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十問讀後感兩篇

  十問讀後感兩篇



十問讀後感兩篇

全書之始“我們為什麼必須問大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十問讀後感文章,提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最後的歲月裡,這顆智慧的、雖飽受疾病折磨卻“在這個星球上過著一種非凡的生活、利用奇思異想和物理定律穿越宇宙”的大腦仍然關心著宇宙的起源、時空的誕生、人類的過去與未來、走向和歸宿,並給出一系列富有洞見的論斷。

全書之始“我們為什麼必須問大問題?”一章便是極好的範例。霍金用“回憶往事”的方式,通俗易懂而又邏輯清晰地陳述四個命題,表達了他寫作此書的動力源:

1、對宇宙起源、外星文明等大問題的好奇與探求、嘗試給出解釋,是人類發展中的天性;

2、相較於歷史上嘗試過的其他手段,科學為我們更好地回答大問題提供了便利;

3、然而,科學由於自身的專業和複雜讓公眾感到望而生畏。從寫作《時間簡史》之時開始,霍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科學探索的進展以及對“大問題”的迴應更好地為非研究者所知,本書體現了他最新的嘗試。

4、科學探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相互促進的關係:太空的探索賦予人類有關自身統一而非分裂的視野;反過來,人類作為一個整體,也是繼續推進科學發展以及增進對大問題的理解的前提。

在本書第八章中,霍金分享了他對於探索太空的思考,可以被概括為兩部分內容:

1、重要性:為什麼要探索太空,這有何積極影響?

2、可能性:我們如何將探索太空的計劃轉換成為可行的具體方案?

對於前一個問題,霍金首先承認探索太空或許“不會解決地球上的任何直接問題”,但卻有兩點理由使得“試一試”很有價值:

其一,繼續人類歷史上探索外部世界的光榮傳統,“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為人類的未來增加一種可能;

其二,使得人類團結起來,去面對共同的挑戰。可以看出,霍金為太空探索意義所作辯護,正同構於上述他的四個命題(主要是1和4)。這從另一方面反映了霍金思維的縝密。

那麼,倘使探索太空成為全球共識,會有何種影響呢?首先,這將是一場“持久戰”。考慮到路途遙遠和載人航天在探索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太空的探索將以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為單位。其次,進入太空需要不小的成本,需要佔據全球GDP的一定的份額。然而,在霍金看來,探索甚至國際間“競賽”也會帶來一系列積極影響:

其一,產生對於科學的迷戀並且加速相關技術進步(正如冷戰加快了人類登月的腳步);

其二,恢復公眾對太空和科學的熱情;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激勵更多的年輕人加入科學共同體。霍金警告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受科學技術支配的社會,但越來越少的人想進入科學領域:這種局面是不可持續的。

於後一個問題,霍金亦給出了一些具體思考。想要探索並最終移居太空,有兩大威脅必須克服:惡劣的宇宙環境,和遙遠的星際距離。對於前者,一個比較可信的方案便是在星體上建立長期基地:月球、火星、泰坦等都是選項,太陽系外,發現時一度被調侃為“三體行星”的比鄰星-b也可以納入考慮。對於後者,傳統的化學火箭“排氣的速度和加速時失去的質量比”不足以支撐恆星際(哪怕是前往比鄰星)的旅行,需要探索新的驅動方式。霍金提及,他在2016年加入了“突破攝星”長期研發計劃,希望基於小型化航天器、光推進和鎖相鐳射器這樣三個核心理念,創新宇宙探測方式。用他的話說,這一計劃就好比“奈米飛船騎在光束上”:通過將探測器做小而減輕質量,通過鐳射器陣列提供集中的能量,期望達到五分之一光速,到達探測目標,再用另一束鐳射將資訊返回到地球。

無疑,這些僅僅是構想。霍金坦承這一計劃所面對的工程學上的挑戰,但是他堅持認為,“發回一個環繞我們最近鄰居公轉的可居住行星的影象,可能對人類的未來有著極大的重要性”。一個浪漫的比喻是,百年前愛因斯坦從對光的思考出發建立了相對論的恢弘巨廈,那個16歲男孩在光束上觸碰到夢想;而未來的人類群體,亦將騎著光束到達新恆星,前進到未曾開墾之地。在此章的結束,霍金與其說是勸告,不如說是對著宇宙、疾病和苦難,發出不屈的吶喊:

“我希望是好的。我不得不如此。我們別無選擇。”

篇二

本書主要講的是霍金對十個大問題的解答,以下是我對霍金的解答做簡略的概要:

一.上帝存在嗎?

答:上帝不存在。在宇宙的誕生的問題上,上帝無所作為,因此假設存在一個造物主是沒有必要的。

二.一切如何開始?

答:宇宙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它必定是有一個開端,在那裡最初以一個奇點發生大爆炸,形成現在的宇宙。

三.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嗎?

答:存在其他智慧生命。但生命存在的條件非常苛刻且複雜,以至於想發現其他智慧生命的存在非常困難,至少是距離地球非常遙遠的地方。

四.我們能預測未來嗎?

答:不能。量子力學的發展推翻了自拉普拉斯以來的科學決定論,所有的證據都表明上帝是個上癮的賭徒,他會在每一個可能的場合投擲骰子。

五.黑洞中是什麼?

答:黑洞是時空極度扭曲所形成的。所有靠近它的物體都被吸進去,就連光也不例外,與此同時也向外吐出粒子,使黑洞慢慢收縮,最終消失,時空恢復平坦。

六.時間旅行可能嗎?

答:可能。利用時空扭曲形成蟲洞,宇宙飛船穿梭蟲洞走捷徑,就能回到過去或抵達未來。但是為什麼我們從未發現任何來自未來的訪客呢?由此看來,時間旅行可能會造成很大的邏輯問題。

七.我們能在地球上存活嗎?

答:不能,地球未來發生毀滅性的災難是無法避免的。霍金表達了對地球威脅的種種擔憂:核戰爭、環境汙染、資源掠奪、小行星碰撞。

八.我們應去太空殖民嗎?

答:應該。一方面是如果我們不去太空殖民,人類就不會有未來;另一方面發展太空殖民可以激發人們對科學的興趣。

九.人工智慧會不會超過我們?

答:會。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好處同時存在著風險,AI最終可能會在智力上超越我們,並不受我們的控制。

十.我們如何塑造未來?

答:未來科學和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不容小視,我們需要具備科學素養,並積極參與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我對霍金前六個問題的回答基本上算是滿意的,作為頂尖的物理學家,霍金顯然對物理學的專業性問題解答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然而我認為他從第七個問題開始,就有點言過其實了。

首先我承認地球未來發生毀滅性的災難是無法避免的,但霍金未免有些誇大化,或者說他過渡擔憂了。這些威脅確實是存在的,但就目前來看,還沒有霍金說的那麼嚴重,這些威脅依然在人類可控的範圍內。

太空殖民就目前來說還不太實際。我們還沒有發現完全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即使是最適合人居住火星,也面臨很多問題。在我們還沒發現基本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之前,沒有必要投資太多人力物力去太空殖民,因為它存在巨大的風險,執意這麼做無疑是勞財傷民的。

人工智慧確實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說它可以超越人類並不受控制在我看來是不可能的。AI再強大又能怎麼樣,直接拔掉電源就可以了。它也不具備人類所擁有的情感,畢竟我們對意識是什麼基本是一無所知,就算未來AI真的擁有情感,那時候我們對意識的研究已經巔峰造極,還怕控制不住AI嗎?

最後,霍金對塑造未來完全歸功於科學是片面的,他犯了對科學過渡依賴和盲目信仰。科學雖然可以解釋很多問題,但科學也有它的侷限性,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科學來解決的。或許未來宗教和哲學會佔據較大的份額,又或許未來有全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主導我們的準則,這些都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