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7篇

確定好讀後感的主題之後,一定要圍繞這個中心展開寫作,值得動筆寫讀後感的一定是值得我們反覆閱讀的書籍,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撒哈拉小說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7篇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篇1

一位有著異鄉情結的臺灣女子。那時以為很特別的女子!

撒哈拉沙漠吸引著她的靈魂。在她第一眼看到這個神祕的地方,她就深深的愛上了這裡。那兒的故事,多麼傳奇!

我想,對於三毛來說,她對這裡的感情絕不低於她的故鄉。因為這裡孕育著她的說有,她的愛情、她的家庭、她的經歷。那呈載著她和他愛人那麼多美好的回憶。在撒哈拉沙漠的那段日子,被藏在他記憶的最深處,在荷西永遠的離開她後,那也許也是一處不願被觸及的痛吧!

她那麼引人注目的經歷。所有發生在撒哈拉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勾引著無數讀者的嚮往。很多人追求她那種生活。但很多人都沒有勇氣去過那種生活。她那種敢想敢幹能夠把自己的行動付諸於行動中的性格也正是許多人喜歡她的原因。

我想,在我的內心最深處,住著一個像三毛一樣的小精靈。從小就使我對異國有著獨特的情懷,我想,若干年之後,我是否也會如三毛一樣擁有一個如荷西愛她般的異域丈夫,我是否也會和他一起浪跡天涯。一本好書,是能引起讀者與作者之間內心的共鳴。只是也是讀者精神上的認可。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能夠鼓起勇氣去過一段很苦但很美德故事,哪怕很短暫!那將會是一段多麼激勵的經歷啊!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篇2

第一次,是聽語文老師提起三毛的作品。三毛原名陳懋平,改名陳平,之後就以筆名“三毛”為名,她是永遠的三毛。

我小時候只聽說過“三毛流浪記”,那個三毛是個只有三根頭髮的小男孩,很頑強地活著,流浪……當今我漸漸長大,我驚奇地發現了這個全新的三毛,她是個最浪漫,最真性情的女作家,她有一個男朋友叫荷西,因為她對沙漠生活充滿了好奇,所以去大沙漠旅行,寫出一系列大漠風情的散文,從而成就了一種“流浪文學”文化。

這哪是玩啊?他們在大沙漠裡結婚,雖然那裡的傢俱是用撿來的棺材板做的,雖然房子不像房子,頂上還有個大窟窿。雖然撒哈拉威人有種種陋習,但是他們不介意,他們認為只要能住就行了,還在這裡長久安頓下來了。他們樂於助人,自己的什麼東西都可以給別人用,有些人很不懂規矩,把三毛晾的衣服褲子拿去用幾天後在還回來;可是三毛也夠大方的,還是那樣和睦相處,三毛還要教那些撒哈拉女人做什麼什麼的,她還義務地給大家送藥,免費給大家治些小傷,把東西讓給別人……

我比較喜歡這本集子裡的《死果》這一篇散文,它驚心動魄地結束了這個故事。三毛被“死果”弄得快死了一樣,一天,被這掛墜折磨得不成人樣了。這一篇文章挺長,但每一個細節都很吸引人,無論是誰都會一口氣看完。對三毛來說這是一個噩夢,過去了,一切都過去了。結尾是“今天是回教開齋的節日,窗外碧空如洗,涼爽的微風正吹進來,夏日已經過去了,沙漠美麗的秋天正在開始。”說明這時三毛的心情已平復下來了,不去想那些事……繼續生活……

讀三毛的作品,你會發現三毛教會了我們熱愛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美好的,只要你認真地去體驗生活,生活也會贈予我們很多意想不到的禮物。三毛筆下的文字,讓我明白,只要善於發現,善於創新,生活處處有精彩。在撒哈拉沙漠這麼艱苦的環境下,三毛依舊活的這樣精彩,還有什麼困難我們面對不了呢?

人活著,就應該有目標與理想。我們要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讓平淡的生活充滿歡樂,用愛滋潤生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面對一次次挫折,經歷一次次考驗,挑戰一次次難題,才能像三毛那樣活出精彩人生,雖然短暫卻是永恆的。

撒哈拉沙漠的夜空,應該是星羅棋佈,有無數顆星星向你眨眼睛,哇!那顆最亮的會是三毛嗎 ?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篇3

當《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剛搬來教室的時候,我緊緊對書的名字有所興趣。而當我看到這含有濃重風情的封面時,內心不緊感到牴觸,我未免太過以貌取書了。當看到書的內容時,我絕對是這樣想的,我被這本書有所磨損,封面髒髒的漂流深深吸引了。

三毛樸實而不加雕琢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無一不深刻吸引著我。講實在的,三毛所描寫的事情十分新奇,新奇到讓人覺得是在編造,但真實而仔細的描寫又讓人打消了這種思考。

書中記敘的苛西與三毛的貫穿了整本書,從剛開始的“沙漠中的飯店”,“記”中的恩愛,“死果”中苛西的擔憂,……他們的性格很像,一樣勇敢,喜歡探索,善良,苛西卻更加理性,三毛更加豁達。不僅是愛情,對於人性的批判也無不貫穿全文,最令我惋惜的便是黑奴與沙伊達。

人類的控制與壓迫慾望,嫉妒與偏見的醜惡嘴臉被無線放大,而黑奴與沙伊達便是一切的承受者,明明善良又溫柔。禮貌而文明,卻被一些思想落後,自以為文明的人所批判令人氣憤又寒心。

從這本書中,我可以學習到三毛那種樂觀豪放的性格。對誰都留有憐憫的善良,也可以從中反思自己如同撒哈拉威一樣的無知和自私。還能感受到撒哈拉獨特的美。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篇4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

這是一首三毛寫的被廣泛傳唱的歌謠,從小不喜歡學習的三毛選擇輟學去流浪,她流浪到了撒哈拉,給我們帶回來的“禮物”就是這本傳奇——《撒哈拉的故事》。

百度詞條上說沙漠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地理上說撒哈拉沙漠形成於二百五十萬年前,是世界第一大荒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我想我這輩子不一定有機會去那裡,但是因為三毛清新、有趣的文字,讓我對撒哈拉沙漠有了重新的認識。

她和荷西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牆、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傢俱;到垃圾場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巧用鐵皮和玻璃自制風燈;用沙漠麻布縫製彩色條紋窗簾;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地區遊牧民族的生活;用隨身帶著藥箱為貧窮落後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並將日用品等送給當地的人們……

人們常說,文字如人,閱讀她的書,彷彿燭光下品著咖啡,久別回來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說著她遠行的故事,你們的表情不時表現出詫異、表現出驚奇、表現出歡笑。這裡沒有編劇,沒有彩排,只有真實和有趣,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懷念三毛,希望她在天國,能夠繼續去“流浪”,繼續寫下傳奇的故事!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篇5

不知為什麼,讀完《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之後,我的腦海中常會浮現出這樣一種幅景象:在沒有絲毫綠意的沙漠小鎮,熱浪之後隱現著一位鬆散著頭髮、牽著駱駝的美麗女子,她緩緩地向我走來,眼裡蘊含著東方的柔情。

她,便是三毛。

不得不說,三毛曾掀起過一陣流浪文學的熱潮。在那個相對於今天已經太落伍、太保守的年代,三毛的作品就像是沙漠中的一股清流,滋潤了無數乾枯的心靈,也很少有人敢像三毛那樣任性,瀟灑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時至今日,這本書仍不會過時,甚至現在還會有人覺得三毛的做法過於大膽和前衛,然而這也是它一直暢銷的原因。

當年三毛在西班牙求學,認識了後來成為她丈夫的西班牙男孩荷西。面對荷西的追求,她的理性打敗了感性,毅然決然地拒絕了荷西並回到中國。多年之後,當她結束了一段失敗的感情再次回到西班牙的時候,荷西又一次找到了她。當年青澀懵懂的少年變成了眼前堅強勇敢的男子漢。這一次,三毛不會再猶豫了,既然有一顆不羈的心,那就去找一個瘋狂的人吧。

後來,三毛想去西屬撒哈拉沙漠居住,荷西便義無反顧的陪她去了,而這本書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書中記錄他們在撒哈拉的點點滴滴。

在設施簡陋、條件艱苦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有著一顆平淡快樂的心。儘管他租住的是毛胚房,但她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將這一切改造成了安樂窩。輪胎、木板、雕刻精美的石頭、駱駝的頭骨……這些都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與鄰里之間的糾葛、與丈夫荷西的冒險經歷和那些看似艱辛的生活,也統統成為她的靈感,流淌在她的筆下。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三毛的生活態度十分欽佩,她好像永遠不懂得絕望,是個天生的樂天派。她能忍受生活的艱苦,還能把它當作一種精神享受,從中尋找出樂趣來。隨行、率真,這些詞用來形容三毛一點都不為過。她敢愛敢恨,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在她身上有著不竭的激情。她曾和丈夫在沙漠傍晚時分,帶著一壺烈酒,驅車到兩百公里外的戈壁灘撿動物骨骼和造型奇異的石頭,儘管那次差點要了他們倆的命,但卻不失為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也是三毛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聽自己的心聲,讓自己變的快樂,好好享受生命的美好,也不枉在人間走一回。永不言棄,相信明天,這便是三毛想要告訴我們大家的。

我也要像書中的三毛那樣,去相信未來,隨遇而安,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個精彩的明天。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篇6

一直以來,我都對這個在撒哈拉大沙漠走出來的奇女子情有獨鍾。閱讀她的文章,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瞭解她的經歷,讓我對人生的意義豁然開朗。這個奇女子,就是《撒哈拉的故事》的作者,三毛。

三毛是個熱愛自由、熱衷於幻想,並且不願與任何繁複妥協的人。當三毛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撒哈拉大沙漠時,她驀然感受到了那份屬於前世的鄉愁。從此,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去那片荒涼的土地,不懼黃沙漫天、風聲四起,不為做個女探險家,只為了圓一個心願:“那裡有屬於我前世回憶的鄉愁”。

於是,三毛來到了撒哈拉,來到了這個叫做阿雍的小鎮,住進了一個小而破的房子裡,《撒哈拉的故事》由此展開。儘管這裡沒有水沒有電,有的只是漫漫黃沙和驕陽的炙烤,但三毛和荷西很快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他們開始自己動手裝修房子,為了省錢,甚至用裝棺材的木板箱子來做傢俱。很快,他們就將自己的家裝飾成了撒哈拉最美的房子,一個美麗聖潔的殿堂。於是,他們結婚了,最能知曉三毛心意的荷西,送她了一副駱駝頭骨!這對富有生活情趣的夫婦,帶著一雙慧眼,探尋著撒哈拉的故事,正如同三毛所說:“這一次直渡撒哈拉,我們雙雙墜入它的情網,再也離不開這片沒有花朵的荒原了”。

三毛的文章,永遠都像是在用一種很溫暖的口氣,向我們娓娓道來她在撒哈拉的經歷以及感受,沒有華美的辭藻,卻有富有徵服力的語言,字字珠璣,打動人心。“人,真是奇怪,沒有外人來征服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價值。”多麼富有哲理的語言啊,但細細品味,又是多麼符合我們的心理啊:那麼多人總是會感到自卑,究其原因是覺得自己不被認可;可假如被許多人虛偽地稱讚後,即使你做的並不完美,卻也會在別人的言語下滋生傲慢情緒;“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才不枉走這麼一遭!”這話使書外的我感同身受,生命的過程本就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又何必惶惶終日,或是平平淡淡度過這一生,我們都應明白一個道理:既來之,則安之。

三毛征服我的,不僅是她那孤獨自閉的少年時代、多災多難的情感歷程,也不僅是《撒哈拉的故事》中所提到的那些極富傳奇色彩的流浪故事,還有她那些自然天成的真性文字,以及她那份敢做敢愛的真性情。正如同她自己所言,她是靈魂騎在紙背上,紅塵不悔追夢人。

正是她那份敢做敢愛的真性情,才造就了她妙筆生花傳天涯的極致人生。

而這份綻放在沙漠中的美麗,還在每個讀者心中延續……

撒哈拉小說讀後感篇7

三毛用行動告訴我們,人都應該心懷平等之心,種族,信仰,膚色,性別,貧富貴賤等等,都不應該成為人與人對立的緣由。

作為一個同志,我所在的群體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視、仇恨甚至殺戮在當今世界依然時有發生,應該說,我們對於平等的訴求是強烈和急迫的。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我們對於社會上種植黃降鵲奶熱賜淺聊揮鐗模胬此呈艿模唐躺摹

我想,所謂平等之心,不應該只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為自己的平等權益而勇敢發聲。通向平等的道路絕不是一兩個先行者的披荊斬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匯聚。願更多的同志能夠走出內心的恐懼,為本應屬於我們的自由與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讀《撒哈拉的故事》後,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異鄉大漠的孤寂和貧瘠,卻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讀三毛的故事,彷彿自己也置身於撒哈拉沙漠中,與三毛和荷西一起,裝飾新居,幫助鄰里,飛馳大漠,體味孤寂。眼前一片精彩,而內心卻無比平靜,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蘊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現在讀來,依然覺得自己當時總結得挺好,也以此作為這第二篇讀後感的結尾吧,願今後能在書與生活中,體味更多這樣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