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草瘋子讀後感7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強你們對名著思想的分析,只有時常寫寫讀後感,我們的語言水平才能有所進步,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草瘋子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草瘋子讀後感7篇

草瘋子讀後感篇1

第一次接觸這類探索人類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書籍,光看書名,就覺得不可思議,兩種極端似的,天才與瘋子,就像南極與北極,彼此都是極端。

書中介紹的是每一位精神病人情況的例子,通過作者去拜訪,錄音筆記錄,談話,溝通,精神病人口述,形成訪談式記錄。讀每一章節的文字,彷彿在看天文學,物理學,量子力學,很深奧不能更深入的理解內容。每一種思想都值得被尊重,閱讀中,常常使我跳出慣常的思維,偶爾也會產生共鳴,讓我覺得自己好像也偶爾是同類人。比如,有一篇印象深刻,講述的是主人公常常把人看成動物,可能是月球引力,磁場的作用,我也有類似經驗,不過,迄今為止,也就兩次,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問題了,哈哈,想想也是給自己思想一次造反的機會吧!

當你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這個群體時,“精神病人”也在審視著我們“正常人”這個群體。

花了較長時間斷斷續續閱讀,以全新的角度審視並思考自己關心的一切—世界本身的面貌以及生命的意義。世界上的人千千萬,事物更迭不息,不管是生命的盡頭還是時間的盡頭,其實對終究離去的我們來說是沒有盡頭的,因為正像納蘭容若說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永恆的記憶。珍惜每一段記憶,每一種想法,它有它出現的道理,只要不是有傷害性即可!

草瘋子讀後感篇2

在公園的長椅上坐著三個人。其中一個人在看報紙,另外兩個人不停地在做撒網、收網、把網裡的捕獲物擇出來的動作。一看就知道那兩個是精神病人,於是周圍很多人指指點點地議論。有個警察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後,問那兩個“撒網”的人在幹嗎。那兩位說:“沒看到我們在捕魚啊?”警察轉過頭問看報紙的那個人:“你認識他們?”看報紙的人說:“對啊,我帶他們出來散心的。”警察說:“他們精神有問題吧?在公共場合這樣,會嚇到別人,你趕緊帶他們回去吧。”看報紙的人回頭看了一眼說:“對不起,我這就帶他們回去。”說完放下報紙做拼命划船的動作。

門薩俱樂部門薩的英文名稱是“mensa”,是拉丁語中“圓桌”的意思。門薩取自圓桌的意思就是希望人們能夠平等的坐在一起,當然前提是智商相近。門薩是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的名稱,於1946年成立於英國牛津,創始人是律師羅蘭德·貝里爾和科學家兼律師蘭斯·韋林。當時,這兩位自認聰明異常的人突發奇想,編制出一些高難試題測試智商,受到廣泛追捧。興奮之餘,貝里爾和韋林乾脆成立一個俱樂部,號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他們有意為聰明者建立一個社團, 通過充滿挑戰性的社團活動而使參加者的高智商獲得承認、肯定和不斷提高,並分享彼此的成功。門薩多年來堅持中立和非政治、非營利的原則,至今不變。門薩國際總部和各俱樂部也組織一些收費的活動,以及一些出版活動,但收入全部用於俱樂部的拓展和完善。所有參與者個人不獲利。

草瘋子讀後感篇3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雲的眼睛睛去看雲,用風的眼睛去看風,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大海的眼睛去有大海,用動物的眼睛去看動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逛街,試著蹲下來和小孩子一個高度,你看到的只有不同的腿在向前動,商店裡面也只有衣服的支架。當孩子要求你抱抱的時候請抱起她,讓她看到和你一樣的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我聽到過一個故事,有個精神病人拿著傘蹲在草坪上,別人問他,他說我是一個蘑菇。當時我並不理解,覺得就是精神病,怕是傻掉了。但當我看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他只是站在蘑菇的角度“對話”蘑菇。

這篇文章寫一個女生會模仿任何一個人,語調,語言,動作都像極了,一個老人或或者親近的人。她說:“我開始想了很多辦法,最後決定還是用這個最笨的辦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個角度看。不過,這個換角度,要複雜的多。因為要換角度看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整個世界!最開始我先是慢慢觀察別人的細節,然後記住那些細節的特徵,再然後開始試著模仿別人、體會對方為什麼這麼做。說白了就是變成你模仿的那個人。模仿的時間久了,會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態,進-步,就會學會用對方的眼睛去看事物了,如果掌握的好,甚至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草瘋子讀後感篇4

讀了這本書,多了一些書裡觀點。以後看到瘋子,也許能有一種包容的心態,而不是同情,恐懼,遠離。

精神病人的世界,他們也有性格,有人沉默寡言,有人喜歡說個不停,有人直來直去,有人喜歡拐彎抹角,跟大家眼中的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會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兒。而他們做這些事兒的根源就在於:跟“正常人”的世界觀不同。他們的世界觀與眾不同,甚至令人匪夷所思,讓人難以理解。

各種各樣的病歷,印象最深是蘇薩克氏症候群,她的記憶似乎只能保持24小時,每一天對她來說,都是全新的一天。不要以為失憶只是不記得一些人、一些事那麼簡單,他們同時會遺忘了一些技能,對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會出現障礙,他們會變得暴躁、遲鈍,而且合作能力也會大大降低。他們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混沌的,畫面、色澤、美感,好像都已經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甚至有時候,連看對面的人,也會恍惚,腦海中會浮現出“兩隻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這樣是一個人”的可笑概念。

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他們的世界,就像如果他們得不到有效的康復,就永遠不可能再回到正常人的世界中一樣。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在他們那斷篇的,無法拼湊完全的記憶世界裡,悲傷和抱怨存在的空間非常有限,而他們的快樂程度也會遠遠高於正常人。

草瘋子讀後感篇5

本書是由一位精神病醫生的視角記錄自己所見的各種案例的書。初讀這本書,我對精神病人的印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在這本書中,精神病人不是人們平時印象中的傻子或大腦發育不正常的人。他們是一群“怪人”,但他們的怪都有一定的緣由,他們都是從正常人發展過來的,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有著異乎常人的觀察力、思考力或想象力,他們不但不傻,而且超乎常人。初讀他們的思想時,我非常崩潰,因為他們的思想不僅深刻,還顛覆了我的世界觀,既需要我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還需要我用強大的意志力防止自己被帶入溝中。

然而,再讀時我開始對其中的一些思想產生認同感。這本書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致力於尋找人類社會的本質,卻在找到答案時崩潰。舉一個例子,《棋子》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這麼說:“我堅信所有的歷史,所有的輝煌絕不是聰明人創造出來的,而是普通人創造出來的,聰明人需要做的只是看清問題所在,順應一個潮流罷了。實際上,那個聰明人即使不存在,也會有其他聰明人取代;但是,那些普通人是絕對無法取代的。”這也是他瘋的原因,他太聰明,忘記了自己身為一枚棋子所處的位置。在這個高度發達的社會中,人們各司其職,一個人的力量即使再大也無法改變社會發展的潮流。要學會像水一樣順勢而流,這樣才能活得踏實而幸福。

這是我找出的應對方法。問題似乎已經解決了,但我仍然忍不住想:這個社會就真的不允許有著獨特能力和思想的人成功嗎?如果大家一直呆在社會的無限迴圈中一成不變,那人類不就停滯不前了嗎?你可能會說,人類是作為一個共同體進步的。但倘若所有人都遵循著現有的價值觀,現有的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生活,那社會就好像是一盤定格的棋局而不會有任何改變。事實上,人類社會確實是在進步的,這就說明要麼有外力的作用,要麼有人打破了平衡。關於外力的作用,因為認知水平不夠,我可能只能舉出進化的例子:人類的身體和大腦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發生的微小變化,隨著人類整體智力水平的提高,我們進入了資訊化時代。那麼內力的作用呢?你可能認為我會舉牛頓、愛因斯坦這樣改寫人類思想認知的人物,但他們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每個人的個性在社會的大環境下被抑制了,人類本身的慾望使得自身一有機會便想打破這個平衡,制定新的規則。例如,周朝後期的諸侯自立門戶,近代的二戰想要瓜分世界,都是有權力的人抓住機會打破平衡。平衡一旦被打破後,就會激發起更多普通人的慾望。戰亂中,人們渴望和平,於是最終走向統一;手工業時代,人們不想身體太過勞累,於是產生了機器;衣食保證後,人們想要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於是各種娛樂專案出現了。人的慾望是無限的,這也許不是壞事,至少說明人類社會可以一直髮展下去。

那麼回到原來的問題:這個社會真的不允許獨特的人成功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慾望,每個人都是作為獨特的個體存在的,每個人都對社會有著或小或大的影響。獨特的人或許難成功,但絕不是不能成功。成功是艱難的,你要在這個大的社會背景下讓數量很大的人認可你,就需要滿足他們的慾望。比如,你是個陰沉的人,但你很有能力,給他人帶來了利益,那你會得到他們的認可;但你若是認為陰沉是優點,希望別人能良心發現的突然欣賞這個品質,那就是在痴人說夢了。

引用作者的一句話“當時老師講我沒聽明白的事兒,被一個精神病人給我講透徹了”。精神病人用他們獨特的思考和視角為我打開了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門,揭開了一個個深藏在現實生活中的祕密。這本書讓我能夠更深入地思考我的生活,它還讓我意識到獨特並不是罪過,它可以是你的優勢。

草瘋子讀後感篇6

讀這本書的時間不長,但依照我素來讀書的速度來說也算是略長的一次閱讀體驗,沒辦法,到了這個容易被手機誘惑的時間段,很難靜下心來看書了,但開啟這本書的時候,我承認我還是被吸引了。

選擇閱讀這本書是一種偶然起意,早就在各處聽聞這本書的大名,電視上名人口中也是經常有推薦,我們來了第二季到誠品書店那期時,好像就有人推薦過這本書,是劉嘉玲還是誰,記不清了,並且此書更是常年位居暢銷書榜單之列,看眾多網友觀後感評論都是這書如何如何了不得,如何如何神奇,簡直是讓人打開了新的世界,原來天才和瘋子真的只有一線之差,讚美之論層出不窮。

但這兩天細心看了之後,我覺得評價有些過譽了,不是說它配不上好的評價,在基礎知識科普上不得不承認有部分還是做的挺好的,但其實不好的點恰恰也因此。

首先,看著本書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很怪,雲裡霧裡不至於,就是奇怪,你不懂作者究竟是想給你講個志怪故事呢,還是想給你科普物理知識呢,是個有神論者呢,還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呢。每篇故事都很短,標題起的倒是足夠吸引眼球,勾起人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看看它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但你讀下去讀完了這一篇呢,你又會發現其實好像也沒什麼,每次結尾倒是很意味深長,引人深思的感覺,可再往後讀越讀我就越覺得作者是在故作高深。

除了少數幾個故事脫離了高深的量子物理,哲學層面的探討之外,都是披著和精神病人的皮在討論這些東西。

書名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書後作者也說這20個故事是基於真實故事做了適當刪改,可是我感受不到絲毫真實性。試問真實生活中有多大概率真能遇到這麼多精通科學,哲學,物理,心理等方面的天才精神病患者?況且有些故事我覺得是已經脫離了精神病的範疇,人也不至於因為那些無傷大雅的想法被送入精神病醫院去看醫生。

書裡那些很多的科技妙想,關於生命的實質問題啊,關於四維空間的問題啊,關於宗教信仰問題啊,我敢說大部分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想過,只是可能思考的層面沒那麼深入,也沒那麼絕對。可是這難道說明我們也是精神病患者麼?在如今社會,只要不做出過激舉動,又有誰會特意在乎你腦子裡的奇思怪想呢?

書中所講的那些精神病患者的特質,嚴格來講,我認為可以跟蔣勳先生所探討的六種孤獨掛鉤,

眾聲喧譁卻無人可聽的語言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剩下的就不列舉出來了,我認為作者偷換概念這一點做的非常好。

瘋子,本就是最無法為常人理解的人,所以他便將那些一旦擁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各種想法的接受採訪的“病人”認作瘋子。本質上來說,我只覺得那應該算是“孤獨”的人,人人都有潛在的孤獨之處,並不能說有了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就都是瘋子,沒有這種說法。

可作者最巧妙地就是他不斷將思考方向往,究竟是他們瘋了,還是我們自己瘋了,這個邏輯怪圈引導,使我們容易被牽引,模糊重點。

作者只是在借精神病之口,說出自己這些年所看過的書,所學到的理論,整本書,通共講的還是他自己的想法,這些擁有想法獨特的病人們是否存在,我強烈懷疑其真實可信性。甚至我個人妄加揣測一下,通通都是假的。

天才不是說有這些奇思妙想就是了,瘋子是瘋子,天才是天才,智商擺在這兒,不是一線只差。當然有些偉大的天才本就是科學瘋子這點毋庸置疑,讀後感對他們來講才能適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句話,而不是隨便一個有邏輯能正常思考,辯論能力強,能把你護得一愣一愣地都叫做天才的鄰居,那也不是瘋子,那叫神棍。

講回書里科普的基礎知識這一點。這大概也是它能被廣泛推薦,廣泛宣傳的一點。書中涉及大量量子物理學以及相對論的知識,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觸這些知識,感覺十分新奇有趣,不自覺肅然起敬,十分佩服。還是那句話,模糊了重點,精神病應該探究的是精神領域的,而不是賣弄似的展露知識。

我沒有研究過,也沒怎麼了解量子物理學這方面的知識,但之前也算是看過幾本這方面的書,有些也略微搜過,所以認為書裡所講的也並不都是高深的東西,有些確實是入門級的只是用一種鬼吹燈式懸疑寫法,輕易讓人帶入,覺得新奇刺激,欲罷不能,這是作者最妙的一點,也是此書的魅力點。用這種寫法,就不容易感到枯燥,反而能很好地吸收這些知識,勾起好奇心,甚至自發去搜索,想了解更多有關的知識,在科普這方面的作用,誘發人思考,我認為是此書最大的優點,可以一讚。

草瘋子讀後感篇7

人類以文明的理念塑造的一切事物竟然是他們產生痛苦與折磨的根本癥結,假如我們拋棄一切文明成果並返回遠古世界的話,那麼我們將會獲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弗洛依德

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在行文方面確實沒有什麼值得假心假意的誇獎。但我也莫名的敬佩這個作者,敬佩他的創意和他的膽識。

“精神病”是一個敏感的詞彙,在二十一世紀,它似乎就象徵著說不完的瘋話,做不完的奇怪舉動,流不完的口水。人們常以“神經病”來謾罵某一個他們認為“瘋”的人。“神經病”是一種二十一世紀常見病症。至於它為何被貶為這個樣子,本身就是社會的一個病態。

作者樂以這個敏感話題進行創作,其想法讓人驚訝不已。這是一群“神經病”,他們以自己的想法生活,而他把他們的生活記錄下來。讀者翻開,就像是一個愚人節的圈套,這分明就是一個“天才日記”。他們看似瘋狂的做法下,其深意竟令許多“正常人”認為意想不到,頗有道理。

和這些“瘋子”相比,“正常人”顯得渺小。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生活好像就是這樣,除了瑣碎之外,一無所有。”的確,這便是“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被框定在社會的條條框框中,他們眼中有利益的光芒,他們有太多事情可忙,公司、學校、家庭、感情。日子一天天碾過來,從他們身上碾過去,他們把身上的血液和泥土擦乾,眼看新的太陽升起,新的日子又碾過來……他們本身如此不堪,卻依舊有時間嘲諷一下別人,謾罵一下世界。每個人都這樣,這就有了現在這個病態的社會。

而所謂“瘋子”,他們關注的不是政事,不是柴米油鹽,不是懷中佳麗。他們只在乎一張紙,一根木棒,一片草地。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也樂於思考,雖然有時只是想想天為什麼是藍色的,人為什麼會活著,石頭有沒有生命。漸漸的,他們就有了自己的答案。可笑的是,“正常人”們連答案都沒有就開始嘲諷了。“瘋子”我倒認為,是上帝賜給他們更高潔的人性,人之初的人性是最無害乾淨的,也是沒有教育沒有規劃的。

“瘋子”和“天才”僅僅一步之差,但究竟誰是“瘋子”,誰是“天才”,誰知道呢。

後記:什麼是“瘋子”,我猜是固執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毫不在意社會遊戲規則的人。我們作為一個“正常人”不免會把自己放進“社會系統”裡去衡量、比較。正因為有了太多的“雜念”,反而破壞了平衡,不能做好自己,還要極力掩飾自己的瘋魔。如果我們真有“瘋子”的執著和定力,恐怕早就成為自己的偶像了。京劇業內有一句行話:“不瘋魔不成活”,這是一種境界,一種極痴迷的境界,這種迷戀讓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所以,不管將來我們是一個偉大的人,還是一個渺小的人,學著用“瘋子”的精神來待人處事,做好本真的自己,也不枉這一世之遊。更何況,“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許,上天將有重要任務要交給不平凡的人,所以他才要百般設定障礙和考驗,實際是為了提高他的堅韌的品格和能力。

標籤:讀後感 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