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最新關於《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後感範文三篇作文

經典名著讀完之後我們的內心肯定會有新的收穫,這個時候最關鍵也是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就是寫讀後感了,那麼什麼樣的讀後感才會吸引人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關於《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關於《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後感範文三篇作文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後感1

這個寒假有些漫長,但是,也有一些幸運的事情,遇見《做有溫度的教育》這一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能預想到作者一定是一個很有思想的教育學者。事實也是如此。百度百科裡有他的人物介紹,他更是20xx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動力教育局長,20xx年度“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中國小管理》、《未來教育家》等報刊上發表了很多文章。

方華局長不僅是個有教育情懷的教育局局長,更是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實踐家。他認為“辦好教育需要靜下來”、“求高、會干擾成長規律”“求快,會打亂成長節奏”、“求全、會破壞成長環境”。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們自己認可、快樂參與的教育,才是他們喜愛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難。因為這是從認知改變到思維改變再到行為改變的漫長過程。做有溫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內涵:關注學習,關注個體通過學習的成長,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務是向內的探索,當教育“慢下來”,更多關注孩子本身,並給予多元評價,孩子才能溫暖綻放。

認知學者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方式不同於成人,他們不太能夠理解抽象的符號,還要藉助具體的事物來學習,所以當老師遇到低年齡段孩子學習的時候,應該配合兒童的思維方式來進行。

遊戲可以幫助兒童的身心發展,孩子們天生喜歡遊戲。他們藉由種種的遊戲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樣的知識,學習使用語言,與人溝通,表達需要。兒童的學習與發展都是為了提升生活適應能力來做準備。所以,如果老師能夠結合遊戲和教學,讓孩子能在遊戲中學習,他們就能在愉快的情緒下自然地學習。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遊戲化。

當我們明白教學遊戲化的目的之後,而能夠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適當採用遊戲的形式,讓他們學習複習,不僅能夠活絡氣氛,在愉快的情緒當中,能夠自然有效地學習,而且,能夠在娛樂當中潛移默化地吸收和內化知識。

舉個例子,在教學一年級的孩子10以內的分與合的時候,等教學結束後,我會給孩子們介紹“搶10”遊戲:把1-9的數字做成卡牌,小組4-6人進行,每人手中一張牌,同時翻開,然後看是否有兩張卡牌的數字加起來正好是“10”的,如果有,馬上按鈴搶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說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贏走那兩張卡牌,如果沒有可以組成10的卡牌,繼續每人翻一張牌,贏牌數最多的就是最後的贏家。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個遊戲,回家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既促進了親子交流,同時10的分與合更是牢記在心。

兒童注意力維持的時間比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響而轉移。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入讓孩子們能夠專注的元素。而對孩子們而言,他們對有興趣的.事物,會有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要是讓孩子們愉快,並且與他們的生活相關。在教學活動設計遊戲配合複習,就可以讓學習變成一件愉快的事。而這樣的學習就比較有成效。並且當孩子們覺得學習有成效的時候,就會更多地增加他們學習的動機,建立多元化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溫暖的吧。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後感2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看書名,就很特別,給人以無窮遐想。這就是本月共讀書目,作者方華。

書反覆讀了好幾遍,很是喜歡,主要是因為:

作者的觀點提出了好多新穎而別緻的,給人以耳目一新,震耳發聵的感覺。比如說“課堂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老師雖然在上課,但課堂還沒有開始。”這是對有的老師應付上課,或者滿堂灌課堂的一種抨擊,但是,作者沒有老調重彈,而是委婉倒出,看似輕輕巧巧,實則綿裡藏針,耐人尋味,所以,此說法作者贏在思考力,也贏在表達力。還比如說“以良好的學風影響家風,改變民風。”我讀到這裡,就感覺自己好像找到了組織,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問題學生千千萬,深究下去是因為學生的家長問題萬萬千,如果有良好的民風,就有良好的家風,學風當然就不必掛慮了,此說法贏在讀者的共鳴,也贏在作者的教育格局,或者說作者的教育情懷。令人不服不行。

本書還讓人歎服的還有作者縝密的思維能力和精準的表達能力。比如說到“教育的根本”,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教育是舉國上下,唯分為本,唯成績為本,而到了作者的筆下,分數卻掉到了“教育的手段和途徑”,而教育的根本是什麼呢?作者說“通過這些手段和途徑,達到激發內在潛能,養成學習興趣與習慣,掌握基礎知識,開發思維能力,培養人文情懷和公民素養,鍛鍊身體與技能的目的。”其實,平常我也知道,分數不是唯一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的鍛鍊,而現在,讀了方老師的這本書之後,我就徹底明白了學習除了知識點,之外的東東是啥了,所以,本書簡直可以升級成老師學習的教科書,理論性特別強。

昨晚聽了方老師的報告,不知群裡的哪個高手的弄的亂七八糟、各種搗亂,害的我錯失良機,聽的亂七八糟、一塌糊塗,但,我也是聽到了一點,就是在教育中,有各種溫度,但是,總而言之,教育的核心是“人”,遺憾的是作者對人的認識沒聽全,同時,我也領略了作者強大的耐心和各種禮貌。但是,教育的核心是人,值得我們牢牢記住。

教育就是引領與幫助,這是作者的教育情懷,教育理想。這也可以成為我的教育的座右銘。

沒事的時候,趴在床上,背誦這些喜歡的觀點成了我這個假期的一大樂趣,高興了我還會錄個背誦的視訊,自己欣賞欣賞,感受一下作者思維的條條縷縷,看看作者縝密的準確而強大表達能力,尋思一下作者丟擲的教育之靈魂的模樣,順便找尋找尋自己的溫度,自己的職業溫度,自己的教育溫度。

總之,感恩,能夠遇到這本書。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後感3

這學期我與這本《做有溫度的教育》結緣,剛拿到這本書我被“溫度”兩字吸引,心裡想什麼樣的教育才能稱之為“有溫度的教育”?於是攜著疑惑翻開了這本書……

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共分六個章節,分別是一、教育是什麼,二、課堂從什麼時候開始,三、怎樣對待孩子,四、做個懂行的教育管理者,五,做有溫度的鄉村教育,六、學校因何而美,下邊的文章多數都是方華局長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發表的文章和一些隨筆感悟等。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展現了他自己長期以來對教育的思考與實踐,在字裡行間折射出自己對教育的溫度的追求與渴望。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認同他的這些觀點。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本書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的解決方案和採取策略。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通過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方老師的教育高度,方老師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下面我從具體幾篇文章談談我的一些感觸:

《辦好教育需要靜下來》讓我懂得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讓孩子在“靜”的環境下成長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一年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明白我需要靜下心來給學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讓底線成為教育的起點》讓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價值同時也讓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操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培養出什麼型別的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都起著主導作用,我們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的那麼優秀,但我們要不放棄、不歧視、不丟下任何一個學生,這不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應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方老師用自己真實的教學經歷讓我認識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錯誤,對於“成功”一詞的定位錯誤,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過的錯一而再的重複。我們應該在不斷的改正錯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中實現一個教師的成長,教育者做為一定程度的“公眾人物”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應該用最正確客觀的言行來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獨行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贏未來》讓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義,合作的原則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減輕老師平時在工作中學生帶來的煩惱和心累,辛苦一陣子,輕鬆每一天。

讀完《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讓我明白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溫度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善意的舉動,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溫度。此刻在我腦海裡浮現的是,寒風中王校長在校門口為來參加期末考試的一二年學生加油鼓氣的畫面,中層幹部用微笑迎接每一個入校的孩子並向他們問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讓孩子來到學校訓練能看到老師在這裡,等著他們呢,還有一年級班主任蹲下身子為學生寄鞋帶的溫情鏡頭。

教育的溫度來自師生朝夕相處的真摯情誼,來自學生對學生的純真關愛,來自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團結融洽。它就在班級的某個角落,就在校園的某個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邊,就在每天上演著的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教育故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