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國家生態縣建立及整改工作情況彙報

根據相關檔案要求,就**縣國家生態縣建立及整改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國家生態縣建立及整改工作情況彙報

一、建立工作開展情況

(一)凝聚共識,高位推進。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立工作,成立了以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並實施了**縣生態縣建設規劃(20162020年)、國家生態縣建設工作方案、生態建設考核辦法等,建立了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聯絡員制度,在全縣10個鄉鎮成立環境保護所,組建基層建立機構,對建立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全面推進。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研究生態環保工作,召開生態縣建立工作推進會,並開展實地調研和專項督查,協調解決建立工作相關問題。還積極邀請專家深入現場指導建立工作,認真落實各級專家提出的意見,確保生態建立工作順利推進。

(二)財政支援,保障推進。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優先安排生態建設資金。制定並實施了生態縣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扶持政策,每年安排各鄉鎮生態建設專項資金200萬元,用於環保重點基礎設施專案建設。積極實施野生動物公眾責任保險補償機制,2016年以來共兌現補償資金400多萬元;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0多億元,實現讓群眾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目標。

(三)專項行動,鐵腕推進。制定並實施了企業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整治重點區域、行業汙染企業,對縣內20家橡膠加工企業進行掛牌督辦治理。同時,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等專項行動,剷除非法侵佔國有和集體林地種植橡膠3650畝,全力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
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增強全縣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友好型膠園、生態茶園、珍貴用材林建設,**已成為我省重要的生態普洱茶和珍貴林木基地等,成為中老邊境線上國際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跨境旅遊集散地。

(四)基礎先行,重點推進。始終堅持基礎先行戰略,全力推進重點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新建縣城生活汙水處理廠和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完成10個鄉鎮垃圾填埋(堆放)場和汙水處理設施,完成了城鄉(鎮)建成區生活汙水處理系統、配套管網系統建設和52個村隊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城鄉(鎮)建成區生活汙水處理系統、垃圾填埋(堆放)場實現了全覆蓋。堅持每週五全縣大掃除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治理城鄉(鎮)、村隊環境,5年來出動人員24萬人次,開展專項整治70次,清運垃圾40多萬噸。

(五)廣泛宣傳,全民推進。以“世界環境日”為主題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形式宣傳生態建立和環境保護知識,不斷提高群眾知曉率和參與率;
在新聞、網站設立“生態建設”專欄,報道生態建立工作動態和成果,形成全縣群眾共同參與建立的氛圍。積極指導村組訂立生態保護的村規民約,在廣大群眾中形成“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己家園”的共識。目前,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大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二、整改工作完成情況

國家環保部技術評估過程中,對**縣提出2大類5項共29條整改意見和建議,對此,我縣進行逐條研究和分析,按要求全面完成了整改任務。

(一)科學制定整改方案。根據國家環保部生態司關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縣國家生態縣建設工作技術評估整改意見的函(環生函〔2016〕74號)要求,我縣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研究整改意見,下發了**縣建立國家級生態縣技術評估整改方案,對整改意見逐條進行分解、細化,將各項整改任務下達到各部門、鄉鎮(農場),明確整改任務、措施和時限,確保完成整改任務。

(二)全面完善技術資料。對建立資料中基本條件和考核指標彙編專題ppt交流學習,補充2016年、2016年國家生態縣建設5項基本條件和22項建設指標的統計資料及支撐材料;
對2016年至2016年資料逐一進行核實、補充和完善,完善城鎮汙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等18項建設指標資料;
對5年來完成情況、實績報告、測算分析報告等綜合性材料進行融合整理,全面稽核統計資料和支撐材料,增強資料臺賬的關聯性、系統性、完整性。同時,按照要求編寫技術評估工作建議落實情況報告、技術資料整改專題報告、現場整改工作報告
修編了規劃實施評估報告、工作報告、技術報告等生態建立資料,並設定獨立的生態建立資料檔案室。

(三)突出重點扎實整改。全力推進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了縣城汙水處理廠、易武和勐伴2個鎮汙水處理設施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完善了縣城區和關累鎮汙水管網建設,推進了縣城老城區雨汙分流,提高了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城鄉(鎮)汙水處理設施正常執行能力。完善了勐伴鎮等鄉鎮垃圾填埋(堆放)場建設,解決了勐滿鎮生活垃圾處理不規範、不到位等問題,健全了垃圾處理管理機制和臺賬資料,規範了鄉鎮垃圾收集、中轉、集中清運處置體系,推進了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集中處理方式,進一步提高了垃圾處理能力和效率。全面加強環境監察和環境應急隊伍建設,增加了環境監測人員編制8名。督促勐捧糖廠、達維天然橡膠加工廠、大展水泥廠解決環境保護和汙染治理設施運維管理不到位問題,有效解決環境汙染問題;
對縣人民醫院、勐滿衛生院等醫療機構醫療廢棄物監管和處理開展專項行動,督促各醫療機構建立“兩廢”儲存和處理場所,全面解決醫療機構“兩廢”執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力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汙水、農業面源汙染等環境問題,不斷提升公共設施配套、飲用水安全保障及村寨環境管理水平。嚴格執行環境綜合整治分片分割槽負責制,加大城鄉(鎮)村(生產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目前,縣級機關每個單位均有衛生區,各鄉鎮實行環境綜合整治分段管理,每週五為全縣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日,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為愛國衛生運動日,生態保護和衛生保潔成為村寨村規民約的必有內容。

(四)強化督查推進整改。每月對縣直各部門、各鄉鎮(農場)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和專項督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及時督促抓好整改落實,確保整改工作進度和質量,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在年度綜合考核的比重(2016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佔部門年度綜合考評分的12),確保國家生態縣建立整改工作真正取得實效。

(五)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建立健全生態建立進機關、進農村、進農場等“七進”宣傳教育制度,在制度上確保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環保宣傳活動和環保公益性活動。建立健全生態資源產權機制,形成生態資源權責明確、規範有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管理和執行發展局面;
建立健全生態資源有償使用和補償機制,加強對資源利用的監督管理,保障生態保護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立健全野生動物肇事公眾責任保險制度,提高野生動物肇事補償標準,對珍稀瀕危物種進行重點保護;
建立健全自然資源用途管制制度,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保護工作等,劃定林地保護空間,強化水資源管理;
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建設制度,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三、建立工作主要成效

(一)“大環保”格局全面建立。目前,縣委、縣政府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立工作納入了縣直各部門、各鄉鎮(農場)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和幹部政績考核,與各建立單位簽訂了責任書,在全縣範圍形成了縣委、縣政府牽頭,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

(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優良。**“天藍”、“地綠”、“水淨”。天藍**城區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全縣空氣質量達功能區標準100,在雨林深處,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超過10萬個。地綠**境內原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75萬畝儲存完整的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現又建立了關累鎮級保護區(全州第一個,6000多畝)、易武州級自然保護區(50萬畝),在中老邊境建立了300萬畝“中老跨境邊境聯合保護區域”,森林覆蓋率已為全省之最達,成為了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儲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水淨**水質優越,地表水環境質量滿足或優於相應的水環境功能要求,其中Ⅰ、Ⅱ類水質佔95以上。

(三)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劃定了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黿(yuan)-雙孔魚州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河段公里)、羅梭江魚類州級保護區(保護河段90公里),與寮國共同建立了4箇中老邊境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6條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2016年12月在**保護區內發現了距今已有億年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物種桃花水母(水中大熊貓);
2016年5月在尚勇國家自然保護區首次拍攝到印支虎的實體照片,2016年8月再次發現其活動痕跡。目前**境內已識別的植物有4000多種(其中望天樹、蘇鐵等43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已識別的動物有6000多種(其中亞洲象、長臂猿、綠孔雀等97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範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動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藥材寶庫”和“森林生態博物館”,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

(四)城鄉居民環境不斷美化。生態建立以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平方千米,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平方米,縣城連續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省級園林縣城”、“省級生態文明縣”,全縣10個鄉鎮全部命名為省級生態鄉鎮,其中8個鄉鎮還命名為國家級生態鄉鎮。節能減排連續6年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各區域環境噪聲均達到功能區標準。全縣4個河流監測斷面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村鎮飲水衛生合格率100。縣城汙水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排放、城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鄉鎮汙水出水水質均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五)生態經濟佔比不斷擴大。生態建立以來,我縣熱區特色農業、林產業、林下經濟等生態產業逐步發展,全縣生物產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億元;
生態旅遊不斷興起並蓬勃發展,旅遊綜合收入從2016年的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億元。生態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佔比不斷擴大,**生態優勢逐步凸顯。

(六)群眾環境意識得到顯著提升。生態建立工作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依靠和發動群眾,自覺的生態環境觀已逐步深入人心,成為社會主流,並廣泛踐行於日常生產和行為習慣中,從而充分保障了各項生態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的有效執行。廣大群眾環境意識的普遍提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已成為生態建立工作的最大收穫之一。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下一步,我縣將繼續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縣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為引領,健全長效機制,全力鞏固提升建立成果,努力建設“環境優美、和諧幸福”的新**,推動全縣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