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關於農業生產發展迴圈經濟調研報告

  關於農業生產發展迴圈經濟調研報告

關於農業生產發展迴圈經濟調研報告

“十五”以來,地區農業生產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推進農業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出現較好形勢。XX年地區農村經濟總收入71.39億元,較XX年增189.3%,年均遞增13.6%,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098元,較XX年增184.6%,年均遞增13.04%,呈現出增產與增收同步、質量與效益同增、改革與發展同進的新局面。

地區農業生產方面開展資源節約、發展迴圈經濟應該是比較早的行業,早在80年代就開始回收農膜,近年又將農村戶用沼氣技術引進、推廣,並開展高標準節水灌溉專案,大力提倡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推廣農家肥、沼肥等有機肥,發展無公害和有機綠色優質特色產品。

一、地區農業迴圈經濟的發展中取得的成績

1、沼氣發展,成效突出

阿克蘇地區戶用沼氣的發展自XX年開始試點以來,經過XX年和XX年的穩步推進,戶用沼氣已經初具規模,已經建成8000多戶,今年在地區增加3000戶的投資,地區8縣1市都有了沼氣專案,累計戶數達到2.3萬戶左右。它的發展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單從保護植被來看,如果按照地區1.3萬戶計算,減少6.5萬噸/年林木或樹根的砍伐,相當於7萬畝林木的常年生長量,保護林地13萬畝;每口沼氣池每年可提供1萬公斤優質沼肥,可滿足2--3畝農田的用肥量,可使4萬畝土地提高肥力,增加負熵。

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一口沼氣池可以節省燃煤2噸/年,按照300元/噸計算,節省600元/年,如果用沼氣燈照明,按照1燈/戶計算,每月可以節省電費4元左右,每年按10個月算,每年可省電費40元,如果把沼液用於施肥即可以增加植物水分和肥力又可以起到防治病蟲的作用,沼氣專案在地區實施以來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擁護和支援,結合“三改”,達到了農業生產無害化、生活環境優美化和農村能源利用持續化的目的,減少了流行病和傳染病的傳播。

2、地膜回收,環保增效

地區地膜的使用量每年以5%以上的速度遞減,而殘膜的回收率每年都高於85%以上。去年對地區239個村的8959畝土地的調查中發現地膜畝均殘留量為1.319公斤,比XX年減少0.071公斤。

3、秸杆還田,增強肥力

秸杆還田主要集中在棉花大戶上,基本佔到棉花播種面積的1/10左右,大約有20萬畝,其他秸杆基本不直接用於還田,先用作牲畜飼料再投入沼氣池,最後還田,達到了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肥力的效果。

4、節肥節藥,保護生態

近幾年在地區的重視下,肥、藥的用量逐年減少,生態環境逐步得到維護和改善。XX年全地區使用農藥414095公斤,畝均0.071公斤;化肥268892噸,畝均46.36公斤。主要原因是推廣了生物防治和滅害燈,充分利用有機肥。

5、推廣農家肥,發展無公害農業

XX年地區推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202.04萬畝,累計認證無公害基地49個,面積是220.7畝,在今年的備耕中發現農家肥的使用量比去年有所增加,增幅為7%以上。

6、高標準節水,利國利民

近幾年各縣均實施了高標準節水專案,此專案主要實施的是渠道防滲與農作物的噴灌、滴灌,既合理有效利用了水資源,又節約了產品成本。

二、農業生產方面大力發展迴圈經濟的設想

1、在農、林、牧、漁業內部形成迴圈經濟發展模式

充分利用各行業中每一生產環節,進行有效迴圈,促使資源的綜合利用,達到節約、迴圈的目的。

2、建立城市農業生態園

阿克蘇市的“生態農家”已有了開端,在“生態農家”裡集釣魚、觀光、品嚐農副產品為一體,其生態功能、旅遊價值、飲食服務價值均有體現,加強了對城市土地、水資源的有效保護,是城市迴圈經濟中一道亮麗風景,很受消費者歡迎。

3、探索與建立立體種植、養殖模式。

立體種植是在同一單位面積或區域土地(水域)內建立的多種生物互利共生的優化組合整體系統,它巧妙地組成農業生態系統的時空結構,建立立體種植和養殖業的格局,組成各種生物間互利共生的關係,合理利用空間資源和有效資源,達到物質與能量多層次轉化,促使物質迴圈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時進行生物綜合防治,少用農藥,避免重金屬汙染物或有害物質進入生態系統。阿瓦提的大芸生產就是一個互利共生的典範。

4、加快傳統農業向工業型大農業的發展步伐,培植農業迴圈經濟載體

農業生態園區建設是農業迴圈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一是搞好迴圈型農業工業園區建設。制訂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聚集的工業園區發展規劃,以生產要素為紐帶,將具有上下游共生關係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集中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園區內,發揮“榕樹效益”,實現有害汙染物主要在園區內的閉路迴圈再利用; 二是做好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園區建設。以wto準則為依據,大力推進出口農產品的清潔生產,使農副產品達到質量、環保等方面的國際標準。

5、進一步探索農業節本增效新途徑,實現粗放農業向精準農業的轉變

首先實施“藏糧於土”、“藏糧於科技”戰略,保持和提高我地區的糧食綜合生產力和單產能力,處理好農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糧食安全的矛盾;其次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優勢產業帶建設,發揮集約種植優勢,提高規模效益;第三做好農業研究和農技推廣工作,如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立體套種技術等配合滴灌技術,節水技術,逐步實現粗放農業向精準農業的轉變。

三、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建設生態農業大區的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和宣傳,提高全社會的生態意識

在全社會樹立生態意識,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身體健康和對美好生存環境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對生態農業、生態城市和農業迴圈經濟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保護生態資源與發展經濟擺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為發展農業迴圈經濟注入活力,建立激勵政策與機制,制訂獎懲辦法,大力推廣許可制,要利用各種手段,開展生態環境知識的宣傳、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會的生態環境和農業迴圈意識。

2、加強科技投入,以科技創新促進農業迴圈經濟建設

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生物工程技術,培育高產、優質、多抗和綠色安全的動植物新品種,建立農業科技投入專項基金,鼓勵和引導開展農業迴圈經濟相關研究,建立生態迴圈農業技術孵化基地,開發高產高效的立體種植技術、養殖技術、加工技術、施肥技術、土地持續利用技術、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技術、農村清潔能源開發與節能技術、農業環境汙染綜合整治和汙染物淨化處理技術、無公害產品生產技術、轉基因技術、資訊科技,樹立生態也是生產力的觀念,形成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

3、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探索和選擇農業迴圈經濟模式

根據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結合地區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特點,因地制宜,制訂出有利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有利於農民增收,有利於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高效和多層次利用的迴圈農業規劃。把建立與完善農業迴圈經濟管理體系,推行農業清潔生產,以開展農業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產業化,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生產作為重點,推動農業迴圈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各縣(市)的資源優勢,選準發展路子,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搞好無公害原料生產基地建設,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按照農產品生產質量標準,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打響“生態牌”、“綠色牌”、“特色牌”和“民心牌”,爭創名牌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創匯能力,提高農產品商品率和國內外市場佔有率。

4、加快農業迴圈經濟法律、法規的制定

制定和完善農業迴圈經濟法律,用法律形式約束政府、企業和個人必須履行迴圈型社會的義務,一方面通過政策調整,使迴圈利用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企業和個人經營行為有利可圖,形成農業迴圈經濟發展的外部效應內部化機制;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推進農業迴圈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遵循誰利用誰補償、誰損害誰付費和有利於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起使汙染者治理、受益者補償的機制。

5、提高公眾對農產品的綠色消費意識,建立和完善綠色消費體系

樹立農業迴圈經濟理念,提高公眾對農產品的綠色消費意識,建立起迴圈農業綠色消費體系,政府應加快制定農產品綠色採購制度,建立綠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定期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監測,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開展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快速檢測,確保上市農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範要求。

6、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迴圈農業建設資金投入

迴圈農業要立足本地,實行個人、集體、國家三結合,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投入。把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林業建設、農田建設、水利建設、草地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結合起來,把單項建設變為綜合建設,發揮專項資金的綜合效益。鼓勵發展農村合作基金會、建立開發基金、農民自籌資金、引進外資和私人投資等多種籌資形式,加快迴圈農業建設步伐。在資金投放上,要重點支援綠色食品產業、有助於延長農業產業鏈的產業和採用環保迴圈工程的農業產業。

在稅收、信貸、服務等方面實行傾斜,引導有關單位和個人積極投資興辦迴圈農業重點工程和龍頭企業專案,興辦廢物利用的環保產業等,不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對一些重大專案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和稅收優惠等的支援,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於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重點專案給予貸款支援。

7、建立生態農業園區,發展特色生態農業

地區成本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生物、技術、資訊等資源,將農、林、牧、副、漁、加、商等各行業進行有機聯合,建立多層次的、持續高效的農業生態系統。遵循自然規律,利用生態系統物流和能流進行生態系統組成要素配置,調優生態系統結構,優化農業經營管理模式,儘量減少廢棄物,進行無公害清潔生產,實現農產品高產優質高效、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同時,要特別加強工業生產、城市生活垃圾和汙水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樹立生活用水進田、雨水進河的觀念,避免對生態農業園區的汙染。

8、鼓勵迴圈農業與生態旅遊共同開發

加強生態園區、旅遊景區、休閒農莊、風景名勝區景觀的規劃與建設,發展生態旅遊。將種植、養殖、綠化結合起來,增加各景點的垂釣、採摘、農產品品嚐、土特產購物、觀光等內容,使迴圈型的旅遊農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標籤:調研 農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