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五篇

《戰國策》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五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鑑,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五篇

《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1

《戰國策》是現在儲存下來的不多的記載戰國時代的歷史文獻之一。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依次分國家編寫的。比較客觀地記錄了當時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是戰國曆史的生動寫照。西漢末年劉向將其編訂為三十三篇,正式定名為《戰國策》。我近日閒來無事,便將其潛心“攻讀”了一番,覺得有所斬獲。

全書讀下來最大的感覺就是一個字“詭”,真的很“詭”。由於《戰國策》的基本內容是戰國時代各國謀臣和策士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辭令,故而儲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所謂縱橫家,也是戰國時代獨有的一派。當時的政客分合縱與連橫。連橫及與秦交好,而合縱則是各國合力抗秦。於是乎,抱有不同政見而又渴望權力以一展巨集圖的策士們,比如蘇秦、張儀等等便開始了一番波瀾壯闊的對決。

舉個例子吧,《戰國策·秦策三·齊助楚攻秦》中,張儀就完美演繹了一個說客足以扭轉乾坤的能力。話說齊國援助楚國打秦國,佔領了曲沃。秦王想要討伐齊國,可是齊楚邦交友善,無從下手。於是張儀自告奮勇前去楚國遊說。他對楚王說:我們秦王最敬愛的是您,我們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們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齊王,我們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齊王。可是您怎麼能和他這樣的人為伍呢?因為齊國太醜惡了,所以我們秦國想要討伐他,可是貴國卻和齊國相交甚歡。所以秦王無法好好聽從於您,我們也不能好好侍奉您。如果您能和齊國斷交,我會懇請秦王把方圓六百里的土地獻給您。這樣您不但削弱了齊國,交好了秦國,還增強了自身實力,豈不是一舉三得?

張儀看似出了個高招,將楚王說得是心花怒放。可是當楚國與齊國絕交後,張儀卻“耍賴”再也沒有出現。楚國沒得到土地,齊楚兩國最終被秦國各各擊破了。

其實,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管中窺豹”一般地看出《戰國策》中的那些策士的說辭,大多都是引用生動的寓言故事,或者是暗喻、譬喻等等,他們大多步步為營,層層推進,通過一個又一個看似常理而又十分詭異的小觀點,讓你不斷對其進行認同,小觀點聚沙成塔,使得你最終不知不覺的對他的觀點表示贊成。

這就是我讀完全本書最大的感覺。“詭”!各色人士詭異的性格不說,最令人稱道的就是說客們的詭辯了。一則又一則充滿邏輯思想而又爭鋒相對的說辭,一篇又一篇向君王們闡述自我見地的高談闊論,處處彰顯著策士們的睿智以及語勢磅礴。

不得不承認,古人的智慧完全不亞於現代人。他們的思想、智慧使我徹底折服,這是《戰國策》給我帶來的巨大震撼。

《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2

以前注意好久了但總也買不到《戰國策》的全本,所以感覺讀起來也沒有什麼意思?但是總感覺這本書要讀一讀,畢竟是點綴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歷史的瑰寶。沒辦法就列印了整版的《戰國策》每天讀一節。

“秦攻宜陽,周君謂趙累曰:”子以為何如?“對曰:”宜陽必拔也。“君曰:”宜陽城方八里,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公仲之軍二十萬,景翠以楚之眾,臨山而救之,秦必無功。“對曰:”甘茂,羈旅也,攻宜陽而有功,則周公旦也;無功,則削跡於秦。秦王不聽群臣父兄之義而攻宜陽。宜陽不拔,秦王恥之。臣故曰拔。“君曰:”子為寡人謀,且奈何?“對曰:”君謂景翠曰:‘公爵為執圭,官為柱國,戰而勝,則無加焉矣;不勝則死。不如背秦援宜陽。公進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易爆不事公;公中慕公之為己乘秦也,亦必盡其寶。’“

秦拔宜陽,景翠果進兵。秦懼,遽效煮棗,韓氏果亦效重寶。景翠得城於秦,受寶於韓,而德東周。”

這是《戰國策》中東周策,第二節。裡面的計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戰國時期,秦國之強大,如果美國現在在世界的地位。那麼儘管宜陽兵強馬壯,但是與強秦居全國之力來攻佔宜陽,想比也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無論怎麼正面的防禦,宜陽必失。在這種情況之下避秦之鋒芒才是上策。所以在秦攻佔一樣以後,秦王嬴得了面子,周天子再去威逼利誘景翠,使景翠出兵,失去宜陽得到煮棗,景翠得珠寶,還感恩與周。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智慧,這種策略,雖與戰略想比未必是上上策,但是也可以作為戰略的極其有用的補充。

《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3

“三寸之舌,勝於百萬雄兵。”這句話真實的寫出了戰國時期政治家的重要。他們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裡,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兩語就挽救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要是換成那些有勇無謀的將領,不僅會興師動眾,搞不好還會使利益盡失,引起“眾怒”。

在《戰國策》第一篇“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中,秦國想借口向東周索要九鼎,從而來得到地盤。齊國也想得到九鼎。周臣顏率便出使齊國,答應如果齊國將秦軍殺退就將九鼎送與齊國。事後齊國向東周索要九鼎,顏率再次對齊王說:“九鼎不像普通的東西,拿著就可以走,一個鼎就需要九萬人才能抬動,九鼎就需九九八十一萬人,當路過樑、楚兩國時一定會被奪去。”所以,齊王取消了求取九鼎的打算。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做事情要名正言順,就是推卸責任也要找一個合適的藉口。

在對付一些小人時,我們可以使用反間計。宮他從西周逃到了東周,將西周的機密全部洩露了。西周國君非常生氣。馮且便拿著三十兩黃金的一封書信前往東周。信上寫:“若能辦成,你就盡力,若不能就趕快回來,事情洩露了便自行了斷性命。”信使故意讓東周軍兵抓住,東周國君看到信,馬上把宮他殺了。馮且借刀殺人,使宮他真麼努力也沒有用。使用反間計一定要嚴密,否則就會引起眾怒。

做什麼事都要憑智慧,曉之以理才能說服他人。其實很多事只要輕輕一點可以捅破,可是當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該說的一定要說。

《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4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當再次讀起這句詩,他恍然出現在我眼前。一襲黑袍隨風而起,他是兩千年前那位著名的劍客,他亦是一名:死士。他有一個如青銅般的名字,他叫----荊軻。漉漉雨雪,秦世恍兮……

公元前227年,即秦統一中國之前的六年。當時,秦已於公元前230年滅韓,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趙,秦統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國是一個地處北方的小國。當初燕王為了討好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為人質。“秦遇之不善”,太子丹於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破趙以後,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為了抵抗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當初在秦“見陵”之仇,決定派荊軻劫持秦王,想要挾秦王歸還秦侵佔的各國土地;如果要挾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國內部的混亂。

即便是知道前方是死路一條,你面不改色依舊毅然前行。“易水訣別”讓我為之動容,我竭力去揣摩你當時該有的心情。但,除了入骨的涼意和慘慘慼戚的築聲,什麼也沒有……我想,你是知道的是吧?你知道自己是一名劍客,但更是一名死士,你的存在的一樣就是為那個所謂的主子送命。你亦知道,以自己的身份是不配與活著的人交誼的。咸陽宮的大殿,是你的刑場,而你成名的地方,遠在易水河畔。

你上路的情景如炊煙裊裊出現在我眼前:白幡獵獵,千馬齊喑,以白衣冠送汝的太子及賓客,誰都清楚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那在寒風中屏息待發的劍匣已如結冰的水般緊固,那淡淡的似有若無的血腥味兒……我想,連易水河畔的瞎子也知道會發生什麼,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荊柯啊,漸離的悲歌已在易水河畔奏響,你一身傲骨帶著一顆赤誠之心,提著樊將軍的頭顱,拿起用地圖包裹的匕首,你義無反顧的踏上這條充滿荊棘凶險之路。但我知道,你無怨無悔,在你心中,死士的含義就是死,這遠比做一名劍客更重要。你,亦認準了那個比生命更大的東西:義。即使血灑咸陽殿,你亦是英雄,你為榮譽而死,你死亦為榮。

你死的壯烈,你亦是後人的楷模,你成了一座萬世流芳的美學碑文……

你讓我知道,渴望壯烈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壯烈不因生命的長短而消逝,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改變。壯烈的人生,每個人都有權擁有。當屈原縱深投向汨羅江,滾滾波濤浮起他的衣袂,這是何等的壯烈!當譚嗣同引頸就戮菜市口,高歌“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是何等的壯烈!當文天祥兵敗被俘,吟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何等的壯烈!

你亦讓我知道,壯烈有時不一定要驚天動地,它也可以是一種平凡。秋風起,秋葉落,為來年樹的萌芽,枯葉不也做了壯烈的選擇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蠶和蠟亦是選擇的壯烈。當花枝枯萎,我將它連根撥起,啊,根?你已不在醜陋,因為花的美是你靈魂的甘露,你的選擇亦是壯烈的不是嗎?平凡而可貴……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我為荊軻感到驕傲,他捨生取義,使生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他死得其所,死亦為榮。他使我明白,要選擇勇敢,要選擇忠誠。造物主創造了生命,讓世界活力四射,精彩紛呈……他讓我知道生命如同寓言,其價值不在長短,而在內容。

《戰國策》讀後感心得範文5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這淒涼而又悲壯的歌聲中,荊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一輛馬車,一個待從,一把匕首。他知道此行將意味著什麼,他同樣知道後果將會怎樣,但他義無反顧。為了一個國家的存亡,為了一個人的心願和一句永不悔改的承諾。他是應該回過頭來看一眼的啊!其實,當他回過頭時,看到的已不再僅僅是燕國,而是這幾多留戀的人世啊!但他終究沒有回頭,昂然大步踏向秦關。

史家們對荊軻的評價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贊他為英雄,有人稱他為豪傑,而有人則嘆之徒具匹夫之勇。我無法回到過去親眼目睹事情的經過,也無法找出哪位史學家的失誤。我只相信就在荊軻頭也不回地離開燕國的那一刻,或許只有一分鐘那樣短暫的時間裡,他是一個英雄,一個無悔的英雄。

人們對英雄是嚮往的。在小說裡、電影中看到出手揮金如土、豪氣沖天、武功蓋世的英雄時人人都會讚歎不已,而自己也做著這樣一個英雄夢。但無論英雄的形象如何改變,書本上的文字如何變化,小說和電影中都會有這樣一相同而且永遠不變的潛臺詞:“本故事純屬虛構。”而當人們沉浸於虛構中時,已將英雄的定義染上了虛構的色彩,於是他們感嘆這世間已經沒有英雄。其實就在他們感嘆的時候,身邊已經出現了無數的英雄。

當一個歹徒持刀搶劫,而在場的人卻只願成為觀眾而袖手旁觀的時候,有人大聲喝道:“住手!”當一場大火燒遍整棟樓房,人們皆自顧逃命,一位殘疾人無法走出房屋而絕望地呼救時,有人毫不猶豫地跳進火海……

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只是在人們眼中卻已成了“小事”而不重視罷了。或許他們的結果同荊軻一樣:大喝“住手”反而被打成重傷;跳進火海結果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因此,他們永遠無法成為人們眼中的英雄,無法名垂千古。但我敢說,當他大呼“住手”,當他跳入火海的一剎那,或許只有一分鐘那樣短暫,但他們是真正的英雄。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在戰亂的年代,人們是需要英雄的。諸侯爭霸,群雄並起,英國需要荊軻。在八年抗戰、抗美援朝歲月中,無數英雄為捍衛祖國而壯烈犧牲,他們是一座豐碑,將永遠屹立在人們的心中。而在今天,在這和平的年代裡,英雄已不再是戰爭年代浴血戰場血烈士,而是一個個無名的勇於挺身而出的一分種英雄。他們就像點點繁星照亮了黑夜,映耀著整個天空。

一分種固然短暫,但一的英雄卻永恆,他們將永遠記在人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