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尊老愛老講話稿7篇

發言稿3.17W

通過講話稿的寫作,我們可以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我們的現代生活中,講話稿會使得講話變得更加簡潔方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尊老愛老講話稿7篇,感謝您的參閱。

尊老愛老講話稿7篇

尊老愛老講話稿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__,來自高x(x)班,非常有幸能站在這個講臺上給大家帶來這次演講。我這次的演講題目是――“關愛身邊老人”,請大家傾聽。

老人,老奶奶、老爺爺,這些我們從小就學會的詞語,當我們念出來的時候,在腦海裡總是能浮現出一個慈祥的身影,他白髮蒼蒼,面板也皺巴巴的。但是他們的臉上,卻總是帶著這讓人感到溫馨的微笑。是啊,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老人。

老人們為什麼總是帶著笑?為什麼見到我們,他們總是喜笑顏開?其實我們都知道,大人麼也都知道。老人的笑容,不是僅僅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內心,或許,它只是為了留住我們的繁忙的腳步……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繁忙了,從早到晚,從春到夏,大人們腳步不停,孩子們腳步不停,在這座城市裡,車水馬龍,好像誰都忙個不停,但是,老人們卻不是這樣的,在這繁忙的城市裡,他們就像駐足在原地,滿滿的看著周圍的時光流逝。但他們並不是停下,他們不過是放慢了自己前進的腳步。在老人的過去,他們也都是一個個年輕且富有朝氣的青年們,他們在過去的那個時代打拼,為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他們付出了他們的青春時光。我們現在的富裕生活,都是過去的人們用他們勤勞的雙手,一點點的堆積起來的。

但是,無論是誰,都要遵守時間的規律,慢慢的從壯年走向老年,那些老人們,難道都甘願在這個時代慢慢的前進嗎?沒有,他們也想快步的前進,但是他們大多數人的力量,卻並不足以更上大家的步伐。

當週圍的人都比自己快太多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孤獨,雖然很多人都說老人是在享受安閒的日子,但是又有誰問過老人們的意願呢?如果我們也願意慢下來一點,願意來到他們的身邊,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很多的老人們,都在等著我們,等著我們能慢下一點,能讓他們跟上我們的步伐。

同學們,算算現在的日子,重陽節也越來越接近了,重陽節又稱“老人節”,讓我們繼承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多去看看那些常被我們留在後面的老人們!我們不需要多說,我們不需要多做,我們能做的,僅僅只是在他們前進的時候,陪在他們的身邊。他們所希望的,可能僅僅只是讓我們偶爾慢一點而已。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尊老愛老講話稿篇2

敬老愛老,也許是幾聲溫暖的問候;也許是幹活時獻上的一杯熱水;也許是幫他們洗一次腳……

開啟記憶的八音盒,聆聽一首首記憶的歌曲。記得那是個週六早上。那天早上,茉莉花旋轉開了舞裙,紫風鈴綻開了笑臉。小鳥是我們的導遊,把我們帶到漳華路敬老院孝敬老人。

進入大門,哇!敬老院裡好不熱鬧,來了許多“紅領巾”孝敬老人。

“奶奶!奶奶!我來扶您出去走走吧!”

“爺爺,我來給您削個蘋果吃吧!”

“奶奶,奶奶!我來跳支舞給您看!

這些“紅領巾”的嘴比蜜還甜,老人們個個都笑逐顏開。我也加入了這個“大家庭”。我孝敬的這位奶奶年過九旬,臉上皺巴巴的,佈滿了皺紋,頭上白髮蒼蒼。老奶奶沒有親人,是多麼的可憐啊!我扶著這位老奶奶到院子裡晒太陽,並給老奶奶講起了自編的`笑話,老奶奶笑得臉上似開了一朵花。隨後,我們“紅領巾”又給老人展示起了各自的才藝。看著老人們個個都笑逐顏開,我們也笑了。是啊!雖然我們不能給老人們幸福的生活,但也許只是幾句安慰的話語,就能給他們帶來溫暖。

還有一次,從廚房傳出了“哎呦”的聲音。我趕緊跳下鞦韆,一個箭步衝向廚房檢視情況。原來是奶奶在切菜的時候一不小心切到了手指,鮮血直流。我見了,趕緊拿來紗布,輕輕地幫奶奶包紮了起來。啊!奶奶的手——上面佈滿繭子和傷口。頓時,一股慚愧之情湧上心頭。我趕緊扶著奶奶來到沙發上休息。這時,我抬起頭來,看見奶奶的眼眶裡閃著淚花……

是啊,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敬老愛老吧!

尊老愛老講話稿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__月__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在農曆的九月九日,古人認為九為陽數,九九重陽,故稱重陽節。千百年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大多登高處、賞菊花、插茱萸、宴親朋,藉以表達敬天、祭祖、思親的情感,因而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千古流傳。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也不斷賦予這個節日以新的內涵。在重陽節、敬老日來臨之際,對尊老愛老的主題做些思考、加深認識是很有必要的。如今空巢老人日益增加,他們更需要我們的關心與關懷。

大家知道,尊老愛老、注重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公元前兩百多年以前,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是人們應該贍養和孝敬自己的老人,同時也要善待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老人。那麼關愛空巢老人也就體現了這一思想。

這一思想不但繼承了儒家孝親的倫理精神,而且發展為善待非親長者的道德觀念,更加具有了廣闊的社會意義。在重陽節將要到來的時侯,重溫古人的教誨,目的是繼承傳統,加強修養,把尊老愛老化作我們自覺的行動。

尊老愛老,首先應做到尊敬和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父母養育了我們,吃盡千辛萬苦,我們理應以“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心情回報他們。比如適當做一點家務,關心關心父母的疾苦,少讓他們為我們操心,多讓他們因為我們而感到滿足。

尊老愛老,還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自己所接觸到的每一位長者,特別是空巢老人。具體包括:說話有禮貌,乘車讓座位,跌倒扶一把,有難幫一幫等等。

尊老愛老,應特別強調尊敬師長,也就是我們的老師。中國自古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意味著學生從來把老師看做自己的長輩。從工作性質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三尺講臺默默奉獻,一支粉筆耗盡春秋,也理應受到人們的極大尊重。學生尊重老師,主要是遵守紀律,服從管理,好好學習,力爭取得優異學習成績報答師恩。

總之,在重陽節敬老日即將來臨之際,讓我們牢記古人的教誨,尊老愛老,身體力行,把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將和諧之風遍佈神州。

尊老愛老講話稿篇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老新風”。

不少同學都知道,明天就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為什麼叫重陽?因為在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為“(數字的九”與“長久的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東漢時期,民間在這一天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因為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

今天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在這個屬於老年人的節日裡,我們祝願所有的老人健康長壽!

記得有人說過,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而老年人則是一部歷史、一面旗幟、也是一道風景。在他們年青的日子裡有過美好的願望與崇高的理想,他們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這種勤奮向上,只求奉獻,不圖回報的精神是他們一生的寫照,我們為有這樣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尊敬老人的學生是進步的學生,尊敬老人的學校是文明的學校,尊敬老人的家庭是和諧的家庭,尊敬老人的社會是發展的社會。尊老愛老助老,我們責無旁貸。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見,尊老愛老助老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多年來亙古不變的倫理道德。古往今來,我們有許許多多尊老愛老的故事: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王祥臥冰求鯉、孟中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昔日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生命的規律誰也無法抗拒,在進入老年期後,人的生理、心理都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我們應給予理解、寬容。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我們一定要積極地創造條件下為老人做好事。一聲真心的問候,一句美好的祝福,一個燦爛的微笑,幫他們倒一杯水,給他們捶捶背揉揉肩,在公共汽車上主動讓座,過馬路時的牽手呵護,常回家看看,談談家常,散散步,聊聊天。

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冬天裡的一把火,是沙漠裡的一泓清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只有這樣才能讓老人感到世界的溫馨與美好,遠離寂寞,遠離孤獨,欣慰地讓他們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尊敬、關心、幫助身邊的每一位老人,說一句敬老話,讀一本敬老書,做一件敬老事。把尊老、愛老、敬老、助老容在我們生活之中,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在天高雲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升旗講話完閉,謝謝大家。

尊老愛老講話稿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

愛是一種非常閃耀也非常溫暖的東西,它讓我們感到幸福,也能讓他人感到一絲絲的暖意。而關愛他人也是我們成長旅程中必須學會的一件事情,而我們又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去關愛他人呢?今天我的演講主題是“關愛老人獻愛心”,希望能夠給同學們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老人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他們因為年紀的原因,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會有心而力不足。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當我們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就會發現,其實老人是需要陪伴的,他們對自己的孩子都非常的關心,也非常的惦記。無論孩子身在何方,而老人們的心就在他們身處的地方。老人把愛都給了自己心愛的孩子,而我們又是否把愛回饋給了孤獨的老人們呢?這個問題是我們需要去深思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愛,但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各有千秋。面對老人,我們有很多種關愛的方式,比如說陪伴,也比如說打一通電話叮囑他們注意冷暖。簡簡單單的事情就足以讓老人們感到關懷備至。有時候他們甚至能夠開心上一整天。時間是一件很冷的兵器,它奪走了老人們的青春和動力,將一副瘦小的身體留給了他們。而我們也應該承擔起這一份責任,多去關愛老人,不管是家裡的爺爺奶奶,還是社會上那些孤單的老人們,我想我們都應該奉獻出自己的愛心,都應該去努力的關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也讓他們能夠在一生的末端裡感受到來自我們的青春和活力。我相信我們這樣做了,他們一定會開心,也一定會感到幸福。而這恰好就是愛的力量!

很多同學總是不知道該如何去表述心中的那一份關愛,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時,我們就用行動去證明。看到老人過馬路時,勇敢的上前去攙扶。看到老人上了公交車時,樂於讓出座位。我們也時常能夠一起組織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們,從另一個方面給予這些老人溫暖。我們奉獻愛的方式其實有千千萬萬種,我相信我們只要勇敢的踏出了第一步,就一定知道下面的路該怎麼去走。關愛老人是我們青少年身上的責任,也是我們青少年該去繼承的傳統美德,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向這個目標出發,奉獻自己的愛和力量,是我們現在所應該做的事情!

我的演講完畢,感謝大家!

尊老愛老講話稿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是有關孝老愛親的一些故事。

話從一九九九年的除夕夜說起,春節聯歡晚會的《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它唱出了父母深藏的心事和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使多少父母留下期盼的眼淚。它告訴人們,父母都希望得到子女的關心和慰籍。子女對自己父母的關心和照顧,也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百善孝為先,裡曾說過:夫孝,德之本也。孝敬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烏鴉有反哺之意,羔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翻開歷史,黃九香溫暖草蓆,花木蘭替父從軍,元帥陳毅為母親清洗尿褲......

孝老愛親,佳話流傳,天道人倫數不勝數。

孔子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以稱為孝。

孝是傳遞道的載體。子貢,孔子的優秀學生之一,大儒商人。孔子過世時,子貢在外經商,那時候通訊不便,子貢不知道老師去世。後來得知訊息,心中萬分悲痛,他放棄經商事業,急忙趕回曲阜,到孔子墓前長跪不起,痛苦的昏天昏地,他手裡握著的兩根木棍,深深地插進土裡,第二年長出兩棵柳樹。他在孔子墓旁親手蓋起一間草房,從此在孔林為其老師守孝六年,以報恩師。敬是發自內心的感情,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長篇小說《李自成》的作者,九十歲高齡的著名作家姚雪垠先生一生有一個幸福的家,晚年生活舒心快樂。他的兒子,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室主任姚海天,兒媳王淇老師都非常孝敬父母。兒子兒媳在單位愛崗敬業,在家勇挑生活重擔,力盡孝心,創造出歡樂祥和的家庭氣氛和親密和睦的人間親情。姚老先生八十歲的妻子突然中風,癱瘓失語。六年來,兒子和媳婦為老人接尿接屎,換洗尿布,按時為老人翻身,節假日還推著輪椅帶母親到樓下、河邊、公園散步。後來,九十歲的父親姚雪垠也中風,生活不能自理。在他倆的精心照顧下,老人恢復的很好,連醫生都說是奇蹟。一九九九年春天,姚雪垠先生含笑而去。在他的桑榆暮景裡,他的兒子和兒媳讓他享受到了人間的最真摯倫理親情。為人子女,修己以敬,履行責任,安樂他人,以內心能量放射人倫光芒。

我們學校的同事,事父母,以竭其力不乏其人。許慎飛老師,父母因高血壓心臟病等老年性疾病,長期臥床不起,女兒尚小,可是徐老師夫婦從未推卸過責任,每天伺候老人吃飯穿衣,擦拭身體,從無怨言,一堅持就是八年。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像韓燕老師、王俊芳老師,平時關心、照顧父母,在父親重病與辭世期間,給予無微不至關懷。在物質方面,承擔必要的生活費用;在精神方面,安慰、體貼,噓寒問暖,陪伴老人聊天,消除心理孤獨,使老人晚年幸福、愉快。這比起新聞報道中老人死在房間半月兒女不都不知的現象,不知要高尚多少倍。誠然,生命越是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能夠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種對自我生命力的歡呼,一種做兒女的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滿足。

由於我對生命的正確理解,我的積極向上的生命活力,我對生活的熱愛,我那不求回報的真誠,感染了我敬愛的人,使他們回覆了勇氣和信心,產生出新愛,以欣慰給世界留言。

講身邊的榜樣,也想說說自己。我的婆婆和公公,雖然已到了古稀之年,可他們仍然不肯休息,盡心盡力照顧著我們的家庭,不求任何回報。公婆常說:家和萬事興,只要家裡人都開開心心,我們苦點累點都無所謂。是啊,老年人就是圖個安安心心。他們對兒女對家庭的無私奉獻精神讓我們從心底裡敬重。

我們的父母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為社會創造了財富,做出過重大貢獻;撫養教育子女,為家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理應感激和報答。

路不回頭,水不倒流。長壽終歸有限。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知道生命的倉皇和無常,如果我們內心對父母有愛,那就馬上行動,盡一盡兒女的孝道。

道先萬物而生,並存於萬物之中。漫漫人生路給了我們眾多機會,給了我們寬闊舞臺,生命承載太多美麗,讓愛常駐心中,讓孝常駐人間。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的優良品德;讓天下的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在孝親敬長的行列裡,在學而時習之的同行路上,讓愛以一種責任形式體現,讓愛的本質在主動奉獻和給予中突顯;禮用之,和為貴,讓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美德代代相傳!

尊老愛老講話稿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五年級,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繼承傳統,尊老愛老》。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將敬老愛老的傳統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有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

東漢時期,董永在父親亡故後,賣身至一富家國奴,換取安葬父親的費用,他的行動不僅傳為人間佳話,而且還感動了天帝。這個故事固然帶有傳奇色彩,但反映了人們對敬老愛老者的讚美與褒揚。中國的敬老愛老傳統歷久彌新。

河南張尚昀在考入長春稅務學院後不久,父親去世,母親患病。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他不遠千里,把母親從河南背到長春,一邊打工給母親治病,一邊刻苦讀書。在經過了無數次的挑燈夜讀後,終於取得了優異成績。六個學期,五次獲得獎學金。張尚昀之所以能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不放棄對母親的照顧和治療,是因為在他的思想中有敬老愛老的意識。他深深知道,沒有父母,就沒有屬於自己的家;沒有自己的家,就沒有自己。他懂得,敬老孝老是一個人的本能,是做兒女的責任,是義不容辭的,是天經地義的。正如孔子所言:“夫孝,天之經,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也許,我們並不能像董永一樣賣身葬父,也不能像張尚昀一樣背母上學。但是,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卻應該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發揚民族傳統,讓孝老敬老的美德亙古不變。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所以讓我們現在開始愛護老人、尊敬老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