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銘記歷史,弘揚志願軍出國作戰精神心得體會

  銘記歷史,弘揚志願軍出國作戰精神心得體會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精髓,具有震撼人心的硬核力量。自古以來,革命英雄主義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中華大地上“一時多少豪傑”。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銘記歷史,弘揚志願軍出國作戰精神心得體會資料,歡迎參閱。

銘記歷史,弘揚志願軍出國作戰精神心得體會

篇一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質,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標識性的精神核心。在前進的征途上,中華民族曾經遇到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困難和風險,但總是心懷希望、不懈追求,激流勇進,最終戰勝千難萬險,同時也鍛造了敢於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自強品格和必勝信念。抗美援朝戰爭,是兩個國力和軍力對比嚴重失衡的國家之間的較量,當時中國90%的國民經濟還停留在近代農業經濟水平,工業產值僅居世界第26位;美國經濟和科技實力都處於世界首位,工業產值佔全球的40%。正是在實力懸殊的較量中,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得到了大磨礪、大發揚,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

抗美援朝戰爭,這一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條件下頑強取勝的英雄壯舉,書寫了人類戰爭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史詩。美國軍隊動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隊全部機械化,還掌握著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中國人民志願軍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戰,武器裝備相當落後,後期參戰的少量空軍也僅能掩護後方主要交通運輸線和區域性的空中作戰,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他們冒著攝氏零下30多度的嚴寒,在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中縱橫馳騁、前仆後繼,以劣勢裝備進行殊死搏鬥。長津湖戰役進行時,朝鮮半島正遭遇50年一遇的嚴寒,氣溫急劇下降,志願軍部隊來不及休整,在藥品、糧食及油料等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就投身天寒地凍的戰場,不少戰士被凍壞手腳、耳鼻,即使凍死在陣地也仍然保持著戰鬥的姿態。美軍陸戰第1師師長史密斯感嘆:“長津湖戰役,是鋼鐵部隊在和鋼鐵的人作戰。”壯烈犧牲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特級英雄”楊根思,生前說過三句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正是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生動寫照。

篇二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1950年冬天,一場艱苦的戰役在這裡打響。為阻斷美軍南逃,一些志願軍戰士按指令埋伏在美軍撤退的必經之路。然而,戰鬥命令下達後,卻聽不見阻擊敵人的槍聲。在零下40攝氏度的掩體中俯臥十餘天,這些志願軍戰士被戰友發現時依舊手握鋼槍,保持著整齊的戰鬥隊形。

在執行此次伏擊任務的戰士宋阿毛身上,人們找到一首絕筆詩: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決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如果沒有對信仰和理想的忠誠,何來向死而生的無畏、敢於犧牲的壯烈。

忠誠,是跨越時空的初心。從朝鮮戰場凱旋後,李延年又在部隊兢兢業業奉獻了29年。離休後,他積極發揮餘熱,關心下一代的成長。李延年說:“我把自己的一切交給祖國。”

忠誠,是前赴後繼的奉獻。如果說,上過朝鮮戰場的“神舟總師”戚發軔、“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者黃會林是“前浪”,堅守孤島32載的王繼才、“用生命擎起了艦載機起飛”的羅陽、帶領代村人脫貧致富的王傳喜等,就是“後浪”。正是這一波波浪起和澎湃,用實際行動詮釋忠誠,推動我們的事業不斷向前。

忠誠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對黨要有樸素的感情,更要有理性的自覺。

“忠誠,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也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底色。”山東省委黨校教授吳榮生說,“當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是通過疫情危機下發展的‘壓力測試’,還是撐起民族復興之偉業,都需要揚德守誠、敬業勤為。”

篇三

抗美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不可一世的帝國主義,粉碎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得美國陸軍上將克拉克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書上簽字的將軍”,打出了中國的國威軍威,大大提升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望和中國的國際地位。當前,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雖然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題,但區域性性衝突、摩擦、動盪此起彼伏,戰爭的幽靈並未走遠,種族主義、難民危機、全球性流行病等,給“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的世界帶來嚴重影響,維護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任重而道遠。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體現的國際主義精神,激勵著世界各國人民加強國際合作,超越地區與民族的狹隘性,齊心協力,共同維護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中華民族向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決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決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發展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都永遠不稱霸。我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通過“共商共建共享”與“互利共贏”的原則開展國際合作,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贏、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正是這一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積極實踐。

篇四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精髓,具有震撼人心的硬核力量。自古以來,革命英雄主義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中華大地上“一時多少豪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更是湧現了數不勝數的英雄,昂揚起氣壯山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鑄就了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豐碑。

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將士以勇於擔當的英氣、橫刀立馬的豪氣、捨我其誰的勇氣、赴湯蹈火的膽氣,與美帝國主義進行了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抗爭,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為我們展現了志願軍戰士與敵人血戰到底的鬆骨峰戰鬥。“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崗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敵人的死屍像穀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我軍歷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上甘嶺戰役是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縮影。“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敵人先後投入6萬多兵力,傾瀉了190萬發炮彈,投擲炸彈5000餘枚,耗時43天,付出傷亡和被俘2.5萬餘人的沉重代價,山頭被削低2米,志願軍官兵仍牢牢地鉚在陣地上。在“空中拼刺刀”的勇猛戰鬥中,志願軍官兵搏擊長空,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的奇蹟。

篇五

“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在朝鮮的崇山峻嶺、冰河雪原,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搏殺,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

上甘嶺,朝鮮中部一個只有十餘戶人家的小山村。在僅3.7平方公里的山頭陣地,志願軍與敵人生死較量、反覆爭奪43天。美國投入3個師的兵力,300餘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多架次飛機輪番進攻,炮火削低志願軍陣地山頭2米。然而,英雄的志願軍戰士如銅牆鐵壁一般,將敵人死死釘在上甘嶺的山腳下。在這次戰役中,黃繼光、孫佔元、歐陽代炎、龍世昌等38名勇士與敵人同歸於盡!

朝鮮戰場艱苦異常,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同志曾對部下說,沒有苦和窮,還要我們共產黨人幹什麼?戰爭期間,面對武裝了飛機、坦克,供應著牛肉和咖啡的侵略軍,志願軍以偉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直面困難、浴血奮戰。

“最可愛的人”——志願軍戰士,笑對戰場上極端的苦和窮:“一把炒麵一把雪,枕著石頭蓋著天”“志願軍不怕困難多,經得起寒冷經得起餓。兩條腿攆上四個軲轆,翻了高山過大河”。

在冰雪中臥伏,在飢餓中衝鋒,捨身堵槍眼,誓死保坑道……在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馬建光看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發揚了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充分彰顯了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英雄模範們都對黨和人民事業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堅守一心為民的理想信念,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塞罕壩林場榮獲“地球衛士獎”,靠的是三代建設者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營造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海軍西沙中建島官兵長年駐守荒灘,以苦為樂,以島為家,使“南海戈壁”變為海上家園,體現的正是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實現偉大的理想,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新時代,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勇往直前、奮發有為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