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茶花女》讀書筆記三篇

無心閱讀,難覓書中天地,用心閱讀,易得書中精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那麼關於《茶花女》讀書筆記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茶花女》讀書筆記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茶花女》讀書筆記三篇
 茶花女》讀書筆記

法國文學名著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成名作,被改編成話劇與歌劇,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於世界各地,可見這部作品有著強烈的感染力與旺盛的生命力。

它的作者小仲馬於1824年生於巴黎,在戲劇上提出浪漫主義的觀點,小仲馬是大仲馬與一位女工的私生子,十五歲後方被其父承認,他的辛酸身世使他對社會底層人民懷有深厚的同情心。

茶花女不是一個普通的紅顏薄命的故事,女主角,被迫淪落風塵的馬格麗特是高等娼妓中出類拔萃的人物,因其傾國傾城的美貌而受到上流社會那些瘋狂獵豔的的青年的追逐。她處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沾染上一些惡習,變得瘋瘋癲癲,近乎失常。但在這個被人視為賤貨的妓女身上卻有著許多可貴的美德。馬格麗特結交的都是豪門大族的子弟,過的是揮金如土的日子,但她內心始終是苦悶和空虛的,心情是異常複雜和痛苦的。在她的身心長期受摧殘久臥病榻的孤苦時候,純樸善良的青年阿爾芒的出現使她大有相見恨晚之感。阿爾芒那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純真的愛打動了她的心,他們離開喧鬧的都市到鄉間過起形影不離的恩愛生活。馬格麗特決心徹底擺脫過去醉生夢死的賣笑生涯,永遠和阿爾芒結合在一起。為了維持她和阿爾芒在鄉間隱居的生計並且不使心上人為難,她私下變賣典當自己的財產。她對真摯愛情的追求使人想起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杜十娘。但阿爾芒的父親無法接受馬格麗特煙花女的身份,怕她影響家族的名聲,兒子的前程,女兒的婚事,迫使她與阿爾芒分手並要求她對阿爾芒隱瞞離去的真相。阿爾芒誤以為她因為劣性復發,對她怨恨不已,施以種種報復,馬格麗特為了阿爾芒家庭的幸福忍辱負重,終於心力交瘁,飲恨辭世。

這部小說的成功完全出於一個真實的感人悲劇,這部小說是以馬麗杜普萊西小姐為原型的。出入交際場所的杜普萊西小姐以她的花容月貌和翩翩舞姿傾倒無數風流少年,她不顧身體虛弱,繼續作踐自己,結果過早離開人世。她死後,家中豪華的佈置依舊,遺物被高價爭購,雖還留有她俏麗的肖像,但景物淒涼,睹物思人,人們感嘆她家裡的鮮花因為缺水而枯萎,而花的主人是因為缺少幸福與希望才死去。

悲劇就是美好的東西的滅亡。馬格麗特這樣一個心靈和容顏都美好的女性都飽經摧殘,年紀輕輕就告別了人生。這或許就是這部小說作為一首深沉的哀歌一版再版贏得千百萬不同國度的讀者喜愛的原因。

這部小說風格鮮明,對話流暢而富於變化,帶有戲劇的情趣與特色,精美的插圖也可以營造原作的意境,更具直觀性。

《茶花女》讀書筆記

《茶花女》是小仲馬筆下最為勝利的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在世人眼中骯髒的妓x女與一位天真浪漫、涉世未深的青少的悽美愛情故事。

愛情這一話題椅子是文學創作不可缺少的。在小仲馬的筆下描繪的愛情並不會讓人感到尷尬、羞澀的,而我在通過閱讀他的描寫,看到的是真摯、純潔的愛情。

文中女主人公瑪格麗特的形象讓我為之感動。作者並不忌諱她身上妓x女的習性:愛過豪華,放蕩的生活,經常狂飲濫飲。也正是這樣真實的形象,讓我覺得故事的真實加情感描繪的細膩。另一方面,作者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尋歡作樂的生活是瑪格麗特對人生的放棄和志卻現實的反映。同樣瑪格麗特身上也帶有著某些單純的東西,她追求這真摯的愛情,甘於犧牲自己,放棄奢華的生活,也要與心愛的人在一起。處處為情人著想,不願多花情人一分錢,因此她賣掉自己的馬車,首飾,披巾。在最後,甚至為了愛人的前途著想和為替愛人妹妹的婚事考慮,堅決地放棄自己已經得到的幸福。你說這樣的女人是不是值得憐愛呢?

在一張豔若桃李的鵝蛋臉上,嵌著兩隻黑眼睛,黛眉彎彎,活像畫就一般:這雙眼睛罩上了濃密的睫毛,當睫毛低垂的時候,彷彿在豔紅的臉頰上投下了陰影,鼻子細巧,挺秀,充滿靈氣,鼻翼有點向外張開:嘴巴勻稱,柔脣優雅地微啟時,便露出一口乳白色的皓齒,面板上有一層絨毛而顯出顏色,猶如未經人的手觸控過的桃子上的絨衣一樣這段是小仲馬對瑪格麗特外貿的描寫,細緻、清晰、活靈活現,彷彿她標緻的面孔就湧躍在紙上,想讓人好好地欣賞一翻。

在文章中有這麼一幕:瑪格麗特酗酒成性,把自己的身體搞垮,痛苦不堪,阿爾芒心痛瑪格麗特,捏住她的手,把它放在脣邊,兩滴忍了很久的眼淚止不住滴溼了她的手。阿爾芒愛流淚為瑪格麗特流淚,為她不愛惜自己流淚,阿爾芒毫不保留的表達自己的感情讓瑪格麗特猶為感動,作者就是通過對任務真實的描繪和對愛情逼真的寫照讓他作品如此的成功。

就是這樣一位真誠,可愛的女人,最後的命運卻是悲慘的:離開了愛人,不久就因痛去世,死後他們馬上催收賬款和利息,急於拍賣她的物品。

瑪格麗特生前紅的發紫,身後卻非常寂寞。

《茶花女》讀書筆記

今天我真正領略了這部世界名著給人帶來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讀後很久仍顫抖不已。我不知道幾百年來它使多少人同情和傷心地落下了眼淚,但它確實讓我長久不息地難過和同情。

無疑,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壯悽慘的,讓人同情的,美好的愛情,尤其在十九世紀中期資產階級社會早期世態炎涼中,赤裸裸金錢關係的那個社會,更讓人讚歎不已。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那真摯的感情對白卻讓每一個有過戀愛經歷的人身臨其境,漸漸地把主人公與自己融為一體,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的戀愛著想,為他們的歡樂而輕鬆,為他們的悲劇而沉重。

瑪格麗特,一個在巴黎混跡與煙花柳巷的風塵女子,一個身染重病沉痾的女子,一個過慣了窮奢極侈生活的女子,似乎是不應該有真正的愛情的。他似乎只應該有商業的感情,而不應該從中解脫出來,去收穫真正的愛情,靈魂上的慰藉。而一旦獲得,似乎就預示著一個悲劇的開始。她們這樣的人平時只能沉醉在紙迷金醉的物質生活中,盡力掩飾和逃避真情的流露,而一旦確定了真愛歸宿,便會毅然去追尋爭取。瑪格麗特就是這樣的女子。

阿爾芒,似乎十分喜歡瑪格麗特。實際上,他也確實十分愛著那個女人。可是他那多疑的性格(或許每個男人都具有),卻讓他實際上造成了這場悲劇。他貌似很堅定地追求著這段愛情,卻實際上很軟弱。他未能最終說服和反抗父親的逼迫,儘管他做了努力。尤其是當瑪格麗特離開他後,做了N伯爵的情人後,他那糊塗的判斷力和可恥的侮辱行為,讓我恨不能把他撕下來痛扁一頓。他自始至終沒有拿出果斷的勇氣來追求他們的幸福。他沒有在瑪格麗特放棄時候強迫她重拾起愛情的信心,而這種強迫我可以肯定瑪格麗特是很願意接受的。

這段愛情自始至終就沒有一個堅實的經濟基礎,似乎註定了他們的悲劇。但我認為這並不是主要原因,因為瑪格麗特最後已經放棄那每年十多萬法郎的生活,而跟隨阿爾芒去過那田園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時,經濟已不再是問題了。還是阿爾芒不果斷地去強迫她,離開巴黎,去另外一個環境去忘記過去。而實際上,他有很多機會可以這樣做。

這讓我想起了杜十孃的悲劇,儘管阿爾芒好過千百倍那個秀才。但結果無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這悲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