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學習心得體會精選範文四篇400字

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這90天的一半,在秋分這天,太陽幾乎是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學習心得體會精選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歡迎你的參閱。
 

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學習心得體會精選範文四篇400字


中國農民豐收節學習心得體會1
 
  20xx年9月份,在中秋節與國慶節之間,還有一個重要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設於秋分的這一節日,包含著對農業豐收、農民勞動的禮讚,對農耕文明的傳承。農民是豐收節的主體,這提醒我們:自己的口糧來自農民的勞動,我們是世界最古老燦爛農耕文明的子孫,要不忘本、不忘恩,不忘其初。
 
  不忘本,就是不忘糧食這個生存的根本。糧食是生命賴以生存的基石。“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有人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生命的魅力無不閃現著“糧食的光芒”。豐收節是對每一粒金燦燦的顆粒飽滿穀物的禮讚。從華北麥田到江南稻浪,從陝北高原的小米飄香到黑土地上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就是我們每日的食糧,是我們生存的根本。無論將來科技如何發達,智慧機器配備怎樣的新能源新動力,我們每天還得吃五穀雜糧。“民以食為天”,說的就是這個“天”。
 
  不忘恩,就是不忘種糧的農民及其土地。農業根基穩,發展底氣足。“三農”領域的成就,是全黨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廣大農民和農業戰線工作者辛勤勞作的結果。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引用過威廉·配第的名言“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沒有比“口糧”二字更基本的財富了,這財富就來自於斯土與斯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來自披星戴月汗流浹背的勞動者;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子,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命根子。每一個人都能夠也應該身體力行,尊重每一個勞動者,感恩每一寸土,珍惜每一粒米,都是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實現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不忘其初,就是不要忘了農耕文化中天道酬勤這個精髓。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華夏先祖在黃土地上篳路藍縷,“沐甚雨,櫛疾風”,創造了我們的歷史,創造了獨一無二的生產生態生活系統,推動了世界農業發展,保障了炎黃子孫生存繁衍,促進了人類社會進步,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春種秋收,天道酬勤,培育了中華民族誠實、寬厚、善良、謙遜、堅忍等傳統美德,使歷盡滄桑的中華民族總能從苦難走向輝煌。
 
  今天,在世界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中,在摩天大樓與人工智慧的時代,中國農民豐收節提醒我們與農村、農民、農業的血肉聯絡。我們要在全社會營造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穩固大國農業根基,鉚足中國發展底氣。
 
  中國農民豐收節學習心得體會2
 
  秋分時節,我們迎來了中國農民豐收節。春種秋收,春華秋實,農民們一年的辛苦耕耘,終在金秋時節收穫累累碩果。勞動人民最光榮,也最值得人民尊敬,此刻他們不僅洋溢著收穫的喜悅,而且又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
 
  禮讚豐收節,讓農民辛苦耕耘,付出終有收穫。農民最樸實,他們敦厚實在、勤勞勇敢,他們“晨興理荒_,帶月荷鋤歸”辛苦耕作,將自己的汗水澆灌在自己的那畝土地上,年復一年生長出希望的果實。他們辛苦付出,就是為了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充足的物質資源,用只佔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這些辛勤付出的勞動者,在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浪潮中,通過“摸著石頭過河”,成為了“稻田裡的守望者”,實現了糧食產量連續12年增產,他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主力軍,書寫了鄉村振興的壯美詩篇。
 
  禮讚豐收節,讓農民努力奮鬥,生活更加美好。“豐收”的前提是努力,是奮鬥,也是農民的自我成長和價值追求。“天上不會掉餡餅”,所以每一個人要為自己的豐收“擼起袖子加油幹”。“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今年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年,一切改革利好指向農村,當前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極大滿足,並逐步向小康生活邁進,豐收的日子也是他們美好生活的開始。
 
  禮讚豐收節,讓農民緊跟時代,地位得到認可。9月22日,向全國億萬農民祝賀中國農民豐收節表示:“我國是農業大國,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廣大農民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這一節日的設立,凸顯了農業大國的農民情懷,進入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需要把農民作為一項受人尊敬的職業來看待,結合農村農業發展需要,讓更多有文化、懂技術的人才進入到新型農民的隊伍中來,傾注更多的智力和科技,讓農業發展更加多元化、產業化,壯大農業產業發展,真正讓農民的地位得到認可,讓豐收的寓意得到提升。
 
  豐收的日子承載著四季的酸甜苦辣,留下了歲月印刻的足跡,寫滿了寧靜溫馨的幸福生活。禮讚豐收節,致敬奮鬥者,讓我們一起迎接“三農”工作中的新挑戰,讓農民更加受人尊敬,讓農業更加有奔頭,讓農村更加安居樂業。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慶祝豐收、共同致敬勞動、共同感恩大地、共同分享喜悅。
 
中國農民豐收節學習心得體會3
 
  “瞧瞧,這晚稻,穗大,籽粒飽,看來今年秋糧又要豐收了。”湖南省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大戶陳世丹忙得很,一邊忙著“三秋”生產,一邊還忙著把承包果園裡的優質黃桃通過電商賣到各地。
 
  中國農民豐收節,體現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高度重視。通過這個節日能夠更好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更多熱愛農業、關注農業的人投身農業發展的事業之中,為農業農村的長遠發展注入更多的力量。今年,從農民豐收節中我們看到的是豐收的喜悅,也感悟到了高質量農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為新時代的農業賦予了新的。
 
  綠色農業,成為農業發展中的“新”力量。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吃是生活中的大事,而隨著物質生活不斷的滿足,大家對生活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場對農業的需求也呼喚“綠色化”,在農業的生產上也需要走綠色發展之路。今年以來,我國實施輪作休耕試點3000萬畝,繼續調優農業投入品結構,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這樣的綠色農業也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是新時代農業改革的一個大邁步。
 
  現代農業,成為農業發展中的“新”渠道。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今農業生產已經走上了現代化,不管是播種、施肥還是收割都能夠看到機械式的生產,讓我們看到“科技+農業”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的主流,也成為了農業發展中的“新”渠道,更能夠提升中國農業的競爭力,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民豐收節是農民晒豐收、慶豐收的節日,讓我們看到了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取得的巨大成績,更讓我們看到在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不遺餘力,也看到中國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還有一段路程,需要凝聚更強大的力量,才能夠更好地譜寫我國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的華彩樂章。
 
中國農民豐收節學習心得體會4
 
  又是一年秋分時節,太陽直射點緩緩落腳至赤道,20_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即將到來。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當前,我國正處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不斷提高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尤為必要。因此,開展“送技術”活動的落腳點就是促進經濟發展,讓群眾得到實惠,這就需要黨員幹部協助抓好產業規劃 積極向所結對聯戶的農戶(居民)提供產業發展 致富專案資訊 協調信貸 技術培訓等幫助,扶持群眾依靠發展產業發家致富,讓他們能在自我努力中找到自身的價值。
 
  黨員幹部在走訪瞭解 摸清實情基礎上,要綜合分析“三農”發展狀況,從制約農業發展 農民致富的“源頭”做起,採取“出路子 供資訊 幫錢物”等行之有效的幫扶措施,幫助脫貧致富。同時,要聯絡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技培訓,幫助困難群眾提高脫貧致富能力。只有讓“輸血與造血”的幫扶並舉,才能立足於農村的長遠發展,幫助他們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推而廣之,如果更多的官員 更多的基層政府都能“俯身彎腰”,真正放下身段 撲下身子 放下架子,帶著真情實感去融入群眾中,做到“望聞問切”,多看看群眾的菜籃子 米袋子,多問問柴米油鹽,多瞭解廠礦企業的生產狀況,才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才會受群眾歡迎,被基層接受。
 
  總之,送錢送物不如送培訓技術。服務“三農”,需要技術要領直接到人搭建起平臺,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市場資訊,進行“零距離”服務,農民只要在田間“點菜”,農技人員就上門“送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