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71頒獎心得體會5篇

要知道具有感染力的心得體會,可以表達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想,我們為了記錄自己的感悟,通常會寫好一份有意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71頒獎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71頒獎心得體會5篇

71頒獎心得體會篇1

今天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看到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

通過樹立新時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弘揚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我們也要用真誠的心和深沉的愛,愛護家人,孝敬父母、孝敬長輩;為父母排憂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每天都說尋找最美孝心少年,終於開播了,我的眼淚流了很多.

在這之前,我對孝字的理解是很模糊的,只知道這是要孝敬父母,但總覺得這是長大以後做的事情.總以為小孩子對父母的關心是愛,不是孝,總認為打罵、斥責父母這種行為才是不孝.

但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後,趙文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趙文龍,父母離異,媽媽得了尿毒症依然跟隨媽媽,他僅8歲”.聽到這一段我的心有些不平靜了“8歲”一直在我心中打轉轉,不管下面故事如何,這一刻我佩服他,8歲時,我是一個快樂的小女孩,而他卻面臨單翼天使的悲劇和做了跟隨媽媽生活的重大決定,這需要大多的決心和毅力啊!

“從8歲開始每週帶媽媽做3次透析,3年裡6公里路走了無數次,磨破了好幾雙鞋,每次透析後,給在疼痛中的媽媽做按摩到凌晨3點,為給媽媽增加營養,撿塑料瓶”.看完這段視訊我淚流滿面, 0歲時我還是個只要把學習做好便可以的女孩,而他卻是個為媽媽著想的男子漢了,在家裡,媽媽讓我做點家務,我還是推三阻四,高興的時候做一點,不高興的時候一點不做,而他已經為以後的生活正在奔波了.

看了孝心少年故事後,我明白了很多,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不求回報的,只要我們給爸爸媽媽一個微笑、一個吻爸爸媽媽就會高興的不得了,所以我們每天要給爸爸媽媽一個微笑或一個吻,好嗎?

71頒獎心得體會篇2

感動,源自人的內心。使人感動的,可能是一個平凡小事,可能是一份職業操中,可能是短短一瞬間,也可能是一份堅持不懈的追求。

——題記

週四晚,隨著夜幕的降臨,班級燈的熄滅,我們便開始觀看《感動中國》節目了。裡面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有來自耶魯的大學生,也有來自平凡家庭的女教師;有為國犧牲的飛行員,也有醫泔千人的醫生;有公正無私的警察,也有奮鬥創造的科學家……在這些人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鋒。

王鋒,一個平凡且普通的人,但在5月18日的凌晨,他衝進火海的那刻,一個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王鋒面對盛大的火勢併為曾猶豫,救出了20多位鄰居,但他自己,卻……感動中國組委會給王鋒的頒獎辭是:面對一千多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王鋒就這樣走了,但他的品質和精神是一定會永有的!讓我們繼承王鋒的精神品質,繼承他的無私奉獻,繼承他的勇敢無畏,讓他的生命在我們身上得到延續吧!

從說聲謝謝開始,從承認錯誤開始,從現在開始,讓感動蔓延吧!別將感動當成愚蠢,別再將感動忽略了!

71頒獎心得體會篇3

今晚我全神貫注地觀看了《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孝心少年”們面對困難勇敢不屈、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以及他們美好的人生夢想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深深打動了我,我的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用拾撿的廢棄材料為高位截癱的爸爸製作電腦架,幫助他開網店創業的陽光大男孩鍾嶽峰;自己曾面對死亡卻與患病的母親不離不棄,夢想xx年後成為一名廚師的堅強小姑娘王丹;用勤奮撫慰重病的母親,用堅強安慰失去親人的父親,用琴聲延續著中華民族上千年孝行天下傳統美德的提琴女孩……他們的事蹟不僅僅讓我收穫到了感動,更有榜樣的昭示、愛心的傳遞和人生的正能量。

我們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我們絕不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百善孝為先,讓我們行動起來,養成疼父母、尊長輩、愛身邊人的好習慣,以實際行動踐行孝道吧。

71頒獎心得體會篇4

11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其中分量最重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頒給了91歲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顧誦芬院士和86歲的國際著名核能科學家王大中院士。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翻閱歷屆獲獎名單,這些科研巨擘們無不是心繫國家命運,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服務人民和國家發展偉業中。

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理想信念的指引,科研事業尤其能體現這一點。經歷戰火紛飛年代的顧誦芬,自年幼起便種下了航空夢,21歲開始便將一生與祖國的航空事業緊緊聯絡在一起;四十年前,王大中看到世界核能事業陷入低谷,他意識到安全性是核能發展的“生命線”,瞄準這一重大難題,他帶領團隊,把中國自主創新成果推向了世界前沿。兩位院士把個人命運和國家系在一起,找到了持久的科研動力。

正是心中時刻裝著國家和人民,科學家精神在他們身上熠熠生輝。一代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們,他們對自然未知的執著探索,對科技高峰的勇敢攀登,為中國人開啟仰望星空的大門,為國家自立自強挺起科技脊樑。我國科技事業的歷史性成就,凝聚著科學家們的愛國心、報國行和強國志。

科研不止是個人志趣。這些科研巨擘們的科研邏輯,從來不是將自己束縛在“小閣樓”中,而是把科研同國家和人民利益結合,惟其如此,他們看到科研的長期性、複雜性,甘坐“冷板凳”,甘做“隱姓埋名人”,認準一個目標,矢志不渝。這樣的科學家正是人民的科學家,是民族的脊樑。

71頒獎心得體會篇5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著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標籤:心得體會 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