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

觀後感1.73W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大家在看完後,是不是都有不少想要一起分享的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供大家參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

“三傻”也許你們會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的笨蛋。那你就錯了,因為他們都是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追求,而又重情重義,樂於助人的人。這部電影內容是法罕和拉杜尋找蘭徹的過程中,插敘了他們三個在大學一起生活的難忘時光的故事。

蘭徹是本部片引導我們向上的一個人物,是“三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從小就熱愛學習,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會做高中的題目。生活中,他敢說敢做,有自己的見解。

他們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們的樂觀,風趣,多才多藝。他們在澡堂洗澡時,突然沒水了。這是多麼無奈,尷尬的`事情。如果這件事要放在平常,恐怕人們不是不洗了,就是抱怨著抱怨那的。蘭徹卻想到用消防窗裡的水來洗澡。雖然消防窗裡的水不是很好,可他們還是洗得很開心,很舒暢,邊洗邊舞。似乎在進行一場精彩絕倫的舞會。他們是洗得那樣的陶醉。他們的載歌載舞給生活增添了多少樂趣。他們這種樂觀的精神,積極地生活態度又有誰能夠做到呢?相比之下,我們的條件絲毫也不比他們差。可是,我們有多少埋怨的心理?其實,我們就是少點開闊的胸襟,少點良好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相信只要擁有樂觀的精神,人生會精彩有趣得多。

除了樂觀這點上讓我受益匪淺之外,還有他們的機智,正義讓我難以忘懷!有一次,蘭徹想讓“消音器”知道死記硬背的後果,就在“消音器”的演講稿中動了手腳。他確信他肯定會一字不落,原模原樣的背下來。果不其然,他的演講是那樣的美妙無比,得意洋洋,自以為是,巴結奉承。結果釀成了大錯,世界在這一刻完全顛倒了……

蘭徹在大學裡的種種表現都使我們難以忘懷。他在聽教授講課時從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而是用學過的方法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像蘭徹這樣對學習熱愛,並能夠掌握的種種靈活簡便的方法去運用,去實踐。由此可見,他是多麼喜歡學習善於學習啊!他又是多麼的肯下功夫!有人或許會說:他靠的是天賦才會有這麼高的學問,那你就錯了!還記得“神童”方仲永嗎?他就是有天賦的人,從小沒上過學就會作詩,而且他做的詩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最後,卻因他的父親不讓他學習,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學習的天賦固然重要但後天的教育和努力才是非常重要。當然,蘭徹的成功也離不開他的父母教育和他本身的努力。

他還有一顆善良,樂於助人的心。不管是與他毫無關係的“毫米”還是為處處擠對他的“病毒”校長的女兒接生,都可以看出。

想想自己,有為學習努力過嗎?有真正享受學習喜愛學習的時候嗎?有想過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都要自覺學習努力學習嗎?自己是否經常有想過逃避學習的行為?更不要說,有把學習的知識靈活運用嗎?不僅僅是在這方面還是在其他方面,蘭徹所做的比我們要好100倍,甚至1000倍,他身上的種種表現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體會,去理解,去運用!

我要做一個有眼光,有胸懷,有責任的現代中學生,少些俗氣,少些傻氣,多些靈氣,多些德行的新型農村好少年!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範文1000字左右

《三傻大鬧寶萊塢》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蘭徹、來俱、 主要展示了三位普通印度學生的成長故事。男主角蘭徹是電影的核心角色,他出身貧賤,但天賦過人,在機械學上有極高的天賦,但蘭徹的人格魅力才是這個角色成功的關鍵。 其中有一段是我印象深刻:那是一節機械理論可,當老師問學生什麼是機械時,蘭徹在笑,老師便讓他回答,他說機械就是一切省時、省力的東西,比如拉鍊啊等,他說了很多,但是卻比書本上的好理解,但老師並不買賬說:“如果他想及格的話最好按照書上的背”。然後老師又叫了一位同學,這位同學將書上的概念很熟練的背了下來,老師相當滿意,然後由於蘭徹對老師說:“我也只不過是獎複雜的東西簡單化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他便被清出了教室,最經典的是回來後他以牙還牙,給老師上了一課,用很長的一句話說了一樣東西:“書”。老師說:“那你為什麼不簡單點說呢”?他說:“剛試了,沒用”。這樣讓人感到了他的機智,也讓人反思為什麼只有按書上的說才算是對,才能及格,才能算得上是好學生?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教育?

當一個同學由於壓力,選擇自殺後。蘭徹找到了校長毅然提出了他對學校教育的一些意見,他認為學校應該對真真意義上的成功給一個正確的定義,名次是不代表什麼的,他不滿意這種填鴨式和等級式的教育制度 ,結果他遭到了校長的慘罵……他也曾成績墊底,也曾拿過第一,但這對他來說都是虛的,他最看重的活學活用,片中就有很多關於他對知識的活學活用來反抗或是來救人的場面。片中蘭徹達斯有一個招牌動作——用右手砸砸左胸小聲告訴自己“一切順利”——因為有時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們的安慰來使它變得堅強!蘭徹主張讓人們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情反對逼迫式的學習方式,通過蘭徹在片中的表現總是讓人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思。

從這部片反思,來看看中國的教育制度:中國的應試教育, 難道還要繼續?教育越改越牛,分數無比重要,90後各類“門”事件層出不窮,這就是教育體系的悲哀,或者,也將是我們民族的悲哀!我們需要的人才呢?“錢學森之問”就是對中國教育的一種質疑!我們 已經經歷大學聯考,我們已沒有那份衝勁。我們幹著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事情,但試問:“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不一定在找自己喜歡乾的事情, 而更多的是在向穩定的高收入走去,我們不可能是開國功臣,可能由於社會的“規矩”和“潛規則”,我們 碌碌無為一生即可。也許真的是這樣:物質越來越豐盛,精神越來越空虛,枷鎖一重又一重。兒時的夢想越來越遠,活著就像行屍走肉。

最後,這部電影觸及到了一些社會現實,就是在學生自殺後蘭徹找校長談話的那次所影射出來的:包括印度的高自殺率、人才流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會分工的單一和就業選擇的匱乏。印度所面對的這些社會問題和中國頗有交集,這也是為什麼我這個也曾深切體會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升學壓力的中國觀眾會頗感共鳴。片中最後還有一個場景也是讓人很感動:當蘭徹幫莫納接生了孩子後,一直對蘭徹深惡痛絕的校長“病毒”在暴雨積水中語重心長地勸戒他“你不可能總是對的”。這也是兩方面的改變,校長變了,蘭徹也會更加穩重。影片最後以大團圓結局……(雖然早知道會是這樣,但還是很高興)

希望大家都看看,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