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6篇

當我們的內心擁有很多的感悟時,需要寫一寫詳細具體的心得體會,寫心得體會就是將自己內心的感受用文字表述自己的過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6篇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篇1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大師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1940年代提出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這個理論對當今中國的管理者來說,一定不會陌生。

人類需求的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人們往往狹隘地理解自我實現就是做老闆,其實這個自我實現指的是人都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只有當人的潛力充分發揮並表現出來時,人們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從自我實現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上至董事長、下到每一位普通員工,在他的工作崗位上都可以自我實現。

合理化提案、不斷改善工作其實就是自我實現的一種體現。可惜的是,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由於管理者的錯誤理解,或者不正確的引導,員工的合理化提案和改善工作都變成了一種被迫的行為。好好的自我實現,又變成了一項被動的任務,太可惜了。

另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所謂自己,就是一個人的過去所有生命體驗的總和。假如,這些生命體驗我們是被動參與的,或者說是別人意志的結果,那麼我們會感覺,我們沒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這些生命體驗我們是主動參與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結果,那麼不管生命體驗是快樂或憂傷,我們都會感覺是在做自己。

自我實現就是讓員工真實地感受到:我在做自己。

企業員工在達成組織目標,獲得收入的同時,另一個也許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不斷提升自我的能力。這個能力往往被誤解為技術、業務或者作業能力,準確地理解,這個能力應該叫個人競爭力,它是個人獨特的個性知識經驗的組合。

那麼,企業員工如何才能獲得個人競爭力呢?

1、拋棄固有的思維觀念;

2、想想新的方法如何可以工作而不是它不可以;

3、不要接受藉口、要敢於否定現狀;

4、不要力求完美,50分也好,立即實施;

5、錯了,馬上改善;

6、先從不花錢的改善做起;

7、問題給了你一個鍛鍊大腦的機會;

8、追求根源,反覆問五次為什麼;

9、十個人的智慧比一個人的智慧高明,所以通過團隊合作去實現目標;

10、改善永無止境!

這十條其實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精益改善十原則,或者改善十大戒律,它也是我們員工提升個人競爭力的十大祕訣。

即便在中國,至今還沒有推進精益改善的汽車企業(包括零部件供應企業)也已經不存在了。同樣的道理,30年後,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不做精益的企業一定會淪為三流企業;10年後,不懂價值流的管理者和不懂標準作業的員工,再也無法在優秀的企業裡找到工作。所以,無論管理者還是員工,精益改善一方面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目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個人的競爭力。

精益改善,讓我們做自己!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篇2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消除浪費,也就是消滅一切不增值的產出,以最低的成本產出質量最優的產品,精益就是化繁為簡,將多餘的、沒必要的環節進行梳理,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最近一直再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實際工作中落實精益工作為什麼那麼難那就是在工作中,我們缺少在工作中缺乏正確的思考習慣,以致於發現不了問題,或者發現問題後不能準確判斷根本原因是什麼,缺乏綜合的思考,導致無從改善或改善較片面,成效無法持續。

首先讓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問題,必須弄清楚應有狀態並非是理想狀態。只有明白什麼是問題,才能找到問題,不是想解決的問題,而是應該解決的問題。

其次是把握現狀。在對現狀的認知中,一定要做到現地現物,親自去確認瞭解實際情況,用數字進行說明,切不可想當然。不能拿理想狀態當目標,目標要基於現實而高於現實,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

然後是找出真因。利用精益管理工具對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找到產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即解決這個要因後,是否解決了現在的問題,或部分的問題建立對策,找出最有效、最佳的解決方案,保證快速實施,做好後期跟進工作。

最後是固定成果。將改善對策作為標準的流程進行公佈,確保改善成果的長效落實。

精益管理就是重新認識自己的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養成做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把每一個細節都做足功夫。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篇3

某傢俱企業自20xx年1月開展精益生產專案以來,企業內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專案一階段即將結束同時,開展精益生產總結大會,專案組成員總結這一年的取得的效果,都紛紛感嘆,精益改善,不僅僅是改善了公司的內部管理,更是改善了我們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自主改善、時刻尋求改善的合格管理人。

1、 用資料、kpi去管理車間

在推行精益前,車間的完成率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今天做了什麼,完成了什麼,當天排生任務是否完成,這是完全不知道的;訂單都是要裝櫃當天才完成;現在車間實行kpi考核、對單機制,每天都有資料顯示車間任務完成情況;昨天開rh spo會議時,halo 同事講到我們spo的完成率是99%,一個星期裝15個櫃,沒有壓櫃;這是以前想不敢想的。

車間管理人員是否達標由kpi去衡量,從10月份總結那裡可以看到,實施kpi後,那個車間管理能力強、車間問題出在那裡都有的資料可以顯示。

2、 連續流生產效率提高

從8月底9月初車間邊線後,車間與車間的責任劃分清楚,責任也到人;

8月份計劃完成率是%,10月份計劃完成率是%,有三個車間的達成率在95%以上;

生產週期從8月的13天縮短到現在的天。

3、用流程、制度去規範生產

在推行精益生產過程中,我們制訂了許多流程和制度,例如:“對單機度”、“返工制度”、“排產原則”、“試單原則”等等;這些流程、制度的制訂給所以員工都知道事情如何做,出現問題如何處理;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篇4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內容主要立足於隨著改革程序的不斷深化,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已然成為我黨矢志不渝奮鬥的目標。而如何引領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主要在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滿足人民需求,使群眾真正得到實際利益。

何為"民生"?從字面意思來講就是國民的生計與生活。而從廣義上來說,民生的概念幾乎無所不及,涵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各領域。因此,關注民生問題,就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即解決人民的收入分配、社會保障、教育、就業、醫療衛生等各方面問題,使群眾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擁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和更優美的生活環境等。

解決民生問題、做好民生建設不僅要讓人民"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還要建設好精神民生,讓人民享受到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物質建設與精神建設相結合。其中,文化作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們文化工作者去努力實踐和完成,是我們重要的任務與使命。

文化建設首先要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文化教育的權利。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從中獲得知識與力量,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品味和文化情趣。其次,要保障人民群眾文化選擇的權利。不同的年齡、教育背景、職業使得人們對於文化產品、文化活動的選擇是不同的。因此,只要不選擇違法違紀、損害社會和他人的文化活動,我們都要尊重和支援群眾的選擇。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選擇權利,提供多樣化的文化選擇空間。

再次,在群眾進行精神文化活動時,需要基本文化設施的完善。因此,要加大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和文化設施。通過文化設施的建設,實現常態化、多樣性的文化活動的開展,給予群眾充分活動的場所和享受文化的紅利,使大家時時刻刻處於文化氛圍當中,享受文化的同時又能創造積極、健康的文化作品。

最後,要切實瞭解群眾對於文化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優質的文化服務。隨著收入的穩步提升、醫療服務的完善、生活環境的優化,人們對於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拓寬與群眾之間的交流渠道,深入基層,傾聽人民的心聲,從實際情況出發,創新服務內容,優化服務品質,讓人民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當然,文化建設絕不僅僅是滿足精神領域的需求,同樣還可以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具有巨大的價值潛力,為發展提供新的方向。大力建設文化旅遊專案,形成獨有的文化品牌,將文化實體化,滿足群眾文化消費和文化休閒的需求。

總之,新時代下的和諧社會,既要發展物質民生,消除貧困,保障民生。又要注重精神民生的建設,注重文化建設,讓人民獲得真正的幸福感,真正實現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篇5

作者:馬文傑、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曰:“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我認為蔡家溝精益管理工作也應該秉承這種思想,既要治根,更要治本,要深入到問題的本質來杜絕根源,而不是在現有問題的基礎上做些看似實效,實則綿軟無力的隔靴搔癢式的死迴圈,所謂揚湯止沸,弗若去薪正是此理。

蔡家溝礦面臨的問題很多,首當其衝的便是煤質問題,影響煤質的因素很多,陷落柱、回採工藝等都是急需解決但又無法根治的問題。蔡家溝礦地質條件複雜,陷落柱更是無法預知,為此,不管是掘進還是回採都深受其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支護費用的直線上升和煤質的急劇下降,為此礦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諸如填矸洞、工作面搬家、回採工藝轉變等措施應運而生,但杯水車薪、效果不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也曾私下裡跟地測副總聊過此事,他認為當下主要的問題除了地質條件等客觀因素外,測量儀器、技術的相對落後,測量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有限也是制約我礦測量工作的問題所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此地測副總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顯得身單影只,一籌莫展。

雖然我礦已經著手引進先進的探測儀器來解決當前問題,但測量人員的缺少使得我礦測量工作乏善可陳,而工作的開展也顯得捉襟見肘。據我所知,目前我礦定員定崗時地測人員只有三人,顯然這在我礦是遠遠不夠的。《管子·權修》說:“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樹;百年之計,莫如樹人”,要想解決問題之所在,人才是關鍵。因此,解決蔡家溝礦煤質問題的關鍵就擺在人力資源科的面前,招收高水平的地質類、測量類人才是解決我礦根本問題的必要途徑,只要有這些人才,再加上先進的管理理念,繞開陷落柱、避開採空區將不再是什麼奢想,屆時我礦煤質問題必將不復存在,而支護費用一路走高、管理費用居高不下、銷售業績無法取得進展等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當然,人才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一味的招進來的,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只要各級領導細心觀察、耐心培養,假以時日現在的窘境一去不復返的時候,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而蔡家溝礦這段篳路襤褸的歲月將成為一代人的親切的回憶。

精益改善的心得體會篇6

在集團的號召和帶領下,xxx公司xx專案部積極響應並開展了對於精益管理的學習和實踐活動。

學習讓我們瞭解到精益管理的概念始創於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精益管理包括兩個要素:“精”和“益”。“精”即為少投入、少消耗資源、少花時間,尤其是要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投入和耗費,高質量;“益”即為多產出經濟效益,實現企業和個人升級的目標。豐田公司的生產方式原則為“杜絕一切形式的浪費”。

反觀我們自身的工作流程,各個環節同樣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重複溝通的浪費、等待時間的浪費、因資料分類整理無序造成的各種浪費等等。發現這些浪費加以整頓改善,並形成新的流程和制度,這將大大減少時間、人力、金錢的成本,此為“精”;成本的降低將帶來利潤的增加,此為“益”。

公司開展了一系列的精益管理實踐工作。

首先,積極開展對員工的精益管理培訓,與兄弟公司開展各項對標學習,並在各部門內部成立精益管理工作小組,收集部門層面上能減少投入、減少消耗各種資源的專案或工作流程。

其次,啟動公司員工“快速改善”提案的落實,做到月人均1條,將“快速改善”工作常態化,落實到員工個人身上,每位員工都在用心發現與實踐中體會到精益管理帶來的切實效用。

最後,對以上收集到的的資訊進行整理和分析,將普遍存在的,收效甚好的改善方案一一羅列,編寫入新的流程,制度化規範化。

精益管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全員積極熱情地參與其中,把日常瑣碎、具體、細微的工作做到極致,這將為個人和公司的提升共同帶來不可估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