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7篇

我們都會選擇用寫體會的方式來記錄自己內心的感受,一份有意義的體會是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去積極的指引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7篇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篇1

作為在農村基層工作的一名大學生村官,不知不覺已工作兩年多,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自己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經驗,在不斷的摸索實踐中完成了從學生到基層工作者的轉變,學會了怎樣當好一名大學生村官。

瞭解、熟悉村情是做好農村工作的前提,是開展工作的第一步。方式上,要多跑,要向田間地頭跑,往群眾家裡跑,多和群眾交流溝通,對本村的情況有個大致的瞭解,對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將會有很大的益處。同時要儘快掌握農村政策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除了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外,理論還需與實踐相結合,這就需要向鄉鎮領導、駐村幹部及其它村裡的優秀村支部書記學習實踐工作,他們基層工作經驗豐富,有很多不同的成功經驗和模式,與他們多溝通,邊做邊學,在實際工作當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業務水平。

黨建工作是農村基層的靈魂,黨支部要積極發揮橋頭堡作用。首先要做好黨在基層的代言人,維護黨在基層的形象,牢固樹立一心為民,立黨為公的信念;其次黨支部平時要多召開黨員大會和黨員民主座談會,以學生的身份向老黨員討教,以黨組織的身份關心每一個黨員,積極營造“黨員之家”的氣氛;再要積極培養農村青年當中的優秀人才加入我們的黨組織隊伍,為黨組織輸送新鮮的血液,形成一支朝氣蓬勃、能力較強、作用明顯的黨員隊伍。

在農村工作要有與時俱進的意識和改革創新的精神。新時代的農村基層工作,給予我們村幹部的更多是機遇,是挑戰,是鍛鍊。對農村基層工作的認識和體會要邊學邊用、邊悟邊做。誠然,想當好一名村幹部需要具備的能力和要求還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和想不到事情還有很多。這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際工作當中去摸索、去領會。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篇2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於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8日上午9點在人民大會堂盛大開幕。

習近平主席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十九大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學習了十九大報告後,我分別有以下三方面的體會:

一、發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

人民是歷史的開拓者,也是推動國家不斷向前進步的根本力量,無論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還是十八大以來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無論是國家各項政策的出臺還是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以及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都體現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源於人民,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中心地位的思想。作為基層幹部,我們必須深入工作第一線,向群眾學習,向勞動者學習,把群眾的智慧運用指導實踐。

二、發展為了人民,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讓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作為基層幹部,我們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我們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接受群眾的監督,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府的改革、國家的富強給他們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中國未來描繪了藍圖,吹響了號角。作為一名基層年輕幹部,一名新任村書記,我們要切實把報告精神學習貫徹落實好,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肩負時代賦予的重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書寫精彩華章。

今後我將會按照鎮黨委統一的學習計劃和要求,以本次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為指引,進一步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堅守在扶貧工作一線,克難攻堅,迎難而上,為村民做實事,切實解決村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著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實實在在增加農民收入。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篇3

來到我工作的__村,我就認為要開展工作就要先了解情況,瞭解農民的生活生產狀況,熟悉村裡的地形地貌。確定了思路,便開始在田間地頭轉,挨家挨戶的跑。半個月時間,我很快了解了村裡的基本情況,熟悉了村裡的每一條道路。

瞭解了工作環境之後,我開始做自我改變,畢竟是剛從學校出來,現在的身份已經是村幹部了,所以得儘快改變自己,實現自己角色的轉變,真正融入到村民當中去。我認真做到“放下架子,深入下去”,很快進入了工作狀態,我和村幹部一起研究制約村裡經濟發展難題。在村裡,我一趟趟的跑田間地頭,瞭解農民的種植情況,掌握農忙的程序;在鄉里,我向科技人員一遍遍的諮詢瞭解科學的種植方法,並及時向村民宣傳病蟲的防治辦法。

基本工作都做好之後,我開始確定工作思路和目標,積極努力的進行實踐,我意識到,農業是農村的主導產業,農村經濟要發展,首先就要大力發展高產高效農業,大力發展養殖、種植業,以科學的方法增加農民的資金收入。積極轉變農民僅靠種植業獲得收入的思想,向村民灌輸發展養殖業增收的新理念。把政府鼓勵養殖業所出臺的各項優惠政策拿給村民們看,給村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村裡搞養殖的人多了起來。我還利用空閒時間上網瞭解動物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積極向養殖戶宣傳。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不忘精神文明建設,我引導本村的古樂隊發掘一些思想健康,群眾喜聞樂見,能宣傳黨的惠民利民政策的新劇目。對村裡的孤寡老人,我不定期的到他們家中看望並瞭解情況。對於困難戶,我常常到他們家裡幫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上的難題,鼓勵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

工作的同時,我也不忘記給自己充電,參加由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聯合舉辦的大學生村幹部進修班,系統學習了黨的理論知識和十七大精神,同時掌瞭解了農村工作的方法與技巧。同時還參加市委組織部和市勞動局舉辦的大學生村幹部創業培訓班,掌握了基層創業的方法、提高了農村工作能力,給自己在今後的農村工作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懷著一顆積極的心,懷著一顆為民的心,懷著一顆負責的心,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必定會以十足的信心,發奮工作,盡職盡責,盡努力,做一個合格直至優秀的“村助理”!為我村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篇4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徵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聚焦鄉村、發展鄉村、振興鄉村是穩固社會發展勢頭、提高國家發展質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和必然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提振精神、一鼓作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鄉村振興的新徵程,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村建設的偉大勝利。

黨建引領促振興,凝心聚力日月換新天。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證。實踐證明黨的領導是國家高速發展、人民日益幸福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鄉村振興中堅力量,衝鋒在前、埋頭苦幹,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奔向幸福生活。廣大黨員幹部要發揚共產黨員能吃苦、敢衝鋒、輕名利、重口碑的優良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用滿腔的熱情和辛勞的汗水澆灌美麗鄉村之花。

產業帶動推振興,生生不息天地顯盎然。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黨員幹部,對鄉村基礎設施落後、技術和人員缺乏、產業結構失衡的現狀深有感觸。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根據地區環境特點和發展水平,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發展特色化、差異化產業不失為擺脫束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破題之道。產業的形成促進經濟發展,良好的經濟環境吸引優質人才,人才的聚集推動技術革新,技術的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如此迴圈往復、綿綿不絕,才能使農民更加富足,鄉村更加有活力。發展特色產業,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的專案,要立足自身資源條件與區位特點,尋找穩定的、可持續的產業,充分利用產業效應,帶動鄉村發展。

科教文衛固振興,軟硬兼備鄉村添內涵。“加快科技創新”“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專家座談會上為科技、教育、文化和衛生領域“十四五”發展錨定方向。我們談鄉村振興不僅要讓鄉親們的錢袋子鼓起來,還要讓群眾的精神“富”起來。經濟上的富足助力改變鄉村的外在風貌,科教文衛事業的興盛提振農村群眾的精氣神,豐富鄉村的內涵。軟實力的提升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作,尤其是農村地區基礎薄弱,要立足長遠、戒驕戒躁、穩中求進,牢牢牽住科教文衛工作的“牛鼻子”,鞏固經濟發展的良好形勢,為鄉村發展接續動力,抓住農村發展的未來。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篇5

_年5月26日,我參加了市黨校組織的“鄉村振興戰略”培訓會。本次培訓會分為兩個內容,鄉村振興專題培訓課程及現場教學考察。蘭德培訓中心為這次培訓作了精心準備,結合鄉村振興主題,_省委黨校羅副校長做了“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主題教學,講述鄉村振興之“新”與“興”,羅校長圍繞為什麼要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的“新”和“興”以及精準脫貧的“塘約經驗”案例三部分內容展開講解。

通過考察學習,我深刻感受到_省“三變”改革適應了當前發展的大趨勢,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效益為一體,走出了一條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為我們貧困縣創造了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的鮮活經驗。

一路走來,在_看得最多、感觸最多的就是鄉村。_農村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首先是生態好,到處是青山綠水,很少看到垃圾和汙水。其次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水、電、路、村部、學校、衛生所建設標準都比較高。農村老百姓的房子多數改建成了樓房,特別是湄潭縣對全縣民居進行了統一的風格設計,保留了傳統的民居特點。“小青瓦、坡屋頂、轉角樓、三合院、雕花窗、白粉牆、穿鬥枋”七大元素合為一體,白牆灰瓦的民居鑲嵌在黔北的青山綠水之間,好像一幅幅山水畫,美不勝收!除了硬體設施的提升,_通過“三變”,把農民的土地通過合作社集中起來,發展經濟作物和旅遊等產業,尤其是茶葉、花卉、獼猴桃、野刺梨等產業發展的非常好,走出了一條依託產業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看到先進就看到了差距,也啟迪了思路、鼓舞了我們的信心。下一步的工作規劃我有幾點想法:

一是積極投身到十九大精神的學習之中。深刻領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打好“五大攻堅戰”,不斷加快追趕超越的步伐,努力使自己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中的積極分子。

二是積極投身到“三變”改革的實踐之中。“三變”改革是壯大集體經濟、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內在動力。在“三變”改革中,是主導,企業是主體,群眾是主角。具體的來說,就是要搭臺,企業要唱戲,農民要參與。要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做農民願意做的事情,給農民真正要的東西,幫助農民掌握掙錢的技術,找到掙錢的路子,引導農民用的積極性和熱情參與“三變”改革,實現聯產聯營、入股分紅,增加收入。

三是積極投身到脫貧產業的培育之中。進一步發揮我縣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氣候特點的優勢,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大力發展核桃、養蜂、烤煙、食用菌、中藥材、高山蔬菜、林下養殖等生態價值、經濟價值、旅遊價值、社會價值好農業特色產業,同時,以市場為導向,紮實將產業結構調整與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結合起來,抓好“一紅一黑一白”特產品牌建立,讓農民生產出來的產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力爭賣得出,能致富。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篇6

當前,我國農村改革已進入以促進農村上層建築變革為核心的農村綜合改革新階段。全面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是我國政權建設固本強基的重要戰略舉措,將促進農村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極大地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為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源泉。鄉鎮機構改革處於農村綜合改革的關鍵地位,任務艱鉅,使命光榮,意義重大。

全面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改革的自覺性。鄉鎮機構改革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落實中央關於“三農”工作戰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切實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重要保證,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的迫切需要。這項改革事關農村綜合改革的成敗得失,事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有效實施,各地應立足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與責任感,堅決克服等待觀望心態和鬆懈思想,以更加寬廣的視野來審視、謀劃和推動改革。

全面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必須把握正確方向,堅持科學的判斷標準。鄉鎮機構改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是否有利於加強基層政權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是否有利於破除制約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判斷改革成敗的標準。應通過改革,使廣大農民群眾切實感受到新變化新成效,共享改革發展新成果;應通過改革,使鄉鎮政權切實得到加強,使黨的執政基礎切實得到鞏固。

全面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改革的目標任務,紮紮實實地向前推進。應堅持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為核心,著力解決鄉鎮“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著力優化鄉鎮機構和崗位設定,切實加強機構編制管理,堅決守住機構編制和實有人員“只減不增”、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兩條底線”;著力理順事業站所管理體制、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動鄉鎮政府管理和服務創新。按照中央要求,鄉鎮機構改革要在20_年基本完成,今年是關鍵之年、攻堅之年。各地要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按時完成任務,確保取得實效。

全面深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我國幅員遼闊,東中西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型別鄉鎮的特點,確定改革內容和重點,不強求一個模式,不搞千篇一律。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和一般農業省份的鄉鎮不完全一樣,改革應突出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切實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維穩任務較重的地方的鄉鎮,改革應更加強調有利於健全維穩工作機制、為群眾排憂解難、密切鄉鎮政府與農民群眾的關係等。

基礎紮實,堅如磐石。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目前,中央已經出臺了指導意見,明確了改革目標和任務;多年的試點探索實踐,為改革積累了豐富經驗;當前農村政治社會穩定,為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市縣政府機構改革正在積極推進,順勢深化鄉鎮機構改革,有利於上下層級之間的有序銜接,全面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的條件十分有利,時機比較成熟。我們堅信,只要堅定信心、鼓足幹勁,開拓進取、攻堅克難,今年積極推動鄉鎮機構改革一定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農村發展的心得體會篇7

“四月春光好,正是讀書時”。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_交通大學學習,五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彷彿經歷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場視聽盛宴。培訓結束後,仍然回味悠長,也引發了我對於鄉村振興的一些思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而鄉村振興就是要以農村經濟為基礎,努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始終都離不開文化。

文化是生態宜居的守護者。習總書記說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的青山綠水是我們耐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遵循自然法則而生存。繼承和發揚傳統的生態文明觀,讓人們懂得“仁民愛物”,發自內心崇尚自然,珍惜環境,才能從根本上守護住我們的青山綠水。

“鄉愁”對於鄉村來說是對鄉土文脈和故土文化的記憶。鄉愁可能是一棵長在村頭的古樹,可能是一間破舊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鄉的戲曲,還可能只是一位兒時的玩伴。這就需要加強對遺址遺蹟、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開發保護,傳承鄉村文脈,讓村民在精神上有歸屬感。讓更多鄉賢回到故土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建設美麗鄉村。

文化是產業興旺的金鑰匙。鄉村產業無論是農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注入文化內涵,否則就不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我們平利是女媧故里,中國名茶之鄉。當我們的茶飲產業注入文化內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絞股藍和綠茶也會像西湖龍井、武夷山大紅袍一樣名揚四海。到那時,我們賣的就不僅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談到鄉村振興就會想到鄉村旅遊。而鄉村旅遊的持續蓬勃發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內涵。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氣候環境、風土人情、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等構成了一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而這種文化帶給人們的是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精神體驗。譬如,有人喜歡“大漠孤煙直”的蒼涼,有人喜歡“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讓每一個來平利旅遊的客人感受到這片土地與眾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鄉風文明的約束力。“仁義禮智信、誠孝檢勤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鄉村振興中,如果我們充分發掘鄉規民約、族譜家訓這些道德資源,發揮身邊榜樣的力量。讓向善向美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引領道德、淳化民風,那麼“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鄰里和睦”等等都會成為村民發自內心的尊崇。

農村的公共文化建設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提高鄉村文體活動質量,讓廣大村民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

?周易·賁卦·彖傳》中解釋文化,“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無形的,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三觀”和生活方式,要想振興鄉村,就得以文化鑄魂。有了靈魂的鄉村便有了_和活力,有了青山綠水和鄉愁,有了希望和未來。

標籤:心得體會 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