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徐源和||武漢大哥作文

徐源和||武漢大哥

庚子年初,武漢大疫。這座英雄城市裡的英雄人民,在這場抗擊疫情的阻擊戰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抗擊疫情的總體戰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這幾個月裡,我的眼裡經常飽含著淚水,被一件件、一件件難以忘懷的事情,不斷地、不斷地叩打著心絃。忘不了在疫情中不幸罹難的逝者、一批批向疫區逆行的白衣天使、ICU裡不顧危險搶救病員的忙碌背影、騎行在寂靜街巷的快遞小哥、一個個卡點值守的治安民警,一大批保潔著這座城市的環衛工人和一場場送別援鄂醫療隊的動人場景。這時,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一位曾經在那座城市裡辛勤了一輩子的“武漢大哥”,那些親切溫馨的景象一幅幅出現在眼前。

徐源和||武漢大哥作文

“武漢大哥”叫曹瑞德,比我大14歲,是隨二伯母改嫁時一起來到二伯父家來的異姓兄弟。來到二伯父家的時候他已經在東北的一個統計學校讀中專,後來分配到武漢鋼鐵公司第二鍊鋼廠做統計工作,和他一直也沒有見面,我們兄弟都稱呼他“武漢大哥”。

第一次見面是在1963年,他從武漢回來處理已經孀居的二伯母去世了的後事。房子要交還給單位,他要把家裡的物品變賣處理,這期間在我家住了幾天。剛看見大哥是我剛放學回來,那時候我正在煙臺解放路國小上五年級,只見他高高的個子,俊秀的身材,白白淨淨的臉龐,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顯得非常儒雅,我當時就喜歡上了這個“武漢大哥”。從他和父母拉家常中,我知道了大哥的身世。他其實是個苦孩子,來二伯父家前,由於爹媽為生計長期不在家,從小就跟姥姥生活,一老一小兩人生活很不寬裕,摟草、挖野菜是他每天放學後的主要活計,他說煙臺南郊大東夼、小東夼一帶的山都跑遍了,回來還要幫姥姥燒火做飯。在東北唸書時正趕上自然災害,飯吃不飽經常餓肚子,好不容易堅持畢業了。畢業後分配到武漢人生地不熟,氣候也悶熱,水土不服,所以一直也沒胖起來。前兩年結婚了生活才慢慢好起來,大嫂叫李玲環是湖北人,也在武鋼工作,有一個女兒叫小白,一家三口過得很幸福。大哥很有學問,說起話來頭頭是道。我家有幾個綠色的瓷花盆,種了幾盆花,花開的很好,放在窗外的小棚上紅花綠葉十分好看,也很潑辣插個枝就能活,只知道花叫臭海棠。在閒聊當中,大哥告訴我這個花有毒,千萬不要弄到嘴裡,學名叫天竺葵。我覺得真是長知識了,天天見的臭海棠還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在幾天斷斷續續的接觸中,他還給我講了許多東北和武漢的趣聞軼事。他還說,我們這代人是很幸運的,能跨20和21兩個世紀生活,我覺得他看問題真有眼界,什麼事到他那裡都是樂觀。短短相處幾天我和武漢大哥就像不期而遇的兄弟、久別相逢的親人。

大哥要回武漢了,他到新華書店買了兩本書,到現在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一本是曹靖華的《花》,一本是秦牧的《花城》,他告訴我回武漢坐火車要兩天兩宿,中間還要在濟南和鄭州換車,看看書打發一下時間,當時我還想怎麼不買兩本故事書多好,看來真是品位不一樣。臨走前,母親要他換上父親的衣服,把他身上的衣服裡裡外外都洗得乾乾淨淨,破洞修補的很精緻,袖口和衣領的毛邊也縫得熨熨帖帖,還給他烙了用白麵和著雞蛋、豬大油、糖精的一些餅,這在當時糧食、商品實行票證供應的情況下是了不得的美食,給他路上吃。他當時很感動,說他母親生前對他也沒這麼周到,說我回去經常寫信問候叔嬸,臨走的時候給我母親深深鞠了一躬。

果然,不長時間武漢大哥就來信了。一看信封就覺得十分親切,字型非常清秀、遒勁有力。拆開信來,抬頭稱呼是叔父嬸母,信中內容是濃濃的深情、生花的筆觸,讓人看完意猶未盡,父親對我說:“你看看人家武漢大哥的信寫的,夠你學一輩子的。”我父母識字不多,為了寫回信,他們口述讓我來寫了第一封回信。以後的書信往來,先是以父母的口吻,後來就以我的稱謂來寫了。從國小寫到中學,寫到參加工作、成家立業。一來一往就是近40年,信也有100多封,現在我還保留著許多大哥的來信。閱讀大哥的來信,既感到是一次次親情的問候,更得到是一篇篇美文的欣賞。

有一次大哥來信說大嫂身體不好,問問家鄉有沒有黃花菜賣,他說記得小時候煙臺的山上有很多。我打聽了當時還真沒有賣的,我很著急,同學張波就幫著我到山上去採。我們兩個來到煙臺一中南邊的山上,小樹林裡有不少黃花菜,有開花的、含苞待放的、還有綠瑩瑩的花骨朵,在微風中搖曳著,我們很高興,這下能為大哥辦點事了。我們蹦蹦跳跳地摘了兩大書包,看到書包裡黃花菜有開花的、有花骨朵的,有金黃色的、有翠綠色的,煞是好看,怪不得人家說“金針玉柱黃花菜”了。回的家裡用開水焯了一下,放在小棚頂上晒乾。我們去採了幾次,積攢了一大包乾黃花菜郵給了大哥。大哥回信說大嫂很高興,也很不過意,說道“棵棵黃花菜,滿含兄弟情。”

在我讀書時,他還給我捎來書籍,尤其是一本武漢鋼鐵公司印製的《毛主席詩詞》,讓我愛不釋手,一直儲存至今。參加工作後他不忘鼓勵我學習,還拿清人樑章鉅在筆記集中的話鞭策我,說讀書要有記性,要練記性,須用“精讀一本書”的方法,找一本書,能把他句句記得爛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甚至連前人對此書的各家箋註也能也能辯個是非高下,這才算有了“根”。有了這個“根”便可以觸類旁通、由此悟彼。不忘教育我做人,尤其是做領導一定要做到:兵要親待,友要深交,書要精讀。要關心他人、克己奉公,不可諂媚,記住人不可以有傲氣,但絕不能沒有傲骨。大哥何嘗不是這樣做的,由於工作紮實、業務精通,後來被調到武鋼總部計劃處擔任全公司的統計工作,聘為高階統計師。同時應武鋼職業學校聘請,兼職講授《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課程。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我每年給他郵去一本《煙臺風光》掛曆,他說,煙臺對他全家來說是個有吸引力的名字,煙臺風光掛曆是他每年翹首期待的珍貴禮物,把這些山山水水都掛在房間,以解思鄉之苦。

這三十多年中,我們僅有兩次相聚,每次相聚都兄弟情深、難捨難分。

1984年,大哥來煙臺參加全國鋼鐵行業的專業會議,大嫂隨著第一次到故鄉來,大哥參加會議住在虹口賓館,大嫂住在我家。第一次見到大嫂,中等個子、勻稱身材,人長得端莊秀麗,一口湖北口音,就像電影《南征北戰》解放軍那位師首長講話的聲音一樣很好聽,言談舉止文文靜靜,很賢惠,大家都覺得和大哥真是天生的一對。大嫂在我們家裡住的幾天,大家覺得很有緣,像久別的親人,話怎麼也說不完。就這麼三兩天的時間,還給我上幼兒園的女兒做了一件花衣服,穿起來真好看。這時,大哥的三個孩子都已長大,大女兒小白和小女兒小暉都在武鋼工作,兒子小偉在上海寶鋼工作,都成家立業了,是一個真正的鋼鐵人家。我把在煙臺的哥哥們請到家裡與武漢大哥相聚,然後我們兄弟輪流請武漢大哥大嫂到每家坐坐,吃頓飯,每次十幾口人聚在一起親情怡然、其樂融融。煙臺的兄弟們陪大哥大嫂到煙臺山一起遊玩,我請了個朋友拿著相機給大家拍照,留下了珍貴的紀念。這是武漢大哥20多年後再一次回到家鄉,回去以後感慨萬千,來信說道:“煙臺真是大變樣了,留在記憶中的山、水、路、房在哪裡能追尋到?思緒萬端,情結難解,感慨人生,懷念故里。”

1993年,我到成都參加全國物資協作工作會議,會議結束後經重慶朝天門碼頭坐江輪來到武漢,住在黃鶴樓邊的一家賓館。大哥知道我來了,第二天一早就高高興興地領我來到青山區武鋼家屬宿舍他家裡,一進門就看見“煙臺掛曆”上剪下來的煙臺風光非常醒目地掛在牆上,房子不大兩臥一廳,可是那麼幹淨整潔,書櫃裡的書整齊排列、滿滿當當。中午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讓我吃,邊吃邊聊,總覺得意猶未盡。他的兩個女兒小白、小暉都趕回來看看煙臺小叔,雖從未謀面,但覺得彼此都很熟悉。本來想多住幾天,但湖北接待單位給買了第二天上海船票,我說道路遠不要送我了,可是正當我要進檢票口時,大哥大嫂還是大老遠地趕到漢口碼頭來為我送行,因為馬上要上船了,匆匆說了幾句話我就往檢票口裡面走去,大哥大嫂久久的站在檢票口前不停的揮手,我也是幾步一回頭,幾步一招手,這是兄弟之間無言的呼喚、不盡的留戀。

1996年大哥退休了,退休以後他趣味恬淡,過著閒散的生活,自娛道:“雖談不上悠然見南山,倒也但去無復問,閒逸五柳前”。哥嫂二人為了身體,練養生氣功,大嫂已練到小週天境界,她原來有膽裡兩塊結石經練功,一塊已經消失了,另一塊明顯縮小,打算身體再好些,天暖和時回老家看看。退休幾年來,他天天看山東衛視節目,特別是“開放的山東”、“山東新聞”、“山東各地”等欄目,希望多瞭解些家鄉煙臺的變化,希望能見到他熟悉的親人身影和水水水水。曾寫一首四言詩寄來:“星移斗轉,似水流年。人生如夢,世事如煙。東夼朝露,暮掩西山。清靜在理,長者樂善。毓璜煙火,彩虹垂天。浪卷白雪,渡我入眠。夢華越陌,嗟我何言。青青子矜,悠悠江漢。”

十多年前大哥去世了,大哥病重時不能寫信,我們經常通電話。現在電話也不能通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大哥的兩個女兒小白和小暉還在武漢,現在也是四五十歲的人了,不知在疫情中她們怎麼樣?遠在煙臺的小叔小嬸掛念你們,家鄉的親人們祝你們一切安好!

標籤:徐源 大哥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