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7篇

通過心得的寫作可以使我們面對自己內心的情感,心得就是要結合身邊的人事物做分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閱。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7篇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篇1

很榮幸參加了xxxx年9月27—28日教科所在鐵路文化宮組織的“十一五”規劃課題主持人培訓。這次培訓,對於我這個初次搞課題的來說意義非常大,雖然只有短短的2天時間,但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幾位專家分別從“課題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課堂教學研究的視野與方法”、“教育科研——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和“論文與研究報告的寫作”幾方面進行了講授。

常州市教科所袁正榮所長提到小組活動方式印象很深, 小組討論活動: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問題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小組實驗活動: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和老師要求,學生分組做同一個實驗(可以是驗證性實驗,也可以是探索性實驗),實驗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小組實踐活動 :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和老師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實踐後進行分析和綜合。實踐任務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我主持的課題就是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的研究,對於小組活動方式還沒有具體研究過,正好袁所長提到了,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一下。

南京市教科所劉永和所長從巨集觀層面介紹了什麼是教育科研,從中觀層面介紹了怎樣做課題研究,從微觀層面介紹了教育論文如何寫。介紹的非常全面,使我知道了許多以前瞭解不透的東西,我的課題研究的方法大多是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聽了劉所長具體的講解,我有了更深的認識,“最不被重視的方法是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對單一物件(一個人或一個機構)進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的目標非常明確和集中,研究非常深入和細緻,最容易發現最本質、最核心的問題,最容易從典型的研究中總結出典型的經驗來;又因為我們的教育講究因材施教,所以,個案研究的結果就往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最時興而最有用的是行動研究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相對於仿效自然科學的量的研究正規化(即崇尚實驗控制,追求量化檢測,尋求普遍性結論),有人提出了注重質的研究的“行動研究法”這。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法,它主張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反思,通過計劃、實施、觀察、反思等四個步驟,然後制訂對策,指導下階段的實踐。“行動研究法”有四個基本思想:自然情境而非實驗情境才是最佳的研究情境;任何行為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發生的;研究自然情境中的問題的最好的研究者是體驗到那個問題情境的參與者;適合自然環境下教育問題研究的方法不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量化控制,而是質的研究。 “行動研究法”的通俗解釋 :“每個課堂都是一個實驗室,每個教師都是一個研究者。”應該說,“行動研究法” 。

其實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太多關於課題方面的東西,在這裡就不一一 列舉了,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能用學到的東西把課題做好,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篇2

在大四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很幸運的被大慶市肇州縣廣播電視局錄用,成為該局的一名普通的實習播音員,這次被錄用得到了院系老師的高度重視,正是院裡積極地配合和努力,包括我在內的三名同學才獲得這個職位,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同樣也對接收單位:肇州電視臺表示感謝,感謝能給予這個實習工作的機會,感謝領導在工作中的支援與理解,在貴單位學習到了很多實踐內容,同樣自身的素質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希望能有機會再次與貴單位合作。

首先我想說說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肇州縣廣播電視局隸屬於肇州縣縣委,直接管轄單位是肇州縣縣委宣傳部,肇州縣廣播電視局下設兩個臺,肇州電視臺和肇州人民廣播電臺,肇州電視臺又分為肇州綜合頻道和肇州影視文化頻道,自辦節目每天約四十小時,是大慶市縣屬傳播單位中的佼佼者,具有一定的競爭實力。原電視臺和廣播電臺分屬於兩個單位,現改革為臺局合一制,改名為縣廣播電視局。全域性約70人,包括記者,編輯,播音與主持,管理層有局長,臺長,辦公室主任。很幸運的是,剛剛到肇州電視臺就有了一次在縣委學習的機會,因為臺局剛剛合一,企業化改革還沒見成效,臺裡大量擴招,我也是其中一個,學習關於事業單位改革的相關內容。

其實和其他地方的事業單位一樣,凡有收入的事業單位,都應積極試行企業化管理,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技術、裝置等條件,廣開生產門路,擴大服務專案,提高服務質量,合理組織收入,逐步提高經費的自給水平和收入水平。肇州電視臺員工資金除縣財政局撥款外,電視臺廣告所得的各項費用都由廣播電視局自行管理。這就涉及到廣告費用,各項收費要公平合理的問題,當然是不得隨便提高收費標準,亂收亂斂,轉嫁負擔。也不能任意降低服務質量,不按計劃完成工作任務。為了避免這一系列的問題,縣委高度重視,為了保證其合理執行,規定各項收費的標準。其實事業單位試行企業化管理後,單位的性質、任務不變。在保證完成事業計劃的前提下,盡力擴大社會需要的服務專案,制定收費標準,收取合理的服務費用。

單位財務開支標準仍按有關規定執行。增加的收入和節省的經費補貼,留給單位用於發展事業,開展多種經營,建立後備基金,舉辦集體福利事業和發放職工獎金。對超額完成事業計劃和增收節支成績顯著的單位,按有關規定報經批准,職工獎金可略高於一般事業單位。國家撥給單位的正常事業經費和各類定額補貼,我剛剛在網上查詢到可從一九八三年起,參照一九八二年預算安排,確定一個基數,一定幾年不變,包乾使用,節餘留用,超支自補。對收大於支較多的單位,主管部門也可適當集中一部分資金,統籌解決本系統事業單位的經費不足。對因遭受重大自然災害,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單位又無力解決的,經過審查,可由事業主管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酌情幫助解決。

事業單位試行企業化管理,要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分期分批地進行。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後,要努力改善經營管理。做到有比較健全的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生產經營、財務、物資管理和獎罰等制度;有控制職工定員定額的措施;有比較完整的原始記錄和帳表;有比較合理的消耗定額;有按年、按季編報的財務收支計劃,能正確核算成本和盈虧;使經濟效益有顯著的提高。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是克服經營管理上"吃大鍋飯"的弊病,用經濟手段辦好事業的一項重要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經常檢查、督促,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各級事業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要密切配合,本著塊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原則,對本地區、本系統事業單位現有的人、財、物力和技術裝置的利用情況,經營管理水平,財務收支狀況和增收節支的潛力,進行分類排隊,分別提出增收節支和經費自給率的要求,制定分批實施的具體規劃。

從現在起要搞好一批試點單位,取得經驗,逐步展開。要求各有關部門,對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在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積極的支援。年薪制,工資等級分化,基層工資越低,高層工資越高就和保險公司那一樣。其實剛剛進行改革中的肇州電視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同樣也是在摸索中前進,還好在縣委的高度重視下,剛剛的倒了一些起色。

接下來我要說說我再廣播電視局的一些具體工作,我聘用的崗位是播音員主持人,每天出境十分鐘,播報《肇州新聞》,在學校接受過播音課的訓練,使得自己對播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剛剛到實習單位的時候遇到了很多麻煩的事情,比如普通話不標準,本以為我的一級乙等已經可以滿足要求,上鏡以後特別明顯的發現,自己的調值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還有自己在播音時的手勢,身勢語,還有面部表情,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還好得到老師的幫助與理解,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樣的,但我不感覺枯燥無味,每天上午記者出稿,傳到我們的播音室,我們播音員輪流配音,下午兩點左右所有的稿子定稿以後開始錄口導與口播,再有我們把所有的稿子,配音,口導,口播傳遞到編輯室,做最後的製作,我們的工作就是配音,錄播,剪片,剪音訊,每天都會有新的內容,每天都是一個挑戰。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個同事請假,我被廣播部呼叫做了幾天的廣播,自己的弱點——聲音完全的暴露出來了,其實我是沒有經過系統的練聲的,只是自己學習的一點,其實廣播要比電視難做得多,因為廣播對播音員主持人聲音要求太高了,沒有畫面,只有聲音,不能有任何的掩飾。做了幾天《今日肇州》和《媒體薈萃》,帶我的老師說我提升了很多,我還是有一點點欣慰的,終於得到認可了。

經過了實習學習,讓我想到了很多,記得讀過白巖鬆老師的一本書叫《痛並快樂著》,裡面的一句話我很有感觸: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我一直深信這句話,也句話也始終鞭策著自己,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我都會考慮得很清楚,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的,有些時候我們真的是在不斷地追求著速度,而到頭來才發現這並不是我們所想要的,其實是我們的方向錯了,在電視臺實習我給自己的評分是失敗。我是喜歡播音的,而且現在也一直喜歡,可是我又不得不承認,我是不適合播音的,雖然學到了很多東西,包括編輯,包括電視製作流程,也包括播音與主持的技巧,我是失敗的,因為我只是適合在這裡學習,而不是工作。在面臨畢業的這一段時間裡,在尋找工作的這段時間,我也一直在給自己定位,希望在局裡我學習到的一些潛在的東西真正能給予我幫助。

再次對接收單位,單位裡曾經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事們,還有學院老師和一位遠方一直支援我的朋友表示感謝,謝謝大家,希望大家快樂地度過20xx年這剩下的幾天,以一個新的起點迎接新的一年!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篇3

此時的窗外是天地間濃妝豔抹的時候,陽光失了些先前純粹的燦爛,彷彿染上了一點兒暈色,有種想要招惹些回憶的味道。而此時的我手中翻啟著厚重的專業書,感慨著自己的專業學習竟如此飛逝而去,付出了幾許?又收穫了幾分?心中不覺像極了窗外交錯的欣喜與無奈。

記得初學“氣息控制”時,我始終都找不到“氣息流動”的感覺,反覆練習仍不得其法,而後,我的小課老師告訴我:“現在你乾脆忘記任何具體的理論指導,記住,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說的,從心裡向外抽取的!”我隨即想起媽媽告訴過我的“為文只是因為心坎裡的話要出來。”是的,為文,為人,播音都是一種心靈的傳遞,無論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的蒼茫,還是“八百標兵奔北坡”的生動,言為心聲才會有情,有流動。在專業學習裡,從“氣息控制”到“播音創作中的感受”,從“情感的引發和聚積”到“物件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徹著“言為心聲”的真正含義,也領悟了它在稿件創作中的重要。所有優秀的播音都是由於與受眾形成了共鳴,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於傳者與受眾間精彩的溝通——“物件感”合適積極的把握。專業學習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我也在不斷地摸索著“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狀態。今天在安靜中梳理我專業積累中最深的體會,心有惶恐但仍無限感激。仔細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對專業學習之路段落的獻禮,也是在新的起程裡再一次的拋錨吧

(一)

在西方傳媒的定義裡,播音員意味著一種職業性,權威性,個性化的力量。作為傳播者,宣傳有的放矢,宣傳深入人心尤為重要。這要求傳播者要與受眾溶為一體,以“有人來聽”為基礎,成為“有人要聽”。說話是要看物件的,播音更應如此,努力地獲得最準確最積極的物件感,才可以使播音員主持人不但悅耳悅目,而且賞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說過:“沒有物件,這些話就不可能說得使自己和聽的人都相信有說出的實際必要。”所以,獲取物件感是播講稿件“有的放矢”的關鍵。物件感也就是“心中有人”,為著他們而想著他們,時刻不忘記他們。也就是受眾群總在你心中存在著,做聆聽狀等待著傳者的字字如珠。

關於物件感,播音學張頌教授是這樣定義的:“物件感,就是播音員必須設想和感覺到物件的存在和反應,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聽眾的心理、要求、願望、情緒等,並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於運動狀態。”物件感是被播音員用來作為使思想感情處於運動狀態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只有當你充分了解受眾對你宣傳的內容可能會有的反映,瞭解你所面對的受眾的情緒和情趣之後,你的播音才會更有針對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傳播行業對於“物件感”也極為重視。英國廣播公司教員羅伯特·麥克利什說:“融洽的關係是靠著為觀眾設想建立的,尋求這種無形間的溝通是‘無線電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圍是交流的前提。在當今大多數的聽眾都是以廣播為背景聲音的環境下,如何使“文字脫離稿件”飛入受眾的耳朵,並引領他深入其中,幾乎成為了所有傳者的難題。面對“去創造有生命力的語言,並讓它以自由的個性與聽者坦誠相見”這種極致化的追求,傳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調動情緒,把心思放於受眾”首當其衝地推為重中之重,這千錘百煉之後的“青睞”可見一斑。 在專業學習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說:“你播音像自言自語”,或者經常會在播完稿件之後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對同組同學面無表情的反應,尷尬萬分。

這些都是沒有找到準確的“物件感”並沒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帶來的窘境。沒有動已心,又如何動人容?沒有在尋找物件時“入乎其內”,又如何在播講中“呼之欲出”?

推而廣之,凡能受到聽眾、觀眾歡迎的節目,其“物件感”都很強。像《為您服務》這種服務性的節目,在聊天似的談話中充分的實現了互動的交流感。而且由於物件感的作用,使播音與主持具備了真誠熱切,情感積極,語言豐富,平易親切特點,其播講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稱作是質的飛躍,那麼“入乎其內”則定是積累質的基礎。“手到擒來”的前提依舊會永遠是“鐵鞋踏破”,這一點在播音創作中仍是真理!

(二)

獲取物件感是一個不斷地積累和沉澱的過程。

在播講稿件之前,我們一般都要對受眾進行具體的設想。而設想的依據則是語言內容所反映的主題和目的。因此,理解語言內容是根本,深入主題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談談獲取“物件感”使“言由心聲”的途徑。

從西方對於播音員的定義不難看出,“權威性”對於播音員的重要。這裡的“權威性”與“可信性”並不完全重合。權威性是指一種狀態,而不是單純的聲音。“權威性”是“你對你所談論的事很瞭解,而且能給人信服的解釋,並隨時準備向別人解釋清楚。”它來自於冷靜的頭腦和豐富的內涵。傳者必須深入瞭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達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裡,才可能在與受眾交流時做到“言之有人”

“言為心聲”。

所以提到“寫作”的重要,英國廣播公司《世界報道》的新聞主持人約翰· 伊說:“關鍵在於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東西,然後再開口。如果你明白了,聽眾也明白了。”熟悉播講內容並且使自己的思索蘊含其中是播講願望有所激發的動力。知道講什麼,才明白要講給誰聽;知道受眾聽什麼,才明白要怎麼講。英國abc新聞的經理曾批評一些年輕的播音員並不理解所念的東西,把新聞節目做的像在猜謎,甚至錯詞不斷,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聞人士應該犯的錯誤。可見,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並非易事。

?婦女時間》的主播珍尼·莫瑞說:“如果你不能寫的話,你就不是稱職的主持人。”——寫作能力是一個傳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這裡,“寫”所包含的不僅有語言組織能力及譴詞造句的功力,還包含了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時“寫”的過程也是傳者消化資訊的過程。英國四頻道主播認為“所有的資訊新聞都要了如指掌,否則會影響其播音風格。”“有些報道要動手寫,使其可以適應我的風格。”這種深入稿件,努力尋求物件感,挖掘內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深思。

正如美國新聞單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國則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實表情只是他們定位物件感的一種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達人”才是他們的真正意圖所在吧!

(三)

獲取物件感的另一方面取決於創作主體——播音員要有“感”。這是根據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感”;要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感”;要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感情是引發共鳴的全部體現,你要時刻感受聽者的存在,並努力地把你的“感”與之交流,呼應,深切於一體,渾然於一體!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對話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員是畫家,他一定會在用情處用水彩 淡淡地塗抹一層再一遍遍地浸潤,而不會狂甩幾點火紅的油彩了事。情發於聲,亦止於意。

“感”中要有“意”。像極了古代的絹畫,意在筆先,筆停意存。比如我們最懼怕朗誦的“再別康橋”,在播音員陳醇老師的播講中慢慢化為“魂斷康橋”,意於情中,餘音嫋嫋,繞於聽者之樑。

“感”中要“暢”。我們在播講中總想找到一種“暢所欲言”的感覺,這樣說起來才有動性,聽起來也會舒展。只有讓受眾在你的語言中覺得“暢”,才可能毫無阻礙地找到你所傳達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視的節目裡,一直難以忘懷張悅主持的《為您服務》。曾經不懂得運用專業術語時,總以“舒服、愜意”來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詞語——“物件感極強”來概括她的優秀。她用她親切溫和的語言傳達方式展示了一種東方的美,非明豔之美,非華麗之美,而是氣質之美,人情之美。記得在一次中央臺慶的晚會上,張悅總結她的風格時說:“每次上鏡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門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現在回頭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會矯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會虛張聲勢?

總之,獲取物件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據,“物件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昇華。而這一切技巧手段的應用都需要深厚的積累和踏實的付出。我們思想就像是種子,如果你播種的是劣質的果核,就別幻想會結出大大的蘋果!寡情心枯才會有淡而無味,言為心聲才會有情溢於表!

我曾經一度以為“此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優美之聲才是播音的光環所在。可一千多天的專業學習讓我懂得了:只有發自內心的聲音,才是最美的。現在的電視不缺笑料,也不缺資訊,可就是缺少了點兒享受後的一縷餘音,一點兒回味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眾傳播個性化成功先例在身邊,網路傳播個人化別緻風景在眼前,我們還有許多希望可以創造,亦有很多艱辛要去闖蕩。路很長,古有“莫嘆生不逢時,貴在奮鬥不息。”今日,讓我們“莫嘆生無奇蹟,貴在奮鬥不息!”,且永不止息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篇4

3月21-22日,全省教科所(院)長會議暨“十二五”規劃基礎教育課題主持人培訓會在煙臺龍口召開,全省中國小教育課題近千位主持人集聚一堂,聆聽了北京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耿申研究員《中國小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與路徑》,北京師範大學劉復興教授《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濰坊市廣文中學趙桂霞校長關於省“十一五”課題研究個案解析,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主任亓殿強研究員《課題研究的質量提升與規範管理》。

我作為山東省“十二五”重點課題《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課程開發實踐研究》的實際主持人之一,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聆聽了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報告,並得以與全省各地的教科研領導和老師交流切磋,增加了見識,明確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是,我們正在踏踏實實地在真正做著課題實踐研究工作,在課題研究中鍛鍊、豐富、成長自己,並在辛苦付出的同時收穫著豐收的喜悅,而不像有些所謂的課題研究專案,拿到個立項通知書就基本宣告自己大功告成,到處加以炫耀,並向領導請功,至於那些枯燥艱辛的實際研究工作,他們是不會真正去做的,到最後應該結題時,就四處拼湊材料,其通過鑑定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這當然只是部分情況)

我要真心感謝我的學校、我的領導、我的同事,是你們給了我踏實研究的平臺,給了我開展專業工作的機會,給了我鍛鍊與成長的舞臺。我也在此無愧地向你們說:我踏實認真去研究、去行動、去實踐了,實現了上一個省十一五課題《中學生體驗式心理課實踐探索》的順利結題,並編著出版了《使人成為人》這本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專著,並得到了全國各地同行讀者的肯定與認可,創造了心理課程類圖書的銷售神話(山東文藝出版社相關人員透露);現在正研究中的團體輔導課題,我同樣不計較得失,付出了許多許多的時間、精力、汗水和淚水,並協助領導帶領這個研究團隊銳意進取,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績,特別值得驕傲的是,我們的兩本團體心理輔導專著即將由藍天出版社出版發行!

我要大聲地宣告:我研究了,我付出了,我收穫了,我成長了。我是辛苦的,但我也是幸福的!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篇5

中國傳媒大學作為中國廣播電視教育的最高學府,在全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播音員和主持人。

這次局裡能派我去那裡學習,心情十分激動,發自肺腑感謝局領導對我的關心和培養。下面就談談我學習的三點感受吧。

一、做播音員主持人之要義"做人"

我們去學校的時候正逢週末,校園裡挺安靜的,這也許是讓第一次來這裡的我一些思考的空間吧。進了校門不久我走進了一片小樹林,樹林裡齊越老師的雕像映入眼簾,我知道齊越老師是我國著名的老一輩播音藝術家,我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第一位男播音員,是新中國第一位播音學教授。齊越老師把畢生的精力都貢獻給了播音主持事業,為培養新一代播音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而現在,這些傳媒大學的老師又把這些知識傳遞給我們新一代的播音員,所以,我們在自己的事業上一定要勤勤懇懇,紮紮實實,為廣播電視事業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正如齊越老師所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播音員、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我傳達的是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聲音,我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我以此引為自豪。"想到齊越老師的這些心聲,我進一步堅定一個信念,做播音員主持人首先要學會做人。

事實也是如此,來到中國傳媒大學,更加讓我感受到這點內涵。9月4日,我和麟麒來到學校報名處報道,接待我們的老師看我們的資料是來自湖南,臉上立馬露出了一絲微笑,自豪的說:"湖南我去過一次,就是招李湘,張丹丹,李銳他們那一批的時候去的,現在都成大明星了,你們兩個小夥子要好好加油啊。"老師的一席話首先就給了我們很多自信。接著咱們去宿舍辦公樓領鑰匙,這裡的工作人員也點了點頭,說:"又來了兩個小夥子,這次培訓班好象男生來了不少,終於實現"男女平衡"了。在學校的第一天,我就感覺到,不論是老師還是這裡的工作人員,都非常的親切、平易近人,讓你在外有一種家的感覺。

二、做播音員主持人之關鍵"內功"

老師在課堂上說播音員主持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是綜合素質問題,從政治素質來看播音員主持人這幾年出現的低俗問題:主要表現在一些主持人希望通過外在形式刺激觀眾的感觀,戲說、調侃、索吻,無所不用。有的男主持人裝扮、言行女性化,性別錯位,跟中國人的審美觀念極不協調;有的女主持人身穿吊帶裝,模仿港臺腔,說話嗲聲嗲氣,讓人覺得渾身不舒服。同時有的感情用事,不注意導向把握,這些都是不符合主持人的要求的。

從業務素質來說我這次收穫也是很大的。

一是關於播音員主持人物件感把握的問題。

播音員主持人所從事的這項工作,首先是進行傳播,就是把有聲語言傳播出去給人聽,不是對空發言,也不是自言自語,更不是自我欣賞,受眾就是我們的宣傳物件,要做到目中無人,心中有人。通過學習我認識到物件感的特點就是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行播音主持時思想感情要處於運動狀態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而且物件感是具體的,只有具體的物件感,才會對播音,主持工作發揮積極的作用。應該說,在鄉村行這個欄目,通過這次的學習和以後的實踐,會較好的找到這種感覺的。

二是關於播音主持人再創作的問題。

基本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創作者即包括播音員主持人。2。創作素材即稿件、腹稿、畫面等。3。受眾即包括聽眾、觀眾。我明白了創作主體的作用。就是語言和副語言傳播系統,傳遞資訊,體現態度,提示語義內涵,表明思想實質。也要傳遞感情,吸引感染受眾。

三是播音員主持人要不斷髮現自己的差距。

比如說自己在專業上的毛病是什麼?把他落實到自己能解決的層面來。改正這些問題的方法是什麼?總之要學會不斷髮現問題,掌握改進方法,培養感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播音專業的三個認識:1。是一個改變習慣的過程,要堅持說普通話,用普通話去思維。2。改變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比如準時、正點、節制有度、善於傾聽、善於交友。3。要多練即早上要堅持練習20分鐘,要多聽即練耳朵學會傾聽。

三、做播音員主持人之根本"恆心"

抓住一個"恆"字,苦下功夫,不放鬆機會,逐步鍛鍊,這是通向成功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法。曾國藩說"天道忌巧",也就是要下笨功夫,持久努力,盯住一個目標,不斷進取。這次傳媒大學的王老師告誡我們,一個月的學習不是來成佛的,而是來取經的,你們把真經取回去,能否消化和領會就看你們的造化了。這句話在我腦海裡不斷的湧現,我想通過這次學習,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真正溶化到工作當中來。這次我還很高興擔任了學習小組長,對自己的學習起了一個帶頭和約束作用。今後,我一定和同事們一道,互相學習,多多請教,刻苦鑽研,提高播音主持技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看看書,練練筆,看看好的電視節目,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加強自己的策劃意識,用自己的行動感謝局領導的栽培和同事們的關愛。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篇6

12月2日,我和兩位同事有幸參加20xx年度陝西省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藝術骨幹教師培訓。第一次參加培訓,我很激動,發自肺腑的感謝領導對我的培養。帶著虔誠學習的態度走進培訓班,看著滿滿的課程安排,感覺似乎又回到大學時代!

給我們講課的是西北大學傳媒學院主任周東華教授,一個優雅、智慧的女人!她微笑著說:"播音主持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專業,它能讓你一生美好!"這句話印在我的腦海裡,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老師說:"播音支援,就是教人說人話。"我深深感覺要學會說"人話"需要付出太多!三天的培訓,我們不是來成佛的,是來取經的,拿回去,反覆練習,慢慢琢磨,吸收,消化。

老師講授給我們播音主持基本功練習:1、脣齒相依2、提顴肌3、打牙關4、挺軟額5、松下吧。每天堅持練習口腔操、舌部操。氣息的練習,呼吸的控制。繞口令練習,新聞稿的播報,等等。在解放天性的練習中,老師設計了幾個小遊戲,調動了我們這些特殊的學生對本次課堂的積極性,在歡笑中我們學習了知識。

老師告誡我們:"不要輕視每一個每天都在努力的人。"學習任何東西之根本在於"恆心"。苦下功夫,不放鬆機會,逐步鍛鍊,這是通向成功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法。我想通過這次學習,把取回來的經,與同事們一道,互相學習,多多互相請教,刻苦專研,提高播音主持技巧,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真正融化到工作當中來。自己平時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看看書,練練筆。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用自己的行動感謝領導的栽培和同事們的關愛。

小主持人培訓心得體會篇7

第二週,學校教導主任雪丹老師組織各個課題主持人進行了一次培訓。這次培訓猶如一場及時雨,雪丹老師等經驗豐富的老師為我這個課題主持方面的“菜鳥”精心地解答了許多困惑,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在課題主持工作中的難題,參加完培訓後,我感覺受益匪淺。

這次培訓,我們各個課題主持人歡聚一堂,氣氛尤為熱烈。雪丹老師告訴我們,這次培訓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大家一個交流的平臺,大家在這個平臺裡盡情交流自己主持課題工作後的一些心得、看法、想法等;二是通過培訓提高各主持人的工作藝術、工作能力。培訓會上,各主持人爭相發言,積極討論,各自建言獻策,使這次培訓活動富有創意。培訓會由雪丹老師主持,首先選擇幾位在課題研究中取得明顯成績的主持人介紹經驗,如勇奎老師,金鳳老師等。他們分別從科研方法、科研與課堂教學結合等角度有針對性地進行介紹,並且他們拿出各自主持的課題資料供我們學習:勇奎老師那厚厚的資料盒,金鳳老師那精美的資料封面及齊全的資料,無不讓人記憶猶新,充滿感嘆。然後我們在各課題組之間互動,由經驗豐富的老師解答我在課題研究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效地幫助我開展課題研究。

這次培訓會更加堅定了我開展課題的信念,儘管我的課題“以童詩欣賞、創作提高六年級學生語文能力的研究”是一項較為艱難開展的專題,它與現階段的教育背景不夠相符。但從兒童長遠的發展來考慮,我覺得開展這個課題卻是很有必要的。詩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它以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內涵影響著一代代的中國人。現在的國小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一定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詩歌的形式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它變得更加貼近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如今,一首首活潑有趣、節奏和韻律感很強的兒童詩,具有一種擋不住的魅力,強烈地吸引著我們的學生。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幾聲小感,便是他們呼之欲出的童心;幾行小詩,便是他們自然純真的童趣。讓孩子學童詩有兩點好處。第一,淺近的好詩,儘管兒童不一定字字都懂得很透,也足以啟發想象,開拓胸襟。多念一些好詩,孩子們逐漸會感覺到語言的美,感覺到書有念頭,有學頭,從而培養他們愛好語言的感情,促進了他們求知的願望,增長他們思考、

想象的能力。第二,詩的語言精練,一字一詞都帶有顯著的色彩,組織配合又十分嚴密,因而揣摩起來,一字一詞有著豐富的蘊含,讓人回味無窮。

通過這次培訓,我認為,教師開展課題研究重在過程,我們要在過程中認真讀書,認真實踐反思,認真寫點體會,不斷堅持,重在積累,那麼,自己的專業水平也就有了提高了。我希望多開展這樣的活動,使我能儘快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