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5篇

通過心得體會,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和壓力,沒有一個深刻的感悟,我們寫出的體會就沒有意義,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5篇

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篇1

對於我們來說,牙科實習首先進入的就是修復科,從實習室在仿頭模上練習一下子過渡到在病人口中操作,從一名醫學生一下子 成為坐在病人面前的口腔科醫生,剛開始大家都有些興奮,又有些忐忑不安,幸好我們有一位既認真負責嚴格要求又平易近人的好老師張蘋老師始終在我們身邊,不斷鼓勵我們,不斷幫助我們,從接診病人到操作的每一步都給予細緻的指導,我們的每一分進步都包涵著老師的心血。

還記得第一次接診病人時的緊張,還記得第一次聽到病人感謝時的欣慰感覺,還有出現錯誤時的挫敗感,這些都是我人生的寶貴經驗,是我人生的寶貴財富。在進入修復科的第一週,老師們就對我們灌輸“服務患者,將患者視為自己親人”的服務理念,同時也教導我們作為一名醫生,同樣也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與技巧。總的來說,大多數患者對於醫生仍然抱著尊敬或者說敬畏的態度,醫生將患者從疾苦中解救出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滿足患者的生存需求,而患者因此也對醫生心懷感激。在我接診病人的十週時間裡,我所接診的病人中的大多數都是十分配合的,我對他們認真服務,態度熱情而誠懇。

當看到患者戴上我製作的義齒露出滿意的笑容時;當患者對我的服務給予中肯的評價時,喜悅之情油然而生,伴隨著的還有沉重的責任感。由於時間和椅位的限制,我們接診病人的數量有限,所接觸到的病種類型也是各有偏重,有的同學總是接到活動的活兒,有的同學總是接到固定的活兒,於是同學們之間戲稱是“固定組”或是“活動組”。由於修復工作本身的一些特點,很多病人首先需要牙周或者牙體的治療,所以很多病人只是檢查一下就轉走了,這對只有9周時間的我們來說,的確是不利條件。

如果在今後的實習中能夠增加門診時間和椅位是再好不過的了。在三小組的輪轉中,我們每一天半就有一天的時間在技工室,為病人制作義齒。由於以前實習時時間有限,基本都是點到為止,掌握基本製作程式,但要做的好還得要付出更多得努力,每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樑徵老師總是不厭其煩地為我們講解,經常加班,只是為了讓我們的義齒做的更出色,讓我們進步地更快。即使生病發燒也堅持工作,我們非常感謝他。在技工室的時間裡,大家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第一週和第二週時,同學們基本沒有接到活兒,相對時間比較寬裕,如果能利用這段時間安排同學去門診參觀,看示教,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穫。

從進入修復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開始面對挑戰,每天都有新的收穫,每天也會發現新的問題,於是我們積極總結,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讓經驗共有,彼此共勉。在總結性小講課上同學就已出現的問題和老師共同探討;在病例討論的課堂上,同學們對於複雜病情查資料,談觀點,教學相長。如果能夠增加小講課的次數,每次不用很長的時間,十到十五分鐘就好,對每天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同學們的進步會更迅速。

我在這五週的修復實習期間,感觸最深的就是,臨床操作與書本上的知識還是有很大距離的,如何將書本知識與臨床操作融會貫通起來,做到活學活用,還需要很長的學習過程,老師就是我們的引路人,老師們的操作經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在臨床上善於向老師學習是我們迅速成長的不二法門。

五週的牙科實習只是我們實習的開始。我們還很不成熟,我們需要老師的提點與引導,但我們有一顆堅定的心,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會沿著前人的腳印,一步一步走下去。

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篇2

我是一位學臨床的醫學生。根據我們的實習大綱,最近正好被安排到社群醫院的防保科實習預防醫學。實習之後感覺我們的社群衛生問題實在太多太多。我在自己的blog上寫過一篇相關的文章,但似乎少人問津,現又補充了一些內容,貼於此處,與大家交流。

目前上海的基層預防工作和流行病學的資料採集主要是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的,其他地區具體的操作方式不詳。就拿上海來說,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就是我們熟知的地段醫院,是構成三級醫療體系的第一環,其主要職能是為所在社群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對疾病進行一二級預防,同時承擔著部分重大疾病的療養、康復工作,在為居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負責對該地區的疾病發生情況進行監測。一個很不錯的想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很多問題。

一、服務物件覆蓋率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物件是社群居民,疾病監控的物件同樣是社群居民,疾病的監控應該是在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同時完成的。但究竟有多少社群居民接受了相關的衛生服務?以下這些問題就出現了:

1、在可以選擇更好醫療服務的情況下,社群居民是否願意接受社群醫院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

2、所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是否適應社群居民的需要;

3、所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質量是否能得到保證;

4、是否能保證大部分的社群居民均能在社群享受到基本醫療服務;

5、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收費是否合理;

以上這些問題直接左右了社群居民的選擇。由於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工作時間與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時間相同,所以大部分在職職工及其子女,小病不上醫院,大病則上大醫院就醫,不會選擇地段醫院的服務。同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低,診療手段單一,也成為了人們不選擇社群醫院的原因之一。按我們帶教的話說來地段醫院就醫的人開藥的比看病的多。最近一段時間,不少社群衛生服中心推出了類似於家庭病房的家床服務,雖有些類似於國外的家庭保健醫生,但實際差距卻很大。同時由於疾病涉及個人隱私,多數人對於類似的上門服務不甚信任,同樣造成了一定服務困難。由於服務物件與監控物件是一致的,也直接導致了疾病監控覆蓋率的下降。

二、醫療資源的不合理應用。由於服務物件覆蓋率低,而疾病監控需要全覆蓋,這樣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大。很多工作靠社群衛生人員上門完成,即便這樣依然不能達到有效的覆蓋率,加上流動人口的增加,進一步加大了疾病監控(尤其是傳染病)的困難。同時由於一級醫院覆蓋率的下降,上級醫院的工作量隨之明顯增大,造成了人手相對短缺的有趣場面,大醫院急診的繁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醫院的工作效率,在治療重病和疑難雜症的同時還要忙於應付社群常見疾病。在社群醫院資源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下,又造成了大醫院醫療資源的浪費。曾幾何時,和一位英國醫生聊起了英國的全民醫療體系。她說,在英國,要進入大醫院就醫,必須由社群醫生的轉診,否則醫藥費一律自付,這就大大提高了醫療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相關從業人員不足,學歷層次不高。從各大醫學院的就業趨向來看,更多的醫學生傾向於去二級或三級醫院就業,去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人少之又少。其實這一點是容易理解的,培養一個醫學生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多則七年、八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自身的發展都是需要考慮的。一個碩士或博士去地段醫院當醫生是很多醫學生和家長所不能接受的,而培養全科醫生又是現在國家培養醫學生的一個方向,任重而道遠。其實在國外,醫生兼職的情況也並非鮮見,我上次碰到的那位英國醫生,既做家庭醫生,又為當地的一家大醫院做心彩超。同時醫院的聯合也是加強各級醫院聯絡的一個重要手段,如果可以將若干一二三級醫院整合起來,促進醫生交流,共負盈虧,情況可能會更好一些。(補充:在後來實習的幾天裡越來越發現社群醫院的工作效率實在是低得可怕,重複勞動率高得驚人。換句話說就是整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在忙些啥。真正隨訪病人的時間少,用在輸入、核對資料的時間多。社群醫院的大部分從業人員自身素質不高,直接導致了工作方法落後。)

四、居民的健康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亟待加強。在大醫院我們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小病不醫成大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現代人常見病較以前也有明顯上升。但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些問題了呢?在社群服務時,我們為病人量血壓,發現高血壓不在少數,有些居民的血壓高達180/110mmhg,自己卻渾然不知,他們中不少是中年人和菸民。今天老師的課上說到一些病人到地段醫院配藥,但不聽醫生醫囑,比如患了糖尿病仍然不控制飲食,結果吃了藥血糖還是一塌糊塗。小病不治成大病,心腦血管意外一旦發生,不但害苦了自己,社會還要承擔很大的經濟負擔。同時還有一些人會以涉及隱私為由拒絕調查,甚至給予調查者假資料,給流行病學調查造成很大的麻煩。

五、疾控傳報網路不完善。該不完善指的不是傳報制度,而是電腦網路。有一些疾病,如精神病,已經可以做到全市網路一體化,在任何市級或區級精神病醫院,只要發現精神病人就能直接傳到網上,相關社群醫院即刻派人進行隨訪。但有很多疾病的隨訪傳報都是人工製表、列印,沒有相關的網路,人力花費極大,尤其是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其實如果可以建立一個全市統一的資料庫,將相關資料定期輸入,就可以減少很多了勞動力。甚至於可以將一部分資料記錄在社保卡或者身份證上,只要卡一刷,資料自動傳報不就可以快很多。(僅是一種設想,不知道有沒有可行性。)

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篇3

8月8日,陶老師問我是不是這個星期就要轉科啦!我心裡有一種痛,我感覺好捨不得大家以及兒科的一切!回想起和兒科一起走過來的日子。

兒科實習是我實習的第一站。實習開始,我總是跟在我的帶教老師陶圓老師的後面,不放過老師的每一個操作細節,每個人都做了小筆記,遇到不懂的我們都及時地向老師詢問,老師總能給我們細細解答,護士工作確實非常的繁雜,老師要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還要負起帶教的責任,感覺她們非常辛苦,心裡非常感激她們。漸漸的我們熟悉了上班的日常流程,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開始嘗試操作,在陶老師放手不放眼的帶教下讓我安心地去操作,給我了一個很好的餓鍛鍊機會,也許只是嘗試,而那一刻我們要拿出自己的勇氣,戰勝自己的。

在蒲老師和其他老師們的護理查房,交接班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一個團隊協作的力量,在培訓護理操作示教過程中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護理操作的嚴謹性。在明老師講的小講座《整體護理》使我們更加深入理解到護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打針、發藥等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心理護理在內的更為複雜的創造性活動,護士不僅要幫助患者恢復健康,還要幫助和指導恢復健康的人維護健康。同時我和醫院的.見習護士姐姐妹妹些打成一片,相處非常融洽開心,非常感謝見習的她們在工作中給予我們很多的指導和傳授實習中的經驗。

實習是一種複雜的生活,我們既要學會做事也要學會做人。做事,實習中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爭取多一些的操作鍛鍊機會;做人,在醫院我們要處理好自己和同學,帶教老師,護士長,醫生,見習師姐妹,病人和家屬的關係。在實習中我體會到了溝通的重要性,深深地體會到了溝通的重要性,體會到了溝通帶給我的快樂。溝通是一門藝術,它是架起人與人之間理解、信任的橋樑。會不會溝通不僅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而且也影響我們的工作。

與病人相處時,我開始並不是喜歡小孩,聽見小孩的哭聲很是頭痛,但是漸漸的我變得是那麼喜歡小孩子,突然休息兩天過後,回醫院沒有看見平時跟在我後面的那個小孩了,心裡卻有些失落我總是想著第一時間跑過去解決問題,我總是用一顆真誠的心盡我所能地與他們交流、溝通。用我的心去感受他們的病痛,體味他們的需求,並給予力所能及的護理與幫助。只有良好的溝通,才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才能充分獲得患者。

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篇4

轉眼幾個月的實習就要結束了,在此期間,學到了很多,也感受頗深,以下我就實習期間的一點心得作大概有以下彙報:

一,學習態度 我們都希望在實習期間能碰到一個好的帶教老師,但只是等著帶教老師來傳授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還是看我們自己的學習態度.在實習期的開始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都成了跑腿的,一點東西都沒有學到.遠沒有了當初剛走出校園走上工作崗位的那種興奮,有的只是沮喪.其實不會學的人就會有這種想法.對於剛剛接觸臨床的我們來說,就算老師放心讓我們自己去打針發藥等各種治療,我想我們自己心裡也是沒底的吧!而在跑腿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很快的熟悉科室環境,熟悉病人等等.所以我認為這所謂的跑腿就是我們從學校走上臨床的一個過渡,是必須要經歷的.

二,學習方法 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準備一個本子隨身攜帶,以隨時記錄.但我想大多數人的本子上面除了老師講到的知識,最多的就是老師所給我們分配的任務了.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個月.直到我到我現在所在的科室燒傷科實習.記得第一天,護士長就對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準備一個本子,學習日記,把所學到的東西每天都要寫下來,其中包括老師講到的,自己問到的以及遇到的問題.就算這一天實在沒有東西可寫,也要檢討一下自己這一天有沒有做錯什麼,哪怕是在別人眼裡不算什麼的,也要堅持每天記錄下來.”就這樣我堅持了一個月,我發現這一個月我所學到的遠比我前面幾個月所學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後面的科室我一直在堅持,而且收穫頗豐.

三,樹立信心 對於實習生來說,實踐操作的機會是屈指可數的,再加上有時我們自己心裡會發怵,不敢上手,這樣在難得的機會面前退縮成了習慣,就很難邁出第一步了,這就要求我們樹立信心,相信自己.

四,溝通能力 在臨床上與病人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病人都不會選擇實習生來打針或做其他治療,甚至有時會言辭拒絕,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病人關係處好了,我想他應該不會再好意思拒絕你了吧.

五,對待病人的態度 我們如果從心底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處處為他們著想,那麼病人也就會把你當成家人了.我想如果我是病人,寧願多挨一針,也要把機會留給自己的親人吧.哪怕很疼嘴裡也會說“你打的真好,一點也不疼”.

六,準備工作 在進入每一個科室實習前,最好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我在進入燒傷科實習前,複習了燒傷外科的基礎知識:燒傷面積的計算,大面積燒傷的補液原則及補液公式等等,這樣不但可以給護士長及帶教老師留個好印象,還可以使自己在工作的時候有了學習的目標,有百利而無一害.以上就是我的幾點實習心得,希望能對正在以及即將走上實習崗位的學妹有所幫助.

校醫院實習心得體會篇5

在罵聲中成長轉眼在腎內科實習已經滿三週了,自己似乎也在慢慢成長,雖然經常捱罵,但是也在罵聲中習慣反思,習慣什麼事情都去追求完美,腎內科護士實習心得。

實習的第一個科室,有了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寫首程,第一次寫病程,第一次寫醫囑,第一次開西醫的處方,第一次值夜班,第一次交班,第一次測了那麼多人的血壓,當然還有第一次被老師罵得那麼慘,第一次覺得自己原來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少很少,大學的第一次會有很想哭的感覺,自尊心,自信心嚴重受創的經歷。

在腎內科,三週了雖然還是有捱罵的時候,也在慢慢的成長一些,學到的東西也在一點點的積累,下班後即使已經很累很晚,但是還是會堅持看書。

只是會在某天晚上已近十二點爬上床的時候,會有一種錯覺--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才會到盡頭,o(∩_∩)o~。

直到現在不去醫院就覺得自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做.真的是慢慢習慣就好了,慢慢習慣身與心的同時疲累,慢慢習慣高效率的做事情,然後不停的在17個小時不睡覺的時間裡擠出學習的時間;慢慢習慣每天早上不到七點就會自然醒來,然後閉著眼睛去洗漱,在冷水的激靈下嚇跑一大半的瞌睡蟲;慢慢習慣,有的疾病,作為醫生的`你也是無能為力的;慢慢習慣病人的求生慾望,在現實面前,是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慢慢習慣,某一天因為某些病人而鬱悶而無奈,而悲傷,而感動.慢慢學會坦然的面對生離死別,慢慢學會在醫院裡管好自己的嘴,少說話多做事;慢慢習慣帶教老師的罵聲,護士老師的叫吼聲;慢慢學會要有技巧的跟病人溝通,所謂的醫患關係,我還只是見到了一小點;慢慢學會知道有的東西是比較黑暗的,慢慢學會要想不斷的提高就得不停的看書,就得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慢慢學會厚臉皮,慢慢學會偶爾偷下懶;慢慢學會隨時帶著筆跟本子,記錄下所有老師講過的每句你現在認為是廢話的話。

本人的廢話還是有點多的,(^o^)/~,下面就簡單的說下這三週自己在腎內科待的一些具體的小心得與體會。

只是希望在實習期滿後,再回首,自己的腦地啊可以顯得不那麼空白,o(∩_∩)o~首先是病程的書寫,一是語言要精簡;二,寫的東西要有依據;三老師處理過的病人,或者是有取消什麼醫囑,又有哪些新醫囑,病程裡必須要記錄;三,在腎內科,基本上每個老師都會有透析的病人,一般是三天一次,所以你必須記錄;四,病程裡不要有絕對的字眼,這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技巧;五,用詞用字必須是醫學術語,不要想當然的寫;六,不能有塗改,不能有錯別字;最後一點是,手術記錄(在腎內主要是橈動脈和頭靜脈的內瘻成形術和頸靜脈插管術,基本上後者都是老師記錄。

)當然上面所說的一些應該是適用於所有病程的抒寫。

其次是新入院病人的處理,包括詢問病史,查體,寫首程,入院記錄等等。

首先是問病史,一搬病人都是從門診收入,所以說門診那邊已經有了初步診斷,那麼你問病史的時候就要儘量收集支援診斷的證據,現在的主要症狀,然後是既往史,曾經都做過哪些治療,吃過那些藥,現在還有沒有在吃?做過哪些檢查。

一般腎病科的病人重點還要詢問血壓,小便的情況,有無糖尿病史.,然後是個人史,家族史,過敏史,婚育史,女性病人還要問月經史,病人的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