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零的故事讀後感6篇

讀後感可以幫助讀者發現書籍中的美學和藝術價值,讀後感是我們對作品中的懸疑和推理的思考和猜測,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零的故事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零的故事讀後感6篇

零的故事讀後感篇1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國名人故事》的書。這本書裡有幾百多箇中國名人,我看了深受教育。這本書裡的人物是我的榜樣,好好學習他們奮鬥精神,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在這本書裡,我知道了很多發明家、思想家、醫學家、科學家,像李四光、魯班、華佗、張仲景……他們的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們都是從小到大認真學習,不怕苦不怕累,所以他們都取得了成功。

我覺得發明和醫學最重要,如果沒有發明,就沒有今天的電腦、電視、計算機、紙、電燈、電話等。如果沒有醫生,人們就會病死的,人們就會承受疾病帶來的痛苦。就是因為這些名人的不斷努力,我們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他們,那中國會是什麼樣呢?

是科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工作,珍惜一切,把育人工作作好。

零的故事讀後感篇2

奇蹟!真是從古至今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紅軍長征的故事讀後感400字。這是我看完《紅軍長征的故事》這本書之後,從內心發出的讚歎。它已經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讓我終生難忘!

奇蹟!數千人馬萬里長征,面對的是百萬虎狼之師,前有堵截,後有追兵;江河洶湧阻去路,群山險要助敵兵。他們卻履險如夷,橫掃千軍,這難道不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嗎?面對著飢寒交迫,刀山火海,這一重又一重令人無法相信的困難卻被這支隊伍戰勝了。這支被譽為天下無敵的隊伍,就是紅軍!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紅軍進入了草地,讀後感《紅軍長征的故事讀後感400字》。由於三個小同志得了腸胃病的關係,所以指導員就讓炊事班長照顧他們。

三個病號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營地,班長就到處挖草根,和著青稞面給他們做飯。不到半個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飢餓威脅著他們。雖然班長到處找野草、挖樹根,可光吃這些怎麼能吃飽呢?班長眼看著他們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攏眼。有一天,班長在河邊洗衣服,忽然看見了一條魚躍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縫衣針,彎成了個鉤,讓三個同志吃上了新鮮的魚,喝上了魚湯。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們吃魚的時候,班長從來不吃東西。後來,這位小同志發現班長在吃他們吃剩下的食物,眼淚就禁不住流了下來。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長卻餓暈過去了,三個小同志急忙去釣魚,做湯,可班長還是為了他們而犧牲了。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盡後來顏。紅軍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去讚揚和學習。要跟紅軍一樣不怕艱難險阻!

零的故事讀後感篇3

我小的時候,奶奶經常給我講起雷鋒的故事,因為雷鋒,我知道了做好事,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好人。

?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讓我刻骨銘心: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在生活的倉庫裡,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雷鋒叔叔活著的目的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他做到了,他的一生都在為人類的美好生活付出勞動,當別人沒午飯吃時,他拿出了自己的午飯;當著火時,他衝在第一位;當群眾有困難時,馬上去幫忙。這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雷鋒精神,而我卻忘記了那銘記於心的雷鋒精神,忘記了雷鋒叔叔那樂於助人的美德!

記得有一次,我因為起得太晚而匆匆忙忙地從家中奔向公交車站,當我坐上公交車時,心裡長舒了一口氣,心想:還好趕上了,不然遲到了那可就麻煩了。正當我悠閒地坐在座位上時,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也上了這輛車,可是老奶奶卻沒有座位了,她跌跌撞撞地走到了我的面前,勉強站穩了。可是,車子剛行駛了一會兒,司機就來了一個急剎車,老奶奶沒站穩,無意間踩到了我的腳。這可是我的新鞋子啊,我每天都像寶貝似地打理它,可是現在……哎呦,我心愛的鞋子啊!這個老奶奶也真是的,連站都走不穩,還踩了我的腳,真是太不小心了!如果車上沒人的話,估計我早就爆發了,我抬頭看看,大家都在看著我呢,我也只能忍了。

然而現在想起來,我是多麼的後悔啊。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不但沒有樂於助人,還這樣去埋怨那位年邁的老人,真是太不應該了。如果是雷鋒叔叔碰到了這件事,他又會怎樣做呢?

雷鋒叔叔在他的日記了記錄著點滴美好,記錄著人生目標,他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只要哪裡需要幫助,哪裡就會有雷鋒叔叔的身影。《雷鋒日記》就像一盞明燈在我心中永遠閃爍。

雷鋒同志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士;雷鋒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卻有著不普通的愛心。那麼關於讀《雷鋒故事》有感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雷鋒故事》有感範文6篇,希望可以分享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鑑。

零的故事讀後感篇4

今年暑假,我讀了《地球的故事》這本書。這是一本關於“人”的地理書,注重的是人文地理。這本書的宗旨是“把所有的高山、城市、大海統統放進地圖裡,只告訴我們生活在那裡的居民的情況,告訴我們他們為什麼會居住在那裡,他們來自哪裡,他們在幹什麼。把人類關心的故事寫進地理學。”呼籲人們熱愛地球、珍惜地球,共建人類美好的家園。

通過這本書的閱讀,使我深刻認識到人們是怎樣來適應自然、利用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同時,通過對一些地區及國家的歷史演變、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等的講述,使平常我們看起來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裡面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都顯得有情有義。人類雖然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可是這樣,環境就會被破壞。如果地球上每個都讓自家的煙囪不分白天黑夜地冒煙,那麼用不了一個星期,地球就會變得混亂不堪,無法居住。地理環境會影響人類的生存,反過來人類生活又會影響地球的環境,人類應該與地球友好相處,否則就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我讀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吸收,更是心靈的享受。我以後會多讀書,使自己的知識更加豐富。

零的故事讀後感篇5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讀完了詹天佑這篇課文,字裡行間透露著詹天佑滿腔愛國的情懷,引人入勝的字句鏗鏘有力,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情懷又怎能用言語表達呢?

1905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時,他不顧外國人的冷嘲熱諷毅然接受了任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用任何一個外國工程師值得我們敬佩,但看看我們,不會做的作業只要有人幫忙,有答案抄就樂得不得了,明知不好但卻偏要。

詹天佑和工人們同吃同住鑿開居庸關隧道時,山頂的泉水留了下來泥土成了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抬水。他白天去考察晚上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遇到困難時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修好,否則,不但讓那些外國工程師嘲笑,還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輕心。”詹天佑前輩這種精神怎能不使我們敬佩呢?作文

詹天佑前輩不允許“大概”“差不多”這類詞語出自工作人員之口,詹天佑對工程的負責,身先士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再想一想,如果我們都像詹天佑前輩那樣事事都為祖國,處處為朋友做事細緻周密的話,那麼還會出現少寫一個小數點,粗心做錯題目的事情出現嗎?作文

“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這是詹天佑抱病時說的一句話,我們偉大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臨死前都對祖國有著不變的情懷,我要以他為榜樣,學習他那種堅持不懈勇於實踐,做事一絲不苟的精神。

我為中國有詹天佑這樣的工程師而感到驕傲!

零的故事讀後感篇6

來來回回在飛機上把這本大部頭啃完了。雖然後面近代史與現代史的部分大多草草略過,古代史我還是認認真真地看完了。

書的一開頭,作者就說“數千年來,連線著歐洲和太平洋、坐落在東西方之間的那塊區域,才是地球運轉的軸心。”很明顯,作者寫這本書的意圖是要扭轉世界史一如既往的"西方中心論"。且不說他這個企圖有沒有成功,我認為他還是起到了科普"東方中心論"的作用,也即人類歷史起源於東方,一切大事件都與東方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書中有關"絲綢之路"這個概念,比我們通常認為的狹義的絲綢之路(也即從長安出發,通往南亞中亞的貿易道路)。作者所說的絲綢之路,幾乎可以囊括整個亞歐大陸——世界的中心從兩河流域逐漸向歐洲轉移,這一歷時幾千年的過程,也是全球融合的過程。全球化比我們意識到的開始要早得多得多。

這本書並不晦澀難懂,可以說是一本全球史的科普著作。假如提前熟悉一下世界地圖,閱讀體驗會更順暢。作者書寫的筆法也很有趣,每一章的過渡處會有一種"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的章回體小說之感。比如這段:"十字軍所面臨的,也是歐洲所面臨的,並不是一條通往天堂的道路,反而似乎是一條地獄之路。馳騁在這條路上的,是蒙古人。"

總體來說,假如你想了解一個大致的世界史,這本書確實是不錯的選擇,會讓你更細緻地瞭解到東方在世界歷史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對我來說,不同民族與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真的很迷人。我們今天所安身立命的一切,有可能是從幾千年前的異域傳過來的。在現今的世界,每一個民族與文化,都應該意識到自己不可能獨善其身。全球化的過程是不可逆轉的。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為什麼如此熱愛絲路歷史——因為它本身就是一部全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