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領導幹部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6篇

讓我們一起認真的寫心得體會內容吧,那開頭該怎麼寫呢,我們在整理一份心得體會之時,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領導幹部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領導幹部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6篇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1

“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一門家風對黨員幹部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行具有塑造和校正的作用,一國家風則深刻影響著民風的好與壞。作為黨員幹部,當以實際行動傳承好家風,厚植本色“三樣”,讓“忠”“義”“孝”的家風致遠,讓德馨飄香。

傳承好家風,厚植“忠”之本色。三國《兵要》一書中說到:“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魚守淵,人守忠,魚離開了水將乾渴而亡,人失去了忠誠之大德必至窮途。忠誠是黨員幹部信仰之根基、精神之動力,是遇岔路不走偏、遇風雨不動搖的那股子“堅勁”。作為黨員幹部,要時刻牢記身份與職責,牢牢守住對黨忠誠的這條生命線,傳承紅色家風,秉持革命先輩的氣節與信仰,無論面對任何情況,都能保持“立根原在破巖中”,做立得住枝節、經得住風吹、抗得了潮擊的遒勁之樹,將思想的自覺轉化為行動的自覺,將堅定的信念轉化為堅定的信心,在攻堅克難、知行合一中做“靠得住”“頂得上”“戰得勝”的黨員幹部。

傳承好家風,厚植“義”之本色。黨員幹部要交益友,也要尚友德。交友以義,這裡的“義”不是指“哥倆好”式的江湖義氣,黨員幹部在工作生活中,若只論私情不顧公心,只論親疏不知曲直,只論功利不看良莠,就會被“不義之義”矇蔽了心智,這樣一來,失守的是底線,殃及的是黨的事業。傳承好家風,就是要知何為“義”以及如何“行義”。從“君子喻於義”和“行而宜之之謂義”中可知,所謂“義”,指的是“大義”,是心胸坦蕩、心底無私,是共產黨員“大的樣子”,始終秉持為民之心和公正之道,人情之中有情理,決斷之時有原則,能夠正確把握好公與私之間的尺度。義與理不分家,明理才能正“義”,行義先知止,知道什麼事應為,什麼事不可為,才能切實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傳承好家風,厚植“孝”之本色。《大學》中說:“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意思是如果為政者能夠尊敬老人,那麼社會就會興起仁孝的民風;為政者如能尊敬長者,人民也會隨之尊長。由此可見,孝不僅是家風之本,也是民風之本。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孝”是子女感恩父母的本心、回報父母的本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黨員幹部倘若不能盡孝於父母,又何談盡忠於國家;不能回報於父母,又何談回報於百姓?黨員幹部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個人成長亦是受教於父母,父母是第一位老師,家庭是第一所學校,要盡心盡力地尊老、敬老、愛老,發揚敬老孝老的傳統美德,讓“孝”奏響家庭和諧美滿的旋律,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奏鳴曲”。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2

2020年10月,我考入了組織部門,成為了“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在啟程前往新單位報到的前夕,家人們開了一場小型“圍爐夜話”,在祝福和鼓勵過後,祖孫三代談起了咱家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我的家庭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平凡家庭中的“滄海一粟”,生活就像圓桌上的幾杯清茶,平淡不失火熱,清淨不失芬芳,每一位家庭成員都在“積極地活著”,為工作盡心盡力、為生活腳踏實地,每一天都是那麼有意義,而支撐起這一切的,其實正是勤勉敬業的家風。

勤勉敬業,為了更好地生存下來。老人年輕時為了生計,也曾四處奔波,吉林省的長春、雙遼、長嶺,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的保康鎮、額倫索克蘇木、敖包蘇木……都留下了老人辛勤勞動的身影和滴滿汗水的足跡。無論身處“爆土狼煙”的礦山、飛沙走石的鹽鹼地還是人煙稀少的牧場,工作再重再苦再累再陌生,老人都始終如一兢兢業業、辛勤勞作,從未叫半聲苦、偷半分懶。老人說:“勤勉敬業不是表演給別人看的,在艱難的日子裡,本本分分做人、勤勤懇懇幹活、兢兢業業賣力才能維持生計,偷懶耍滑或者撂挑子不幹也就是欺騙自己、苦了自己,有啥用呢?”老人是老黨員,性格堅韌正直,“做個夢‘咔’就過上好日子了那是不可能的,誰生存容易呢?你得有多少勁使多少勁呀”是老人常掛在嘴邊的,從小就喜歡跟老人“嘮嗑”的我受老人影響很深,並不算“聰明過人”的我,一直堅信勤能補拙,在學習和工作中懷著敬畏用心用力,不敢糊弄懈怠。在以職位第一名的總成績通過公職考試之後的短暫休整期,我坐上了“K7527”次火車,前往科爾沁草原深處重走老人“來時的路”,藍藍的天空白雲飄,哼著蒙古族民歌《正月瑪》,走在草灘上,風聲迴響在耳旁,遠處的牧民辛勤地放養著牛羊牲畜、儲備著越冬草料、討論著市場行情,畫面太美。不由感慨,勤勉敬業真是一種幸福,“謀生”也可以很充實。

勤勉敬業,為了更好地履職盡責。父親是一名平凡的基層公務員,從“小李”到兒子成了“小李”,勤勉敬業卻一如既往。在我小時候,父親常常加班到很晚,很多週末也都是在單位度過,有一次我忍不住問:“你為什麼總是這麼忙?”父親只是淡淡的回答我:“崗位需要我,這是我的職責,你長大了一定會懂的。”現在,我長大了,通過了競爭殘酷的公職考試考入了組織部門,成為了一名“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當我逐漸適應了“面對任務要令行禁止、不打折扣地完成”的加班節奏,當“逐字逐句反覆斟酌”成為了一種習慣,當週末一早就蹦起來驅車到“部裡”收尾覆盤緊急業務成為了一種自覺,當在元旦假期值班不僅沒覺得“不得勁兒”反倒樂在其中反而感到很有意義,我終於明白了父親的那句話。父親從沒有主動標榜自己勤勉敬業,上週末回家,我對父親說:“我現在能體會到您年輕時狀態和幹勁了。”父親仍舊淡淡地說:“其實你們‘小朋友’比我們年輕時候各方面條件好多了,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加班,還喊啥苦啊你。”童年模糊的記憶慢慢浮現在眼前,90年代的基層鄉鎮,電腦和印表機還不甚普及,很多材料和稿子往往需要手寫,有一處語法錯誤或者思慮不周,整頁甚至後續其他頁就都得從頭再來一遍,所以要慎之又慎,“所見即所得,想改馬上改”是一種奢想,此外還須寫得一手好字,如果字跡潦草隨意,稿子根本沒法用。而且在沒有網路的年代,根本沒有“不懂就問不會就搜”的便利條件,動筆之前必須下大力氣把原文和理論悟透吃透,在頭腦中對如何運用如何解讀如何闡述形成清楚的框架,寫出的材料才叫材料,倉促上馬、縫縫補補、東拼西湊,大概只能叫剪報吧。90年代,空調尚屬奢侈品,暖氣也不如現在“火力旺”,通訊工具也只有座機和“BP機”,在冬季嚴寒堪比東北的“雪窩子”,一旦有加班值班需要,再冷,人也不能離辦公室半步,“冷冬數九”身上穿兩件棉襖腳上套兩雙襪子往往都會感到“風呼呼的”,想想現在“進屋脫棉襖都有點熱”,我們真的幸福太多,履職盡責的勤勉敬業精神,我要學習的地方也還有太多。

勤勉敬業,為了更好地教書育人。母親是一名“道德與法制”教師,這門課,在我的學生時代還叫做“思想政治”。孩提時代父親忙於工作,母親週末往往也忙著備課和編刻試卷,還要多留意寄宿在學校宿舍的學生,趕上家中無人的時候,只好把我帶到學校,囑咐我不要添亂。同在學校加班的老師們很喜歡小孩子,數學組的老師忙完了手頭的工作,會教我兩道數學題算算,英語組的老師加完了班,會教我兩個單詞“apple”“banana”,如果趕上音樂組的老師值完班,會“露一手”彈唱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有時下班路上遇到學生,學生會親切地喊一聲“老師好”。正因如此,小小的我對老師這門職業嚮往極了,我對母親說:“長大了我也想當老師,工作和生活每一天都多姿多彩,而且還能在學生們圍繞的講臺上侃侃而談,多有成就感!”母親嚴肅地說:“如果你是因為這些才想當一名老師的話,勸你先搞清楚老師的職責所在再說話!教書育人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兒,不是嘻嘻哈哈說說笑笑就能教好學生育好人才的,從你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你就要為學生負責到底了,從講臺下到講臺上只有幾步,但就是這幾步,我從讀師範起到現在走了多少年,每一次、每一步尚都不敢馬虎。”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母親如此嚴肅甚至嚴厲。上了中學之後,母親沒有教我所在的班級,但一次偶然的合堂上課機會,我終於聽了一次母親的課,母親講課很耐心,語速平穩、娓娓道來,針對重難點知識還會專門細講精講,母親眼袋比較重,但是站上講臺之後,眼睛卻格外有神,不帶絲毫敷衍和應付的專注講授讓學生們不由自主地更加認真起來,我在學生時代有點懶,始終覺得記筆記很累,但這堂課我手中的筆一直沒停過。大學聯考結束的那個夏天,母親陪我到大學報到,在踏上返途的火車前,母親對我說:“我的師範母校可能沒有這所大學這麼多的光環和榮譽,而且以我一名中學教師的知識層次,已無法再對你提出什麼建議了,但請你記住不要辜負老師們的四年奉獻和對你的培養,放手去闖吧。”四年大學時光雖然短暫,但是每一位認真負責的老師都會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會讓我想到同樣勤勉敬業的母親。今年元旦回家,母親說要趁著現在理髮店人少趕緊去捯飭捯飭頭髮,不能耽誤接著備課,學生要期末考試了。我才發現母親原本很精神的“自來卷兒”已經開始有白髮出現,黑眼圈也越來越重了,讓天生就比較深的眼窩更加明顯。我說:“媽,別太累了。”母親笑道:“瞅你這話說的,我離退休還早,這是我的職責所在,必須乾的像樣。”母親寫“勤勉敬業”四個字用了三十年,尚且覺得沒有寫完,我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組工新兵”,更沒有任何理由懈怠。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3

凡在家睡覺,即便是在週末,父親也總是在早上七點準時叫我起床,雖是一件小事,卻包含著很多“規矩”。我認為,從這“起床”之事來談家風再合適不過。

起床要“快”,即要求做事雷厲風行、迅速果斷。到了冬日,起床時“緩一緩”“再睡會兒”便成了很多人的常態,但在我家,這是“明令禁止”的。父親眼裡容不下“磨磨蹭蹭”的狀態,因此每當聽見父親的起床“號聲”,我便只能蹬開被子,迅速起床。“雷厲風行、迅速果斷”也成了我家做任何事的一個要求。年幼時雖對此諸多不解,可隨著邁入工作崗位、進入社會熔爐,對此也有了新認識。人們常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父親之所以要求我們“雷厲風行、迅速果斷”,就是想讓我們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在幹事創業的大浪潮下“先人一步”,而不是因為惰性、拖延而留下遺憾。

被褥要“整”,即要求處事注重細節、一絲不苟。起床可不是簡單的“身體起”,還需要將睡覺“工具”處理好,被褥“整”否,是父親對我們起床工作的第二項考核指標。若持隨意態度,使被褥褶皺、摺疊不齊,那麼等待我的就是一場“疊被直播教學”。父親常言道:“時刻記住:細節決定成敗!”在我家,事事都逃不開“細節”二字,寫字不能潦草、房間務必潔淨、脫鞋需擺整齊......父親說:“一件件生活小事看似無足輕重,卻含義頗多,從這一個個細節中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故處事注重細節、一絲不苟十分重要。”

著裝要“淨”,即要求做人端端正正、清清白白。談到起床總離不開著裝這個話題。在我家,穿衣著裝同樣有要求,過於褶皺的衣物不可穿、沾有油漬的衣物不可穿、指甲不可留太長......按父親的話說:“出門在外,給人的直觀印象很重要。穿衣著裝雖不必昂貴,但要務必乾淨。這能給人留下好印象,而不是反感的差評。”在父親眼裡,做人就要像穿衣著裝一樣,著平平整整、乾乾淨淨的衣物,做端端正正、清清白白的人物。如今社會誘惑很多,想要取得成功,就要抵住誘惑,在是非面前堅定正確立場,做到“為所當為”,才能在複雜社會中找準屬於自己的奮鬥方向。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4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心靈,我們的價值觀、性格、道德素養、為人處世及生活習慣等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我的家風則是給了我一往無前、不斷拼搏的巨大力量,一生受益。

敢於吃苦是勇氣。我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在農村,女孩子並不討喜,經常會有人勸父親再生個兒子,我一度很自卑。但父親總是說,好虎一隻能攔路,耗子一窩餵了貓,只要孩子敢吃苦、肯吃苦,巾幗更能勝鬚眉。我深深地被父親的話激勵著,父親也總是這樣身體力行地影響著我,把我當男孩子一樣鍛鍊,無論面臨什麼樣的困難,父親都會鼓勵我自己去做,讓我敢於吃苦,做一個出色的人、有本事的人,以一當百。這樣的家風使我具有敢於吃苦的奮鬥精神,我也不斷將自己鍛造成為那樣“關鍵時刻能衝得出來,危難時刻能豁得出去”的有本事的人。

善於吃苦是能力。剛畢業的時候,總是有一種重點高校畢業生的優越感,工作中卻處處碰壁。父親告誡我,要善於吃苦,勇擔當、多擔當,是不是善於吃苦的標準,是你工作的速度和質量是不是在快速提高,而不是看你以前取得了多少成績。在逐漸深入的工作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善於吃苦的內涵,作為組工幹部,以往的成績已成為歷史,現在的我不僅需要政治過硬,本領也要高強。我更要把握好智商重要情商更重要、學歷重要能力更重要、知識重要常識更重要、職位重要擔當更重要的辯證關係,解決好從智力到能力、從文憑到水平、從認知到真知、從有位到有為的根本問題。這是擁有善於吃苦擔當精神的真義。

樂於吃苦是境界。工作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件事我幹得多,那件事不公平”也經常是我糾結的焦點。母親看出了我的苦惱,面對生活,她有更深刻的理解,她勸我要樂於吃苦,要做到“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學會苦中作樂,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母親的樂觀主義和奉獻精神總是會讓我豁然開朗。目前,我國正處於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徵程的重要階段,作為黨員幹部,我要自覺增強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充分發揚“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時刻以黨的事業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把吃苦當成考驗、當成磨鍊、當成財富,自覺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作貢獻,吃苦應該是我工作中快樂的源泉。

同甘共苦是格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日夜奔波在下鄉排查、站崗、宣傳一線。每每有堅持不下去的想法時,母親總是語重心長地安慰我,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千萬萬個家,小家連著大家、連著國家,一直以來,我們一家人都能同甘共苦,共同打造這個小家。現在國家有困難了,你要擁有更高的格局,還有比你更辛苦的人在為這個國家努力,我們整個國家都在同甘共苦,為戰勝疫情而奮力拼搏,你應該有信心。在母親的鼓勵下,我度過了工作以來最艱難的時刻,肆虐的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回想起和全國人民一同抗擊疫情的日子,依舊會熱淚盈眶。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5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如是道。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華夏智慧博大精深。古往今來,無數歷史名人家風家訓中的精神瑰寶一代代發揚傳承,歷歲月洗禮而毫不褪色,經時代淬鍊而愈加耀眼。“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黨員幹部當從傳統“家”文化中取精去粕,提煉“關鍵字”,以之作為指引新徵程前行方向的“導航儀”。

“德”字打底。從古至今,從小家到大家,講道德皆為中華兒女立身處世之基。西周周公旦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在家訓中苦心孤詣告誡其子定要“以德為君安邦國”,其“以德治國”的理念得到孔子等歷史名人的認同,且至今仍然為我們所推崇;東漢鄭玄創立“鄭學”將“以德處世”四字淋漓貫徹,一時間廣為流傳,成為“天下所宗”;西晉王祥認為“家和萬事興”是基礎道德,亦是大道德,並立為家訓傳於後世,獲後世廣泛稱頌並爭相學習。道德具有無形的感召力,能夠將一個小家凝聚成穩定團結的整體,也能夠將一個大國鑄造成堅不可摧的“堡壘”。在傳統美德的帶領下,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就能減去幾分無意義的“消極頹喪”與“浮躁爭執”,增加幾分有價值的“積極向上”與“心平氣和”,就能夠將大家的力量都凝聚到幹事創業上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擘畫美好藍圖。

“勤”字引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民生在勤。”“勤奮”是勞動人民的可貴品質,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韓愈在其家訓中談到:“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並告誡後人起初人們的學習能力差異不大,而是否勤奮最終決定他們道路的不同,言簡意深;《曾國藩家訓》中亦多次提及勤奮的重要性,其中“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更是被世人引為“箴言”。從這些好家風中我們便能讀出,勤奮是推動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動力,妄想“空中樓閣”終是一場“黃粱美夢”,而唯有堅持勤奮才能使得“萬丈高樓平地起”。當前,我們正處於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要如期完成任務目標,不是“喊喊口號”“吹吹打打”就能實現的,更需要廣大中華兒女躬耕不輟,穩紮穩打地朝著新徵程進發。

“廉”字貫通。“公生明,廉生威。”從教育子孫“清心做官,莫營私利”的范仲淹,到批評兒子“汝於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的歐陽修,再到強調“做官不許發財”的吉鴻昌,“廉”之一字貫通古今,是從政為官應當時刻謹記於心的“官箴”。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亦始終嚴以貫徹“清廉從政”四字,對貪腐的行為絕不姑息。然而,一些原本為黨和人民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幹部卻因突破了“廉”的防線而最終淪為“老虎”“蒼蠅”,“前赴後繼”以“現身說法”的方式為我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的“反腐課”,引人嘆息。以史為鑑知興替,以人為鏡明得失。在突出強調高質量發展的當代,在“做大蛋糕”的同時難免滋生“誘惑”,此時廣大幹部尤需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從先賢們的家規家訓中找準為官准則,始終做到恪守清廉本色,由內到外築牢“防腐牆”,在艱苦奮鬥的過程中依然堅守本心,在各種名利金錢等不良誘惑下始終鏗鏘前行。

好家風帶來好作風,好作風引領好事業,好事業開闢好時代。無疑,先賢家規家訓的“關鍵字”遠不止三個,需要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有幸生於這個偉大時代,吾輩當從中汲取寶貴品質,滌淨精神“沉痾”,遇見更好的自己,奮力創造更好的時代!

家庭家教家風心得體會6

家風是一個家庭精神和道德的沉澱,是一種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的文化品格。只有家風純正,社會氛圍才能積極向上。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要把做一名合格黨員的要求融入家庭文化建設,推動黨員幹部自覺建立家規、管好家庭事務、管好家庭,培養良好家風,推進黨風政風建設。

樹立榜樣,做一個清晰家風的“引領者”。黨員幹部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時刻為家人樹立榜樣。要充分認識家風與黨風、政風與民風的密切關係,樹立信仰,堅定黨性,培育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俗話說,言傳身教比言傳身教更重要。只有做好日常工作和生活,時刻敬畏自省,帶頭遵守法律法規,勤於愛民,始終如一地踐行黨員幹部應該遵循的要求和準則。願意吃苦、敬業、勇於承擔責任,以優秀共產黨員的政治品質和人格魅力贏得家人的尊重、信任和支援,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家人,引領清明

講究規矩,做嚴家風的“定心丸”。沒有規則你不可能成為方圓。家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家庭為別人做事的準則。黨員幹部家風不是私事,而是黨員幹部作風的重要體現。建嚴家風是黨員幹部的職責和使命。要下功夫整頓家風,管好家庭中的人,立好家庭中的“法”,嚴於家庭,防微杜漸,做到嚴管家庭,公私分明,公權力為民。與家人商量制定家規家訓,引導教育家人牢記黨紀國法,提高認識水平,明辨是非,抵制不良作風,逐步形成互相關心、互相監督、互相提醒的清正嚴明的良好家風。

重視傳統,做廉潔家風的“接班人”。中華民族有著燦爛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有著重視家風的傳統,孕育了許多至今仍有深遠影響的優秀品質和良好家風。從古至今,歷代的聖賢名人大多非常重視家風家訓,如忠義、勤儉、禮尚往來、尊老孝等。這些家風家訓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營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傳頌和弘揚。焦尤魯、顧文昌、楊善洲等當代共產黨員先進典型,也以他們的奉獻精神和艱苦奮鬥的作風,為後人留下了動人的家風和巨大的精神力量。黨員幹部要繼承這些好家風,用家風教育感染每一個家庭成員。

重視創新,做新家風的“先鋒”。家是最小的國家,卻有幾千個國家。當前,傳統家庭文化受到各種新變化的衝擊,家風的影響逐漸減弱。然而,面對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的現實,在當今“小家庭時代”,重拾家風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時代怎麼變,無論生活模式怎麼變,都要重視家庭建設,重視家庭,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家風。”黨員幹部要帶頭創新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安邦。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們生活的避風港,是提供前進動力的加油站。無論時代和生活模式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我們都應該重視家庭建設。建立我們自己的小家庭,不僅有利於家庭成員的健康幸福,也有利於大家庭的和諧共榮。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男女平分秋色,追求自我價值,在職場上努力工作,從而忽視了家庭建設,減少了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這就導致了很多家庭生活問題,比如婚姻、養老、家庭教育、家庭作風等。這對社會和諧和文明進步有很大影響。中國的家庭建設面臨著許多挑戰。因此,我們都應該重視家庭建設,這必須從三個重要任務開始:重視家庭、家庭教育和家庭作風。

家庭“是夫妻關係,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家庭關係和諧意味著家庭生活幸福

的集中體現,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標。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說,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為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兒女以及雙方的父母,讓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歡喜夫妻。我們要以愛為根,做到真愛無私、覺愛無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教育是對人生影響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生目標的實現。注重家教,首先要讓家長們認識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教育始於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為人父母的職責與任務不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身體好,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啟蒙教育,立德樹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長孩子的善心、愛心、恭敬心,糾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過失。家教靠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道德力量潛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靈。當然,家教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態,通過家校互動、親子共讀、父母學校、家校合作委員會等形式強化家校共育機制。

家風不僅直接影響著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還是民風和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要素。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注重家風,就是傳承好家風,不斷地釋放正能量。家風,也叫門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中華民族的傳統家風可歸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人類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斷豐富了家風的內涵,以家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成為社會主義文明的新途徑。儘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但幸福的家庭卻有著相似的家風,有的講究道德、誠實守信;有的重視學習、崇尚知識;有的勤儉持家、尊重勞動;有的家庭和睦、科學教子;有的尊老愛幼、鄰里互助,

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礎上日積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家庭建設中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基點。中國夢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在家庭建設中注重家庭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風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