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通用8篇

具有深度且有感染力的心得體會才是讀者所期盼的,心得體會有助於形成健康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通用8篇,感謝您的參閱。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通用8篇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1

我有幸參加了觀摩活動,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一天的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市內各個學校5位教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參評評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道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遊戲裡……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永續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劉豔傑老師的《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小瀋陽”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識時分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找規律》時,呂金穎老師利用超市、商店開業時門口懸掛的彩旗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規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劉子躍老師執教的《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學習單位體積的問題時,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讓學生說,再讓學生用燒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幣的大小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再如慈老師的《認識平行四邊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呂金穎老師的《找規律》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比賽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活動,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國小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匯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匯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

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豔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衝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於或等於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後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於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著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恆幹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恆幹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溫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蘊,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並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資料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鬆,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後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於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著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於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採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著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2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國小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 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匯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匯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

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豔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衝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於或等於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後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於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著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 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恆幹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恆幹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溫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蘊,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並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資料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鬆,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後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於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著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於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採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著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3

來到我園教中班的數學也有一年了。過去我沒有教過幼兒園,是一位教國小數學的老師,因為家庭位置的變化,我來到了我園當一名幼兒園的中班數學老師。很高興的是,在這一年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過程中,重新體會到了數學簡單的魅力,正是在這種數學簡單的魅力中,我完成了對孩子們的數學教學,讓他們也感受到了數學簡單的魅力,讓他們在一種想象力中獲得了思維的開發。

一、由1+1=2到1是如何形成的

過去我教國小的數學,主要是教孩子們1+1=2這樣的東西,來到我園教幼兒園中班後,我開始教孩子們1是如何形成的,在一種類似於解釋象形漢字的過程中去給孩子們解釋阿拉伯數字1是如何形成的,這一過程,不僅開發了孩子們的大腦,連我這個做老師的,也被這樣的思維方式所改變了,從這裡開始,數學不再是算數的工作,數學也變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詩,變成了他們可以玩的玩具。

二、當孩子們把數字開始當玩具

在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意識到當孩子們把數學開始當玩具時,再反感數學的孩子都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這些孩子會從瞭解數學的過程中發現數學的魅力,同時重新愛上數學。只要孩子們愛上了數學,數學也就好學了。在幼兒園中班的`教學過程中,從最開始的一半孩子不喜歡數學,到現在所有的孩子都吵著鬧著要上數學課,要跟老師一起做遊戲瞭解數學,我看到了數學教學的創新,也看到了我自己的成長。

三、數學教學中得到遊戲的樂趣

我在教學過程中是用那些做小遊戲的方式來讓孩子們接觸數學的。一開始很多孩子都以為我是在純粹跟他們做遊戲,他們都玩得非常開心,當他們喜歡到一定程度,我告訴他們這是在上數學課時,很多反感數學的孩子也不再反感數學了,只會吵著我說要再玩數學小遊戲。這對於我們數學的教學工作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我打算在接下來的數學教學工作中繼續開發一些小遊戲,讓孩子們寓教於樂,讓他們在遊戲中發現數學的魅力,在遊戲中把數學瞭解清楚並學好數學。

這一年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是我數學教學生涯中最最快樂的一段時光,讓我不自覺地想要感謝緣分讓我與幼兒園的孩子們相遇,讓我與幼兒園中班的數學相遇,度過了快樂的一年。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也希望可以這樣簡單快樂的度過。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4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南昌參加由《國小教育研究》雜誌社舉辦的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北京市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毓信教授,還有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樂平教授,江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特級教師賁友林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劉德武老師帶來兩節找規律一節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採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是一年級的《找規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律、到找規律、再到用規律最後是感受規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並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鄭毓信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 鄭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後,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麼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麼、怎麼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覆覆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著、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溫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絡,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5

12月3—4日,xx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xx老師現任xx市xx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為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為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於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xx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後學生仍然捨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願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鬆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並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並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並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xx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麼”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於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於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並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裡知、哪裡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後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裡,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6

20xx年5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xx區國小數學優質課觀摩活動。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學習與提高數學教學專業素質的機會。現在我把聽課後的心得體會向老師們作一個彙報。

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裡,觀摩了7位教師的課。主要採用兩人同上一節課的形式,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所執教的四個課題分別是《認識周長》、《萬以上數的認識》、《圓的認識》和《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係》。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為我下一步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1、注重情境創設,激發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張付萍老師執教的《萬以上數的認識》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直觀實物數豆子、奧運會主場鳥巢、文字說明等有效情景,很好地為教學服務。整堂課結構嚴謹、過渡自然,尊重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猜想、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並愉快自覺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和交流機會,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王濤老師執教《認識周長》,通過讓學生“剪一剪、指一摸一摸,說一說、描一描”等環節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理解周長的含義。

索娜和顧小靜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通過讓學生剪園、折園、畫圓等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玩”,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活動,不但讓學生在做中、玩中愉快地學習,還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促進發展。

掌握知識是發展情感,態度與能力的基礎。索娜老師執教的《園的認識》時,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圓的有關知識。學生可以大膽地去嘗試各種方法,從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從而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這節課,為學生設計了豐富的學習活動,並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探索知識創設情境,為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條件,學生在觀察、思考、交流、活動中探索新知識,感受數學的作用,經歷了探討的過程。另外教師激勵性的評價也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從教學素材來說,很多內容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甚至是直接從生活中得到的,把生活中的問題作為一個學生研究的問題放到了課堂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討論,豐富相關的知識,非常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從教學風格上說,可以說是精彩紛呈,例如王濤老師的課講的非常的風趣,聽的學生和老師都感到非常的有趣,非常的輕鬆,而在輕鬆的同時又不得不佩服老師教學水平的精湛,教學設計的精巧。從索娜、趙媛美、由寶英老師的課中我學到了:

1、嚴謹的數學課堂用語;

2、靈活處理課堂教學的手段;

3、紮實的數學教學基本功。

作為一線的老師不僅僅要認真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還要在這個“好”字上下功夫,怎樣才能上好課,怎樣才能上出讓學生喜歡的課?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多琢磨,要多學習,要走出自我這個狹窄的區域,走到藍藍的天空下面,那麼我們所看到的必然是明媚的藍天!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7

暑期,認真聆聽了胡貴平園長的講座《如何進行幼兒園的數學活動》,胡老師圍繞“如何進行幼兒園的數學活動” 、“如何投放數學材料”兩大塊面,採用通通俗易懂的理論結合生動形象的範例展開講述,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尤其是數學操作材料的投放方面指明瞭方向、習得了有效的方法。

數學操作材料是數學活動中用來幫助幼兒理解數學知識的一個媒介,數學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是一對突出的矛盾,需要依靠這一媒介,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孩子理解習得數學知識和經驗因此,直觀的數學操作材料在幼兒數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具體、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幼兒面前,使幼兒通過不斷的操作、探索過程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感悟。現就胡老師的講座中說到數學操作材料投放中應該注意七個問題舉例說明。

一、材料能夠體現近期目標,並有明確的目標指向

在材料投放時,教師應瞭解並圍繞各年齡段幼兒認知發展特點及本班幼兒近期的培養目標,投放一些有目標指向性且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如,在學習使用序數“第一、第二……第八”或方位詞表示物體的位置時。我設計了橫8格、豎6格的格子圖,提供:小老虎、小鴨、小雞、小豬、熊貓、小兔、小狗、小青蛙等動物頭像圖片及1~8的數字卡片。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想讓小動物住在什麼地方,然後用“第×排第×個”的說法,表示動物在格子圖中的位置。用現場操作的方法,使幼兒意識到還需要規定數數的方向,否則會有兩種及以上答案。

二、依據幼兒的不同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水平,材料能夠體現出不同的層次

數學操作活動要考慮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同一班級內的幼兒他們的發展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數學操作材料時也應體現出不同的層次。如在中班進行關於分類的教學時,我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形狀、顏色、花瓣大小各異的花朵,要求按不同的特徵分類;給能力弱的幼兒則提供只有一個變數的圖形片,如顏色不同,而大小、形狀相同的花朵,這樣分類時沒有干擾,就顯得簡單了;能力更弱一些的,則提供顏色不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狀相同(或是顏色相同,花朵大小、花瓣形狀不同)進行分類。只有讓每個幼兒進行適合自己層次的操作,數學活動才不會流於形式,真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意個別。

三、材料安全、衛生

選取的物品要安全、無毒,大小適宜,選取的.物品儘量以塑料、木材、塑料泡沫、布等輕便、耐用、不易碎的東西為原料。對於收集來的一些材料需要進一步篩選,特別是一些容器需要清洗、清毒。對於在使用的材料也要定期進行清潔、修補,以確保安全與衛生。如:小班區域活動中利用廢舊易拉罐製作的“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必須把罐子清洗乾淨並將開口處封好,幼兒操作前強調注意事項確保安全。

四、材料能夠根據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變化,不斷增加、更換

如原定一週的階段目標,幼兒可能在前三天內就已經完成得很好了,或者幼兒對此材料已經不感興趣了,那麼教師要靈活調整,提供新的材料。假如原定一週內沒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或者幼兒的興趣正濃,教師可以適當延長活動的時間,以滿足幼兒的需要。我們要根據孩子認知的變化進行調整。

五、突出趣味性和操作性,具有探究的空間,能夠引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幼兒的興趣越高,活動的有效時間就維持得越長。因此,提供的活動材料一定要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這樣更容易激發和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培養幼兒的數數能力時,我提供了許多趣味性強的材料:串燒烤串(提供海綿紙製作的各種替代食材)串樹葉項鍊等,又可以在玩角色遊戲時鞏固;給寶寶餵飯、扣花瓣等,讓幼兒邊操作邊數數……這些材料適合幼兒的心理特點,使活動更生動有趣。

再如小班的幼兒都很喜歡玩釣魚的遊戲,在學習“1”和“許多”時,我提供許多和幼兒一起製作的小魚(魚紋硬紙板材料),讓幼兒邊釣邊說:“一條大魚是魚媽媽,她帶著許多小魚做遊戲。”……這些富有娛樂性的材料不但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好奇心,還能使他們與材料的互動保持永續性。

六、材料的種類豐富多彩,幼兒可選擇的空間大

指使用材料的豐富多樣,同等層次的材料種類不同。例如:在開展排序活動中,我們還在區域遊戲中提供多種色彩珠子、排序卡,讓幼兒按不同顏色間隔規律進行竄珠子活動,還提供彩色紙、小剪刀,讓幼兒自己製作彩色紙條進行排序活動等。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分別提供難易度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七、材料體現生活化,能夠引發幼兒自覺地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絡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當中有許多事情離不開數學,因此我們要挖掘讓孩子感到親切的生活中的數學材料,如石子、樹葉、種子;廢舊材料如紙盒、易拉罐、果殼、冰糕棒、瓶子、盒子、鈕釦、紙杯;成品材料如積木、積塑玩具等可以說幼兒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可以成為數學活動中的材料。

幼兒操作的材料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操作的過程中,使幼兒瞭解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在中班數學“認識數字10,感知數字10的實際意義”的活動中,我們結合主題設計了“點心屋”的活動情境,設計了四種點心的卡片,請幼兒點數,操作活動又以“麵包屋”的形式呈現,這種生活化的遊戲情境幫助幼兒在點數不同點心的過程中過程中,生動形象地理解了10的實際意義。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探索,使孩子學得開心、學的快樂。

使幼兒在輕鬆的情境之下,思維更加的活躍,充分的挖掘幼兒的潛能。所以我們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應該儘量將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樂於進行數學活動。從而在輕鬆的氛圍內接受知識,並消化知識。

觀摩數學課觀摩心得體會篇8

這幾天觀看了“國小數學優質課線上觀摩研討活動”的視訊,我受益匪淺。一堂堂令人神往的示範課讓人領略到數學的深邃思想和無窮魅力,精彩的預設與生成,恰到好處的點撥與啟發,一步步啟發學生深度思考,挖掘深層次的知識內涵,不僅引發學生們無限思考,也啟迪著臺下老師們的思索。他們重數學概念的強化,重課堂操作的組織,重學習習慣的養成,由淺入深,一步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數學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問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理性思考。

課堂上,教師尤其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鬆、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最吸引孩子們。課堂上,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的閃爍著求知慾的眼睛;下課後,意猶未盡,戀戀不捨的表情,就是對教學最好詮釋。

通過這次學習,我將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盡力揚長避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蘇悅菁老師:

今天有幸聆聽了十省市區數學競賽課,感覺收穫頗多,老師們的每一節課不但注重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註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些課堂上,我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以《認識周長》一課為例談談我的感想。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周長的計算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是本節課應達到的主要教學目標。老師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數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如樹葉,各種平面圖形,測量工具等,課堂上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周長的含義,探索各種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理解周長的含義時,老師設計了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自己的實踐經驗聯絡起來。接著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