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最新6篇

心得體會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指南,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未來的目標和計劃,體會一定要重點表述自身的真實感受,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最新6篇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篇1

為了更好的規範幼兒辦學行為、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講課水平,3月27日我學區在新天中心幼兒園舉行了為期一天的幼兒園教學觀摩研討會。上級領導特別重視這次培訓學習,特地安排了赴青海培訓教師進行了授課及點評交流活動,在這次學習交流活動使我受益匪淺。以下是我在這一天的聽課學習中的感想和收穫。

一、親切的教學風格

四位授課教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教師們都深知愛玩遊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遊戲一直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的兒童,能在遊戲中學習知識,即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並且四位教師們在授課的過程中都能儘可能的鼓勵孩子和肯定孩子的活動,將遊戲貫穿於整個教學當中,我想這是我在聽過過程中受益最深的,也是在今後的教學當中必須要做到的。

二、平等互動的教學手段

在講課的老師中,他們在與孩子的互動中,都本著跟孩子的互動平等,與孩子一起參與遊戲,讓幼兒與老師一起互動,特別是馬老師的音樂律動,活動中老師的語言鬆弛、幽默、自然,肢體語言豐富,老師專業的功底紮實,各種動作技能介紹的非常細緻、深刻,對工作技能理解特別專業。

三、教具的簡潔、運用

在聽課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幼兒的老師基本功都很紮實,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瞭解幼兒的起點,直面幼兒的教學現實。以前上課的時候一般都喜歡準備比較花俏的東西,以此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相信很多老師們也都走入過這個誤區。但是看到邵老師的大班科學《有趣的滾動》這節課的時候我感覺眼前一亮,老師的教具皆來源於生活,有泡麵桶、易拉罐、皮球等。這節課的老師從頭到尾都在和孩子們遊戲。對幼兒實行生活化的教學,即完成了教學目標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又讓孩子體會到了快樂學習的樂趣。

四、時間空間充分運用

在這次聽課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孩子們擁有的自由,孩子們在上課的時候能暢所欲言,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大班的繪本閱讀《獾的美餐》這節課上,賀老師先以談話的形式引入主題,然後出示了課件邊講故事邊讓幼兒觀察圖畫,並且鼓勵孩子又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和抑揚頓挫的情感抒發以及精緻、優美、有趣的圖畫激起孩子的興趣。

這次聽課學習活動雖然是短暫的,我卻收穫不少,我將積累這次學習活動的經驗,將它們應用於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去,與更多的教師們交流心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我相信只要在路上,定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篇2

本週的觀摩學習櫃檯有了一個比較大的轉變,由對公櫃檯轉戰至非現金櫃臺,整體感受是在流程方面相對簡單也好理解了許多,但由此涉及的業務種類和交易碼也相對變多。

非現金櫃臺的業務屬於小而雜,在這一週的體驗中,總的來看很大部分都與社保相關,包括社保卡的辦理、啟用、領取、掛失等。結合之前社保卡相關知識的學習,我瞭解到社保卡相關業務的辦理,主要涉及到三個系統:銀行核心系統、社保端系統以及銀行對接社保局系統。在辦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點包括:首先,業務流程一定要做完整,不能只顧著銀行端而忽略社保端,特別是掛失補卡類業務,只做“單邊”流程是無法成功完成掛失補卡的,最終會導致客戶一個月後依然無法拿到新卡。除了注意不要做“單邊業務”,每個工作日結束後,也需要注意在社保端進行資料生成、在第二天進行返回資料的儲存,這樣才足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流程。其次,需要注意未成年人的社保卡領取業務,在進行聯網核查時,不僅要手工比對,更要注意其在辦理時使用的身份證件型別,如辦理使用身份證領取攜帶戶口本,或辦理使使用者口本領取攜帶身份證,都屬於身份證件不符,無法領取,遇到此類問題一定要同代領的監護人解釋清楚。第三,涉及港澳臺居民的社保卡辦理,也要注意核對證件型別。本週就出現了一例情況,該客戶在辦理時已由身份證變更為香港回鄉證,但在系統內其證件型別和證件號碼沒有進行變更,導致其社保卡辦理不成功。除了社保類業務,非現金櫃臺本周遇到的業務型別還有:非稅發票列印、隔離系統解禁、自主簽約、三方存管、銷卡、黑名單解禁、轉賬等,主要問題是每一筆都有不同的交易碼,需要熟練掌握才能提高效率。

本週還想提及的一個問題是關於工作心態的轉變,正式上班已有一月有餘,如何讓自己從一個象牙塔裡的狀態轉變為社會人,是我目前還需要思考的。當我成為一個工作黨,我該如何從工作中尋找樂趣,我該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讓自己成為一個工作也精彩,生活也精彩的人呢?

離自己正式上櫃的日子越來越近,有些忐忑也有期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篇3

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在女子大學參加了全國國小數學學科優質課評比觀摩活動。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

1、國小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如潘小明講《放蘋果》時,開始讓學生驗證“一年中總有一個月至少有兩個人過生日”這句話的真假,讓在座學生說出自己的生日月份,然後根據這些資訊觀察解答。像他這樣找一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正是這些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著,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更好的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地引導學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比如:謝兆水老師講《圓的認識》時,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一個一個上來,按“每一位學生的距離都得與中心體育委員的距離相等”的要求站在講臺上,讓學生親身體會圓的形成,在畫一畫、比一比等數學活動中感知圓特點。這種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鬆地學會了知識。再如,戴蓉老師講《方陣問題》時,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究出解決方陣問題的方法,教師只需加以適當引導,恰如其分地將課堂還給了學生。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要及時到位。

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把你的方法寫在黑板上多光榮啊”“你真聰明”“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裡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總之在這次優質課評比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索,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篇4

20xx年9月18日,我有幸參加由教研室主辦的“綜合與實踐課型觀摩課活動”。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觀摩了來自楊守敬國小蘇芙蓉老師的《搭配的學問》數學優質課,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永續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蘇芙蓉老師的《搭配的學問》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搭配衣服”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搭配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蘇老師利用菜的搭配活動,引導學生去找搭配的方法與規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蘇老師在《搭配的學問》一課,學習衣服搭配的問題時,她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讓學生說,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搭配、組合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蘇老師的《搭配的學問》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搭配衣服等活動,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篇5

十月十日至十月十三日,本人到紹興市魯迅中學觀摩了“浙江省20xx年高中體育與體育課堂教學評比”。通過此次觀摩開闊了眼界和思路,使我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課課堂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通過觀摩學習優秀教師的課,對自身今後上好每節課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本次教學評比的主題是:課改大背景下,運動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教授。通過主題可以很明確的知道這次要觀摩的重點就是:看這些教師運用什麼手段和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目標技能的教授。

本次教學評比的目的是:通過展示和評比使體育課堂教學展示迴歸傳統。自從提出新課程以來,試點地區的展示課形式變的花哨,一遇展示課必用到自制道具、背景音樂和多媒體,但對課堂本身的教材、教學手段、教學目的和效果卻不深入思考。所以大會希望通過本次研討能使我省的體育課堂教學能迴歸傳統,突出實用和實效性。

本次教學評比一共有13節課參加了展示和評比,內容包括了:田徑(接力跑、耐力跑),排球(正面雙手墊球),籃球(體前變向運球),健美操(韻律操、步伐),武術(劍術)。由13位全省各地市選拔的優秀教師進行展示。教學評比採用借班上課的形式,由東道主魯迅中學隨堂抽取學生上課,課前有一個小時時間讓學生和老師進行一定的溝通。

本次評比一共歷時3天,5個單元,每個單元結束,大會組委會都會有評委對本單元的課和授課教師分別進行了評價。總結評委3天的評價如下:

教學觀念:首先,此次展示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弊端進行衝擊。

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從教案的文字角度不缺乏理念,但操作過程中對理念的理解比較缺乏,對新課程的理解有誤差。

教學思想: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雙主體”即“老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雙主體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存在矛盾,授課老師在這次展示中有所注意,教學的角色有所轉變,教師不再一味盲目的灌輸,學生也不再被動的接受學習,課堂中師生之間由教材作為中介,思想上有所交流。

教學目標:首先,在目標制定過程中由巨集觀轉向具體,明確了課堂行為、條件和標準,但針對性不強。

其次,在目標實施過程中與計劃不符,圍繞教學目標的教、學法不統一。

再次,缺乏教學行為實施後對目標的有效評價。目標是否達成要儘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定性。

教學形式:迴歸傳統,比較接近常態化課堂教學。較好的體現了本次的主題。

教學方法和方式:首先,由重視教法到重視學法,由封閉走上開放,重視學生的變化和發展。其次,運動技術的教授以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式為主,向傳統迴歸。

通過本次展示,評委們對授課教師做出了肯定評價,通過授課為所有與會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素材。評委們通過觀看教師的展示更多的看到了教師們普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老師的整體設計教案、組織、課堂的駕御、語言、煽動力以及應變等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

評委針對新課程教學向全體與會者提出的思考

1、傳統教學方法與新課程的關係如何處理?

2、如何提高對運動技術重點、難點的把握?

3、在傳統傳授式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如何開拓新的教學方式?

4、課型探索:選項教學後,單教材上課與傳統課型模式的區別?

5、新授課與複習課如何區別評價,如何制定評價體系?

說課觀摩的心得體會篇6

10月17和18日,我參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舉辦的國基教育大講堂《數的認識》教學操作指南研討會。2天時間由各地優秀數學教師:吳正憲,張齊華,楊皎,許衛兵,朱國榮,陳亞明,沈洋幾位大師展示高水平數學課,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感受。

總體感覺,教師們共同的優點就是:聲音有親和力,甜美,語言精煉,教師無論是教學反思,還是回答當場提出的問題,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給予解釋,有條不紊。對課標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數學素養。這都是很值得我學習的。

一、教學收穫

1、課件製作精美,動態的較多,更形象、直觀的看出是平移還是旋轉。鼓勵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你也可以完成這種任務,引起學生對研究數學的學習的一種責任感。

2、張齊華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這節課:

1、整節課氣氛比較活躍,老師情緒高漲,說話幽默,能感染學生,她特別享受教的過程,投入,和孩子們融為一體,讓學生很放鬆,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楊皎老師《生活中的負數》倡導的課前預習、師生互動、自主性學習、講了如何處理課堂生成與課程目標的關係〈每一環設計目的性要強,充分理解教材、預設要充分、你要放得開、收得攏〉。

3、許衛兵《認識分數》圍繞“先分後數”這一分數實質巧妙的建立起整數、分數以及小數三者之間的聯絡。把各種數有機的串聯起來,打通了各數之間的聯絡。短短的一節課,拋開了一般教學對分數的淺層的認識。從數,起源於數。出發,有落腳到分數也是用來數的。

4、吳正憲老師《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了達成數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數的意義,整個過程,她不惜時間,充分讓孩子操作,試一試,想一想,折一折,說一說,幫助學生出不見分數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室快樂的,接納新知是不知不覺的,概念的建立是學生獨立操作獲取的,概念意義的裂解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是幫助學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橋樑的工程師。

二、自我反思

聽了兩天的課,確實收穫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們上課的那種激情所感染,在課中老師要先有情感,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他們不只是授課,更是與學生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以自己的那份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慾。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學會反思,學人之長,補已之短;在反思時要上升到理論高度,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反過來深入理解理論,再指導教學。在教學時要學會質疑,在質疑中成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