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調低生活的音量作文

調低生活的音量

調低生活的音量作文

海明威說,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是啊,誰也無法生活在真空中,讓生活完全處於“靜音模式”,不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現實的。

所以,我們要學會試著去調低生活的音量,主動去遮蔽一些喧囂的入侵,是必須要做的。

聰明的人都懂得,調低生活的音量,就是提升人生的質量和價值。

拒絕無用社交

網上曾有個問答:

“學會拒絕,減少無用社交,你怎麼看?”

獲得高讚的回答是:

所謂“無用社交”是指:

那種既不能給你帶來情感的愉悅,又不能有助於你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只是吹吹牛、扯扯淡、說說閒話之類的交際行為。

學會拒絕、減少無用社交我是高度認同並身體力行的。

有一個朋友,是心理諮詢師,叫小關。

他每天很忙,上午、下午都有諮詢,有時週末還要參加各種培訓。

因為心理諮詢師的特殊身份,他接觸的人比較多,經常被拉著參加一些聚會。

起初,他還挺高興,覺得這樣可以拓展人脈,有助於諮詢業務的開展。

但是慢慢地他發現,自己的想法錯了,飯桌上大都是互相勸酒、雞零狗碎地扯東扯西。

有些人還對他的心理諮詢存有誤解,認為不過是給人支支招,苦口婆心地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不得不一遍遍解釋,耗費口舌。

讓他更煩的是,此後他不斷地被各種微信好友拉到各種微信群裡,什麼同學群、社會公益群、男諮詢師群、家長群等等,不下三十個。

一開手機,每個群裡的資訊都鋪天蓋地,無奈他只能將資訊提示音關閉。

但是給他留言的不能不回,除了有部分心理學愛好者提問的外,還有朋友孩子入學讓他幫忙的,還有朋友圈求轉發微信的等等。

後來他意識到,加入那麼多社群,幫別人忙,有時候無形中是在浪費自己學習的時間

酒桌上的虛假熱鬧,推杯換盞,各自帶著目的,也都未必是真的交情。

於是,他狠下心來,退掉了對工作沒什麼需要的十幾個群。

此後,他生活的音量一下子低了許多,心也安靜了不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自己的心理諮詢。

小關感慨地說: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社交,是在維繫人脈,其實只不過是在消耗自己,浪費時間。

人的精力有限,必須有所取捨。我不相信,退了微信群別人就會說我冷漠,沒感情。”

這位網友的經歷讓我想起作家連嶽說的一段話:

“一個人的時間沒有價值,那這個人就沒價值。

時間不騙人,把時間用在無效社交和酒肉朋友上,收穫的除了短暫的熱鬧,只有長久的空虛,說不定還會被帶偏。”

在社會上立足,最終靠的是實力,沒有實力,你所謂的人脈就是個笑話。

真正聰明的人,都不會把太多的人請進自己的生命裡,不會礙於面子、人情世故,花時間去維護一些沒多大意義的關係。

取消一些所謂的儀式感

現在流行一句話,生活需要儀式感。

這樣說也沒什麼錯,必要的儀式感可以緩解庸常的情緒消耗,增添生活的情趣。

錯就錯在有些人把這話理解偏了,為了儀式而儀式。

太多的儀式感讓他們生活的音量太高了,久而久之難免會心生煩躁,失去了儀式原本的意義。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下面的場景。

有的人早起看書,先拍照發到朋友圈裡,一本書,一杯茶,一句雞湯,架勢擺得那叫個足,明顯是翹首期盼大家點贊。

而真相常常是,發完朋友圈後,他的時間不一定真正用在看書上,或一會兒聽首歌,或一會兒玩個遊戲;

最重要的是他會不斷地點開朋友圈檢視最新的點贊和留言,在他人的誇獎聲中興奮異常。

還有的人,衝動辦健身卡卻不能堅持鍛鍊,好像專門是為了“拍照打卡”的。

進了健身房,別的不做,先來一張運動裝備的自拍或是使用跑步機的自拍,然後修圖20分鐘,陶醉20分鐘,斟酌詞句發完了朋友圈,這才慢吞吞的開始熱身。

雖然每天都在健身打卡,可他們的身材卻沒什麼變化。

時間長了,朋友圈裡的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什麼原因。

作家陳大力說:

“努力是一場持久的戰役,一場漫長的苦旅,它並不勝於誰把姿態擺得好看,而是誰能摒除了浮華之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門心思,低頭耕耘。”

在儀式感中滿足下小小的虛榮心無可厚非,但我們不能為了追求儀式感,不惜把生活的主次顛倒了。

過分追求儀式感,忽略事物本身的意義,最後只會淪為儀式感的傀儡。

很贊同這樣一種觀點:

“儀式感不是生活的重點,重點是要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儀式感只是讓生活更美的一個點綴。”

任何值得賦予儀式感的事物,重心在事物,而不是儀式。儀式感只是錦上添花,不是生活的全部。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調低生活音量,把一些無用的儀式感摒棄,去粗取精,只留一點點有特殊意義的。

節制自己的慾望

餘秋雨說:

“我們由於權謀太深、兵法太多、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就‘構思過度’,給自己增添許多破滅、紛亂和耗費。”

白巖鬆就曾有過“口舌太貪、眼光太雜”的遭遇。

在一次演講中,回顧過往,他頗有感慨地說:

“今天的一切,都得益於那時候做減法。我發現我只能做新聞,也最該做新聞。”

30歲之前的白巖鬆嘗試了記者、編輯、策劃、主持人等各種挑戰,一些重要晚會、重大活動總少不了他的身影。

29歲時被破格提拔為高階記者,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也讓他收穫掌聲無數。

但是這個時候,他開始困惑起來,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哪些東西要拋掉。

那一年他做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減法,停了自己所有的節目,辭去了3個欄目製片人的工作,一年沒有任何出鏡。

當時有人勸他,說主持人這一行,你只要一個月不出鏡還湊合,半年不出鏡就沒人記住你了。

但是白巖鬆心想:

“我這張臉還不至於這麼廉價。”

在此之前,白巖鬆認為自己可以做體育、做娛樂等等,但在停節目的一整年的時間裡,他想清楚了,自己真正應該做的是新聞,自己應該把新聞這口深井挖通。

於是白巖鬆就開始研發新的節目形式,一年以後,觀眾們便見到了那個打造出《新聞1+1》《時空連線》《新聞會客廳》等經典新聞節目,口若懸河、鍼砭時弊的老白。

樑曉聲曾說:

“一種人生的真相是——無論世界上的行業豐富到何種程度,機遇又多到何種程度,我們每一個人比較能做好的事情,永遠也就那麼幾種而已。

有時,僅僅一種而已。

真正能緊握在手中的並不多,專注當下可能比貪多務得更有意義。”

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給慾望做減法,就是給幸福做加法。

正如白巖鬆這樣,當一個人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時候,才能調低生活的音量,活得通透自在;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快更穩。

心理學上有個“二八定律”: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稱二八定律。

我們人生重要的事情佔20%,不重要的佔80%,我們要學會花80%的精力時間在20%的事情上,而不是花80%的時間和精力在80%的事情上。

減少不必要的慾望和執念,給自己留一份清靜,我們才能看到人生的風景,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用時間沉澱自己

古語說:“躁心浮氣,蓄德之賊。”

意思是,心浮氣躁、心緒不寧,是培養品德最大的障礙,影響福氣。

正如水之所以清澈,不是因為水中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水本身懂得自我沉澱;

人要活得心平氣和、淡定從容,同樣需要在時間中沉澱自己。

沉澱自己不是沉默不語,不是自我封閉、孤獨寂寞。

善於在時間中懂得沉澱自己的人,一定是懂得調低生活音量的人。

沉澱自己的人,善於“反求諸己”,能夠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懂得及時止損,從無效社交中抽身而退。

沉澱自己的人,沒有太多的“表演慾”,他會靜下心來充實自己,不去刻意展示自己的勤奮,不去拿一些無意義的儀式感秀給他人看。

沉澱自己的人自制力強,懂得節制自己的慾望,刪除人生的冗繁,清空心靈的空間,把時間用在自己更擅長、更值得的事情上。

沉澱自己的人明白,日子是自己過的,與外界沒有太大的關係。

梁實秋說:

“真正的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

我們在付出時間和努力的同時,要與外界的喧囂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費盡力氣卻換來一片浮躁、壓抑和心累。

學會調低生活的音量,用時間去沉澱自己,繁華落盡見真淳,我們就能成為最好的自己,活出有滋有味的人生。

共勉。

標籤:音量 調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