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學生科學精神培育課題調查報告


   以下內容由本站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學生科學精神培育課題調查報告

 

       一、 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一) 本課題的研究物件-民族預科班教育教學

以及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民族預科班由從全區(少量外省)蒙授學生中錄取的學生組成。預科學生由於文、理科基礎較差。不能直接進入本科,必須通過預科階段的學習,達到應有的入學標準才能進入本科學習(漢生班)民族預科教育的政策性非常強,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新時期,如何提高全面民族生的素質,民族預科教育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教育教學實踐中,應不斷總結辦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取得更大的成果,尤其要重視基礎課程的改革,建立符合預科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

專業設定以文科類和地方特色的專業為主。學制一般為四年,少數民族地區各高校都有一定數量的從少數民族學生中招生的少數民族學生班。基本分為三類:純民族語言授課班、用漢語授課的民族班和民族預科班。這些辦學形式承擔著為本地區培養各類民族人才的重任。其中前兩種形式是從入學到畢業整班移動。管理和教學相對獨立,教學和畢業有相對獨立的標準。預科班是經過預科期間的學習,然後轉入普通本科學習,除了預科期間學習和管理相對獨立外,其它與普通班的要求一致,各專業都對預科開放。預科形式對培養高質量的民族人才有其獨特的優勢(見後面的敘述)也是民族教育典型的辦學形式,其教育教學方式有普遍性,對預科教育教學的研究是具有普遍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背景是內蒙古工業大學民族預科班的教育教學沿革。

(二)民族預科教育對培養民族人才的重要性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高等教育的興旺與否,關係到我國國土面積二分之一以上的少數民族地區能否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問題,是關係到實現祖國統一各民族大團結的百年大計。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有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全區耕地面積八千多萬畝,佔全國耕地面積的5.2%;有二億四千多萬畝的森林,十三億畝的草原。牲畜頭數居全國第一位。地下資源豐富,稀土儲量相當於世界其他各國總儲量的一倍,佔全國總產量的99%;煤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發展能源工業和稀土工業以及民族工業的潛力很大。

民族預科班學生畢業後,經過幾年的社會實踐,大多走向地方領導崗位或成為地區經濟建設骨幹力量,他們也是保持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主要力量。在第五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民族教育和工作的指導方針。陳至立同志在此次會議上總結了我國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基本經驗,提出了新時期民族教育工作的方針和任務。在談到深化改革和加快民族教育政策措施時提出:“加快民族教育的發展,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奠基性工程,對於確保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增強民族地區綜合競爭能力,有效抵禦國內外民族分裂勢力的滲透和破壞,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歷史意義。加快民族和西部地區的發展,人才、科技是關鍵,教育是基礎。要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確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科教興國戰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充分認識民族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作用,把民族教育置於新世紀我國教育優先發展的重點位置,採取切實措施,加快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

1、 從國內外政治與科學技術發展形勢來認識民族人才的培養和需求的重要性

從國內形勢看:?民族人才的培養任務主要由民族地區高校和部分內地學校承擔。民族地區理工科大學是培養高層次民族科學技術人才的基地。對於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還比較落後的民族地區的大學來講,面向21世紀,無論在科學技術方面,還是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都面臨著重要而艱鉅的任務,而使培養的高層次科學技術人才具備高素質是關鍵。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 進一步提出了“科學技術人員是新的生命力的開拓者和科技知識的重要傳播者”的觀點。由於我國科技文化比較落後,人才培養問題更顯突出,人類生產及社會服務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水平在不斷提高,許多繁重、重複的體力勞動正在被各種自動化機械和計算機所取代,對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力提高我國勞動者中科技人員的比例,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對我國社會現代化事業具重要意義。加快人才培養,要大力發展教育。經濟文化比較落後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的需求尤為重要。

?我國的經濟建設需要國內政治穩定的環境。由於民族地區的地理環境與內地不同,文化、經濟又相對落後,培養大量符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有利於我國社會的政治穩定。目前,國內還有一小撮分裂分子、 分子,他們與國外敵對勢力相勾結,妄圖破壞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破壞國內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大好局面。我們對此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並進行堅決的打擊。在宗教傾向比較重的少數民族地區,大量培養高素質少數民族人才是粉碎這些分裂分子妄想的重要保證,是繁榮和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的主要力量之一。他們成為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學習,相互溝通理解的橋樑。縮小少數民族地區和祖國其它地區的發展差距,大量培養高素質的少數民族人才,有助於解決社會主義時期的民族問題,保證國內社會政治長期穩定,增強各民族的凝聚力,增強綜合國力,使我們的中華民族立於不敗之地。

就內蒙古地區而言,長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各民族安居樂業的局面,得到黨中央的肯定。這種局面與一部分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和科技人才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是分不開的。而這些人才多數來自民族預科班和民族班。內蒙古地區各高校歷來重視人才培養的質量,堅持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作為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從1980年開始,內蒙古地區各高校恢復招收民族預科生,大量培養民族科技人才。已畢業預科生達到近3000名,現活躍在自治區各行各業,不同的層次,對自治區社會穩定,經濟建設及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民族預科班畢業生就知識結構和就業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他們專業面比較寬,知識結構面比較合理,特別是在計算機等新技術和外語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預科生的優點得益於在大學期間與漢生同班,教學要求,培養目標、教學環境,畢業標準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與漢生一致,沒有特別的照顧,除了外語之外沒有降低標準。充分利用了普通高校的教師隊伍素質高,課程內容先進,參考資料充足,教學手段先進等優勢。而純民族語言班教學要求和標準相對獨立,畢業標準低一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不足之處,有關的教材,參考資料等相對缺乏。民族預科教育模式能夠十分有效地彌補上述不足。

預科班畢業生留在民族地區工作的比例很高,並且穩定性很好。在民族地區經濟、科學技術相對落後,生存環境不理想,國家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經濟轉型等大環境的影響下,一部分畢業生在政治思想素質方面,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少數人的“愛國心、事業心、責任心,團結友愛心”不強,不願意,也不安心在少數民族地區生產第一線工作,人才流失嚴重,造成少數民族地區長期人才短缺,尤其短缺高層次的人才,與許多用人單位對理工科大學的畢業生能夠“分得來,留得住,用得上”的強烈希望背道而馳。國家也注意到這一點了,用各種渠道幫助民族地區擺脫這種困境,如派博士團,人才政策向西部傾斜等措施。但這些遠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要充分發揮全國支援的高層次人才的聰明才智,需要本地區少數民族人才的配合協調和大力支援。相對而言,少數民族人才穩定性比較好,絕大多數留在邊疆地區工作,紮根在邊疆地區,這在邊疆地區艱苦現實環境下是難能可貴的。他們瞭解和熟悉當地情況,更能發揮和挖掘當地優勢,他們民漢兼通,在協調當地群眾關係,與周邊國家開展貿易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是發展特色經濟的重要的人才力量。這也是我們培養大量高素質的,民族人才的有利的方面。這是社會對民族理工科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

從國際形勢來看:?隨著世界政治多極化和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了時代的主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明顯,我們面臨著機遇與挑戰。我們是在國際和平環境可望繼續保持的難得機遇中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以預計:我國經濟將更有效益地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這將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持續低速發展、甚至發生衰退、高失業不能緩和等狀況形成鮮明對比。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還面臨嚴峻的挑戰。如,國際上我們還面臨著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的壓力和發達國家在經濟與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尤其發達國家的敵對勢力不甘心中國的發展,將繼續對我國實行"西化"與"分化"的和平演變策略,並與我國爭奪各民族優秀人才,引發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削弱國力,達到他們的目的。從伊拉克,科索沃戰爭看出敵對勢力往往利用當地各民族之間的矛盾,為其侵略和掠奪作為重要手段。這點應特別引起我們的警惕。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工作,使它們成為我國人才成長的激勵因素。高素質民族人才是我們有效防範敵對勢力的破壞的不可忽視的力量。

?隨著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深化,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和密切,近十幾年改革的實踐已經證明,這是非常正確有效的。為此,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必須考慮與國際市場接軌,參加國際經濟市場大迴圈,這是當前時代的潮流,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與綜合國力增強的需要。但是我們還要看到,在這個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上,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近代歷史已多次證明,帝國主義的文化滲透必然隨著經濟活動輸入中國,其目的是要毀滅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從而挫傷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破壞我中華民族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實現帝國主義把弱國變成殖民地的企圖創造條件。少數民族科技人才的培養有利於我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有利於抵制外國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

總之,國際、國內的發展形勢都要求我們所培養的民族科技人才,不僅在業務上要有更廣闊的視野,以適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和社會的飛速發展,還要熟悉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各民族團結友愛。在這個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能在複雜的政治、經濟鬥爭中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具有願為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和繁榮富強奉獻力量的人才。

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程序中絕對不能忽視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在和平時期,有時給人的錯覺是民族人才的培養問題並不突出,但歷史和現實世界的變化告訴我們對這個問題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民族地區理工科大學,培養的是高等民族科學技術人才,他們直接從事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科學技術工作,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不可輕視的骨幹力量之一。民族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具有雙重任務。它一方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另一方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培養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民族人才,以適應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少數民族聚居區,需要大量的兼通漢語、漢文的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因為漢語、漢文是我國傳授科技知識的主要工具。沒有兼通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的人才,民族地區的建設事業就會不順利。

如何把少數民族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以適應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全體教育工作者,尤其民族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也是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一個特殊而基本課題。

(三)民族預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

在目前提倡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的形勢下,研究和建立符合少數民族學生特點,提高民族學生全面素質,面向21世紀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執行模式和學生管理模式十分重要。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諸多方面的改革顯得更加迫切。目前民族預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有:

1、落後的教育觀念制約民族教育的健康發展。民族預科教育,就其教育的性質、任務和物件而言,它同普通高等教育沒有本質區別,唯獨教育物件是少數民族學生。民族預科教育作為培養人的特殊的社會活動,就是我們黨和國家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解決民族問題,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一種特殊的辦學形式。它又具有特殊性。

發展民族預科教育,既要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規律辦事,又要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按照民族工作的特殊規律進行工作。要正確處理一般與特殊的關係,共性和個性的關係,並注意二者的統一。只強調普通高等教育的特點,而忽視民族教育的特點,我黨的教育事業就不完整;只強調民族特色而忽視一般高等教育的特點也不行,那樣,我們終將遊離於統一的高等教育體系之外,被社會所淘汰。我們儘量避免出現一頭熱的思想觀念。目前、民族教育教學質量不高,肯定有其客觀的原因,我們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和分析問題的實質,但更多地從主觀上尋找原因。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必須從自己的特點出發考慮工作。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是民族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

2、加強對民族預科生的政治覺悟、思想品德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培養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民族人才分佈在民族地區的各行業和領導崗位上,他們的政治素質,思想品德的好壞,有沒有能力抵制腐敗等不良現象,直接影響到各民族的團結、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沒有搞好各民族團結工作,不以國家大局為重的、胸懷不坦蕩的人才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真正的人才。只有具備很高的綜合素質的人才才能為邊疆地區的建設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目前世界正處於政治多級化、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民族教育面臨著進一步加強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任務。

3.民族教育雖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體系,但是各層次教育質量不高,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銜接欠合理。民族初等教育相對落後,主要原因是農村、牧區教育投入不足,缺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特別是漢語教學非常落後。只有少數學生考入大學,沒有考上大學的大部分人,由於條件所限,得不到職業技術教育培訓,許多人直接落入失業者行列中。即使考入大學的學生,由於語言基礎、理科基礎很薄弱,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給學校教育工作也帶來很多麻煩。這是基礎教育質量低帶來的後果。這些因素導致民族高等教育落後,增加了民族教育工作的實際難度。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很長時間和大量的投入,短期內很難見到明顯效果。高等院校具備相對集中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和比較齊備的教學設施,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促進民族教育的發展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探索如何有效發揮高校的優勢,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問題。

4、避免民族學生受教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事實上不平等現象。由於完全用民族語言授課的中學畢業生,升學出路很有限,許多人在升學考試中被淘汰。即使在降低錄取線,受“照顧”的情況下考入大學,又不得不放棄民族語言授課的便利條件,改換成極不熟練的漢語授課環境,同時又學外語,致使身心負擔過重,學習感到困難。有的學校和專業要求民族生只學漢語不學外語,降低了學生的競爭力。過去學到的民族語言文字,又不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就語言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母語也不行,漢語也不行,外語更不行。這種‘三不行’的尷尬局面,阻礙了民族生的進步。這些,如果不妥善處理的話,容易引起民族生的不平等感,既影響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民族團結。我們不提倡用民族語言學習理工科知識,而採用民族預科班的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具備相當的漢語文知識和能力,部分高層次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語。但我們要承認和體諒民族生大學學習中遇到的客觀困難,對他們公平對待,避免造成事實上的不平等。

5、需要擴大招收民族預科生。目前,相對全國高校的擴招比例來看,民族生的升學率提高不多。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民族人才,民族生的擴招也是非常必要的。擴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因民族基礎教育薄弱而造成的民族教育損失。可以採取低分錄取,學制適當延長、加強教育教學改革等措施,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管理優勢、教學優勢,培養更多的民族人才。

6、學生管理要創新和適應大眾化。我們不能只考慮管理者的輕鬆,而忽略民族預科生與漢生的交流帶來的諸多益處,要改變民族生和漢生相對獨立的管理模式。大學期間預科生學習生活相對獨立造成與漢生的交流相對少,不利於各民族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利於民族生學習漢生優秀的學習作風,更不利於他們用漢語交流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少數民族學生能歌善舞開朗、豪放的性格也影響漢生,對他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很有幫助。

7、少數民族學生絕大多數來自農村牧區,家境比較貧窮,特困生較多,造成實際完成學業的困難增加。目前,針對預科生的各類獎學金和困難補助較少,應該多渠道籌集。

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民族預科教育的質量,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也是本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我們採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改革措施:

1、改變教學觀念,深入開展對預科教學的針對性研究與實踐。眾所周知,由於客觀條件造成預科教育教學的特殊性。對這一群體我們不能以普通班的標準來要求他們,而應該給予一定的時間和特殊的教學方式來培養他們,達到普通班學生應有的標準,最終培養成為合格的人才。目前,對預科的教育教學改革還不盡如人意,預科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要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切實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首先,對預科生的文理基礎差的問題,要有正確的看法。民族預科生很聰慧,知識積累和能力提高速度較快。我們對民族預科生的潛力要有信心,對民族預科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快速發展要充分的肯定。教學內容,進度等應當適應學生的各方面知識和能力的提高的程序,不要一味的慢節奏教學。其次,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預科教學改革的艱鉅性。教學改革本身是一個艱鉅的任務,而改革又要適合預科生這樣‘弱勢’群體。如何掌握改革的‘度’的問題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再次,我們進行預科教學改革時,應把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作為切入點,針對性研究是極為重要的。這樣,我們對要研究的問題有整體的瞭解和把握,有的放矢:?目前,高等教育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改革有了很大進展,已有幾十本面向21世紀的教改教材問世,但沒有一本教材是針對少數民族班教育特點的。說明民族生教學改革相對落後,有必要開展研究工作;?大學第一年的主要基礎課(數學、物理、漢語及力學),由於其本身所特有的文化功能,對民族班學生來講,這些基礎課不但成為學習後繼專業課的主要基礎,而且是他們克服自我弱點,提高文理素質的關鍵和載體。因此,根據民族生的學習特點,應考慮以課程為先導,有針對性地進行民族班的教學改革,把我們的改革推進到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實際改革上來;?我國有關高校實行民族班教育多年來,遠未形成適應民族班教學的優秀教材體系,因此,很有必要建立符合形勢發展需要的,有利於提高民族生全面素質的理工科改革教材,尤其在面向21世紀的新形勢下應重點考慮教材問題。改革的重點應落實在教材當中;?由於民族班的學時、課程等的組織管理與普通本科生有較大的差別,所以,有必要把教學執行模式與主要基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相結合起來研究。

2、師資隊伍建設是永恆的主題。除了民族預科生本身的客觀條件外,從事民族預科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預科教育教學水平。承擔民族班教育教學的教師的負擔比普通教師的負擔重。他們為備好課,要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和針對性的教學研究工作、從事大量的參考資料的翻譯、參考對照等工作。他們的負荷很重,付出的勞動與相應的回報不成比例等問題長期存在。從事民族預科教學的教師的責任心和耐心經常受到挑戰。教學初期,教師和學生思想準備不足,學生學起來困難,教師教起來覺得難度很大,造成教師們不願意教預科生。教師素質低,教學效果差,民族預科班學生意見很大。有時意見擴大,造成社會影響,不利於社會穩定。這些說明對民族預科特殊教學,更需要政治覺悟高、素質高、穩定的師資隊伍。

3、教學模式的改革。目前,我國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對民族預科生,採取的教學模式的形式各不相同,並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波動。但實質上都採取了比漢生班多一年的培養模式。具體操作上,要麼大學預科階段重複學習高中的內容,然後再學大學課程,要麼把漢生班的課程、教學內容及學時簡單地平均“拉長”,一成不變地慢速度教學,忽視了預科生的潛力,不利於學習優良生的快速成長的‘懶散式’的執行模式。幾十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對民族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培養不同型別學生的效果不理想。造成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高淘汰率,考試成績差,因而,挫傷了少數民族學生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其複雜的心理矛盾不是一般思想工作所能排除的,很難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能使他們儘快適應漢語授課的學習環境。進入專業課學習後,困難和問題不斷出現。

以內蒙古工業大學預科教育教學,同樣經歷了以上情況。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內蒙古工業大學曾經採取的預科教學模式:

第一階段:1980-1983年,“1+4”模式。第一年複習中學課程,第二年轉入本科學習。效果:學生積極性不高,淘汰率高,質量低。

第二階段:1984-1985,“4+1”模式。採取直接編入各專業本科就讀的方式。學習能跟上的預科生可以和漢生一樣四年完成學業,學習跟不上者,在某一年級重讀一年,不視為留級。效果:淘汰率較高,質量低。

第三階段:1986-1987年,我校委託內蒙古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複習強化高中課程,次年轉入本科班學習。仍是“1+4”模式。效果:學生管理不規範,學生積極性不高,淘汰率很高,質量低。

第四階段:1988-1989年,民族預科生用三年的時間學習大學基礎課程,轉入本科班後學習兩年專業課。稱為“3+2”模式。效果:有一定改善,但不明顯,課程安排不合理,基礎與專業課程銜接不好。

第五階段:1990- 年,民族預科生學習兩年半大學基礎課,轉入本科專業後再學兩年半。稱為“2.5+2.5”模式。一部分整班轉專業。效果:模式趨於合理,但基礎課與專業課學習仍銜接不好,學生預科期間的負擔過重。

第六階段: 年至今,採用了“1+4” 、“2+3”和優秀生選拔制度,專業開放制度並存的教育教學執行模式。招生150名,全部預科。效果:模式合理,與專業課程銜接合理,學生積極性高(詳細分析說明見後面)。

教學執行模式的不穩定性,說明了預科教學的不完善和許多問題的存在。歷次調整預科模式時沒有很好的從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後繼銜接與學制的關係上作整體性考慮。我們認為:提高少數民族預科教學質量和學生全面素質,根本出路在於進一步改革,完善、發展教育模式。

4、教學內容的改革。仍以內蒙古工業大學為例。雖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理工科民族班的教學中,最根本的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文理基礎弱,專業課學習困難,成績差,學習被動,教學內容陳舊與計算機結合少,素質教育的研究不足等等。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前二年的基礎打得不夠紮實,尤其是三大基礎課(數學、物理、漢語文)教學效果差,直接關係到一年或二年後能否順利過度到專業課學習,並以良好的成績完成學業。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這三門課對預科生的成長極為重要,能起到彌補預科生的中學學習的不足,同時為後繼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長期以來,我們對此認識不足,教學內容沒有得到充分更新。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沒有與提高學生全面素質聯絡起來,所以很有必要進一步深入研究,進行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革新和優化

5、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對預科生的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教學方法單一,基本照本宣科,很不利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教學手段上,利用電化教學 (多媒體、計算機實踐等)比較少,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對課程內容的改進。這種局面必須儘快扭轉。

6、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改革。民族預科生的管理一般來講相對獨立,很不利於預科生漢語文水平的提高,不利於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要求。對此,我們不能因為管理上的困難而不改變管理模式。

7、我們對預科教育教學改革有很好的積累,並有多年的針對性的研究與改革經驗和成果,值得總結、提高。在高校擴招的形勢下,進一步完善改革成果,使教育教學適應民族預科教育的發展,有必要從實際出發對改革做深入系統的研究。

本課題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需要提出的,是從教育改革的實踐中提出的。完成這一研究課題,既有實際意義,也有理論價值。它對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辦好理工科大學民族教育,建設和完善民族地區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無疑是有益的。

本專案所進行的理工科民族預科班教學改革的研究,既立足於內蒙古工業大學預科班的教學實踐,也著眼與研究成果的普遍性,不僅對內蒙古地區少數民族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有促進和推廣作用,而且期望對全國相關高校民族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產生借鑑和參考價值。

二、民族預科教育教學改革指導原則

在堅持教育原則的基礎上,把握好教學改革原則,這樣才能使改革有目標,有效果。

1、總結過去的教學改革經驗,改變教育教學觀念,通過認識共性,強調特殊性,對預科教學中的問題,進行鍼對性的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完善改革成果,努力確定穩定、有效的教學模式;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大力提高預科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同時,改革成果的主要思想適用於其它非預科班的教學,為推進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改革做貢獻。

2、教學改革必須充分發揮和利用預科生求知慾旺和動手能力強(雖然語言交流有困難,但預科生動手能力很強)的特點(我們稱為從預科生本身借力),發揮優秀教學的作用,提高預科生的教學質量(我們稱為順力送一程)。千萬不要用枯燥無味,蒼白無力的教學方法,無味的教學內容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3、改變傳統教學把學生置於被動地位、缺乏實踐能力、效率低下的保姆式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開展具有新穎內容,先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探索有思想內涵,原理透徹的教學;倡導能真正達到生動活潑,啟人智慧,培育理性思維的現代基礎課教學(有靈魂的教學),使學生不僅求得主要基礎課的真才實學,而且人文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並啟迪創新精神。

4、教學內容上,進行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教學改革,淡化由於計算機的發展而變得非本質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教學的課程,努力推出教學內容先進、結構合理與其它相關課程有效銜接的教材及網路服務的電子版本。

5、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代電化教學手段,利用網路、cai、多媒體教學、做實驗等手段,建設多方位的先進的教學手段系統。

6、尊重預科生的人格,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對他們以鼓勵和表揚為主;教師要有耐心,深入學生,及時瞭解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關心愛護學生,使之度過預科這關鍵的學習階段,並使預科生終身受益。

三、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與研究方法

在對這一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努力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從我區高等預科教育實際出發,針對當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加以重點研究。同時,注意總結我們長期以來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並借鑑其他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工作的經驗教訓,借鑑國外高等教育的有益經驗,力圖在實踐的基礎上,將過去的預科教育和現在的預科教育加以比較,從中探討理工科大學培養少數民族科學技術人才的教育教學模式、主要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和實踐教學規律。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歸納為以下“七個結合”。

1、巨集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

這一課題的研究物件,雖然是理工科大學的少數民族教育問題,但教育本身不是孤立的。從巨集觀上來講,預科教育,尤其受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傳統文化的制約,同時也對社會的政治穩定、經濟和科學技術、人文起著很重要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隨著國家科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複雜化越來越大,它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這在高等教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同時,社會對高階專門民族人才的需求,是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培養高階民族專門人才的社會效益,又是檢驗我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準。當然,這種社會效益不只是短期的而且是長遠的,可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因此,我們的研究工作不能只從單純的民族問題的角度去考慮,也不能就教育論教育,而應當從我國邊疆地區、落後地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域性出發,結合時代的特點,來考察預科教育。這方面的研究要落實到培養預科生具有良好政治素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具備奉獻精神等方面的巨集觀研究。

從微觀上來講,預科教育是整體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受教育的物件是文理基礎較弱的民族生,而教育的目的又要求我們培養預科生達到現代大學生的社會標準。為使教育教學適應這個特殊群體的培養要求,我們不得不採取特殊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改革。這種微觀上的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對我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改革,也能提供有益的借鑑。

把巨集觀研究和微觀研究結合起來才能視野開闊,使研究工作深入一些,對問題的分析也更加深刻一些。對培養高素質民族人才來講,除把握整體巨集觀指導外,關鍵是微觀上抓住預科生的特點和弱點,有針對性的從基礎訓練開始教育。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十分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採取了組織學習、參觀,和漢生同宿舍,聽取先進事蹟的報告,健全校規、校紀等多項措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同時,調查瞭解預科後的專業對民族預科生知識層面的需求,以及專業課教師們的意見,瞭解在校預科生,在後繼專業課學習當中的學習和生活表現,以此作為我們對預科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重要依據之一。調研的主要結果有:?到後繼專業學習基本能跟得上,一部分學生還在班裡拔尖。但在學習和用漢語交流方面,多數學生仍感吃力;畢業時仍受到一定的照顧;?部分學生因學習跟不上或違紀等其它一些客觀原因退學,這個比例相對於其它班較高;入學人數不多,而淘汰率高十分可惜,如果教育得當淘汰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能補救的。?補考率比較高,畢業時在學校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仍有一定比例的學生拿不到學位證書。與八十年代比較,從九十年代開始預科教學質量整體上在不斷地提高,但還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與漢生班的學生比較,整體素質還有一定的差距。追究原因,主要是對預科生的微觀教育教學沒有深入和到位,基礎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和深度不夠。過去雖然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教學內容和體系上改革力度不大,教學模式上還存在著不足。認識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是我們進行教學改革的又一個重要依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先發現和確定預科教學中存在的關鍵問題,然後進行有針對性的微觀教學內容、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在過去的教學改革的經驗基礎上,不斷深化和實踐我們的教學改革認識,廣泛學習和研究國內外教學改革的成果。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多次進行了教育模式的調整,達到目前比較穩定的預科教學執行狀態。我們認為,這種與是俱進的認識與實踐,有助於使研究工作具備廣度和深度,有助於深刻揭示問題的全貌和本質。

2、個體研究與整體研究相結合

預科教學是我校整體教學中的一部分,是較典型的‘弱勢’群體,有針對性的提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進行改革等問題也是整個學校面臨的問題。預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除了漢語文的問題之外),在本科其它學生當中也普遍存在,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所以預科的教學改革,亦推動學校整體教學改革。反之,雖然預科有它的特殊性,但從整體教學內容上來講它們有共性,學校整體的教學研究,又對預科的教學改革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將預科教學的典型性和學校教學的整體性二者結合起來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分別對學校其它專業進行了幾輪教學改革和實踐,取得了豐富的新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對預科教學的改革提供了可取的經驗。反過來,通過對預科教學這個典型課題的深入剖析,也對學校整體教學改革加深認識和體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典型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意義。

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校給予了高度重視,不僅從政治高度上去認識課題的重要性,在物質投入上也給了很大的支援。近三年裡,對負責預科教育和管理的理學院投入了大量資金,添置了大量的教學裝置:投入了40多萬元,改善物理實驗室,投入70多萬元,建設計算機實驗室和數學實驗室,結合我校申請博士點的工作,投入200多萬元,很好的改善了力學實驗室。對教師培養,尤其為引進和培養民族教師,學校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援,先後培養大批碩士、博士,學校相應地出臺了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同時,通過與國內一些兄弟院校、研究機構和企業部門建立合作,選派教師出國進修、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與國內兄弟院校經常開展交流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瞭解全國教育改革的先進經驗,這對我們的研究很有幫助。而且,有一大批教師和管理幹部,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有濃厚的興趣,這些都為開展預科教育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典型研究帶動和推進了整體研究。我們選擇預科教學研究作為典型和改革試點,“立足預科,面向全校”。深入解剖這個典型,總結經驗,取得突破,同時積極參與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積累經驗,有助於使研究工作具有普遍意義。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3、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相結合

本課題的研究本身就是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我們(主要是前輩們)多年的教育改革實踐,為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而改革實踐也注重理論上的指導,力求使實踐本身體現教育科學研究的意識和水平,使二者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貫穿於本課題整個研究過程之中。為此,在研究中,我們有計劃地進行了一些教育教學實踐,對數學、物理、力學和大學語文課程,採用邊實踐邊進行理論研究,同時總結經驗和完善教學機制等循序漸進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不協調,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現行的教學機制不符等現象時,我們及時調整各個環節,如教學內容的重新安排,各課程之間的有效銜接,基礎課在後繼課中的應用等等,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教學改革實踐屬於教育實驗。教育實驗帶有社會改革的性質,與自然科學的試驗不同,其物件不是物而是人,而且週期長,因素複雜,因此,只能在自然情境下進行。我們在諸多研究比較、多次實踐的基礎上,在有控制的條件下,對教育措施和教育效果之間的關係進行觀察、調查、分析、研究,從而深入探索預科教育教學的特殊規律。我們認為,提高預科教育教學質量,應進行主要基礎課課程體系的改革,使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不斷總結經驗,,在探索中不斷前進。這樣做有利於逐步形成預科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論和方法,有利於培養一支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預科教育師資隊伍和研究隊伍。

4、課題組人員與非課題組人員相結合

參加本課題研究的是一支少數課題組成員和多數非課題組教師相結合的研究和教學實踐隊伍。除課題組研究人員外,理學院組織了一批教師參與課題及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數學系5個改革實踐班的教學組,對五個不同的工科專業進行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實踐。主要研究如何把現有教學改革成果應用於全校的教學實踐當中。採用“面向21世紀”的系列教材,探索我們對這些成果的實際消化程度;對三個專業進行了數學實驗課的教學實踐,探索這一新興課程的教學內容、方法,研究其在提高學生科學素質中的作用;物理系組織3個小組,對3個不同的專業進行了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主要探討物理和數學、力學的關係與銜接,從而使教學內容得到更新、整合和優化,同時還研究實踐,開設現代物理實驗,開設視窗教學等新嘗試;力學系在過去改革的基礎上,對不同的專業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進行了兩段教學法、材料力學和理論力學整合研究,並進行了教學實踐;與物理課程內容有效銜接和優化。參與這些改革活動的人員將近20名,由他們構成了兼職研究隊伍。他們當中既有各級黨政管理幹部,如我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和主管後勤的副校長(專業為數學)帶頭參與教學和教學研究,又有活躍在教學、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線的教師,他們知道我們面臨問題的難度,以及具體工作的艱鉅性,但他們知難而進,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和實踐。學校還評選教育教學研究優秀論文,並給予一定獎勵。近幾年,許多教師在校內外刊物上發表了一批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論文,既總結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工作的多方面經驗,又對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改進工作起了促進作用。事實證明,廣大教學和研究人員長年工作在第一線,掌握豐富的第一手材料,他們的研究成果,具有針對性和說服力。他們和課題組人員密切配合,對完成本課題的研究直接或間接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5、借鑑與創新相結合

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迅速,有了很多值得借鑑的成果,兄弟院校的很多優秀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進行調研和參觀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對太原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新疆大學等兄弟院校進行了考察調研,瞭解到很多寶貴的教學改革的資訊、成果,並學到了優秀的教學管理模式和方法。對新疆大學的調研更具有針對性,他們很多作法和開放的思想觀念,值得我們學習、推廣使用,如民族教師和學生必須通過國家漢語水平考試的一定等級;加大培養高素質的民族教師隊伍的力度等。同時把學到的先進教育教學改革成果應用於我校的教育教學中(如各教改試點班),使其適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再深入進行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這些為完成我們的專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參考這些優秀改革成果的同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到我校民族預科的特殊性,尋找出符合預科教育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完善我們的改革,並具備自己的特色。

6、學校課程建設與預科教學相結合

我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和工程力學是學校的一類課程,並於1999年被評為自治區示範課(全校僅有的三門自治區級示範課程); 年大學物理和工程力學教學獲自治區教學二等獎; 年高等數學被批准為自治區高校重點建設精品課程,物理和力學課被評為學校精品課程。在這些成果中預科教學改革成果的積累和本課題的研究成果佔有一定的分量。為繼承和發展這些成果,必須始終堅持教育教學改革,使其與預科教學改革的研究和成果緊密結合在一起,互相借鑑、互相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