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鍾南山院士抗疫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三篇1500字

我們要向鍾南山學習他的精神,鍾南山精神表現為尊重事實甚於尊重權威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鍾南山院士抗疫先進事蹟學習心得相關參考資料,歡迎你的參閱。
 

2021鍾南山院士抗疫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三篇1500字


鍾南山院士抗疫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1
 
  疫情爆發後,鍾南山院士的每一次亮相,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他的提醒和建議,大家總會自覺遵守。回首進入新世紀短短20年,鍾南山院士關鍵時刻的兩次“逆行”,深深銘刻在人們心中,也贏得了黨和人民的信任。作為新時代青年尤其是共產黨員,我們應該向鍾南山院士學點什麼呢?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四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一是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擔當精神。2003年,非典肆虐。67歲的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20xx年,面對疫情,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儘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義無反顧地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他不斷藉助媒體發聲,告訴人們發生了什麼,該怎麼辦。而他說的每句話,人們都信。在我們眼裡,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權威。一箇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個醫學專家,神奇地受到了黨和人民的信賴,這正是對他“捨生忘我、無私無畏”擔當精神的生動詮釋和最好“回饋”。
 
  二是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人生態度。2003年初,非典疫情開始擴大,鍾南山在大年九年級收到任命,擔任廣東省非典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他積極發聲引起全社會重視疫情。2003年2月,北京疾控中心表示,非典的病因是衣原體。鍾南山則表示反對,堅持非典是病毒性疾病,這一觀點成為抗擊非典的重要分水嶺。2003年4月,在一場關於非典的新聞釋出會上,有人宣稱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鍾南山當場開炮:“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鍾南山明確了人傳人現象這一關鍵資訊,有力促進疫情防控工作更加科學規範。這些都與他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人生態度分不開。
 
  三是胸懷國家、為民服務的家國情懷。鍾南山院士認為:“科研既要頂天,也要立地。頂天就是抓住國際前沿、國家急需專案,立地就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頂天的研究不能立地,不能緩解患者的痛苦,意義就會打折扣。”鍾南山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還有著名的“三個一樣”:高幹、平民,有錢、沒錢,城市、農村,一樣的熱情耐心,一樣的無微不至,一樣的負責到底。作為國內外呼吸病防控治療領域的翹楚,鍾南山看到疫情防控難度增加時,他眼含淚花,苦口婆心勸導人們一定要尊重醫學、尊重知識、加強自我隔離。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一位共產黨員胸懷國家、為民服務的家國情懷。
 
  四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奮鬥精神。鍾南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奮鬥不是一段時間內做某一件事,而是一個長期過程,奮鬥的關鍵在於堅持不懈;大多數奮鬥者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個團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克服種.種艱難困苦後,攜手並進。”84歲,他四處奔波,親臨湖北武漢抗擊疫情最前線,擔任專家組組長,指導醫治及防護工作。看到他在高鐵上勞累到靠著座位靠背熟睡時,很多網友直呼心疼。正是這樣一位對事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執著奮鬥的老人,和無數個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共產黨人,在重大疫情面前,挺起了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的“民族脊樑”。這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奮鬥精神令人動容。
 
  作為新時代青年人,作為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我們當學習鍾南山院士身上所體現的這“四種精神”,對黨忠誠,熱愛人民,為所在集體、為國家建設、為社會發展、為人類文明作出個人應有的貢獻。當然,鍾老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可能遠不止於此,比如加強身體鍛鍊等等,如果84歲我們依然能有充足的精氣神,為國為民作出巨大貢獻,何嘗不是國之幸、民之福?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也許我們大部分人都無法複製鍾老的傳奇,但在青年時代的大好機遇期,我們可以學習並汲取他的“四種精神”,同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立足本專業、本行業潛心積累,樹立有益於時代和人民的高遠志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默默生根發芽、向陽生長,相信終有一天會成就蔽日蔭涼,造福一方人民、一個時代甚至全人類。
 
鍾南山院士抗疫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2
 
  鍾南山院士,福建省廈門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呼吸內科專家。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5年後被指定為中央領導保健醫生,受聘為世界衛生組織醫學顧問、國際胸科協會特別會員、亞太地區執委會理事;同年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1996年5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起任醫藥衛生工程學部副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醫學院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鍾南山院士長期從事呼吸系統疾病的臨床、教學和基礎研究工作,是近10餘年來推動我國呼吸系統疾病研究水平走向國際前沿的學術帶頭人。通過創制的“簡易氣道反應性測定法”及流行病學調查,他首次證實並完善了“隱藏型哮喘”的概念,該觀點為聯合國衛生組織撰寫的《哮喘全球防治戰略》所採用。通過研究對我國慢性咳嗽病因譜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他闡明瞭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氣道神經炎症機制。他創制的“運動膈肌功能測定法”,首次證實即使早中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s,COPD)病人也有60%存在蛋白—能量營養不良,制定了補充其基礎耗能的校正公式。迄今為止,他主持完成了國家“973專案”(首席科學家)、“863計劃”、“十五”科技攻關、國際合作等10餘項重大科研專案;在國內雜誌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Lancet等國際刊物,被引用次數達438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廣東科技進步特等獎、一等獎,何樑何利獎,吳楊特別貢獻獎等20餘項獎勵。
 
  鍾南山院士獻身醫學教育事業。1992年至2002年擔任廣州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從醫從教近50年,他辛勤耕耘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堅持為本科生授課,定期為實習生開設臨床講座,堅持每週一次全院性臨床教學查房,融“教書育人”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了“奉獻、開拓、鑽研、合群”的“南山風格”和“學本領、學做人、強體魄”相統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他提出了要注重培養學生具有“五性”,即“對學習的自主性”、“對工作的創造性”、“對病人的責任性”、“對集體的合群性”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領學術新風,追蹤學科前沿,開展教學改革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中。迄今為止,主持完成各級各類教學研究課題4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12部;培養碩士研究生31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後4名。其中,2人獲得廣東省南粵優秀研究生稱號。許多研究生畢業後已經成為各自單位的技術骨幹、學科帶頭人等。
 
  作為我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鍾南山院士堅定地站在維護公共利益的立場,以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良知和膽識,堅持真理,敢於質疑,敢於追問,發出不同的聲音,提出不同的判斷。如在“非典”初期,他堅持實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勇氣質疑機構釋出的不實訊息,維護了科學的尊嚴,贏得了國人的敬重。在抗擊SARS疫情中,鍾南山院士帶領團隊率先投入戰鬥,主動要求收治危重SARS患者,積極倡導國際大協作,組織了廣東省SARS防治研究,建立了“合理使用皮質激素,合理使用無創通氣,合理治療併發症”的方法治療危重SARS患者,獲得了96.2%的國際存活率。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視患者如親人的大醫情懷,受到世人稱讚,被譽為“抗非英雄”。
 
  鍾南山院士1990年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優秀留學回國人員;1992年獲得全國衛生系統模範工作者稱號;1993年受到廣東省人民政府通令嘉獎;199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當選為中共十五大代表;連任第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3年,因抗擊非典功勳卓著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榮記特等功、被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抗非英雄”稱號;再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CCTV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同年榮獲“中國醫學基金會華源醫德風範獎”。2004年,榮獲全國衛生系統行政獎勵“白求恩獎章”。2007年,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敬業貢獻)獎。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09年,獲選中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入選“新中國成立60年來100位感動中國人物”。2010年領銜獲得南粵功勳團隊獎。
 
  鍾南山院士抗疫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3

 
  元宵節過完,預示著20xx年的春節結束。但是,“新冠肺炎”仍在荊楚大地上肆虐,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還在進行。自從疫情突發以來,武漢的時間便以封城、隔離、生死來凝記,國人心情亦因痛悲而淤積。在這個別樣的春節,從雪域高原到邊陲海疆,從繁華都市到偏僻縣鄉,武漢成為億萬中國人血脈同搏、淚水湧動之所在。繼而,14億中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投入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讓共克時艱在國家記憶裡永存。
 
  在每天都讓人牽掛的日子裡,人們從疫情通報的數字中,從舉國抗“疫”的防控行動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的民族精神。“武漢加油”,“武漢挺住”,“中國加油”“中國必勝”,是響徹在中國大地大江南北的深情呼喚。“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是在家隔離的武漢群眾發出的激昂吶喊。這聲聲呼喚和吶喊讓人淚目,也讓人更加堅定了戰勝疫情的信心。而這一切,是進步的中國對生命價值的尊重,是發展的中國在人文精神上的迴歸,是新時代的中國在偉大復興征途上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武漢作證,大疫當前有國家與人民同在。“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大疫發生,黨和政府始終如一的堅定信念,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和部署,支撐著感天動地的武漢大馳援。84歲的鐘南山院士頑強“逆行”,軍地“白衣戰士”空降武漢,權威媒體在第一時間公佈資訊,武漢各大醫院爭分奪秒搶救生命,國內外各種急需物資源源不斷進入武漢、湖北……對人民負責、對生命敬畏、對世界開放,反映了我們黨執政理念的進步,體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堅強自信、開放透明、以人為本的中國。
 
  武漢作證,大疫當前有愛心與希望同在。日繼之夜,生繼之死。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防疫人民戰爭中,呈現於世界眼前的,不只是有口號、口罩和好口碑,更有離別和生死瞬間的人性光輝。即使在死亡陰影籠罩的日子,那些愛與獻身的故事仍給人以溫暖的慰藉。護士張開雙臂,給孩子的只能是個“隔空擁抱”。院長用“漸凍”的生命,也要托起更多的生命“我的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只有快點跑,才能救治更多的生命”。一線的醫生聽到同事離世的訊息,擦乾眼淚繼續戰。李wenliang醫生走了,全國人民自發哀悼。那些被疫魔奪走生命的百姓,人們都會默默祈禱……大疫中的這些無私大愛,拓展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疆界。
 
  武漢作證,大疫當前有公民精神與國民意識同在。武漢有難,全國支援,億萬國人的集體道德感和現代公民意識被勃然喚醒。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者們日夜兼程,僅用了10天就全部竣工,每天晚上都有無數的“雲監工”們在隔屏助威。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自發為武漢捐款、捐物,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各地嚴防死守,群眾自覺在家隔離,社群幹部主動上門送米送菜……全國人民上下同心、守望相助,在那些平凡的人身上,讓我們看到了公民精神的成長、國民意識的重塑。疫情當前,無人言退,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光束相聚,照亮戰勝疫情的前路,溫暖相聚,凝聚了眾志成城的力量,築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泰戈爾說,“謝謝火焰給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執燈的人,他是堅忍地站在黑暗當中呢。”有網友統計,抗擊疫情戰鬥以來,在防控一線已有54名公職人員離開了人世,其中黨員36名,佔比66.7%,與黨員總數佔14億人口不足7%形成鮮明對比。這組數字告訴世人,在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的時候,是“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一名黨員,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哪裡支援”……廣大黨員幹部之所以能將生死置之度外”,並非源於“聞戰則喜”的亢奮,而是來自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來自於對美好生活的無比珍視。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開始收治病人”。“方艙醫院已經住人”。“91歲老兵治癒出院”。“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5天下降”,“新增治癒病例連續10天超過新增死亡病例”……中央媒體不斷報道釋出的這些好訊息,讓人們萬分激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是對“抗疫英雄”們最好的告慰,是對“提燈天使”們的最好的獎賞,是對不屈中國最美的禮讚。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面對災難,偉大導師的鼓舞和詩人的忠告,給了國家新期待,給了民族新精神,給了公民新責任。對於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而言,疫情註定會被我們戰勝。等這場疫情過去後,中國將又是一個偉大的開始。
 
  天耀中華。希望與中國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