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精選《大國崛起》觀後感範文三篇

觀後感3.3W
認真欣賞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那麼這時就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記錄了,可是你知道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今天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大國崛起》觀後感範文三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精選《大國崛起》觀後感範文三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1

讀書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人類五百年的歷史是漫長而又極其複雜的,這裡僅僅從另一個角度,稍作窺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的強大國家力量和海洋優勢,通過香料貿易和殖民掠奪,而成為世界性的大國;荷蘭,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貿易和商業制度上的創新而奪得世界霸權。它們的大國之路,對中國的參考價值已經不大了。而以英美法德日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國發展之路,以及蘇俄的強大之路,對正處在綜合國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國,有著巨大的借鑑意義。

由荷蘭首先開創的一些現代商業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銀行,在英國的手裡發揚光大。英國通過海戰奪取了海上霸權,但真正使其獲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卻是由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及其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而美國,則在二十世紀早期,代替英國,成為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國開創的自由經濟模式,在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帶來了重重矛盾,而美國,受蘇聯模式的啟發,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新確保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法國則大多是借鑑英美的經濟體制,沒什麼特別可言。蘇俄的大國之路,則充滿了跌宕起伏。沙皇時期的農莊經濟模式,決定了它決不可能在與已經實現工業化了的歐洲大國之間的較量中勝出。但伴隨著十月革命而來的蘇聯,採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計劃經濟,而且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理論支援,使其經過一個五年計劃即邁入了工業化大門,工業生產能力巨增。儘管計劃經濟使蘇聯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但是,卻使其擁有了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蘇俄的大國之位。與上面兩種情況有所不同的是德國和日本,它們都採用的是英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但是,卻是由國家來推動、引導經濟的發展,從而克服了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成為世界性的大國。考慮到蘇聯經濟體制的最終垮臺,總的來說,在國家指導下的自由發展的經濟制度,是相對較好的經濟體制。而美國在大蕭條期採取的經濟恢復措施,包括增加國家支出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對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著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

《大國崛起》觀後感2

對中國而言,在《大國崛起》中的其他大國的興衰起伏,整個對中華民族的復興與這些大國都至關重要,他們對中國而言,更多的是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億,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是沒有意義的,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整個世界。

和其他九個大國不同的是,咱偉大的中國有著五千年深厚歷史和包容其他文化的深厚根底,可在《紐約時報》評論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這雖然是對美國的警醒,但業給我們以警醒,強國之路,必需保持軟硬的綜合平衡,哪一個要素都不能偏廢。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級,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芝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

1876年,美國為慶祝獨立100週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當時清政府業派出展出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英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發電機,而中國展出的是銀銀打製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這是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把他殺而是自殺,他們早已失去創新活力,他們早已被歷史淘汰出局,這就是時代差距。

那麼,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會有資格談論還會是第一。

今天的中國,正在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用油廣袤土地,眾多人口和悠久歷史。中國將創造人類歷史發展上的重大奇蹟,而這以過程也在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社會,影響著世界格局。

近代以來的追趕,讓世界再次聽到中國的聲音,一位老人在南海邊畫出了一個圈,咱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就是這位老人給咱中國作出的貢獻,這幾十年來的鉅變,使我們能夠從容自信地立足於世界,探究雜技地強國之路。

正如結束了對日本,韓國訪問的美國常務副國務卿斯伯格轉往北京與中國長楊潔篪舉行的會晤,對於國際社會關係的中方會在朝鮮政策方面做出重大改編的猜測,楊潔篪向媒體迴應稱,“我們反對朝的政策是一慣的,包括對朝鮮半島的核心問題,我們的政策也是一貫的,我們將繼續堅持不懈地為參觀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半島與中國合作不懈努力。”

現在的生活是幸福的,是祖國賦予我們的,在我心中,祖國是我的脊樑,我們的復興之路還未結束,作為一位中學生,可想而知,我們的肩上負擔的膽子還很重,為了中華民族的夢,為了每個人心中的夢,同學們,大家共勉吧!中國,加油!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大國崛起》觀後感3

近期帶領學生觀看了《大國崛起》,學生們感觸頗深。德國可以算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世界現代大學和科技發明聞名於世,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裡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遠遠晚於英法美等國;也曾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是如何快速地追上,並且超越了曾經稱霸19世紀的英國?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德國又是如何從兩次戰後一片廢墟中崛起的?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少年榮。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國民生活幸福的堅強後盾。國家強大了,在國際上說話才有力量,才能夠保護她的國民。如何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在古代我們也曾經發達過,也曾以繁榮而聞名於世。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每個國民值得思考並付諸於行動的問題。

通過看紀錄片可知,德國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礙了經濟上的發展。俾斯麥用鐵和血的手段實現了統一,說明了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必須的實力,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必須加強軍事力量。德國統一以後很快就發展起來,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視教育,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並以此作為國家振興的基礎。有位名人早就說過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國小課堂中就決定了。歷史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重視教育而落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教興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教育建設就是人才建設,人才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有國才有家。個人的素質決定了國家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