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版《創業史》讀後感範文四篇

《創業史》是我國著名作家柳青寫的一部長篇小說,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那關於《創業史》的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版《創業史》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最新版《創業史》讀後感範文四篇

最新版《創業史》讀後感範文

閱讀柳青的《創業史》,是處在這個時代的我終生享受不盡的精神盛宴。因為它凝重渾厚,反映的是中國農民的歷史命運及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再現……

展頁細讀,我可以瞭解到中國農村為什麼會發生社會主義革命以及這次革命是怎樣進行的,可以體會到中國農民的戀土情結和發奮精神,可以感受到中國農民要求改變苦難命運的強烈願望。在這部皇皇鉅著裡,中國社會形形色色的農民形象也早已躍然紙上。

樑三老漢是中國老一代農民的典型。在舊社會,他經歷了發家成夢的辛酸史。他繼承父輩遺願,創造家業,租種田地,拼命苦幹十年,結果一身重病,創業失敗;後與漸漸長大的養子樑生寶共同創業,但因地租沉重,兵荒馬亂,他創業的幻想再次宣告破滅;解放後,樑家分得土地和農具,樑三老漢猛地挺直彎曲多年的腰桿,與樑生寶重新點燃了創業之火。對於樑三老漢來說,所謂創業的成功標準,或者說他創業的最終目標就是做一個“三合頭瓦房院的長者”,僅此而已。這就將一個揹負幾千年私有觀念的小生產者的個人意識和侷限性暴露無疑;同時,他又具有普通農民勤勞、善良、樸實的品質;當樑生寶不願聽從他的安排而組織互助組時,他便自發地反對集體事業,但土地的獲得、創業失敗的痛苦回憶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樑生寶及其所從事的事業,。樑三老漢精神上的複雜性,是老一代中國農民的真實寫照,從他身上,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一個地道的中國農民的本質性格特徵。

與樑三老漢不同的是,樑生寶是一個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創業者。作為世代貧窮的農民子弟,他從父輩那裡繼承了與苦難命運抗爭的進取精神,而父輩們慘敗的事實和個人貧窮的生活經歷,使他意識到接受黨的教育的緊迫性。

書中樑生寶的角色近乎聖徒,天生具有一種新農民的品質:對黨忠誠,對私有制本能的仇視。柳青將樑三老漢設定為他的“繼父”,也許,就是為了切斷樑生寶與傳統農民的血緣關係,擺脫倫理關係的纏繞,使他成為一個“中國共產黨忠實的兒子”,服從黨的領導。所以,在他所從事的社會主義創業過程中,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困難和阻力,不管是社會的,還是自然的;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不管是公開的較量,還是隱蔽的破壞干擾,他始終毫不動搖,一往無前,反映了作為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創業者堅忍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拼搏精神。

樑生寶是個共產黨員,他信奉“私有制是萬惡之源,剝削更是十惡不赦”。所以,忠厚、質樸的進取精神在他身上升華為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支配樑生寶拋棄個人的一切,把肉體與靈魂毫無保留地獻給集體事業。從這一點看,他無疑是一個在黨領導下,完全擺脫了小生產者私有觀念羈絆的新人形象。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蛤蟆灘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士傑和郭振山。他們都反對互助合作,自覺地或者說本能地維護私有制,熱衷於個人發家致富,與樑生寶代表的社會主義方向相對立,但他們所採取的手段和方式又各不相同。

富裕中農郭世富,已從土改時驚惶狀態中恢復過來,他憑藉優厚的經濟實力,與互助組公開較量,為新瓦房上樑大擺慶祝宴席,八面威風,善於進行“合法鬥爭”,頑固維護私有制,幻想再度僱工剝削。

富農姚士傑,土改時彎下了腰,現在又想重振威勢,對新社會不滿,他表面老實,暗施陰謀,詭計多端,心狠手辣,慣於背地較量,妄圖扼殺互助組,實行階段報復。

共產黨員、村幹部郭振山,則熱衷於個人發家,幕後支援互助組的反對勢力,曲線干擾、抵制互助合作運動,既善於隱蔽,又鋒芒畢露。

……

時過境遷,半個世紀後的我重讀《創業史》,掩卷沉思,仍然激動不已。我相信,再過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長的時間,當人們剖析中國農民,瞭解農業合作化運動時還需要藉助《創業史》來再現當時中國農村發展的全過程。依靠集體、依靠科學創業的方法會給現代社會的創業人士帶來很大的啟示。

最新版《創業史》讀後感範文

《創業史》看完,對於書中塑造的“主人公”樑生寶卻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很多人之前也談論過這個問題,似乎在整部小說中樑生寶這一形象並沒有怎樣的出彩之處,在我個人看來,主要是正因樑生寶這個人物塑造的過於完美,可能作者是為了表達黨的完美性,畢竟在這部小說裡樑生寶就是代表著黨,是黨這一權威的個人表現。

教師之前在課上也提到過其實整部小說的主角就應是農業合作化的歷史,通篇讀完,不難發現,作者透過一個鄉村的互助組的興起和建設詮釋著農業的合作化,樑生寶在這場社會主義的戶外中扮演了一個領頭人的主角,但正是由於身份的特殊性,正因他是黨員,所以被賦予了太多的神性,他本是個農村的莊稼人,卻對黨的指導理論領會得極其透徹,對於“私有財產”、“小農經濟的侷限性”這些他也竟能深有體會,雖然他是來自農村,是一個莊稼人,可是理論與實際不是那麼一致的,而一個致力於實際工作的人,沒有太大文化素養的人,竟也能將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如此之好,這不免讓人有懷疑之心,認為作者是有意吹噓樑生寶這一人物的偉大性,個性是文中談到他去找王書記,正好碰到楊書記在跟他談話,在這一個談話過程中樑生寶思想的變化讓我們感覺黨的力量無限大,竟能夠將一個人改造的對未來如此明瞭。

再有欣賞文學的時候我們總會期望看到一些故事情節,其中大部分就是關於感情的嚮往,這部小說中也有感情,可是那裡表現出的感情又會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樑生寶和徐改霞都是新型的農村人,他們已不具有舊農村的落後想法,兩個人真心互相喜愛著對方,也懂得反抗舊社會給他們的婚姻安排,既然如此我們想他們本就應在一齊的,可是樑生寶在這時又表現出了...的英雄主義,為了建設祖國,我能夠犧牲感情,個性是改霞在決定了要問問他的時候,因一時不知說啥先把想進工廠的事情說出來了。“西安新修起國棉三廠,我想進廠去,你看怎樣”她說著,仍然低著頭,對著她的辮梢笑著。她等待著生寶激烈地反對。她本想著只要生寶一反對,任誰鼓動,她也不去工廠了。“可是當她抬起頭來的時候,她驚呆了。生寶的態度完全變了——面部發灰、帶有諷刺意味的笑容。”當有萬勸生寶另找物件時,生寶對有萬說的話也證明了這一點。“怕分心,耽擱了互助組的事,鬧不成豐產,咱丟臉事小,黨的影響弄壞了,旁人以後也難鬧。”樑生寶在那裡又成了一個事事為黨思考,毫無缺陷的完美人物。

縱觀全篇我們會發現樑生寶被刻畫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人性並沒有完全地體現出來,這難道就是當時農民的形象嗎我能肯定地回答肯定不是,農民並不是黨的幾句號召就能一下改變的,這樣看來作為中間人物的幾個主角倒是很好地為我們展現了當時農民的形象,首先是中間派郭振山,他是村裡面的主任,樑生寶是經過他推薦進入黨組織的,照理說他就應比樑生寶的思想境界更高,可是現實生活卻不是如此,他變成了一箇中農,他生病的那段作者運用自由間接引語將文學語言與他的內心獨白雜糅,更好地表現了作為一個徘徊在個人與黨之間的農民的形象,是該為了莊稼人郭振山而活,還是...人郭振山而活呢,他一向在兩者猶豫不決。其實郭振山並不是壞人,他有著自我家庭的艱辛,雖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可是農民的落後性也會隨之而來,不滿足和更好的追求都會使人越活越糾結,這正是人性的最好體現之一。

文中另一個鮮明的人物就是樑三老漢了,樑三老漢從祖父輩兩代人身上看到農民的杯具,所以在他心中擁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滿足,創業是他畢生追求的事業,並且他也為了這個目標一向奮鬥發奮著,他有著勤勞、樸素善良的品質,但也有著小農的自私保守性,他應對著生寶建立的互助組感到迷茫和無奈,這正是當時中國農村農民的心理,理解一樣新的事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也會對黨不信任,對黨有懷疑,畢竟要一個人脫離他以前幾十年習慣的生活模式這也是會讓人感到害怕和彷徨的,但他卻在暗地裡默默地關心著繼子的活動,生怕他會出問題,他對樑生寶以及童養媳的態度上是讓人感動的,一個是沒有血緣的兒子,一個是視為女兒的媳婦,這更體現農民的質樸和敦厚吧,文章的最終他去打油的時候“莊嚴地走過莊稼人群,一輩子生活的奴隸,此刻最終帶著生活主人的神氣了。”

這一幕不難讓我們想到經歷了農業改造的農民正式地有了自我未來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們能夠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證明自我真的已經是主人了。我覺得這是讓人感動的,這也更貼近人的真正生活,這是體現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國的農業改革中我們並不都是樑生寶這種人物,更多地是樑三老漢這種受盡苦難卻不敢嚐鮮的農民,所以黨更多地是該從這些普通的平民入手,雖然在這部小說中是靠樑生寶這樣的人物改造了這些農民,但我們是否該反思現實生活中農民真是這樣一種情形嗎那裡不做過多評價。

總之,在我看來,這些人物雖不及樑生寶的人物完美夢想,但他們卻是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在這部小說中熠熠發光,令這部小說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該從小市民中發掘,這樣才是最自然,最純真的美。

最新版《創業史》讀後感範文

在涉及人生道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這句話就出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句話出現在這部小說的第15章,背景是,喜歡樑生寶(小說的主角)的改霞,準備離開蛤蟆灘,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廠裡,這樣的一個選擇,使得這兩個情投意合的戀人最終沒能結合到一起。好多年前的國中語文裡,也有一篇《樑生寶賣稻種》的文章,那時候知道,這篇文章選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文章中對樑生寶去郭縣賣稻種,在火車站過夜,省吃儉用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

讀完了《創業史》,我也終於知道,這個情節出現在小說的第5章,可以說,這一情節,應該是《創業史》這部小說寫的最精彩的章節之一了。我是用了一個多月的零散時間,才斷續讀完這部35萬5千字的長篇小說的。作家柳青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人,1936年發表處女作《待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種穀記》《銅牆鐵壁》(小時候,我看過這部小說的連環畫),代表作就是我剛讀過的《創業史》第一部。

《創業史》第一部的故事,始於1953年的春天,止於這一年的冬天,寫合作化的互助組時期,蛤蟆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會情況,小說塑造了樑三老漢、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槓、高增福、栓柱、歡喜、任老四、姚士傑、孫水嘴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讀完這部小說,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說景物描寫非常出色,這種細膩的景物描寫隨處可見。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地謳歌讚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寫景的同時,不忘為烘托人物服務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的時候,作家寫道:"這時候,母馬繼續曳著磨子,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走著。榆樹、椿樹和楸樹枝頭的小鳥們,繼續在歌唱著。在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歲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來第二次打擊。她的堂姑父,無論在神氣上還是動作上,一下子變成另外一種人,他怎麼還不如在場的禽獸呢?"這一場景描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人讀後深受感染和教育。總之,讀完柳青的《創業史》,真的是受益匪淺,同時也終於了卻讀這部偉大作品的願望了。創業選擇……學會選擇。  

最新版《創業史》讀後感範文

Hello!今天我們不聊《論語》,來聊聊《創業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這本書,那我來給大家概括一下吧!就是說土改和土改後蛤蟆灘裡各個階級的故事以及樑生寶互助組的成長故事。實在不好意思,《創業史》上下部一共七百五十頁,若是要我寫得詳細點兒,恐怕要寫上兩頁。所以就一下子縮成這麼短了。建議大家也看看《創業史》吧,用心去看,會漸入佳境,慢慢入迷的。

《創業史》的作者柳青曾說過:“在生活裡,學徒可能變成大師,離開了生活,大師也可能變成匠人。”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所以這本書裡的每個人物、故事都相當貼近生活,而文章中人物的對話也多為方言,甚至連整本書的文風都是隨和親切的,像是一位經歷過一切的老人與我們聊天講故事。質樸的語言真實有趣,也更容易與我們產生共鳴。這本書寫得極為詳細,人物對話較多,人物之間的關係也挺多的,所以對我這種很少讀這種長篇小說的人來說,看到後面內容寫一個人物的名字,有時會雲裡霧裡,只得又翻來前面找找這個人到底什麼來頭。為了更好查閱人物的來頭,大家可以像我一樣準備幾支熒光筆,出來一個新人物就用筆畫下來,還可以自己分分類,用不同顏色的筆畫,重要的內容可以用熒光筆畫下來。

接下來呢,我想說說幾個《創業史》中的人物。我想說的有三個:樑三老漢,生寶他媽、秀蘭。樑生寶是主人公,但他實在是有太多評價了,光是書中就已有不少了,所以我就拋開他,來說說他的家人吧!

樑三老漢真是我頂喜愛的一個人物,要說他的優點,還真挺難找的。他雖是樑生寶的養父,但思想卻並不是特別進步。他又特別犟,時不時給生寶惹些麻煩。可是這個老頭卻有令人喜歡的真性情與一點小馬虎,他總是自言自語,喜怒哀樂也都毫不掩藏地掛在臉上。何時,他也能聽得進別人的勸說,在第一部結尾,樑三老漢也終於理解生寶了。這樣一個真實可愛的老頭,誰不說聲喜歡呢?

生寶他媽是一個十分善解人意的女性,她一直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她諒解樑三老漢的無理取鬧,理解生寶整日奔波為互助組忙碌而少回家,瞭解秀蘭婆婆的心思讓未過門的秀蘭去到她那兒。韓培生(城裡來的技術員)曾很直接地讚美她。

秀蘭是個普通的農家女孩,紅臉,大粗辮子。她的思想也較為先進,她去讀書,也很支援生寶。在得知未過門的丈夫的臉被燒傷後,她沒有嫌棄,而是選擇與婆婆住在一起不讓她擔心。真是個真誠又質樸的女孩呀!

書中還有老多可愛有趣的人物,還想了解就去看看吧!

在《創業史》的開頭寫過樑三老漢的願望就是創立家業重建他們家原來的三間房,但是他已經年紀大了,於是把這個希望寄託在他養子樑生寶身上。我本以為故事會按照小說的套路,最後樑生寶肯定會建一棟大房子。結果,直到整本書的結尾,那棟房子也沒有建起來。我覺得呢,這樣來寫,賦予了“創業史”不同的意義,那不僅是對一段歷史的記錄,而更是一種希望了。因為我們都知道,那樣努力的生寶,一定一定會為他愛的人建起一棟大房子,比樑三老漢所期待的還要大。

沒有得到的永遠比得到的更迷人,不是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