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6篇

在如今這個時代中,很多人都習慣用寫完調查報告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感受,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寫的文書,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6篇,供大家參考。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6篇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篇1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xx大學宿舍、餐廳

調查方法:發放問卷

一、課題的確定

我們小組成員決定找一個關於校內的.更貼近我們生活的課題,同時在我們學校食堂現在浪費現象比較嚴重,而且衛生狀況也不是很盡如人意,所以我們選擇了課題“內科大學生食堂飯菜浪費情況調查分析”,希望能使浪費情況有所改善,同時能對食堂的飯菜質量和衛生狀況有所影響。

二、調查方法及物件

(1)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對在校學生進行隨機調查,瞭解大家平時有無浪費情況,以及對飯菜浪費情況的一下看法。發放問卷50份,收回46份。

(2)通過問卷形式對食堂的餐具回收、衛生等工作人員進行調查,瞭解飯菜浪費的具體情況。問卷由口頭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25份,有效問卷21份。

三、調查結果簡述

大部分同學一天三餐都在學校食堂,很多同學承認有過倒掉剩餘飯菜的情況,但大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並非浪費,而是食堂的飯菜質量不好,對食堂的衛生情況也不滿意,並且反應食堂飯菜價格偏高。據食堂工作人員介紹,食堂飯菜的浪費情況非常嚴重,且女生佔到大部分。(詳細結果見調查問卷資料統計表)

四、調查結果分析

(1)80%以上的學生三餐都在學校食堂,只有21.7%的學生沒有浪費過飯菜,其他人都承認有過浪費情況,據食堂工作人員介紹浪費飯菜的學生中80%是女生。

(2)45.6%的學生認為自己倒掉食物的原因是飯菜質量不好,32.6%的學生認為是飯菜不合自己口味,只有4.3%的學生認為飯菜給的太多,自己吃不完。

(3)當扔掉飯菜時45.6%的學生認為不怨自己,飯菜質量問題,不得不扔,47.8%的同學認為有時是自己的原因,覺得很可惜,但71.7%的學生看到別的同學扔掉飯菜時覺得很可惜。41.3%說條件允許的話會把剩下的飯菜打包。

(4)對於限制飯菜浪費21.7%的同學認為應宣傳教育,讓同學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63%的同學認為應提高食堂廚師的烹飪技術。

(5)大部分同學願意努力減少自己的浪費行為,47.8%的同學換著花樣吃,始終保持對食物的新鮮感,45.6%的同學每天少打飯,以減少自己的浪費行為。

五、論文

人常言,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可是浪費糧食又是一個怎樣性質的行為呢?我們都知道糧食是農民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晶,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是不可取的!在我們學校食堂裡雖然標語隨處可見:粒粒皆辛苦,請珍惜糧食等。但浪費現象總是絲毫未減,這種“不可取”正不斷進行著。

每天在食堂吃完飯後,只要看一下餐廳的剩飯桶,總會看到桶裡倒滿了白花花的米飯,還有肉片、蔬菜……據工作人員說,每天這樣的剩飯菜要倒掉兩桶。由此可見我們學校飯菜浪費現象確實嚴重。一些同學是基於什麼原因,倒掉這麼多沒有質量問題的飯菜呢?我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調查。發現除少數是因為身體不適胃口不好造成的,多數同學是態度問題。

“吃不下。”是我們得到的最多的回答。食堂定量售賣,同學們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飯量,為什麼要多買呢?採訪中,多數同學對我們的關注表示不解,他們認為,倒剩飯菜不只是自己的問題,我們應該去找食堂去解決飯菜質量問題,並且浪費那麼一兩粒米,或者一兩斤蔬菜,是無所謂的,首先經濟上不會造成需要估量的損失。那麼,我們不妨假想每日每位同學浪費1克米,全校20000名同學來算,一個月就將近浪費600000克米,一個月如此,那麼兩個、三個……集結起來是一個什麼數字呢?

大學食堂一週被倒掉的飯相當於一畝地的產量!學校一年浪費的電量足夠一個普通家庭用58年!

而與此同時,學校裡有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在為如何吃飽飯而奔波苦惱。我們身邊的某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每天要做兼職來換取自己的生活費,還要把錢寄給家裡補貼家用,他們每天都要嚴格控制自己的生活費,從來不會浪費一粒糧食。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說明

有關“光碟行動”的態度

(一)調研方式

由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學生會分發問卷

(二)調研物件

昌平職業學校全體在校學生

(三)調研時間

20xx年2月15日

二、調查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採用了問卷調查形式,調查物件為隨機抽取的在校學生,此次活動受到同學們的大力支援和配合,共計發放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8份,回收率98.67%。

“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有一種習慣叫光碟”,所謂“光碟”就是吃光你盤裡的食物,吃不完的打包帶走,拒絕浪費,珍惜食物。根據調查顯示,有50.03%的人聽說過並對具體內容有所瞭解;23.6%的同學僅聽說過不了解具體內容;仍有16.89%的同學沒有聽說過。這意味著當代大學生對“光碟行動”的較關注,仍有部分同學對此沒有引起重視,需加大力度宣傳。

自網友徐俠客在微博上提出“光碟行動”以來,隨著全國主流媒體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帶走的“光碟行動”正在全國興起。就目前而言這項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然而,該行動是“曇花一現”還是會“持續下去”呢?有網友對此表示置疑。

有一種現象叫痛心,我國每年僅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高達800萬和300萬噸,這相當於最少倒掉了2億人一年的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可以救活400萬饑民。我們每天都可以看見許多同學在就餐後,倒掉盤裡的飯。據圖顯示18.24%的同學基本上沒有剩飯,5.41%的同學倒掉了四分之一,1.08%的同學剩下了二分之一,僅有15.54%同學“光碟”,根據這個資料,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僅僅一個食堂每天得浪費多少糧食,而這些糧食又可以養活多少人。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去重視的不好習慣。

民以食為天,日常生活中,我們花在吃飯上的開支不容小覷。然而,自古以來事都是個人貧富的一種體現,一種標誌;有的大魚大肉、有的鹹菜小米粥?生活水平不盡相同。在學校裡也是如此,有的人花的多,有的人花的少;據統計,43.24%的同學每日消費大約8-10元,38.51%的同學消費額在10到15元之間,而另一部分同學的消費達15-20元。如此看來,大學生在吃飯上的消費還是存在一定那個差距的。這也客觀的反映了社會的貧富不均。

“舌尖上的浪費”更確地說是菜盤中的浪費。這就不得不說國人用餐的習慣,還有那活受罪的面子。幾碗幾碟、幾葷幾素、幾冷幾熱,講究經年,絕不會改。即使不是公款吃喝,有個人掏腰包,誰會一葷一素一湯,落得個小氣鬼地名聲,丟了跟命差不多的面子呢?73.64%的同學按飢餓度,12.16%的同學儘量選多點,13.51%的同學儘量選少點。

面對著這觸目驚心的浪費,我們是該反省的時候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氾濫的?其實,造成這些浪費的源頭在於個人的節儉意識不夠,在餐館,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害怕點少了吃不飽就多點些、大人要吃這樣孩子要吃那樣、和朋友吃飯吃不完打包沒面子、想嚐嚐各種味道?這或許就是浪費的直接原因吧。圖中資料顯示,有20%的人是因為趕時間來不及吃,60%的人是由於不合胃口,17%的人點太多吃不下,而為了減肥的人僅僅在3%左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小小餐桌,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尊重勞動、珍惜糧食的傳統美德;然而古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被人們表現得淋漓盡致。潛意識中,人們不願意去阻止他人的浪費,認為這是多管閒事、掉了份兒。在此次調研中就有充分的說明:52%的人只是說一下但無所謂對方聽不聽,25%的人明知不對但視而不見,11%的人無動於衷不聞不問,僅有12%的人會極力勸說並加以制止。這就充分的反映了大學生的“獨立”。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普遍遵循的文明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從握手到稱謂,從出行到購物,從著裝到用餐,從使用電話到網路交流,都能反映公民的文明素養,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創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生活,需要我們“知禮”、“明禮”、“習禮”,進而“達禮”。目前,隨著“光碟行動”的進行,文明就餐也倍受重視,此次調查中,80%的同學認為應主動排隊購買飯菜,60%的同學認為用餐後主動歸還餐具,5.7%的同學用餐時禁止大聲喧譁保持安靜,7%的同學覺得要節約糧食按需購買以免浪費。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任何一個倡議在提出的初期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光碟行動”的推廣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阻礙。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此項活動會遇到以下阻礙:學生以前長期的習慣,學生的面子觀,某酒店、飯店的“最低消費”,當然,也有人認為不會遇到阻礙,發展前景廣闊。“光碟行動”是一種公益,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節約。它的發起對整個社會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我們應該將它持續下去,不能讓它成為一陣風。從我做起樹立節約意識爭做“光碟”達人,形成機制形成意識,加強媒體監督,完善監督體制,建立梯度價格制,適度提高糧食價格,樹立合理消費觀念。

“光碟行動”是從點滴做起,從餐飲開始,將口號變為行動,將行動化為習慣的公益性活動。具有著重要意義:發揚中華民族節儉的優良傳統;減少了浪費,節約了資源;減少了生活廢棄物對環境的汙染;是一種合理的花費,減輕了個人經濟壓力。踐行“光碟”意識,量入為出,量力而行,為家鄉和祖國的建設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使人們認識到餐飲浪費的危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光碟行動”體現的是市民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調查結果

(一)珍惜糧食,適量訂餐,避免剩餐,減少奢侈浪費。

(二)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三)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四)提醒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五)在集體食堂就餐,要按順序排隊,不要擁護或搶先購

(六)要依次就座,不要搶佔座位。

(七)不要隨地亂吐亂扔、亂倒飯菜或倒湯潑水。

(八)人多時吃完後應立即撤離,以便他人就餐。

(九)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

(十)積極參加文明餐桌行動,營造節儉用餐的良好風氣。

四、調查體會

讓我們加入到“光碟行動”中來,不但要爭當勤儉節約的行動表率,更要做“光碟行動”的宣傳者,積極倡導節約文化,廣泛宣傳節約理念;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爭做節儉生活的踐行者、推廣者、監督者,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低碳、綠色、環保的社會環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同時此上為對於本次調查問卷成果彙報,希望對於開展的“光碟行動”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也希望上級領導能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篇3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上下協調一致的餐飲管理團隊

為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落到實處,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食堂相關工作人員及帶班領導會議,傳達關於食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工作的相關檔案精神,並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成立由校長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食堂管理員及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食堂厲行節約工作小組,食堂管理員具體負責落實厲行節約日常工作,班主任定期在班上對學生進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宣講活動。食堂與課堂相結合,切實貫徹落實我校食堂厲行節約各項工作任務。

2、校園內積極宣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在學校食堂內,及時張貼了節約糧食的宣傳畫,宣傳標語,但是宣傳力度仍需加強。大隊部舉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主題升旗儀式並要求班主任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增強學生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認識。同時學校製作電子屏標語滾動宣傳、學生製作手抄報等形式提醒全校師生員工,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節約更是我們的素質和境界。反對浪費,切實踐行好好“光碟行動”工作。

3、學校食堂管理逐步規範化,制度化,標準化

我校食堂食品屬於定點採購,主食每週採購一次,副食一天採購一次。儲存、加工都有嚴格的分工,生進熟出一條線,每個環節都由專人把關。每週食物均按量採購,以保障食物的新鮮度,最大化的減少浪費程度。食堂管理員定期會對食堂炊事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增強炊事人員節約意識。在食物方面。食堂每週針對學生的人數,烹飪適量的飯菜,在打飯打菜方面,食堂工作人員按高低班級每桌人數進行分餐,儘量讓學生吃飽吃好,且不浪費。但是仍避免不了部分學生吃不完浪費的現象,這些剩下的飯菜每餐都會及時的處理。剩菜、剩飯、廢棄油脂的去向每天都有專人管理和記錄。

4、營養改善計劃管理

我校在營養改善計劃方面,有相應的實施辦法及細則,學校食堂管理員也嚴格按照檔案精神執行。我校實行食堂供餐模式。屬全寄宿學生,每天早中晚進行供餐,食堂管理員及炊事人員每天進行營養搭配,每餐倆葷菜,雞蛋、肉類,新鮮蔬菜、饅頭、包子、米飯,營養還是比較均衡的,同時能夠避免因菜數過多造成的浪費。每週由營養餐管理員及炊事員做好食物採購計劃,然後把計劃報給採購按計劃需求合理進行配送貨物。

5、加強多方監督機制

我校食堂監督機制仍需要繼續完善,帶班領導,值周老師應加強對浪費行為的監督,選出學生志願者,協助值周老師進行管理。同時利用好家校通,力求得到家長的重視和支援,形成家校聯動,嚴格監督學校師生員工的浪費行為。通過多方努力,爭取將學校食堂的浪費現象減少到最低,最大化的減少浪費。

目前我校的厲行節約工作雖然取得了時效性,但與理想效果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管理制度還需要繼續完善;對於一些措施落實還不到位;具體工作還有待進一步細化等。

今後,我校將繼續按照市縣教育部門的統一部署,強化厲行節約工作的落實,促進我校食堂管理更規範,食品更安全,營養更均衡,師生更健康,人人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篇4

學校物質資源,主要是指學校內部各組織機構在完成教育活動或教育目標的過程中,不斷轉化部分財力而積累起來的具體實物。包括學校所擁有的不動資產,用於教學和科研的固定資產,以及維持日常工作生活的固定裝置。筆者根據相關資料和採訪調查,對學校物質資源的浪費現象進行了統計。

近年來,由於農村地區學校撤點並校的實施,大量的校舍資源和辦公資源出現嚴重浪費現象,許多學校的課桌堆砌成山,成為“垃圾”,許多教室閒置,成為了“危房”。而同時,在城市地區,一些學校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擴建新校區的過程中,出現了盲目跟風,貪大求高的現象,然而,學校開發能力不足,新的校舍變成沉重的包袱,導致資源浪費。

汶川地震後,災區孩子的上學問題成為全社會最關注的焦點。目前,四川學校重建完成率已超過85%,但個別學校耗資上億重建,也引發不少公眾對學校重建可能存在不合實際的奢華浪費問題的擔憂和質疑。災區有些學校的圖書館、電腦室、游泳池等裝置堪比一些高校的設施,但是學校的利用率低,後期維護成本卻加大,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也給學校增加了負擔。

目前,我國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置了大量現代資訊科技工具並運用於學校教育教學,但從實際效果看,除了部分教師在有意識地運用這些技術,並取得了一些成功之外,大部分教師對現代技術工具的應用還視若旁物,即便不得已而採用,也收效甚微。學校幾十萬元甚至是幾百萬元花下去了,教育資訊化似乎還很遙遠,教師仍舊在用傳統手段進行教學,學校仍舊在用傳統手段進行教學管理。

據調查顯示,當前,不少學校的圖書館建設得華而不實,對師生和學生閱覽的限制條件過多,閱覽室開放時間過短,師生借閱量少,借閱率低,翻新率也低,閱覽室成了名副其實的“藏書室”。一些學校的圖書館由於沒有統一的計劃,重複購書的現象比較多,造成本來就有限的圖書經費買不了幾種圖書,極大地影響了教學和科研對文獻資料的需求。

一些學校的圖書館修建得大氣,但對於學生閱讀情況卻顯得極為“小氣”。專家調查顯示,中國小生閱讀的課外書,47.9%是通過個人購買,22.2%是同學和朋友間相互借閱,而到學校圖書館借閱的僅佔14.9%;8成學生在家裡閱讀,僅有6%的學生去圖書館閱讀;人均藏書量國小生最多,高中生最少,呈現出學段升高藏書量減少的趨勢。目前中國小生學業負擔較重,課餘時間幾乎全被作業、考試、輔導班佔據,家長也恨不得學生全身心“鑽”到課本中,認為看“閒書”是不務正業。這就導致學校圖書館利用率極低,而且一些學校圖書陳舊,許多圖書都是學生不願意讀的,即使有大量藏書,很少向學生開放,只是讓書之高閣,給上級檢查的領導做樣子,根本無法發揮學生閱讀“主陣地”的作用。

在調查中,學校辦公經費流失最為嚴重,可以說是無時不在。不少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不計較辦公經費的得失,大手大腳,無所顧忌,根本不講究勤儉節約。諸如旅差費超範圍、超標準支付;有些單位辦公用品採購混亂,辦公用品隨便領,辦公電話隨便打;教學樓、實驗樓、行政辦公樓及其他公共場所內燈長明、水長流,人們往往熟視無睹,這些司空見慣的浪費,致使僅水電費一項,就成為許多學校一項很大的開支和一筆很大的負擔。一些學生對浪費現象視而不見,沒有養生勤儉節約的習慣,飯菜、水電、學習用品不想用就扔掉,浪費成為了“習慣”。

作為學校,要將開源節流、提高效益的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貫穿於學生的學習生活、教師的教學科研、校園行政與後勤服務等各個領域。同時,大力加強學生節儉美德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應加強對學生開發利用資源的意識的引導,以此為契機,養成開源節流的習慣,形成人人關心效益的風尚。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篇5

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存在著一種十分醜陋的行為——浪費,它像一個漆黑的墨點與白紙般美麗的校園格格不入。於是 ,我開展了關於校園糧食浪費的調查,從而宣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優良傳統,為建立節約型校園奠定基礎。

一、調查背景:

勤儉節約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德,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吃、穿、住、用上漸漸從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社會中開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風氣,講排場,鋪張,揮霍浪費的現象層出不窮。“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話似乎早已被大家徹底遺忘,學生中的浪費現象也日益嚴重。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許多學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飯毫不憐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沒吃上幾口。這種種現象令人深思!於是我們決定就研究我們身邊的這種校園糧食浪費現象。

二、調查目的及意義:

希望通過對學校食堂浪費現象的調查,向學生宣傳節約糧食的思想,向學校有關領導及食堂提出節約糧食的方案和措施,達到降低浪費的目的。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次調查,能有所改善大學生浪費食物的行為,加強大學生的節約意識,喚起大學生節約食物、杜絕浪費食物的傳統美德。

三、調查時間:

20xx年4月7日—20xx年4月21日

四、調查地點:

潤澤苑食堂、圖書館以及校園

五、調查方法:

1、實地觀察

分成三個小組,每組三至四人,在三個食堂餐具回收點觀察,由兩人通過記錄剩飯人數和剩飯量並統計男女比例,另一人負責統計使用一次性飯盒人數,記好資料後進行分析。

2、問卷調查

在圖書館以及校園做問卷調查。

3、訪問法

在食堂以及校園對學生進行隨機的訪問。

六、調查結果:

通過我小組對三十名大學生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男同學都是吃三個菜,並且能全部吃完,女生一般是兩個菜,有少部分同學吃不完,造成浪費。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有浪費行為,少數人通常是在不好吃、不合胃口的情況下會浪費飯菜,而多數人則是在不想吃的情況下浪費飯菜。大多數同學每月的生活費都在500—1000元,而且大家都覺得不該浪費。80%的同學沒有自帶飯盒的習慣,都使用一次性飯盒、筷子,我們口頭調查了幾個同學,他們的回答是放學了回宿舍拿碗會浪費時間,還有同學說懶得拿,嫌麻煩等原因。

七、調查感想:

1、雖然有許多客觀因素,如:食堂的飯菜很久不變一次,吃都

吃膩了,好像很有理由。但是,同學們要找找自己的原因,食堂的飯菜太難吃了,就不能打少一點,夠吃就行了?由此看來同學們對浪費飯菜的問題不太重視,不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這需要提高同學們的素質。要知道錢是你們的,但資源是大家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卻日益淡化。高校學生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

2、雖然我校食堂有節約糧食的標語,但是飯桌上、垃圾桶裡白花花的米飯,大堆大堆的剩菜仍隨處可見。學生挑剩下的盡是肉片,甚至整塊紅燒肉只咬了一小口就被扔了,魚也只吃了半條就被“無情拋棄”。

3、讓學校食堂儘量把飯菜搞好吃一點。經我們調查,食堂飯菜不知多久了都沒變,我們都可以背出來了。所以希望換一換花樣,讓同學吃好點,避免浪費。

雖然同學們的浪費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請同學們想想我們這些理由是我們浪費的藉口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開展節約的教育活動,加強學生的節約意識。我們還可以去體驗一下邊遠山區的生活,這樣的方式比口苦婆心的教育方式好得多得多。

八、解決辦法:

為了解決大學生浪費糧食這一現象,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生的節約意識,從教育入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食堂的管理,儘可能的提供給學生合適的飯菜。

九、自我小結:

人常言,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可是浪費糧食又是一個怎樣性質的行為呢?我們都知道糧食是農民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晶,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是不可取的!在我們學校食堂裡雖然標語隨處可見:粒粒皆辛苦,請珍惜糧食等。但浪費現象總是絲毫未減,這種“不可取”正不斷進行著。

每天在食堂吃完飯後,只要看一下餐廳的`剩飯桶,總會看到桶裡倒滿了白花花的米飯,還有肉片、蔬菜??據工作人員說,每天這樣的剩飯菜要倒掉不止十桶。由此可見,我們學校飯菜浪費現象確實嚴重。一些同學是基於什麼原因,倒掉這麼多沒有質量問題的飯菜呢?我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調查 。發現除少數是因為身體不適胃口不好造成的,多數同學是態度問題。

而與此同時,學校裡有相當一部分貧困生在為如何吃飽飯而奔波苦惱。我們身邊的某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每天要做兼職來換取自己的生活費,還要把錢寄給家裡補貼家用,他們每天都要嚴格控制自己的生活費,從來不會浪費一粒糧食。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最近的5年裡,全世界的貧困人口從10億增加到13億,每天有8.4億人在捱餓;在發展中國家,有五分之一的人無法獲得足夠的糧食;在非洲,有三分之一的兒童營養不良。目前全世界有30多個國家陷入糧食危機,而我們中國,到目前為止,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也有2610萬。我國是農業大國,但目前全國人均糧食佔有量僅達到溫飽水平,糧食問題仍然是國民經濟發展中

突出問題。解決我國糧食問題一靠增產,二就要靠節糧。“節糧”是指在保證基本糧食消費前提下儘量減少在糧食加工、流通、消費過程中不必要損失或浪費。從一定意義上講節糧就是增產,就是開發“無形良田”。據測算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我國13億人口若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可養活35000人。若以平均畝產1000公斤計,等於每年開發無形良田12000畝。

當那些數字計算出來時,我們非常震驚;當看到那些貧困學生在艱難與困苦中奮起拼搏時,我們非常感動;當這樣的現象及資訊呈現在你我面前時,對待浪費,你是否還會無動於衷?

面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每個人都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憑什麼浪費?”因為花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嗎?錢是你們的,但資源卻是大家的!因為飯菜不合口味嗎?這簡直是強詞奪理,食堂的飯菜未必十全十美,但同樣是勞動成果。在你把飯菜倒進垃圾桶的同時,就構成了對別人勞動的不尊重,更是在揮霍父母的血汗。須知,任何人都無權浪費!不能無知和麻木到這種程度!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鋪張浪費、比吃比穿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了。對於這種情況,我想說:節儉並不是貧窮的人無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一個人都要努力具備的美德。

節儉是一種美德,因為節儉體現了一個人對他人勞動成果和人格的尊重。想必每個人小時候都念過這樣一首詩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盤中餐”凝結著農

民們的辛勤汗水,我們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樣沒有飽含著千萬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對這些東西的浪費,就是對他人勞動果實的不尊重,也就是對他人人格的不尊重。因此,反過來說,節儉就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對他人人格的尊重。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溫家寶總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程序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定為基本國策,這是我們黨在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作出的科學決策。為響應黨中央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建立節約型校園,我們應以校為家,樹立以節約為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風尚。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節約利用毎粒米、每滴水、每度電。為國家節約大量珍貴資源,營造節儉、環保的環境,培養自己的節約美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當然造成這樣的浪費也許不能只怪同學們沒有節約意識,有的同學會說,食堂做的飯菜不好吃,不扔了又能怎麼辦,我們也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買的飯菜不能說難吃至極,不過實在是不合口味,吃不下,最後只能無奈的扔掉。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學校食堂和學生兩方面共同努力了,同學們要買適合自己口味的飯菜,也不要多買。這很容易辦到,因為自己都知道自己喜歡吃什麼,吃多少,只不過總是會受一些飯菜表面現象的矇蔽罷了,這樣就要食堂方面保證飯菜質量,做到看起來好吃,也確實好吃。有些價錢低菜食堂也要做到保質保量,

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另外,在調查中大部分同學反應飯菜價格太高。希望食堂有所改善,和同學們一起努力減少浪費。

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須知人人有責。聯合國把每年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那一週定為節糧周。設立這個節日旨在提醒人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人吃不飽、穿不暖希望人們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同時不忘節約。 我們作為大學生應該主動改變自身的觀念,樹立節約意識,從自己做起,培養積少成多的習慣,愛惜每一粒糧食。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民族精神。學校食堂也要改善飯菜質量和衛生情況,為同學們提供更好的就餐環境。大家一起努力,為國家節約每一粒糧食。

校園水浪費現象的調查報告篇6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調查地點:xx國小生食堂、教室

調查目地:

1、為了瞭解同學們在食堂就餐、教室浪費的情況

2、提醒他們下一次不再浪費

3、同學們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調查物件:

校園內、食堂就餐的同學

調查分析:

經過一系列調查,我發現學校食堂浪費嚴重。經過幾天來的觀察,中午在學校食堂就餐大約300人中,70%的同學經常沒有把飯吃完。更離譜的是,有些同學僅僅吃了幾口就把飯菜倒掉了。當我詢問其原因時,有些同學就說:“沒胃口,吃不下。”還有些同學說:“菜燒得不好吃,吃不下去。據瞭解,食堂每餐大概有500多名師生用餐,如果70%的人每餐浪費0.05千克大米,那麼,食堂僅僅一天浪費的大米就有25千克了,一個月31天就得浪費775千克,一年的浪費就可想而知了。同學們在吃課間營養餐的時候,有些同學隨手就把豆漿、麵包扔進垃圾桶,還有些同學吃了一口就扔掉。麵包和豆漿是工人叔叔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不應該浪費。

調查建議:

我認為學校應該在醒目的地方豎立警示牌提醒同學們不要浪費糧食,可以在班會上開展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一系列活動,還可以用演小品的節目讓同學們更加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要珍惜勞動成果。課後,讓我們利用休息時間制定節儉方案,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調查結論

看著這些浪費現象,我作出了一系列分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勤儉節約卻漸漸被我們遺忘,認為浪費一點糧食算不了什麼。如果每個人都浪費一點,那就不敢想象了。讓我們記住“節儉光榮,浪費為恥”這句話,把這句話作為我們今後行動的指南。

標籤:調查報告 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