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關於端午節作文6篇

對於寫作來說,合理地運用相關藝術手法會讓作文變得更加有趣,我們在平時的閱讀中,一定要加強積累,為後續寫作文打好基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關於端午節作文6篇,感謝您的參閱。

關於端午節作文6篇

關於端午節作文篇1

文天祥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也是古往今來無數義士烈漢們的特徵。

屈原,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生前空有一腔熱忱,卻報國無門,最後鬱鬱而終。

面對君王的昏庸,無理的放逐,小人的汙衊,百姓的疾苦,楚國的危在旦夕,他雖毫無辦法,但復興楚國的希望,卻一天也沒有熄滅過,他一直對楚國還抱有一線希望,一直期盼著懷王能夠醒悟。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而楚國的形勢依然十分危險。他越來越老了,對於楚國,他已喪失了希望。他把自己滿腹的憂愁憤恨都寫成了詩篇。他知道楚國已要滅亡,但他死也要死在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

五月初五這天,他昏昏沉沉的走到了汨羅江邊。他在清澈的江水裡看見了自己的白髮,心裡像波浪一樣翻騰起來。他在江邊踱著,他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那些賣國的小人,激發全國百姓的愛國赤忱。他解下衣服,奮力向江心一跳。

我不知道他是以何種心情何種腳步來到汨羅江邊的,但我知道,站在汨羅江邊的屈原,是何等的偉大,何等的無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他的志,他忠誠為國,熱愛百姓的巨集圖大志,這也是他的心,他飽受折磨,無可奈何的失落之心。

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他的愛國精神,已經在中國人民心中生了根。如今,我沉浸在屈原的偉大人格里,有著暢快淋漓的感覺,我想,如果這是一次心靈的旅行,那麼,這一定是次不悔的旅行。

關於端午節作文篇2

說到夏天的節日,愛吃的朋友肯定會想到端午節啦,這裡我就給大家講講,我是如何過這個“粽子”節的。

“粽子”節嘛顧名思義離不開包粽子。我的阿婆可是包粽子的“高手”哦,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坐在阿婆旁邊做小幫手啦。阿婆首先要準備一盆熱水,把墨綠色的粽葉放進去,用刷子輕刷粽葉,等刷乾淨了,再將粽葉泡在一盆乾淨的清水裡。接著阿婆開始淘糯米,淘完的糯米放一邊瀝乾水分。接下來就要調製餡料啦,阿婆精心準備了一碗純瘦肉,一碗不帶皮的白花花的肥肉,然後用醬油、黃酒、紅糖及少許鹽把這些肉拌勻,靜待幾個小時候,這些浸泡了肉的湯汁又會被阿婆倒進糯米中拌勻,雪白的米粒瞬時變成了顆顆明潤的黑珍珠。

萬事俱備,要正式包粽子咯。

阿婆左手拿兩片粽葉,熟練地捲成冰淇淋脆皮的樣子,上面留出一段粽葉,右手拿著勺子,舀一勺“黑珍珠”進去,然後夾一塊瘦肉,一塊肥肉,接著又神祕的塞進去一塊黃黃的東西,又舀一勺了糯米蓋上,壓實,將之前留出的一段粽葉掀下來,包好。“阿婆,你剛剛放進去的黃色的是什麼?”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哈哈,不告訴你,等你吃的時候就知道啦!”阿婆故作神祕。“好吧阿婆,那你快點包哦。”我無奈又有點心急。阿婆讓我幫忙拿了一卷她夠不著的白棉線,我好奇了“阿婆,這是幹嘛用的?”阿婆笑眯眯說“這是棉線,捆粽子的,防止粽子煮的時候散掉呀。”然後阿婆嘴巴咬著那根白棉線,沿著粽子一圈一圈的捆緊,打結,剪斷。放在事先準備好的高壓鍋內。“阿婆,好簡單!我也要報包粽子!“等不及阿婆答覆,我的粽葉就在小手裡做準備工作啦,可是粽葉在我手裡怎麼都不聽話,糯米放進去總是亂跑,要麼粽葉散了,要麼糯米灑了一地,要麼捆的時候連粽葉都破了,阿婆看見我的囧樣笑的前傾後仰,哎......我沒耐心了,還是端坐在小板凳上幫阿婆做小幫手吧。

不一會兒的時間,煤氣灶上的高壓鍋就開始“嗤嗤嗤......”的工作啦,滿屋子的香味讓人忍不住的咽口水,可憐的粽子就這樣被煮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小心翼翼的剝開粽葉,吹一吹,一口咬下去,瘦肉鮮香,肥肉潤潤,鹹鹹糯糯,好好吃,再一口,咬到了那個神祕的黃色的東西,鹹鹹沙沙的口感像極了大閘蟹的蟹黃,居然是鹹鴨蛋的黃哎,真是美味。

就這樣我過了一個神祕而又美味的”粽子”節。

關於端午節作文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每家每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巨集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每家每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關於端午節作文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我們一定想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在我們這裡端午節的時候,孩子們都要戴上“長命縷”,家家門上要插艾草,以防蚊蟲叮咬;並且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粽子,很是熱鬧。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媽媽學習怎樣包粽子。把長長的粽葉圍成菱形,放上紅棗和江米,再把粽葉包起來,用線繩緊緊地捆住,一個粽子就這麼包好了。再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一個小時左右,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我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與自豪。

我愛吃粽子,但我更愛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作文篇5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都很重視這個節日,我對端午節更是記憶猶新,因為我舅舅生日就在端午節那一天。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當時秦王邀請楚懷王到秦國商討國事,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趕快告訴楚懷王不可大意,可出人意料的是楚懷王不但不聽勸,還把屈原趕出自己的地盤郢城。結果楚懷王因為不聽屈原的話,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立,後來客死秦國。沒過多久秦軍攻佔了郢城。流放在外的屈原聽到這個噩耗,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跳入滾滾激流的泊羅江。讓我想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中的悲憤。

屈原投江自盡後,岸上的漁民和百姓們無比惋惜,立刻劃著小船去打撈屈原,可是沒有找到。百姓們紛紛拿來飯糰,雞蛋等食物扔到河裡,希望魚蝦水怪們不要吃屈原的身體,更有人往水裡倒雄黃酒驅趕河獸。眾人划船救屈原演變成現在的賽龍船。後來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葉賽龍舟這些習俗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這些習俗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包粽子,去年跟奶奶一起包粽子讓我回味無比。首先,奶奶已經準備好粽葉和圓溜溜的糯米,奶奶說:“先挑兩片粽葉,把光滑的面朝上,在距離葉柄三分之一處用手將葉子凹成漏斗狀,漏斗下面一定要緊密,不然會漏米。”聽完奶奶的話我躍躍欲試想做自己第一個粽子。我按奶奶的方法去做,先把粽葉做成漏斗的形狀,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學著奶奶的動作捏來捏去,可是,糯米像調皮的小孩一樣和我玩遊戲,我捏左邊它往右邊,我捏右邊它又往左邊跑,真淘氣!最後綁繩子的時候,糯米居然從下面悄悄的溜走了,真掃興。我決定重新再做!我再次裝上糯米,這次我把小米粒們看得死死的,捏得緊緊的,再用繩子五花大綁的纏起來。哈哈!終於成功啦!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煮,粽子的清香緩緩的從鍋裡飄出來,聞到香味,饞的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粽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撥開粽葉,露出白白胖胖的小粽子,我沾了一點白糖,咬了一口,美味極了!清香可口,甜而不膩。

我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和家人們一起包粽子。

關於端午節作文篇6

屈原不是賽艇運動員,卻在汨羅江中劃了幾十年的船。水流非常急非常湍,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越來越與屈原作對。終於有一天,他放棄了,停下槳,躍入江中。

汨羅江,自古以來人們都是這麼喚它。如果只是區區一條江,我相信屈原多喊幾個幫手是能逆流而上的。只怕是,招來尼米茲級航母(不擱淺的話),也無法與這水流抗爭。因為,這水流,其實代表了一個時代。

中國也可看作沒有歷史。哪怕戰國也好、明朝也罷,同時代的商鞅被車裂,袁崇煥因反間計以致凌遲於市,這些都是沒有過去的歷史。屈原覺得累,那是因為他遭遇到了時代的阻力。

使屈原能孤身奮戰如此之久的,是他的愛國忠心。譬如陳平、韓信,原本是項羽手下,一看跟他乾沒前途,遂轉投劉邦。而屈原是隻會呆在楚國的。他認為自己是楚國貴族後代,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理所當然。也就是說,無論當朝國君如何昏庸無道,比日後阿斗還要像稀泥,他都得儘自己規定的義務,輔佐君王。

這就造成了麻煩。面對賢君,有屈原如此大臣,那自然良性迴圈、國泰民安,屈原自身價值也能得到實現。但是賢君難逢、小人常有,只要君主判斷稍有不慎,小人乘虛而入,屈原就更上下受敵了、這和作戰類似,歹徒開槍肆無忌憚,警察確受諸多法規的限制。敵在暗我在明,讒人間之,閒話一多,屈原的政治鬥爭就失敗了。

漁父的話若換個角度去理解,不是“同流合汙”,而是“順應時代”。依舊是前文所說,敵暗我明的情況下,警察會利用臥底、線人、帶罪立功等聽起來並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來達成目的。同樣,屈原站在那兒,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頻頻提出對國家有益卻明顯觸動貴族利益的改革方案,怎麼能不成為眾矢之的?

范增雖有才能,遇上項羽這般人,越是直諫,效果也就越差。屈原若能稍稍隱藏一下自己的立場,暗中改革,興許會有成效。

但最終屈原還是投江了。

他的死留下了什麼呢?端午節?還是粽子?端午日人們賽龍舟、抓鴨子,不亦樂乎;我面對餐桌上時常出現的糯米食也再難聯想起屈原。他的如此行為導致失敗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是必然結果,但失敗並不等同與自殺,別的出路也是有的。反而,他的死無形中助長了只圖利益的官員的囂張氣焰。

我更願相信屈原是累了倦了失去動力了才放手的。因為如果是他企圖通過自己的一死換取世人的覺醒,那麼他多半會大失所望。楚國滅亡,隨後兩千年間,只有更渾濁的江水,猶如一條條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