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6篇

想要寫一篇精彩的作文,一定缺不了大家日常的努力,經過了大腦的語言組織和構思,我們能夠得到一篇合格的作文,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給中秋節的信作文6篇,感謝您的參閱。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6篇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篇1

1、潮式月餅

潮汕地區有自己獨有的傳統月餅,潮式月餅屬酥皮類餅食,主要品種有綠豆沙月餅、烏豆沙月餅等。潮式月餅身較扁,以其香甜、脆軟、肥而不膩而馳名海內外。

潮式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在潮汕地區,傳統潮式月餅早已不僅僅只是一種食物,它更寄託了人們對親人的祝福以及美好願望。潮汕地區的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之俗,還有相互饋贈月餅之舉。

2、盪鞦韆

潮汕地區還有著一個獨特的習俗——盪鞦韆。中秋之夜的盪鞦韆,要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然後在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升上中天,穿著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著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丟擲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

3、吃芋頭

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今天,潮汕仍喜用蒸熟的芋頭拜月,以個大肉疏鬆,皮有裂痕者為佳品,即潮俗稱芋“笑”。祭拜之後全家便剝皮食芋,好好享受一番樂趣。

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4、拜月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就在女人“拜月娘”時,男人們便約上幾位好友,到陽臺上或登上高處,擺上工夫茶具,煮水沖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月,一邊品嚐月餅。

5、吃糕仔

在潮汕地區,過去每逢中秋佳節前夕,家家戶戶都會製作一些糕點供奉月娘,當地人叫糕仔。糕仔多用加工熟的糯米粉或綠豆粉為原料,以糯米粉為原料的叫米糕,以綠豆粉為原料的叫綠豆糕。

其做法一般是先用白糖加適量的水及豬油煮至粘稠放涼,將糯米粉或綠豆粉配上準備好的糖漿拌勻,再用製作糕點的模具將糕粉擠壓成形。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視個人喜好新增諸如剁碎的花生仁或芝麻等餡料。

6、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潮汕地區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舉火為號傳衍至今已成為燒塔民俗,並且多表達“中秋節是豐收的節日,通過燒塔表達收穫的喜悅,祝福生活像聖塔火焰一樣紅紅火火”的`含義。

瓦塔形狀有“圓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圓形塔寓意為“中秋月圓人也圓”,一般有親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設圓形塔、方形塔狀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達;多角形塔寓意生財多道,生意興隆。

7、水果節

柚子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品種有金柚、蜜柚或水晶柚。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剖開之後,滿屋瀰漫著清香,而且每人分食一塊,和吃月餅一樣,有全家分享的幸福感。同時,“柚”與“佑”諧音,有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齋節”。

8、降神

降神活動也是中秋夜一個神祕有趣的活動。據說,一到中秋,諸神也都出遊賞月。因此,這一天,人們只要通過特殊的降神儀式或咒語,就可以使神袛顯靈。於是人們往往在這一天搞降神活動,主要有關戲童、請籃姑等等活動。

此外,潮汕地區的中秋節,還有“遊月娘”、“落阿姑”等習俗。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篇2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且以圓月為象徵,稱中秋為團圓節。又因為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遊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於什麼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於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於“中秋節”的文字。

關於中秋節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雲錦、何湘妃合撰的《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國家,家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後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後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傑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絡。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絡在一起了。到宋朝,節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貼上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裡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篇3

遙望明月共此時——亞洲國家中秋習俗集錦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改用陽曆,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越南中秋節兒童唱主角

隨著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臨近,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玩具大戰”使越南各地的節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裡,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嚐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日裡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瞭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閤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遊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今年中秋節,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製作的祥雲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模巨集大的夢幻彩燈會。這裡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馬來西亞、菲律賓: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的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遊的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豔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為期兩天的活動,歡度中秋節。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綵,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中秋慶祝活動包括舞龍遊的行、民族服裝遊的行、燈籠遊的行和花車遊的行等,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歡快的節日氣氛。

韓國:回鄉探親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中秋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3天假。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所以每逢中秋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韓國人在中秋節會吃鬆餅。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篇4

月餅象徵團圓,是人們中秋節必備的食品。可是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呢?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還是想不明白。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裡上網查詢資料,才把問題弄明白。

原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訊息。

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了一條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字樣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了元朝。

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我國東北地區,更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

不論月餅源於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諧成天下人們美好的心願。

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篇5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給中秋節的信作文篇6

中秋的傳統有很多,歷史也很久遠,在歷史上記載的東西也有很多,我們對於中秋其實還是很重視的,因為中國人都重視團圓,中秋是個團圓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亦稱仲秋節、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中秋佳節素有全家團聚,品嚐月餅,吃酒賞月的風俗。

據史記記載,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已有拜月、祭月的禮制,後來逐漸成為民間的習俗。

?禮記》:“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夕月”即拜月。

韋莊詩:“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

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賞月,民間爭佔酒樓玩月,連宵嬉戲,至於通曉。

南宋吳自牧《夢樑錄·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拾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室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有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更,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月餅始於唐,盛於宋。

北宋詩人蘇東坡曾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時候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家人團圓,因為那天的月亮最圓。關於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故事,帶著這些憧憬,今年中秋節,我也賞月了。

那天晚上,我在看電視,忽然想起今天是中秋節,便叫上媽媽拿上望遠鏡,一起來到小區門口賞月。我們等了半天,天空一片空白,連星星的影子也沒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沒有其它顏色,我們有些失望了。但是,一會兒,我看見了天上有一朦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來了,那麼月亮一定也會出來。我望著天上,慢慢地有了一絲光芒,彎彎的,一會兒又變成了小船;最後變成了一個大圓盤子。“啊,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潔的光芒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銀白色光芒照在樹上,樹像披上了一件白紗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鏡子,把光線反射到我的臉上。看著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麼東西?噢,那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士嫦娥和玉兔吧,正望著亮晶晶的大地。不一會兒,月亮不見了“是什麼東西?”慢慢地那東西飄走了,藉著月光看,那是雲。原來,晚上也有云呀。這時,我發現,地上的螞蟻不動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麼迷人啊!媽媽告訴我:“因為人們為了日子能過得圓滿,所以,人們要望著月亮許願。”於是我也許了一個願:希望每天日子能過得圓滿。

月亮真神祕啊!又圓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還會再賞月。

明《西湖遊覽志餘》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燕,或攜瞌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

為何中秋月色倍於常時呢?據現代氣象科學分析,中秋之時,多屬高氣壓天氣系統控制,大氣層結穩定,空中微粒、塵埃,雜質較少,視程良好,秋高氣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標籤: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