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讀書,可以更新我們的理念;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品性。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因此,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要讓讀書支撐教育的生命。讀書是一種需要,一種成長的需要。我們知道,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精神,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新教育實驗,都在追求一種完善性、超越性的教育。在知識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習已成為每個人的必須。
  
  讀書,可以更新我們的理念;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品性;讀書,可以激發我們的職業智慧;讀書,更可以支撐我們的教育生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師“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財富來豐富自己。”當然,我們也不能為讀書而讀書,一定要把讀書自覺地和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研究結合起來,用讀書指導實踐,用實踐指導讀書,這樣的讀書才是最有用的讀書,這樣的讀書才是有生命的讀書。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推而廣之,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無不與這個學校的讀書學習風氣相關。讀書是一個學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矗如果我們的學校、我們老師,都能有“讀書工作化”和“工作讀書化”的目標追求,並不斷為之實踐,那麼我們就將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競爭中佔得先機,並展現出無限的生命力。
  
  啟示一:教師要養成學習習慣
  
  教師,肩負著引導人成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比其他任何人群都更關注自身的成長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沒有與時俱進的成長,沒有素質的提高,就很難完成自己的使命,學習是教師實現成長的主要途徑。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必須養成學習的好習慣,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只有這樣才能積小善為大善,積小能為大能,孔子就曾經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都有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教師向周圍的人學習固然能夠汲取營養,增長經驗,而向學生學習更能拉近距離、溝通感情。我們說教師不是萬能的,所學知識肯定也是有限的。可使學生不同,每屆的學生都在發展變化,況且每個學生都各有所好、各有所長。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果教師能夠以孔子為先例,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向學生學習,真誠地做到不恥下問,那不僅是對自己學識的充實,也是對學生學風的薰陶。總而言之,不管是向誰學習,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它的意義。
  
  啟示二:教師培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大門,養成好的習慣,你會一輩子享用不盡它的利息,我們萬萬不可輕視這些需要漫長形成卻至關重要的好習慣的培養。
  
  有什麼思想,就有人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人麼養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習慣對於人的影響是不可否認不容忽視的。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它可以養成,也可以改變,當然,培養起來容易,改變起來困難。改變習慣是一個人敢於改變自我,拯救自我的標誌,是一個人能力的證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用良好的習慣來保障行動的正確執行,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操控習慣,而絕不能被習慣所操控,所以說我們應該立即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循序漸進,堅持下去,就是勝利。成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醒悟—改變—反覆—鞏固—穩定的過程,所以,剛開始不要著急,要一點一滴的堅持,只要不動搖,朝著一個方向不停止,堅持行動,就有了習慣的雛形,再一點堅持,習慣就成熟了,好習慣越多。
  
  
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

  起初,對於孩子的教育我是模糊的,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就是教導,更多的是說教,而忽視了陪伴,特別是作為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的老師,亦師亦友亦父母,我也是從寄宿制一步步走過來的孩子,明白小小年紀背井離鄉脫離父母的那種感覺,有時候真的會有一種內心的孤獨,不敢訴說,亦或是無法訴說。而如今我作為一名老師,作為一個班級氛圍的營造者、引領者,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關懷,給他們提供一個“家”的感覺,而我既是那個家長,又是孩子們的兄長,更是學生們的嚴師。
  
  小時候對於父母的愛,能理解,但體會並不深切,或許正應了那句話“有時候事情經歷了才會明白”,直到現在已為人父,才深切地體會到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感悟到父母對孩子那片深切的愛,而父母對孩子愛與成長,需要“細心、耐心、責任心”,這也是我作為一名老師,下學期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溫柔纖細,深情動人,以溫柔筆觸描寫親子間的親密互動,雖是些生活瑣事,描寫諸多生活中有情細節,但能反映出其細膩的情感,讀起來溫馨有味,情意盎然。身為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的我逐漸明瞭了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
  
  這本書裡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龍應臺以一位母親的親身經驗寫下的《孩子你慢慢來》,不是對母愛的歌頌,而是對實景的寫生,我也相信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只需要真實地記錄,每一位母親的經歷都是偉大的讚歌,而孩子的曲折成長曆程就是這首讚歌的曲調。正如龍應臺在書中說的,“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它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我沒有經歷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她的話語很多我並不懂,可能這就是我作為一名父親所無法體會到的,但是字裡行間能夠體會到那種作為母親的簡單的幸福。也許有人會說作為女人怎麼會和作為母親有衝突呢,這一點我可以從我自己孩子的母親身上體會到這一點,正如她經常唸叨的一樣“有了孩子我就很少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燈紅酒綠了”,但她從不抱怨,而是陶醉於孩子那一聲聲“媽媽”當中,也如那句俗話說的“有了孩子和沒有孩子真的不一樣”!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父母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就像安安說的,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多麼簡單樸素的家庭真理啊!而我們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也應該感悟出一個簡單樸素的教師真理,不求未來自己名利滿堂,但求日後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