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8篇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們遇到要寫調查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了,調查報告是調查後的成果的集中體現,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8篇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1

在大家喜迎__年,張燈結綵的時候,迎來的不是過年的歡聲笑語,而是冠狀肺炎病毒的蔓延。觸目驚心的數字與日俱增,四千、五千、一萬,每增一點都牽動著國人的心。子庚鼠年,這個不同以往的除夕,整片華夏大地,被疫情點亮。可就是在這樣的災情面前,有一群偉大的人們為祖國衝鋒陷陣,站在災情的第一線,守護著養育自己的祖國母親。他們就是中國共產黨。

無論是拼搏在前線的醫生,警察,還是在社群治安的志願者,他們都有著中國共產黨的頭銜,他們也是為人子女,也是孩子的爸媽,也有著自己放不下的牽掛,可他們還是毅然決然的背起行囊,做最美的逆行者,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億萬同胞築起防護的堡壘。

除夕,本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而他們為了老百姓在這個特殊時刻過個好年,仍然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與病魔做著抗爭。一個多月的時間,武漢幾乎半個城市淪陷在新型病毒當中,這個牽動著億萬人民心的城市卻依然堅強著,不同地區的醫院內,不斷有醫護人員奔赴武漢,他們主動請纓,支援武漢,只是想為武漢,為祖國爭取多一點的時間,而當人們為其他們的姓名時,總是有這麼一個回答,我是中國共產黨。

記得有人採訪到一個醫生時,他說,我自從加入共產黨,我就一直有這個使命在,祖國培育我多年,我不能辜負我的祖國!一個黨員一面旗幟,是莊嚴而又神聖的。作為共產黨員,在進行入黨宣誓的那一刻,在說出“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那一刻,我們心裡就牢記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在人民有困難的時候做共產黨人該做的事。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抗擊非典就衝在第一線,這次冠狀肺炎,又毅然決然的奔赴武漢;83歲李蘭娟院士,多次抗擊病毒,此次有帶隊去往武漢,每天的睡眠不超過三個小時。湖北武漢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在接到自己的同行知己感染時泣不成聲,但隨後又擦乾眼淚轉身走進病房繼續治療病人,他說,就算他倒下了,病人也必須得救。無論是老一輩的共產黨還是新一批共產黨員,他們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奉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我是黨員,我先上”即是使命,也是責任。

為研究新冠疫情對企業財會從業人員及其所在企業的影響,探討可能的應對策略,在對3465名有各領域代表性的企業財會人員調查的基礎上,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資訊調查中心日前釋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經營影響的調查報告》。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疫情對於企業經營帶來了明顯的衝擊:63.41%的投票人認為半年內企業將出現資金困難,表示能健康持續執行的企業僅佔27.01%;50.5%的投票人認為企業在上半年會減少用工;79.75%的投票人認為今年上半年的收入要比預期減少,表示將增加的不到5%;81.13%的投票人認為所在企業上半年利潤會減少。

住宿和餐飲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約74%的投票人預期半年之內收入和利潤髮生不同程度的下降,資金流發生困難。其他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主要有: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

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尤其艱難,在六個月內資金流發生困難的比率遠高於大型和特大型企業。民企的資金流、收入和利潤方面受到負面影響的比重遠高於國企。特別是在資金流方面,民企預期在六個月內發生資金困難的比例為57%,遠高於國企30%。

除湖北之外,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綜合影響較大的不僅有上海、廣東這樣的經濟大省,四川這樣的人口大省,也有黑龍江、山西這樣的經濟發展不靠前的地區。

新冠疫情對部分企業的影響事關企業生存,並且直接牽連到就業(調查顯示:12.24%企業財會人員認為自己可能失業)。接近四成的投票人認為所在企業上半年會減少用工。

從調查結果看,對於新冠疫情的爆發,企業的應對措施並不多,平均會採取1.81種措施。其中,大型和特大型企業比小微企業更側重於增加it投入方式,小微企業更可能採取降低成本的各種措施;而相比大型和特大型企業,小微企業開拓新業務板塊的意願更高。民企壓縮規模和開拓新業務的意願高於國企,而在it方面加大投入的意願則低於國企。

從調查結果看,企業對於疫情影響最關心有三點:收入損失的彌補、法定義務和合同義務的履行,以及資金流的保障。投票人對政府支援的期望選項中,投票人平均選擇了4.81項,這說明投票人對政府支援的期望來自多個方面,而且對不同政策的需求因行業、地域、規模和所有制有較大差別。

總體而言,企業對減免稅費、政府補貼和提供更多網上辦事通道的呼聲最高,而對延期繳納房租的需求最少,對提供貸款支援的呼聲也不高。這可能與相關政策所惠及企業的可能性有關。除此之外,企業還比較關注支援政策的長效機制。不少企業期望除了稅收申報期大幅延後等,後續稅收優惠也能及時跟進。

而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共產黨員,雖然不能奔赴前線,但我也將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祖國的防疫工作做好基礎,帶頭做好學校、家庭疫情防控準備,協調好學校、學院的疫情工作。在此,我莊嚴承諾:

一、嚴守紀律,服從組織

廣大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紮實工作。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更應主動提高政治站位,將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檢驗石,全力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瞭解疫情,做好準備

及時瞭解疫情發展,認真學習好防護疫情的準備工作,並監督好自己身邊的人,積極做好黨支部、班集體中學生思想工作,避免恐慌心理,教育引導身邊親友同學正確理解、積極配合、科學參與疫情防控,仔細辨別核實網路資訊,堅決抵制謠言散佈。

三、以身作則,勇敢擔當

從自身做起,做好防護準備工作,儘量不出門,出門一定戴好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風等。並與學校即使取得聯絡,保持溝通,配合學院做好健康狀況報告,如實反映問題的情況,特別是要及時報告確診、疑似或隔離觀察情況。主動擔當,協助學校、老師做好疫情防控的輔助工作。

作為一名大三共產黨員,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責任和使命,要對得起自己曾經的莊嚴宣誓,要有“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準備。我會把疫情防控作為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具體實踐,在防控疫情鬥爭中砥礪政治品格、彰顯使命擔當。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一定會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圓滿的勝利。在春天百花盛開之際,便是我們擁抱世界之時!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2

一:實踐目的

1、深進社會、瞭解國情、體驗疫情,積累對社會熟悉的經歷和對促進社會工作的理解。

2、在實踐程序中增長才華,鍛鍊能力,開闢視野,為以後的工作打好紮實的基礎。

3、在疫情防控實踐程序中培養職業素養,增加工作經驗,便於更好地投進真實的工作當中。

二:實踐時間

20xx年至20xx寒假期間。

三:實踐物件

積極參與社群疫情防控。

四:實踐方式

在小區門口站崗值班檢查人員。在疫情期間我積極參與了疫情防控的實踐工作,在增長見識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與信心。

(一):主要過程

今年寒假疫情突然大規模在中國爆發,由於我處在一個小城鎮中,疫情並不是那麼的嚴重,但我們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做的很嚴格,由於想為疫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主動向自己的社群申請了在門口執勤的實際機會,我們社群也欣然同意。我們社群是把大門口封鎖了,兩天才能出去買一次菜,併發放了一個通行證出去就要簽名,對於這點我認為做的是很好的。但有些中老年人就不是很配合,他們認為自己有出去的自由,我們不該管。但是疫情之下規定比自由更加重要。於是我們就採取強制措施不許他們出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向他們講述這次疫情的嚴重。於是他們經過多次勸說後也不在盲目的想出去也是配合起來了。

(二)問題、體會、分析、思考價值及作用

其實我參與這次社會實踐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為國家的疫情防控事業貢獻出自己一點點微薄的力量,也同時在於可以提升自己,讓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好地處理事情,自己增加一些社會經驗,而不是整天困在學校學生這個小圈子裡,對處理社會人際關係之類的事情沒有辦法。

(三)總結

總體來說這次寒假的疫情防控的實踐活動讓我收穫了很多,在門口執勤的過程中,我見識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不講道理,有人會理解你的工作。但我們在處理有些人無理取鬧的時候,要隨機應變,不能一味地跟著他吵,也不能一味的忍讓,要觀察這個人性格特徵來對她的行為和語言做出不同的反應和回答,所以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收穫了許多社會經驗,特別是與人打交道方面的。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3

一、疫情影響下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達到874萬人,2021屆大學畢業生預計將達到909萬人。由於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可抗力地將畢業生就業難度推向頂峰,據調查2020年應屆畢業生入職率位未達到20%,也意味著2021年將會有更多的2020年應屆畢業生加入到找工作的隊伍當中。屆時,2021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將會更加艱難。但從公佈的官方資料來看,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大體穩定、好於預期。

資料分析表明,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結構性矛盾突出,受疫情衝擊畢業生的期望行業、崗位、工作地點等發生改變;單位就業是畢業生主要去向,新經濟行業受到青睞,而薪酬福利、職業發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職主要關注因素;實習經歷有助於畢業生成功就業,線上招聘面試成為疫情期間求職的主流方式。

1、 大學生的就業訴求、擇業期望和職業規劃

(1)就業訴求

根據2020年一季度資料顯示,大學生在求職時最關注的因素是“薪酬福利”,佔比60.8%;其次是“能學習到東西”,佔比45.5%。除此之外,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行業前景看好也是他們看重的重要因素。其次還有專業對口,崗位匹配度、穩定度、大環境、興趣、企業文化與價值觀一致和落戶、補貼等人才政策。所以據推測大學生的就業訴求為工資收入水平、個人興趣與愛好、單位的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就業單位的發展前景、繼續深造的條件和發展機會。

(2)擇業期望

調研資料顯示,直接就業仍然是2021屆應屆生的主要選擇,但選擇深造/進修、暫緩就業的比例均較2020屆有所上升。從細分到不同學歷的應屆生就業意願看,超過六成的2021屆本科應屆生和專科應屆生選擇直接就業,超過九成2021屆碩士及以上學歷應屆生選擇直接就業。但值得注意的是,4.3%的2021屆大專應屆生和6.2%的2021屆本科應屆生選擇暫緩就業。

在選擇暫緩就業群體中,相當一部分應屆生期望通過一段時間冷靜思考未來人生規劃,或者進行創業考察。

而且2021屆應屆生願意異地求職的比例為61.8%,較2020屆呈現小幅下滑趨勢。一方面,一線城市雖然擁有更多工作機會和成長空間,但生活成本較高,使得部分應屆生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得益於地方引才政策以及產業升級,就近獲得合適工作機會的可能性增大,應屆生選擇返鄉就業或者在畢業院校所在城市就業比例提高。

2、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1)就業方向

當前疫情對於有就業需求的應屆大學生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較好的行業分別為中介服務行業、教育、培訓、院校類行業、房地產建築、建材、工程類行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類行業等。“其中,醫藥生物工程行業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現出較好的就業形勢”。從就業景氣較差的行業來看大學生在網路遊戲、印刷、包裝、造紙類行業、交通、運輸、電氣類行業的就業難度較高,就業競爭激烈。其中,網路遊戲業招聘需求人數同比減少67.9%,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加14.0%。

(2)就業競爭

首先是大學生畢業人數基數不斷增長。我國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特點就是:就業基數大,就業人數增長迅速。目前,就業市場的供需能力不足,就業崗位的競爭大,大學生群體的幾何式增長與就業崗位數量之間的關係失衡,有太多的大學生無法走上 就業,大學生的就業率下降,大學生就業形勢很不理想。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加使我國就業形勢更加的嚴峻。

其次是就業區域。總體上我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流向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東北和中部區域流向比較小,西部區域更少。北方就業區域集中為北京、天津;南方就業區域集中為東南沿海城市。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二元經濟結構明顯,城鄉差距、地域差異非常明顯。大中型、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而偏遠的西部和農村經濟落後,發展機會很少。由此導致了大學畢業生區域流動通常是從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流出地)流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入地)。當然,大學生區域流動也並非只是單向流動,特別是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城鄉差距的縮小,大學畢業生同樣也會迴流,形成一種雙向的流動。

最後是就業領域單一化。當下,我國金融類產業、服務類產業發展迅速,經濟結構的快速發展,使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方向時,會更多的傾向於會計、貿易、計算機等就業崗位供需較大的行業,而像工科類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急需的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心理學、汽車整形技術等專業畢業生人數較少。熱門專業人才過剩,也就導致了大學生在行業內的競爭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對於專業的設定也較為單一,也是大學生就業領域擴充套件窄的因素。部分高校在專業課程方面給予大學生的選擇較少,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大學生就業的發展方向。

3、市場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

只要全球化的趨勢還是好的,語言專業就永遠有就業前景。市場對懂英語的人才需求巨大,畢竟是世界各地最通用的語言,且太多業務都有涉外的性質 ;但是對於"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大,因為太多人都會英語能寫能說,所以招聘英語專業的公司很少了。

但是市場對英語專業需求的典型職業有 教師、培訓師(教育)。教師是英語專業最基本的方向,教師也分很多種型別,比如高校英語老師、中學英語老師等。不同等級的老師對於學歷要求也不一樣,高校教師可能需要博士以上的學位,但中學教師需要碩士就可以。其次就是進入英語培訓機構做培訓師,可以教授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於學歷要求不是特別嚴格,如果能力夠,前景和薪資都還可觀。目前教育行業相關企業對於英語教師、培訓師的技能要求主要是聽說讀寫,語法知識的掌握,以及一些證書,比如:教師資格證、普通話證、英語四六級、雅思託福等英語通用考試證書,當然也是成績越高越好了,這些都是競爭優勢。熟練辦公軟體,以及有家教等工作經驗也是加分項。

第二個是翻譯人員,其分口譯和筆譯。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共有16.2萬餘人次通過翻譯資格考試並獲得證書。當然最高階的會議口譯等職位還急需人才,並且薪資也是高價位居“金領”地位。因為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將英語指定為官方交流語言,導致國內市場需求量較大,人才緊缺,尤其是: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商務口譯、聯絡陪同口譯、文書翻譯,高階翻譯對能力和學歷要求都比較高。但是英語專業畢業生從事翻譯的競爭還是很大的,如果沒有較高的語言翻譯能力,初級翻譯人才往往薪資待遇比較一般。

第三個是外貿工作。外貿工作是讀商務英語專業的同學比較多人從事的方向,外貿工作英語類的選擇空間也很廣泛,可以從事除了技術崗之外的所有崗位,包括策劃、銷售、人力資源、市場營銷、文化宣傳等。很多公司有外派的專案,會優先考慮英語專業的學生。

第四個是雙語編輯(文職)。中文作為語言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經常會和英語結合,國內外有很多主流新媒體都是雙語形式,所以雙語編輯的崗位就形成了,比如新華網、紐約時報等,還有各大出版社,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英文書籍也是需要文職翻譯的。

二、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

1、全國就業形勢下滑嚴重

疫情之下,網際網路企業、實體企業受到已經嚴重影響,就連國內的頭部網際網路企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也在裁員降薪。

2、企業融資難,停招新員工

目前國內的金融行業被國家大力整治,導致了國內的金融企業很難融資,銀行貸款放款變慢。為了節省公司的成本、減輕運營壓力,大部分公司都不敢招收新員工,甚至還會裁員。部分中小企業在無法以較低成本融資的情況下會首先採取縮減業務規模、暫停招聘、調崗調薪等措施以降低企業成本,謀求生存發展。

3、疫情影響企業進行校招

疫情反反覆覆,對於有一定實力的企業來說,無法在全國大規模進行校園招聘,僅在當地進行招聘。而部分地區的畢業生,由於無法參加這類招聘,找工作會變得難上加難。而且受疫情影響,為避免人口大幅度流動和聚集,現場招聘會被大規模取消,多以線上招聘為主,且視訊面試後,根據市場恢復情況再確定複試時間,導致跨區域畢業生求職困難重重。

4、企業在職員工離職率下降,人員流動率降低。

加上每年出國留學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選擇,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原定出國留學的畢業生只能暫時放棄留學事宜,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就業畢業生有所增加。

預計2021年企業為了儲存實力,一般不會擴招,因此工作機會變少。而且目前公司在職員工,明白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一般都會接受降薪不會主動離職。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應屆畢業生能夠選擇的工作崗位有限。

三、如何應對目前形勢

第一,要認清當前防疫形勢,在“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從能力提升方面入手,提高自己求職擇業的能力。也就是就業時尋找工作的能力和就業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當前主要是解決大學生就業時尋找工作的能力,即就業資訊蒐集能力,簡歷製作與求職技巧。獲得就業資訊應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便捷二是權威。首先要明確蒐集就業資訊的途徑,由於疫情原因可篩選個別途徑:通過網路;通過學校就業指導中心;通過媒體廣告。所蒐集就業資訊的內容應包括:用人單位的資訊;職業情況;相近及相關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

第二,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先就業,再擇業。由於疫情影響,許多企業減少招聘崗位,就業形勢很不樂觀。其次,先就業,再擇業,可以緩解畢業後流離失所的經濟和身心壓力。再次,先就業,再擇業,也是讓自己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工作的辦法。

最後,心態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精神面貌,遇到問題不要逃避,分解問題逐一突破才是關鍵。

1、要找準定位,調整好心態,抱著學習的心態去適應社會,從基礎做起,不要眼光過高。

2、審清情勢,確定就業範圍,應屆畢業生需要對應聘的部門進行分析,規避掉那些在企業經營壓力下容易被裁減的部。

3、我們要增強自身素質,變壓力為動力,降低期望值,大學生要客觀認識到現在的就業形勢很嚴峻,應該變壓力為動力,只有正視就業壓力我們才會迫使自己積極行動起來,產生求勝的心理和行動。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4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20__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為非低保戶;5%為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為重點,33%的人認為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為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為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為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為過高,10%的人認為過低,3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戶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戶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後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為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為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為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為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為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為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佔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後,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為付出多,回報小,不划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願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__年僅17%的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並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為什麼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裡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為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為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農業部植物檢疫實施細則》、《江西省植物保護條例》、和《江西省植物檢疫辦法》,以及江西省植保植檢站贛植(檢)字[20xx]2號檔案的通知精神,我站自今年3月份以來,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宣傳和學習:為了增加種子生產經營戶尊紀守法的自覺性和廣大農民維權意識,我們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對種子生產經營戶集中學習,3月17日,全縣各鄉鎮種子生產經營戶50餘人,雲集我局集中,主要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農業部植物檢疫實施細則》、《江西省植物保護條例》、和《江西省植物檢疫辦法》,以及江西省植保植檢站贛植(檢)字[20xx]2號檔案通知精神,學習班由植保植檢站站長湯建國主持,會上主管植保植檢工作的樊文華副局長做了重要講話,對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對經營戶希望提了幾點要求;之後湯建國同志宣講了《江西省植物檢疫辦法》等法律法規,並宣讀了江西省植保植檢站贛植(檢)字[20xx]2號檔案通知,對市場檢疫提出了具體安排和佈置;最後植保植檢站副站長劉定忠同志對《江西省植物檢疫辦法》進行解讀。使老的種子經營戶法律知識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使新的種子經營戶熟悉了植物檢疫的法律知識。學習班達到了預期的要求。

另一方面,加強了對廣大農民種子檢疫維權知識的宣傳,3月份以來,通過科技下鄉、技術培訓、張貼植物檢疫法規、檢疫宣傳畫的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宣傳植物檢疫法規和檢疫維權知識,其中科技下鄉1次、技術培訓2次、張貼植物檢疫法規14張、檢疫宣傳畫35張。從而提高了農民朋友的檢疫維知識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及時深入全縣各種子生產經營網點,開展了植物檢疫執法大檢查:為了使檢疫工作進一步落到實處,3月份以來,我們共出動10次,深入各鄉鎮(含村)種子50個經營網點,進行了市場檢疫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是:1、查驗植物檢疫證書:即有無植物檢疫證書,證書的內容是否與貨物相符;2、檢視種子包裝上的標籤:即標籤上有無植物檢疫證號及證號的真偽。3、種子經營單位基本情況調查,重點查驗是否進行登記,未登記的要進行補登。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6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__在電視電話會議上再次動員發動廣大黨員幹部主動履職,在疫情防控一線有效發揮作用。貫徹會議精神,黨員幹部要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在戰疫一線中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有信心,不要沒底氣。在嚴峻的疫情面前,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是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心骨。黨員幹部有沒有信心戰勝疫情、是否以信心十足的精神狀態投入戰疫中關係戰疫全域性的勝敗。黨員幹部要始終相信,在以__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努力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舉全國上下之力一定能戰勝疫情狂魔。

二要講政治,不要犯迷糊。在如此關鍵時刻,要充分發揮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絡群眾優勢,每一名黨員幹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不能犯迷糊。講政治,就要求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貫徹__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研究學習中央相關檔案精神,逐條逐項對照實際抓好落實,做到堅決聽黨中央的話和__的指揮,不能麻木不仁,對一些不講政治的現象既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東施效顰。

三要明形勢,不要亂猜想。知勢則不沮。從當前防抗疫情看,有些黨員、群眾盲目樂觀,以為病毒防控已經接近尾聲,可以開始放鬆;有的則過度悲觀,認為病毒傳播能力強,未知傳染者不可控,這場戰疫不知要打到什麼時候。之所以會有以上的亂猜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疫情防控形勢的認識還不夠清、不夠客觀。黨員幹部要在這個時候,在思想上做好表率,充分認清國家當前抗擊疫情的客觀形勢,並深入到群眾中,既講清病毒的傳播性和危害性,又宣傳國家的好政策、好做法、好訊息,引導認清嚴峻形勢的同時穩住群眾思想、堅定群眾的信心。

四要勇擔當,不要掉鏈子。決勝戰疫關鍵看黨員幹部敢不敢擔當、能不能擔當。面對肆虐無情的病毒,面對無縫不入的病毒傳播形勢,黨員幹部不能畏懼、心慌,要鼓氣勇氣,喊出我是黨員我要上,要以捨我其誰的歷史責任感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去。黨員幹部要向鍾南山院士學習,要向廣大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學習,大膽深入到疫情防控最前線,在鄉鎮街道、村社群群眾中發揮防控宣傳酵母作用,帶領志願者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我們黨員,確保宣傳動員、走訪排查無死角零漏洞全覆蓋,為戰疫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五要重科學,不要瞎折騰。生命重於泰山,疫情面前容不得開玩笑、瞎折騰。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要進一步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尊重科學,科學組織、科學防控、科學施策。科學組織,就要求黨員幹部按照職責要求,組織班子也好、組織群眾也罷,要制定科學方案,不要亂打亂拍亂碰亂撞;科學防控,就要求黨員幹部不僅自身要做好防控和上班要求,又要科學引導群眾落實健康防護舉措;科學施策,就要求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在深入瞭解基層疫情防控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精準制定政策方案,同時領導機關不能壓著基層反覆報資訊、報材料,要積極為基層減負,給基層爭取更多時間和精力抗擊疫情。

六要嚴守紀,不要毀形象。戰勝疫情一靠團結、二靠紀律,沒有嚴明的紀律作底線,就很難將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黨員幹部嚴守紀律,就是要在疫情防控中摒棄平時的休閒狀態,不要總想著節日聚一聚,不能值班執勤的時候不在位、組織上需要的時候找不著,更不能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偷斤少兩中飽私囊,要像真正的戰士一樣,把自己從平時轉換到戰時,緊繃紀律規矩思想弦,為廣大人民群眾樹好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7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業群體。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事關基本民生,也是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2020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而今年受經濟下行壓力和突發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疊加影響,就業形勢會更加複雜和嚴峻。

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第一,市場招聘需求下降。受疫情影響,一些中小企業效益下滑,特別是旅遊服務、餐飲娛樂、銷售貿易等行業,而這些中小企業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戶”。由於中小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工成本佔比較高,導致很多企業不得不減少招聘。

第二,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正常運作。許多線下招聘渠道尚未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正常運作狀態,許多人力資源市場尚未開放,線下招聘會也沒有如期召開。高校畢業生求職渠道多以線上招聘為主,求職效果不如以往。

第三,出國留學暫緩學生和留學回國畢業生加重就業總量壓力。上半年,一些國家的領事館暫停普通簽證業務的受理,同時一些國家相繼開始採取入境管制措施,這就使得一些原本準備出國深造的高校畢業生,有可能不能順利拿到簽證,暫時放棄留學事宜,轉向國內就業市場,導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增加。

國家及地方出臺政策措施的特點

第一,提高思想意識水平,明確重點定位。高校畢業生歷來是就業工作的重點群體之一,疫情發生之後,作為受影響較大的群體之一,政府及時突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點位置,進行精準幫扶。

第二,內容涉及面廣,服務方式精準。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其中第三章是專門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而言,在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方面指明瞭方向。另外,政策在優先投資有利於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產業,優化自主創業環境,支援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均有明確規定,政策內容涉及面廣且精細、精準。

第三,多部門統籌協調,開展專項行動。多部門聯合發起多項行動。近期,教育部、人社部等6部門和單位共同實施“百日衝刺”行動,從5月份到xx中旬,重點組織開展十大專項行動。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與建議

隨著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高校畢業生離校日期的到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迎來新的挑戰。對於下一步的工作,筆者有如下思考與建議:

第一,壓實就業工作責任,加強政策督促落實。時至年中,抗疫已經半年,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政策已出臺不少。後疫情時代,加強政策的督促落實是關鍵。要強化組織領導,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抓實抓細,對政策檔案中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另外,優惠政策的落地離不開資金保障,要加大就業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就業工作表揚激勵機制,對落實政策到位的地方給予表揚激勵。多手段多方式提高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效率。

第二,切實加強困難幫扶,提高就業幫扶率。後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中有需要高度關注的重點群體,如貧困家庭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對此,要重點落實“一對一”幫扶舉措。另外,針對部分就業壓力大的普通本專科院校,以及“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高校,建議建立服務聯絡對接機制,定向投放崗位資訊、職業指導等服務資源。教育部門和人社部門要做好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資訊對接工作,開展實名服務,組織參加見習培訓,提高就業幫扶率。

第三,嚴格稽核線上資訊,確保資訊真實可靠。拓寬就業渠道是妥善做好疫情期間及後疫情時代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關鍵,而線上招聘則成為主要渠道之一。在資訊爆炸的當下,對用人單位以及招聘崗位可信度的鑑別,成為線上求職畢業生的關切。建議人社、教育、工商、工信等多部門聯合,嚴格稽核線上用人單位及招聘崗位的資訊,確保資訊真實可信有效,堅決防止虛假招聘、傳銷團伙對畢業生的欺騙與危害,避免高校畢業生掉入求職陷阱

第四,據實情提早謀劃,線上線下共發力。雖然疫情期間鼓勵通過網路及其他通訊方式進行招聘和應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帶來的影響,但是線上招聘的週期較長,招聘效果還有待觀察。近期,全國多個地區疫情防控趨勢持續向好,各部門要提早謀劃,根據各地疫情風險程度,分割槽域分步驟推動人力資源市場線下招聘活動的恢復。一旦疫情解除,要迅速組織動員全國各級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服務機構,密集推出行業化、特色化的現場招聘活動,線上線下齊動員,共同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充分更有質量的就業。

2023年疫情的調查報告篇8

一、 調研背景

2020年重慶市有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的院校有67所,共23.5萬人畢業,比2019年增加了1.1萬人。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市2020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為85.04%,與2019屆同比下降1.61%。

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市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經濟受到疫情影響下行,很多企業被迫壓縮人力資源支出,2020年總體招聘需求、應屆畢業生招聘需求以及小微企業招聘需求都在下降。

二、調研主題

重慶作為“新一線城市”,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此發展,也為當地大學生們帶來了更多的擇業考量。本次調研活動以“疫情對大學生擇業的影響調研(以重慶地區為例)”為主題,以重慶本地在讀大學生及部分畢業生為調研物件,聚焦疫情對大學生擇業的影響,瞭解各個方向的學生的就業問題,以期幫助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擇業價值觀,為重慶未來保留、吸引人才提供建議。

三、調研方式

線上問卷式調查(共發放問卷315份,有效問卷282份)、線上訪談調研(共訪談人數20人)。

四、調研結果

1、 疫情對未來規劃的影響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疫情前超過一半的同學選擇留在國內繼續深造,而佔到近30%的學生選擇了就業。但在疫情後做出改變的人卻佔比很少,主要是意願出國留學的同學轉向國內深造。

2、 疫情對求職考慮因素的影響

我們給出了九個擇業時的考慮因素,並讓調研物件選擇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五項並根據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我們發現九個因素的重要性順序並沒有改變,重要性變化最明顯的一項是對於職業穩定性的考慮,對於這一點也在後面的訪談中進行了更深入的探討。

3、 疫情對就職城市考慮的影響

疫情對於大學生選擇的影響是雙方面的,一部分同學選擇更加舒適穩定的生源地或其他城市,而另一部分同學將目光轉向了社會福利更加完善、經濟更加發達的一線城市。

4、 疫情之後大學生擇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隨著每年畢業人數的上升,競爭彷彿是必然的,疫情更是給應屆畢業的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本次調研中,我們可以看到,崗位供需失衡、競爭壓力大成了絕大多數學生共同的痛點。而疫情導致的實習機會流失也給他們帶去一定的困擾。

5、 訪談調研結果

疫情帶給大學生就業的衝擊是客觀存在的,在面對黑天鵝事件時職業本身的穩定性被更多地帶到大眾的面前,尤其是經歷過金融危機、非典疫情與本次新冠疫情的長輩而言,一個職業的穩定性就會被不斷強調。問卷結果也顯示了這一點,經過了此次疫情,大學生們對職業穩定性的重視顯著上升。但我們也看到,對於求職這件事,當代大學生更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個人興趣的重視排到了第三位。危機背後必定孕育機遇,一部分人看到了行業的不安定因子,而另一部分人則看到了另外的機會。

五、我們的對策與建議

對大學生的建議:

通過調研我們看到,大學生對於薪資重視程度最高,所抱有的期待也較高。我們想說的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在求職市場的定位,我們不認為所有畢業生都能在一畢業就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一份薪資較低的工作不是意味著這是一份沒有意義的工作,適當降低自己的目標,通過一線崗位的工作,可以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更有利於找準自身定位,明確職業目標。

對高校的建議:

高校是大學生們學習本領的場所和正式踏入社會的最後一道門,面對當前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的逐年降低。

高校應該把握就業市場形勢與發展規律,建立以院系為單位的就業質量評價辦法,運用關鍵指標激發就業工作活力,促進就業質量的提升。

其次,高校應該降低學生轉專業門檻。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大學生就業時對專業對口的期望不高,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很多大學生學習的專業並不是真正感興趣的,導致其學習和就業是比較分裂。因此,通過降低學生轉專業門檻,鼓勵學生探索興趣、增強能力,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最後,高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在校時的就業引導。通過《大學生就業指導》和《大學生涯規劃》等課程建設,促進大學生就業。當代大學生對於自我的認知不夠全面,所以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

標籤:調查報告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