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名人傳》讀書心得體會三篇

《名人傳》 這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者羅曼·羅蘭所著。由羅曼·羅蘭的《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和《貝多芬傳》組成。那麼讀了名人傳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名人傳》讀書心得體會三篇,以供參考!
2021《名人傳》讀書心得體會三篇

《名人傳》讀書心得體會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一本名為《名人傳》的書,作者羅曼·羅蘭在書中主要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崇高精神。其中,使我觸動最大的人物是偉大的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貝多芬出生於貧寒的家庭,父親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貝多芬本人相貌醜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但他表現出了非凡的音樂才能,他的父親產生了要他成為音樂神童的願望,成為他的搖錢樹。他不惜打罵貝多芬,迫使貝多芬從4歲起就整天沒完沒了的練習羽管鍵和小提琴。

1792年12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刻苦學習。可之後貝多芬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感情也因此而終結。但是這時貝多芬正處於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在受到世人矚目的同時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相繼離散,耳朵也已全聾,應對生活苦難,貝多芬並沒有屈服,而是靠自我的努力,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音樂之風,同時創造了世界頂級音樂寶典,他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深受感動、敬佩萬分。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又使我聯想到中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史記》的編撰過程,前蘇聯作家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創作歷程,當代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刻苦學習精神,等等這些人的經歷不僅僅印證了這句詩詞,更在感召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一代代有志者。

當然也許我們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不能一時得到什麼回報,此時的你,千萬別灰心喪氣,相信:奮鬥就有收穫,也許我們沒有到達理想的現實,可畢竟我們收穫了一段精彩的人生歷程,其實歷難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至上光榮。

是啊,命運應是掌握在自我手中的,不管你的身體在遭受著如何的痛苦,不管你的命運有多麼坎坷,不管你的人生充滿多少風風雨雨,只要你能努力戰勝自我,那麼完美的未來便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人生務必有拼搏,有奮鬥,才可能取得成功。這便是我讀了《名人傳》所感悟到的。

《名人傳》讀書心得體會

讀了這部《名人傳》後,他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啟發了我如何在困難的環境中去抵抗,去戰勝它。

羅曼·羅蘭是這本書的作者,他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創作這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瀰漫著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

這部《名人傳》敘述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裡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痛苦、掙扎和矛盾。羅曼·羅蘭指出認識那個是艱苦的,生活裡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卻比此隔膜,不懂的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作《名人傳》,要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這就是非比尋常的《名人傳》。

《名人傳》讀書心得體會

《名人傳》又名《英雄傳記》,出自羅曼·羅蘭之手,這位文學巨匠也在1915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他的藝術成就主要在在於用豪爽質樸的文筆,刻畫出了在時代風浪中為了追求正義與光明而奮勇前進的知識分子形象。這本書描寫了處於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的藝術家的精神力量與心靈之美。這三位藝術家身上,都有著一個共同的顯著特點——強烈的民族精神。《貝多芬傳》其實,有關貝多芬的傳記,我也看過一些,其他傳記中對貝多芬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性格怪異、脾氣暴躁,可事實上從《名人傳》中我知道了,這一觀點並不完全正確。貝多芬的孤傲是因為他對權貴的蔑視,用羅曼·羅蘭的話說就是“但它藏在這驕傲的笨拙下的仁慈,只有幾個親密的朋友知道。”貝多芬曾經這樣寫信給魏格勒:譬如我看見一個朋友陷於窘境,倘若 我的錢袋不夠幫助他時,我只要坐在書桌前面,頃刻之間便解決了他的困難,你瞧這多奇妙。”這些話無一不體現他對待朋友時的無私與善良。更體現了他在音樂上的造詣之深。《貝多芬傳》的篇幅並不很長,這也就給了我一種並非在介紹貝多芬,而是在介紹一位偉人的偉大靈魂。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根據作者自述,他當時經歷著一個苦難的時期,滿是毀滅與更新的雷雨。就在他十分迷茫,社會動盪之時,他受到了貝多芬的指引,在貝多芬的祝福下,他與人生重新締約。因此,羅曼·羅蘭說《貝多芬傳》是唱給受傷的心靈,窒息的心靈的一支歌。儘管貝多芬經受了許多的痛苦:愛情的希望的毀滅,貧困,以及對一位音樂家來說最致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同艱苦的生活進行鬥爭。我們也應如此,面對困難,不僅不畏懼,不退縮,反而要迎難而上,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米開朗琪羅傳》如果說,貝多芬一輩子都在同外界的困難進行鬥爭,那麼米開朗基羅就是終其一生,在與自我交戰。米開朗基羅在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到羅馬後,就開始了他這一生的英雄時光。在這段時期,他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獻身於對藝術的追求。為了完成應接不暇的工作,他幾乎耗盡了所有精力。然而,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並不足以令米開朗基羅真正成為一位偉人。真正使他成為英雄的,體現在他的苦難之中。一個又一個十年,他生活在疲勞之中,米開朗基羅從一個羈絆跳到另一個羈絆……有人從中看到了天才的悲劇人生,而我卻從中懂得了:痛苦是英雄的寫照。米開朗基羅的一生,痛苦是明面上的線索,但在地表之下,還隱藏著另一條線索,那就是追求。將自己的追求與思考表現在對藝術的追求上,這就是他愛世界。羅曼·羅蘭在序言中寫道,世界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便是注視世界的真面目,並且愛世界。英雄米開朗基羅,他做到了。

《托爾斯泰傳》有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羅曼·羅蘭在對托爾斯泰的作品、書信和他人回憶文章的基礎上,向讀者展現了真正本質的東西,讓托爾斯泰崇高的靈魂和偉大的人格躍然紙上。托爾斯泰是自由基督徒中最崇高的一個典型,窮極一生只為追求一個越來越遠的理想。他以風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雖然已經離去,可他給世人的心靈所帶來的的觸動是無法磨滅的。他,真正的英雄,就像一朵開在荊棘裡的花,褪去鉛華,奮不顧身的反抗。只有奮起拼搏,頑強奮鬥,才會開出希望之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