就只有繳槍投降了.

革命勝利了,人們沒有忘記榆木炮、假機槍的功勞,便把它們請進紀念館內,讓人們不忘革命歷程的艱難,勝利果實的可貴.

看完了榆木炮、假機槍,我們唱著《東方紅》和《南泥灣》來到下一個展廳.在這個展廳,最令人注目的則是一口破舊的鋁鍋.

19361119,由賀龍、任弼時、關嚮應、肖克、王震等領導的紅二、六軍團撤離湘鄂川黔根據地,踏上了長征路.擔任二軍團政委的關嚮應考慮到長途轉戰的需要,出發時帶上了這口輕便耐用的鋁鍋.

近一年的長征路,這口鋁鍋還真派上了大用場.開始,鋁鍋還能用來煮籌集到的一點糧食.進入藏民區後,籌糧遇到了困難,只能用它煮一點野菜或拌一些麵糊.特別是在過草地時,開始還有野菜,草根充飢,後來連一點可吃的東西都沒有了.萬般無耐中,為了活著走出草地,北上同黨中央會師,關嚮應和同志們只好強忍痛苦將心愛的坐騎殺掉,因此這口鋁鍋又煮過馬肉.到了最後,實在沒什麼可進肚子的了,關嚮應曾幾次想扔掉這口鍋,可又捨不得.就在這時,任弼時發明了吃皮帶,吃皮鞋.於是,這口鋁鍋又肩負起煮皮鞋、皮帶的重任.這皮鞋,這皮帶可算是當時關嚮應和戰士們能夠分享的唯一的美味佳餚.

就這樣,關嚮應帶領戰士們靠頑強的意志和對革命必勝的信念,戰勝了一個個困難,戰勝了死亡,終於走出了草地.一、二、四方面軍在西北勝利會師時,關嚮應又帶著這口鋁鍋來到了延安.關嚮應病逝後,鋁鍋由延安王家坪白玉堂珍藏,現在被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榆木炮也好,鋁鍋也好,它雖然普通卻彌足珍貴,因為它們都有著自己的革命故事.這些革命故事,將永遠激勵著人們向前.歷史不可忘記,當挑戰與機遇並存的世紀到來時,怎樣為中華騰飛再創輝煌?延安這部歷史教科書,將給我們許多寶貴的借鑑和啟迪.

延安,作為中國革命的聖地,將永遠受到人們的矚目、敬仰、懷念.

革命紀念地旅遊觀後感2

西柏坡,是河北省平山縣西部山區的一個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裡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迎來了共和國的黎明,她是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這是一片紅色的美麗的讓人深深眷戀的熱士,是和井岡山、遵義、瑞金延安齊名的五大革命歷史紀念地之一,它的名字是早己連同一個偉大的政黨,一個強盛不衰的共和國,震徹寰宇.

西柏坡位於太行山東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嶺下一個極為普通的小山村.在新中國的歷史上,西柏坡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地方.正是西柏坡見證了中國革命最重要的一個轉折時期,也正是在西柏坡產生了偉大的西柏坡精神.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曾在這裡領導了席捲全國的土地改革運動,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偉大的革命實踐產生精髓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博大精神,內涵豐富.西柏坡精神體現的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歷史必然;包涵著的是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與勇於創新的精神;展現著是實事求是和努力奮鬥的優良革命傳統.西柏坡精神產生在一個特殊的革命時期,是被實踐證明過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恆的.在新時代的發展形勢,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宣傳和弘揚西柏坡精神.將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的寶貴結晶付諸於現實工作中去,有助於我黨在新形勢下更好的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完成祖國的現代化建設,經受作為執政黨所面臨的各種考驗和挑戰,推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儘管黨中央駐守於西柏坡的時間不長,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落戶在這裡前後不到兩年,毛澤東轉戰於此也只有短暫的10個月.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也只是一些泥磚壘砌的平房,簡陋得近乎原始的傢什,清貧而節儉的生活,但中國共產黨人在這個偏僻的農村卻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偉業,雕刻在中國歷史年輪上的則是閃爍著時代光芒的深刻痕跡.更可貴的,是人們在這裡還可以從留存的文字和資料中聽到一些巨人曾經發出過的聲音,就像先輩們諄諄的歷史叮嚀,始終縈繞於耳,久久難以磨滅.

今日西柏坡,己經變得相當美麗,那麼在今後將會如何呢?我想,不容置疑,這顆全國人民的掌上明珠,一定會更加璀琛絢豔,更加光華四射,而我們偉大的祖國,也必將以更加昂揚的步伐飛躍前進,以更加光輝的成就,矚目於世界,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當我們離開了西柏坡,坐在飛馳於現代化高速公路的大客車上,學生和老師們陷入了沉思.西柏坡的叮嚀,哺育了千千萬萬具有鋼筋鐵骨的戰士,至今還昂首挺胸地在神州大地戰鬥著;歷史和現實也無情地告訴我們,那些視西柏坡的囑託為耳旁風而背叛事業的匆匆過客們,已經或將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當我們穿越歷史的時空,回顧共和國走過的不平坦道路時,深深地感到,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兩個務必”,永遠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排除萬難,不斷奪取新的勝利的保證.

革命紀念地旅遊觀後感3

懼憶往, 野濛濛, 林彪魂繞哀泣聲, 遺臭萬年功有名。

山仍在, 風聲聲, 路人為生忙匆匆, 能知昨日炮聲鳴?

十一假期,我懷著十分莊重的心情參觀了遼瀋戰役紀念館,看到館裡那一幅幅畫面,展櫥裡那一件件戰利品以及戰士們所穿過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們泣然淚下的一封封遺書,我彷彿已置身於那硝煙迷漫的遼瀋戰場。

遼瀋戰役是解放東北的最後一戰,這一戰共殲敵47萬餘人,為解放華北和全中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在這一戰役中無數先烈把自己寶貴的生命獻給了偉大的解放事業,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解放,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那種視死如歸,前仆後繼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記得紀念館裡有這樣一段資料記載,我們的一個戰士在一次戰鬥中,俘虜了60多個敵軍,為這次戰鬥的勝利立了一大功,還有一個戰士獨自一人繳獲敵人輕重機槍各兩挺,使我軍在整個的戰鬥中大顯神威,諸如此類的事蹟顯然太多太多,我想我們能奪得整個戰役的勝利,不正是因為有無數這樣光榮偉大而又勇敢的戰士嗎?他們實在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我們的指揮官們也同樣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戰場上他們即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從始至終他們體現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將風度,就象我們的炮兵司令員朱瑞將軍,他完全不顧個人安危,深入前沿指揮作戰,當他看到自己的炮兵彈無虛發而敵人的炮樓應聲而倒時,激動萬分,竟然不顧危險,跑到指揮所外親自觀察,結果踩中地雷光榮犧牲了,難道他這種為革命而獻身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緬懷先烈遺志之餘,我不禁又想到了現在,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確實沒有辜負先烈們的遺願,他們正在為建設我們的國家而努力工作著,更多的人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為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富強,更加壯大,正發揮自己的餘熱,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泛社會的渣滓,拿當今社會現象而言,有一些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他們不珍惜現在國家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良好政策,整天的遊手好閒,打架鬥歐,他們難道不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青春虛度?還有那些學生,他們有現在這樣好的學習條件,怎麼會不珍惜?父母為他們操勞奔波一生,為的就是他們將來能有出息,為未來打好基礎,有個好的前程,好的歸宿,同時也為國家的建設能夠添磚加瓦獻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熱,可他們卻無視父母的期盼,老師的厚愛,不願主動自覺的去學習,我想若是先烈們在天有靈,也會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感到遺憾的。

革命紀念地旅遊觀後感4

本週四下午,單位組織第三黨支部部分成員集體參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個具有深刻革命意義的地方,但這一次參觀後,我對它的認識有了加深,對革命先烈"拋頭顱晒熱血"的精神再次給予深深的敬意!

據該館專業講解員的介紹,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託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它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閱馬場,靠近黃鶴樓與蛇山,又因為舊址主樓呈現出的是紅牆紅瓦的景緻,我們大家都俗稱它為"武昌紅樓".191110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湖北革命黨人蓄勢起義,為天下先,打響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槍",並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後,260餘年的清朝統治土崩瓦解,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隨之終結。1961年,武昌紅樓經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維護,這裡成為了武漢市、周邊城市,甚至全國的重要紅色教育基地,受到無數人民的敬仰與關注。

該紀念館內主要有兩個基本陳列和兩個專題展覽,兩個基本陳列是:《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和《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蹟陳列》;兩個專題展覽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導覽》和《湖北諮詢局史蹟陳列》。

雖然舊時的條件非常艱苦,尤其是在"白色恐怖"時期,物質生活非常簡陋,武器裝備也跟不上武裝需要,但是革命前輩們卻時刻不忘歷史使命與革新的緊迫性,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與志同道合戰友們的互相配合,硬是掀起了這一偉大的起義。由此可見,物質平乏並不可怕,只要意志堅定,富足的.精神世界也可以讓我們的思想與靈魂充滿能量,讓我們的行為具有無窮的爆發力!它指導著我們的步伐,向著前方不斷前進!

站在偉大領導人孫中山的銅像前,回頭看一眼"紅樓",有種滄海桑田之感,講解員那彷彿身臨其境的介紹讓我似乎看到了革命先輩們前仆後繼,不畏炮火,只希望將革命旗幟插上高臺的雄壯身影。歲月匆匆,光陰流逝,辛亥革命起義早已隨著歷史洪流遠遠流去,但革命者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深深的紮根在每一個黨員的心中,並由我們繼續傳承下去。生命雖逝,精神不倒,讓我們繼承先輩們的優秀作風與光榮傳統,為黨員隊伍的發展與壯大,不斷貢獻自己的光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