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8篇

當大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可以通過寫一份心得體會來記錄當下最真實的感受,想要自己寫的心得體會得到別人的認可,我們就要以誠懇的態度對待,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師培訓心得體會通用8篇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1

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學區組織的暑期教師培訓,本次培訓的目的是通過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從而整體強化教師隊伍的執業能力。短短的幾天時間裡,通過學習各種檔案和會議精神,以及聽專家報告都讓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在此,我總結了這次學習的體會和收穫:

一、教育就是愛

首先,教育的本質就是愛,沒有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既然選擇,就必須熱愛。熱愛教育工作,是一名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最基本的動力,只有熱愛,才能進取,才能創新,才能奉獻。因此,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以愛來澆灌祖國的花朵,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的教育原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培養,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健全的個性。不以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和教育效果的唯一標準,正如市教育局張雲飛局長所講,我們每個教師手上都要多幾把尺子,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不同的孩子,只要你會用尺子,學會真正地用心去衡量,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甚至是可造之才。因此,我們要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從內心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用心去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或許將來的牛頓,將來的愛因斯坦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其次,對學生的愛也是師德素養的一種體現,崇高的師愛就是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都應該關心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個性孤僻,成績稍差的學生。要以足夠的愛心去幫助他,要以持久的耐心去輔導他,要以母親的細心去關注他。多一點關心,少一點冷漠;多一點耐心,少一點埋怨。“把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用愛心、耐心和關心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提高興趣,從而真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知識就是財富

一名教師的知識儲備量直接關係到教育的質量,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的職業特點,一要不斷地學習和追求新的知識,學會創新,積極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個人修養,嚴謹治學、精益求精、厚積薄發,用“一眼泉”來給學生“一碗水”。二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應此,教師應該時刻為學生做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當好榜樣,才能受到學生的尊重,得到學生的愛,才能有效地促進對學生的管理,從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所以當教師有了豐富的學識和為人模範的言行,才能讓學生長久地受益於這兩種財富。

總之,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我們就不能無愧於這個光榮的稱號,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覺悟,從業務上狠抓素質,從師德上加強修養。用凌校長的話說,就是要本著職業良心,一切為了學生。用愛去感化學生,用人格去感染學生,用魅力去影響學生,用行動去證明我們可以培養出明禮、誠信、守法、自尊、自愛、自信,具有創新能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才!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2

“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這是《國家英語課程標準》關於“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中”明確提到的,這裡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指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通過這次培訓,現在我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意義

學生的主觀能動,通俗地說,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他們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並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物件。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裝置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在教學實踐中,同樣一個老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一。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已成為一項教師所面對的重要課題。

二、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一)以明確的學習目標激勵自身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

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保障其主體地位的決定者。學生為了能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把自己置於主體地位,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要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當今時代是資訊時代,中國越來越與世界緊密相關,而英語就堪稱為時代資訊的首要載體。對於我們來說,學會英語就等於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聯絡得更為密切。學生們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絡起來,才能真正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真正學好這一門課程。

2.要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全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而獲得的。

3.要善於自我激勵學習動機。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才能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4.要善於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要自覺地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並以活躍的思維狀態去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同時,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並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3

組網,是學習網路的最複雜應用技術。同時也只有真正集大成者,才能構建出一個合理、簡潔而且高效的網路應用環境。在沒有學習這門課程之前,我已經知道,企業區域網的搭建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綜合佈線,事實上那只是區域網組建的一個重要部分。

學習這門課程,分為理論學習和工程實踐學習。對於在野馬的這門課程的學習,我想自己力求能對組建網路的流程有一個清晰的理解,對它的一個大的架構有一個詳細的瞭解,對所涉及的知識點有一個全面的概括,對現在流行和將來可能成為主流的乙太網技術,也就是區域網技術有一個瞭解,那麼對於在校學習的學員來說,學習目的就已經達到。這門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廣而雜,對各知識點的理解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最後還是出在網路基礎這一部分,各種通訊協議,資料傳輸原理,協議的應用、通訊裝置的除錯維修及其和作業系統的配合,這些都需要建立在網路基礎之上,而大多學員在沒有做實際的工程之前是不會以感覺到這點的。而且很多學員在區域網出了問題時第一反應是亂,沒有頭緒,其實靜下心來從原理上去想問題,一般都會找到可能的問題點,然後拿出解決的方案,自然迎刃而解,我們所缺少的是經驗、對常見問題的解決思路,對常用裝置和軟體工具的熟悉不夠,但掌握這些是早晚的事,打好基礎才是現在的關鍵。

學校對企業區域網組建這門課程的講述還是非常全面的,從區域網的作用、分類,區域網的相關概念與常見標準,區域網中常用的通訊協議講起,到常見區域網技術的應用,通訊介質的介紹和應用,網咖技術,中小企業組網,最後是典型案例分析、技術以及防火牆和網路安全等一系列課程,非常系統化,思路清晰,給學員以後的工作指明瞭學習的目標和處理問題的方向、思路。

總之,在學校的學習好比是十年磨劍,你打好了基礎,才能學習獨門的絕技。能入門,能有一個紮實的功底,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思路,那麼,在野馬的學習已經足亦,當然,有餘力的同學除外。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4

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剛剛"擺脫"學生身份,繼而在夏與秋的交叉口,有幸成為了xx縣教師隊伍中的一員。自此,我開始了人生新徵程。縣裡為了讓我們新教師能夠儘快適應職業需要,更好完成教育教學工作,對我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集中培訓。這次培訓的內容尤為豐富,我收穫頗多。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國小數學教師,現在仍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國小數學教師。”這是xx老師在主持人那長達幾分鐘的各種榮譽介紹後來自她內心真正的自我介紹。大概是都是國小數學老師的緣故,對她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在xx老師張口的第一句話一直到最後她離開演播廳,我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她身上,同時心裡一直有一個聲音——她為什麼這麼優秀。在聽完講座後,我才明白xx老師就應該這麼優秀。在班主任之歌作為開場曲後,xx老師認為一名班主任應該是上得了課堂、hold住多動、開得了班會。其中,xx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一年級下冊找規律這堂課的教學設計,精美的ppt、有趣的遊戲、美妙的歌聲、引人入勝的故事無不讓我佩服,一堂對於我來說簡簡單單的課卻被邱老師上出“花”來了。簡直太精彩了!

聽完她的課後,我想到了自己,同樣是教一年級也是班主任,開學以來用的是學校的課件用的是別人的教案,就算是開學事情繁多,好像我也沒有好好思考過如何上好一堂課,精心設計一堂課。xx老師分享了自己改編的口訣、歌曲,以及作為班主任的帶班方法,還有班級活動設計與實踐,每一次的分享都讓我對她的敬佩又多了一分。講座中,xx老師的話點醒了我,她說每個孩子就是家裡的一片天,孩子笑,則天晴,孩子哭,則天陰。家長把最珍貴的寶貝給了我們,6年後我要還給他們一個怎樣的孩子呢?一年級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尤為重要,關乎到習慣的養成、興趣的培養、學習態度的端正。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好好和我們班的43位孩子相處,爭取做一位可親可敬的好老師。

在xx老師的講座中,我對“好老師”有了重新的認識,xx老師真的是一位“又痴又傻”的好老師。他把稻盛和夫的永遠比昨天多做一點這句話送給我們,我想他一定一直是這樣鞭策著自己,要不然哪裡來的“搶”著去參加公開課比賽。簡老師選擇放棄xx教學的“優厚待遇”回到分宜“翻篇歸零”,即使是這樣他依然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把辦公室當成自己的家,“駐紮”在辦公室,久而久之也帶動了辦公室的其他老師。在xx老師的講座中,更加明白了“身正為範”的含義,教師應該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標準。在xx老師的講座中,感受到了閱讀的重要性,明確了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精神。在最後一天的觀摩課中,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短短的三天集中培訓,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瞭道路,過去的種種皆是序章,精彩的教學生涯才剛剛開始,帶著愛和責任去擁抱明天。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5

為期三天的校本培訓落下了帷幕,但那些觸動心絃的的話語一向在腦海裡迴響。擷取一二共振共生。

杜威說:教育即生長,教師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學生的生長,真正有意義的學習必須體現共振共生的的特徵。僅有師生互動起來,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收到最佳效果。黃厚江教師的“共生教學”主張和吳祖陽教師說到的“教學共振效應”就是要求師生既是教材的研發者,又是學習的合作者,在課堂上要一唱一和,產生情感的共鳴,使語文課堂成為師生感情共振的磁場、享受生活的舞臺。

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師生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一個雙邊腦力勞動的過程。課堂就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就是學生享受學習歡樂,獲得學習成長的地方。那一次去學習,學生沒有教材,肖培東教師呈現了一堂有味、有情的《雨巷》,在讀中感受情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生活,將別人的詩讀成自我的詩。賈玲教師評價說:本課經過文字感受美,經過誦讀體驗美,而語文課的美麗正是由這些細節來生髮,讓學生開出燦爛的花朵,讓他們長出幾片鮮綠的葉子。“生髮”“生長”就是學生的共振與共生。同樣,肖教師在講《外國詩兩首》時,從《未選擇的路》到《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在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時候,肖教師讓同學們把“你”改成“我”再大聲朗讀,當時外面下著劈里啪啦的大雨,雨奮力敲打報告廳房頂的聲音快要掩蓋學生的誦讀似的,肖教師靈機一動,立馬讓學生就環境現場改編詩句:相信吧,歡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學生受肖教師啟發,答案一個個從嘴裡跳出來:相信吧,暴雨過後彩虹將會來臨……一節精彩愉快的課在雨聲結束了,在暴雨中將課堂推向高潮。我想這就是“共振效應”,經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將會終身難忘那堂語文課。

共振與共生也是強調以生為本,以生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體驗為本,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強調學生的體驗,強調學生對文字的主動感悟,品味和理解,僅有讓學生自我去體驗,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建構新知識的主體。我在《活著》整本書閱讀過程中,設定的幾個閱讀任務,其目的就是為了驅動學生去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進取性,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方面的和諧發展。

把深度學習設計出來,讓真實的學習真正發生。“深度學習”經過對教學資料的情感處理,設定情境來增強教學資料的情感因素,以教師進取的主導情緒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產生情感共鳴,讓每一個學生在場,感受課堂的美,當霍軍教師用高亢渾厚的北方方言強調讀“噫籲唏,危乎高哉!”時,眼前彷佛呈現出了高不可攀的蜀道,這就是共振,亦是共鳴,還原了場景,強化了體驗。

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不僅僅是觀文者,更是講文者,把一篇作品講好,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的確是不容易的。若在語文教學中能借鑑共振效應,把握學生的“特定頻率”,因勢利導,使師生同步、和諧,課堂教學自然會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6

在和一些企業領導者聊天的時候,他們常常會主動談及自己想要的生活,其中一個不會迴避的字眼就是“成功”。當記者追問,對於他們而言成功意味著什麼時,回答卻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各種生活方式、價值觀和信念。但通過深入的交流可以發現,成功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它不僅不能量化,而且都帶有自己對人生的不同理解。

成功的定義

一位電訊公司的ceo說:“能結交優秀的朋友說明我生活的成功。這需要你善待別人,如果你不快樂,就很難建立真正的友誼。”那些把結交好朋友並保持深厚友誼的能力視為成功標準的人傾向於認為,沒有友誼,他們就不能達到最終的人生目標和夢想。

一位女性企業家說,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或事業才是成功。對他們而言,追求滿意的職業是最大的滿足,並且堅信“做你喜歡的事,成功就會來。”

一位運動服裝品牌的ceo說:“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整天為缺錢發愁,我7歲的時候就曾發誓,絕不要那樣的生活。”很多出身貧寒的人以財富多寡界定是否成功,但當他們完成了財富的積累後,卻往往感到空虛,或者直接在賺錢的的路上因耗盡精力而病倒。

有一位it工程師對記者說,成功就是可以每天看著女兒天真的笑顏,每天親手給她做晚餐。自己賺的錢可以讓女兒過得開心、滿足,就是對自己最高的要求。

壓力是成功最大的敵人

提及成功,總是避不開“壓力”。因為追求成功總和承受壓力相隨。如何克服壓力,如何儘可能讓自己輕鬆一些,成為企業家們對成功的定義。

據統計,從不同群體企業家的壓力狀況來看,越年輕壓力越大;中型企業的企業家壓力相對較大;醫藥、化纖、鋼鐵和汽車等行業的企業家壓力相對較大,而塑料、電氣機械、儀器儀表等行業企業家壓力相對較小。記者採訪了安徽一家中型醫藥企業的董事長張勇,他對記者抱怨說,焦慮已經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中國醫藥(14.530,0.46,3.27%)企業雖然發展迅速,增長速度快於發達國家市場,但並不表明中國醫藥企業已經整體融入世界市場經濟體系,也不表明中國醫藥企業已經與跨國醫藥巨頭一樣具有穩固的核心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相反,由於藥品品種繁多、仿製品盛行、競爭加劇、人力成本增加、能源短缺等因素,中國的醫藥企業面臨空前的發展困境。”張勇對記者說。由於這些困境,他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強烈的經營壓力。他曾經給自己設限,要求自己到45歲就“金盆洗手”,而眼看著自己即將跨入不惑之年,高息銀行貸款、公司經營模式不佳、缺少主力員工等眾多壓力,讓他感覺很難在45歲之前完成“華麗轉身”。

對此,著名的職場心理學家漆紅對記者談了他的看法:在獲得成功的滿足感的同時,還要學會享受生命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和目標。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7

4月25日,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中層幹部培訓班,學習《醫院精細化管理》的課程,聆聽了吳巨集彪教授的授課。他通過形象、生動的例項,使我受到了一次愉快而深刻的思想與管理知識教育,進一步啟迪了思維,開拓了視野,細細品味感受很多。以下是我個人學習以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我深刻體會到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是一種認真的態度,更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老子云:"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簡做起,從細微處入手,對於醫院的管理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實的工作中,需要做大事的機會非常少,大多數人,在很多情況下,只能做一些瑣碎,單調的事情,但這就是工作,這就是生活。工作中往往因一件小事而導致全盤否定,就會出現100—1=0的現象,因此,在現代管理中細節決定實體發展的成敗。

其次,對我自身而言,通過學習意識到,在日常工作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對目前門診工作而言,應該加強門診的流程管理。完善門診的管理機制,隨著病人對醫院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門診的總護士長在精細化管理的應用上,特別是對護士和導醫的工作都應該有詳細的分工:定崗、定位、定責,只有分工越細,責任就越明確,門診的發展才能越健康,病人的滿意度會提高,職工的滿意度也會提高,這就是大家的希望所在。通過二個多月的對導醫的工作崗位梳理,有了一個分工明確的制度,讓每一位導醫都知道應該做什麼、怎麼做,清晰自己的崗位職責和分工,按照正確科學的程式去工作,使門診導醫的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明顯取得社會效益,充分體現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

應該明白的是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意識,一種觀念,是一種態度與文化,因此,在門診部的護士、導醫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就是對工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精益求精,做每一件事哪怕是小事,都要持高度負責的態度,做到事無鉅細,不斷培養她們紮實,嚴謹的工作風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查,時時有計劃,事事有總結,杜絕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上的盲點,在門診管理競爭中才能步步為贏。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班學習,使我係統,全面地瞭解了精細化管理的深邃,洞悉了精細化管理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對於個人,門診、乃至整個醫院的深遠意義。以往陳舊的、經驗型、粗放式的傳統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領導及員工觀念的創新,“差不多”,“還湊合”的工作心態及工作作風,無法適應精細化管理高標準、高精度、高質量的管理要求,細節決定成敗的管理理念在實際的工作中尚未充分得到重視。我將立足本職工作,放眼未來,與門診的新團隊一起,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為醫院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師培訓心得體會篇8

所謂心得,只不過是我們比普通學生多來幾天而已。其實心得不是來自培訓的,而是來自具體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至始至終,授課的老師們都會強調兩個字:創新。我不憚在這個把創新放在嘴邊,口頭禪化的東西再次說第n+1遍。或許這個話題只能在學生幹部群裡自己說說,而不該說給目光遠大力求發展的leader們。我想講的是——繼承。

我在社聯工作,社聯沒有網路部的檔案,前輩也沒有留下給我任何東西,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摸索和發展;我在校會工作,雖然網路部是有檔案了,可是極其亂,而且幾乎沒有有價值的檔案。我不是在問前人能給我們留下什麼,只是在想,我們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前車之鑑,這話不僅僅是指錯誤的經驗吧。孰不知,我們簡單的整理和收錄,會讓後人少走多少彎路!

我不否認創新,我只是悲哀於“繼承”二字的淪喪。

一個市長上臺,修路造房子,下臺;另一個市長上臺,修路造房子,下臺……這或許不該是個輪迴。新官上任三把火,誰都想在自己的任期裡做出點什麼轟轟隆隆出人頭地的事情,就是不敢去碰碰老的東西,因為,即便你搞好了,那些榮譽或許不歸屬於你,或許你作為一個“繼承者”,並不會收到多少人的關注和讚揚。你搞不好,反而對自己的“業績”不利。我們總算在抱怨後人無法將活動傳承,卻忘卻了自己為了傳承做過些什麼。華夏講壇,已經沒有當年的風華,亂七八糟;跳蚤市場,從當年的熱鬧場面,到今年的僅有兩個攤位,沒有任何人管理,南審bbs罵聲一片。這就是我們的“招牌”活動?創立起這些活動的前人看到這些,他們會怎麼想?

我不知道自己糾結於這個看似讓leader惱怒的話題,會真正有什麼效果。不說也罷,說下一個——團隊精神。

我在任何競選的時候,都會強調一個團隊精神的問題。劉備智不比諸葛亮,武不及關羽,為何能建立三國鼎立之一,我看還是在其強大的領導才能和注重團隊精神上。一個leader或許不需要事必躬親,不需要什麼都懂,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個好的領導者是會懂得將有才能的人聚集到一起,發揮所有人的最大作用。我看著一個個部長們辛苦工作(其實我也是其中之一,可憐我以前沒有副部),整個部門組織鬆散。無奈,真的很無奈。這些大家都明白。其實很多東西只要主席團,只要團委的老師們發個話,就有人明白了。人家總說,校會團委很官僚,我保留這句話。只是說,我們在做一個很複雜很困難工作量很大急需別人幫助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這個團隊的人來幫忙,你做好了也就罷了,做不好,也只有吃不了兜著走的份。可笑,這是廝殺還是團隊,只是感慨於我們過早的世俗了,學校,這個看似純潔之地,終究逃不過,只是社會的縮影。

最後,四個字,剛剛看到bbs一個帖子之後的體會:樹大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