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8篇

寫體會不需要太過華麗的詞彙,只需要抒發自身的真實情感即可,要是心得體會中記錄的感受不夠獨到,是很難吸引到他人的眼光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信仰體會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8篇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1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張桂梅數十年如一日,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堅韌執著、勵精圖治。丈夫去世後,張桂梅隻身去了祖國西南邊陲的貧困山區從事教育工作,並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在任教期間,她全身心投入教學,為貧困的學生和簡陋的學校出錢出力,又當老師又當母親,不留餘力的細心照顧著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生活起居,為了學生們能夠走出大山,她勵精圖治創辦了全國第一家免費女子高中,她主動帶頭免費為學生們補課,因操勞過度導致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長期拖著病體就算腹部長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講臺上,只為孩子們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除此之外,她還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她十年如一日,從未退縮,從不言棄。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下,孩子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勤儉節約、無私忘我。張桂梅在貧困山區任教期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中。在學校裡,學生沒有錢吃飯,她拿自己的錢給學生;學生沒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給學生;學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帶學生看病並自己掏醫藥費。總之,只要學生們缺什麼只要她有,她都能解決。在兒童之家,她義務成了眾多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晝夜的照顧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為了維持兒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來給孩子們用,並利用空餘時間到處籌措資金。然而她不是萬能的,她自己並不富裕,她只捨得吃饅頭、青菜、麵條,衣服也是好心人給的,她省下來的錢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業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不忘初心、獻身扶貧。張桂梅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她深知教育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說: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並積極響應國家扶貧號召,扶貧先扶智,為了貧困山區的教育,她心繫群眾,勤儉節約,幫助困難學生,帶學生看病,給學生添置衣物,對貧困家庭進行家訪,為孩子們爭取學習機會。她前前後後為山區的孩子們、為慈善和教育事業投入了100多萬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給她治病的錢,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教育,並無怨無悔。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桂梅巾幗不讓鬚眉,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她這種堅韌執著、勵精圖治,勤儉節約、無私忘我,不忘初心、獻身扶貧的英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此也號召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把堅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實際行動。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2

最近,系裡一直在開展黨的相關活動。其中之一是組織大家學習討論信仰的力量這本書,大家也積極應對。上半年在網上看過華南師範大學南海校區講師、史學博士唐富滿的信仰報道,我從中受益匪淺,體驗深刻。在文章中,他曾提到信仰對社會和個人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是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精神動力,也是社會整合和控制的思想文化武器。現代中國社會信仰危機是經驗豐富的事實,其主要原因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手段和形式落後,市場經濟對人們生活的統治和文化的融合和衝突,引起了社會信仰的危機。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信仰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對消除社會信仰危機起著重要作用。

信仰是人類最高的價值追求,是指特定的社會文化集團和生活在該社群文化條件下的個人,基於共同價值目標,共同共享或選擇的價值理想或價值承諾。①信仰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信仰對理想目的的的確信性。確定性是信仰形成的前提和基礎,二是信仰對意志承諾的堅定性和永續性。偶然或某種特定情況下的理想化確信不是信仰,只有當這種確信成為某個社群或個人的堅定認同和承諾的長期穩定價值目標時,才能稱之為信仰;第三,信仰的執著是唯一或獨特的。信仰的唯一性和排他性是信仰與信賴不同的重要方面,即信仰不能多樣化或隨時變化。xx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我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是基於社會主義經濟的價值認同體系,涉及經濟、政治、文化、思想等多個方面,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激勵全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持全民團結的精神紐帶,促進公民思想道德意識建設,形成正確的價值信仰觀,防止信仰領域的危機,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在今天這樣的社會下,信仰的力量非常弱,這應該是我們社會應該重視的一面。信仰的力量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起著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體系屬於社會意識領域,受一定社會基本制度的制約,是由一定社會提倡的思想理論、理想信念、道德標準、精神風格等因素構成的社會價值認同整體。當前社會存在諸多問題和缺陷,道德倫理的喪失,腐敗現象層出不窮,過分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環境的破壞,各種文化衝突導致社會動盪。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舊社會殘留的封建主義思想仍然存在,面臨資本主義腐爛思想道德的侵蝕。我們應該能夠深刻體會到信仰對我們生活及其行為準則的影響。加強思想教育,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作為現代大學生中的學生黨員,要承擔這一責任和義務,確立遠大的目標,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多做實事,做好自己完善個人,影響別人。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3

近期,我局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在全體黨員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引發了大家對信仰這一重要問題的新的思考。通過觀看《信仰》紀錄片,使全體黨員產生了以下感受和體會:

一、共產黨人必須始終堅守信仰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的選擇和持有。大家都知道,人是應該有些信仰的。但如何選擇,如何堅守呢?這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一個國家也一樣。《信仰》這部紀錄片以黨的90多年曆程為背景,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信仰,如何堅守信仰的。

共產黨員應以什麼為信仰呢?1920xx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無數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信仰,前赴後繼,不停地追求、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獨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從91年前,13名黨的早期組織成員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到今天擁有8000多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是信仰,讓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二、共產黨人擔負起傳承信仰的使命

信仰會傳承,事業會延續。革命時期有方誌敏、陳樹湘、張思德、劉胡蘭等一大批拋頭顱、灑熱血的共產黨員;建設時期有朱光亞、王進喜、錢學森、李四光、華羅庚、鄧稼先等一大批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改革時期有沈浩、吳仁寶、孔繁森、楊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帶頭致富,忘我工作的領導幹部勵志網。當《信仰》這部紀錄片讓我再次重溫了前輩們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過了先輩們那些信仰的足跡後,我相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20xx年時,我們將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全面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20xx年時,我們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餓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會實現。

三、共產黨人應該把信仰作為精神力量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會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人,不斷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個美好的社會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是扭曲的,這樣的人也會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瘋狂的舉動,從而危害自身、危害社會。

四、共產黨人必須始終高舉起信仰的旗幟

信仰是旗幟。作為每一名共產黨員應在這面旗幟的引導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於黨的發展的事,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有益於人民的事。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我們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用自己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去影響工作氛圍,淨化社會環境。工作中服從領導,團結同事,堅持正義,主動溝通,少說空話廢話,多幹實事正事,努力適應新時期公司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文化修養,爭取為公司的發展多做貢獻。生活中勤儉節約、文明社交、遵章守紀、友愛他人,講秩序、講衛生,做好和諧社會中的一個和諧細胞,處處以一名新時代黨員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時刻準備著為黨的事業奮鬥終身。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4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教師素質重在師德,教師職業道德充分體現了教師特有的職業思想、職業情操。教師要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關鍵。教育是事業,是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還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對人才的培養和文化科學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為祖國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是不能擔當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當代,教師只有從根本上掌握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師德修養,樹立較強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新形勢和新任務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為新世紀的優秀教師,除了學識淵博、教學得法之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這就是以育人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靈為己任。這是沒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於對社會、對學生一生負責的責任感。能承擔如此重任,首先在於教師自己做人的層次要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為之人。

熱愛學生,尊重、理解學生以人為本,關心愛護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與自己直接服務物件學生之間關係的準則,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育愛,作為一種出自崇高目的、充滿科學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愛,其內涵極為豐富,既包括要求教師精心熱愛學生,又包括要求教師精心教育學生。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這種愛,是不能以血緣關係和個人好惡為轉移的,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裡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學生很善於觀察與思考,對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在觀察並做出相應的評價和反應。如果他們切實地感到老師是在誠心誠意地愛護自己,關心自己,幫助自己,他們就會很自然地對你產生歡迎的傾向,喜歡接近你,並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導。反之,如果他們感覺到你有愛生之心,他們就會在情感上對你採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牴觸的消極態度,那樣的話,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他們也不會接受。所以,具有愛心,是教師取得教育成果的極為重要的前提,對學生愛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重視業務素質提高,適應現代教育發展21世紀資訊科技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造詣,而且必須瞭解其他學科的發展動態,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隨著攝像機、傳真機、計算機、投影儀等高科技教學儀器裝置在教學中的運用,站在三尺講臺上,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方式受到了衝擊,計算機的普及和網路技術的發展也使學生的知識來源和知識範圍日益擴大。教師已不再是“講壇上的聖人”,不再是“先學先知”之師和資訊的權威擁有者甚至唯一的傳播者。教學方法也由傳統的單向灌輸轉變為啟發建構,凸出認知主體在建構中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重視業務素質的提高,不斷“充電”,並且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適應資訊化教育帶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革,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教師的職能也由“教”轉變為“導”,推動學生不斷地去開拓創新,發展自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著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滋潤著中華物茁壯成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成為了傳之千古、揪之四海的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通過近段時期的國學學習,使我深深體會到了國學的深邃,同時更讓我看到了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銳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人生就像一條平坦的大道,大道上會分出許多岔路,而我們正是在這條大道上行走,目標是"成功",但離開這條大道進入了岔路,就很容易迷路了,就會再也回不到大道,所以必須有人提醒你,而這個"人",我覺得就是中國的古代文學,因為它彙集了所有已經到達"成功"的人的經驗。所以,我們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須要學好國學,來淨化我們的心靈。

誦讀聖賢經典,可以讓我們耳濡目染,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開闊胸襟,邁向聖賢之道。讓我們用國學來淨化我們的心靈吧,讓我們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吧!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5

今天,我們班組織了主題為信仰的力量的團日活動。這次活動我們在南區一號教學樓開展了黨章知識競賽的活動。這次團日活動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包括黨章知識的學習、欣賞關於改革的視訊,還有紅歌競猜等。本次活動班裡參與激情很高,參與其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黨的信仰的薰陶,還有濃厚的班級氣氛。

信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更是支撐一個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方永剛曾經說過:一個人應該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是不幸的人。透過賈丹兵的成長曆程,我們不難發現,作為新時期部隊醫院的領導幹部,賈丹兵之所以能夠43年如一日的固守黨員本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她有著對黨堅定不移的信仰。這種信仰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僅為賈丹兵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提供了精神動力,也促使她在面對各種誘惑和挑戰時,始終保持黨員幹部的廉潔本色,帶領醫院不斷取得新的發展進步。

給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中國共產黨人正在完成前無古人的偉業。2014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2014年實現偉大民族復興,我們需要登上由各項經濟發展指標組成的物質財富高地,也同樣需要登上由理想與信仰組成的精神財富高地,同樣需要像當年那樣為了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義無反顧為民奮鬥、捨生忘死追求真理的共產黨人。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歷經90年的風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使勞動者翻身成為了新中國的主人。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國的社會發展現狀,我黨將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了一套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政策和方針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並以此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和建設,使我國的綜合國力逐漸增強,成為東方不斷崛起的大國、屹立於東方的明珠。

為什麼中國共產黨能取得如此輝煌的執政成就?為什麼這樣一個成立90年、執政超過60年的政黨,依然能夠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是由具有堅定信仰的人所組成的。通過這次活動,我深深體會到了信仰的力量。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最關鍵的力量,來自內心的信仰。

: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6

我收看了央視電視片《信仰》三集,雖然《信仰》只有短短三集,卻包含了許多鮮為人知的鏡頭資料,是我們黨克服重重困難走向勝利的縮影,是幫助我們重新認識歷史的寶貴教科書。《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持續學習,不斷鞏固理想信念。我有一種體驗,每次參觀烈士紀念館或者觀看類似於《信仰》這類紀錄片時,總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但是看過之後不久這種感覺就失掉了。因為作為人而言,惰性和自私自利的天性是根深蒂固的。如何克服?那只有不斷地學習。古人講“學而時習之”,在克服人性的學習上,沒有一個人是學一次就能記住一輩子的,必須反反覆覆地學習實踐,印象才能深刻,偶爾的一次兩次不起作用。作為預備黨員,我不敢講對照《黨章》標準自己是完全合格的,與革命先輩和時代先鋒相比,我差得太遠了,只有通過學習來彌補。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多看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對我自己的觸動比較大,這種學習比較有效果。

在工作生活中,踐行信仰並檢驗自己理想信念的牢固程度。信仰是否堅定,不是嘴上說說的,需要通過具體的事情才能檢驗出來。理想信念是否牢固,不侷限於驚天動地的大事上,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看得出來。工作馬虎不認真,這就是信仰不堅定;工作偷懶,這也是信仰不堅定。在和平年代裡,沒有敵人拿著刺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來考驗我們信仰的堅定與否,可是惰性的誘惑、金錢的誘惑、權利的誘惑,似乎比刺刀更具殺傷力,如何克服自己的慾望,是我們要作的長期鬥爭。

我想,我們必須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反覆的實踐,鞏固我們的理想信念,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落實!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7

曾經,在念大學的時候,"信仰"對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虛無縹緲,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我從未認真考慮過自己的信仰是什麼?自己應該追求怎樣的信仰?但當我踏上區婦聯的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開始有了一種信仰,那種信仰激勵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別是近日,在支部的組織下觀看了《信仰》紀錄片,更是感觸頗多,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才有明確的奮鬥方向,才能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正如紀錄片裡所說:"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今天,我們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它的未來,是共產主義。"事實表明,共產主義信仰在萬眾一心的集體進取中迸發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難輝煌;從建黨偉業到建國大業,從獨立自主到自力更生,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從初級階段到小康社會,從中國特色到和諧社會,從三個代表到科學發展,信仰的力量引領一個古老的民族持續實現復興的夢想。

堅定信仰,需要勇氣。晉朝劉琨講過:"膽識堅定,臨難無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對困難 挫折 風險,都能做到堅定不移 堅韌不拔 堅持不懈,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只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離開了勇氣,也就離開了堅定,失去了信仰。對照自己,更需不斷錘鍊這種可貴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風雨不動安如山"。

堅定信仰,需要實踐。堅定的信仰需要在實踐中錘鍊,更需要用實踐進行檢驗,不斷增強堅定信仰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別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門”幹部,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掌握的只是書本知識,缺少工作閱歷、實踐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個學習、實踐的機會。向基層婦女幹部學習,學習如何把黨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如何做好婦女工作,如何處理好複雜問題;向實踐學習,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揚理論聯絡實際的學風,把本職工作和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緊密結合起來,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把基層實踐中好的做法和經驗,進行及時的總結;向婦女群眾學習,耐心傾聽她們的意見與建議,集思廣益,更好地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

我堅信自己將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氣、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幹勁,為信仰的旗幟增添新的光彩。

信仰體會心得體會篇8

教育是一門藝術,只有走進幼兒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愛是教育的原動力,教師關愛的目光就是幼兒心靈的陽光。在教育領域中,我們同樣有一句話叫“教育無小事”。對於幼兒園班主任工作而言,細緻的關愛便成了重中之重

一、愛――始於細節

建設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根本性任務。一個優秀班集體的形成,需經班主任及全班成員共同奮鬥和不斷建設,是關愛教育培養的結果。班主任要想帶好班,高質量、高效率地實現班級的教育目標,就必須做好以幼兒為中心的管理,凝聚和發揮全班幼兒“主人翁”的力量。

1、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作為班主任,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幼兒帶來無形的影響,無聲的教育,起到“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得好:“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虛心好學、奮發進取、嚴於律己的班主任定會帶出一個同樣的班級;反之,班主任作風拖拉,缺乏踏實和進取精神,良好的班風必定難於形成。由此可見,班主任是幼兒的楷模,自己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能以自身健康的人格去培養幼兒的人格,以自身高尚的靈魂去塑造幼兒的靈魂。

幼兒年紀小、模仿性強,他們把班主任看作是最崇高、最可信賴的人。每當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時,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樹立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做幼兒的榜樣。凡要求幼兒做的,自己必須帶頭做好,凡要求幼兒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例如教育幼兒不要亂丟紙屑,我首先帶好頭,時時處處講究衛生,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幼兒。這樣做容易使幼兒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們的共鳴和仿效,這樣在每個新學年開始的短短几周內,班級便能形成守紀、勤學、積極、向上的良好班風、學風。

2、開展活動,滲透愛的教育。

幼兒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生動活潑、各式各樣適應孩子的活動正是塑造心靈、鍛鍊幼兒的搖籃。班主任應認真組織開展教育活動,使它發揮對班級的教育和培養的功能,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用自己愛的心靈去塑造幼兒的心靈。在班上設立“紅花欄”、“比一比”;結合主題開展一些德育工作;還發動幼兒把零用錢儲存起來,併為災區捐款,從小培養幼兒勤儉節約、助人為樂的好品質。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小事,很容易被我們忽略掉的東西,其實對孩子的教育而言,卻恰是一個機會。

二、愛――源於真誠

愛是教育的橋樑,愛是教育的鑰匙,愛是成功的種子。教會每一個幼兒,關心每一個幼兒是教師的職責。作為班主任要保障全班同學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得到發展,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使幼兒在受到教育之後都有進步和發展。

教師在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要真誠地接納每一個幼兒,儘量照顧到每一個幼兒,不偏愛、不忽視任何一個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併力圖從幼兒的角度來體驗他們對人、對物、對事的感受。教師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在與幼兒交談的時候,蹲下身子,看著幼兒的眼睛,傾聽他們說話,切忌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幼兒,對幼兒發號施令,強制幼兒服從。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不服從行為,不能因為幼兒做錯事而任意批評、訓斥幼兒,甚至諷刺、挖苦、羞辱、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要經常使用協商、建議的口吻與幼兒談話,教師的表情、語氣、姿態、動作應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與信任,並創造條件讓他們經常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幼兒能從老師和小朋友那裡得到積極的反饋,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其次,教師應與幼兒進行雙向溝通。教師的言語和發出的資訊要簡明易懂,以適合幼兒理解的方式,使幼兒明白所發出資訊的真正含義。教師還可以通過眼神、微笑、語調等非言語的方式傳達對幼兒的愛、關懷、支援和鼓勵。在師幼交往中,教師應尊重幼兒主動溝通的需要和願望。

教師不僅要自己說,還要學會傾聽和觀察,用積極主動的傾聽方式鼓勵幼兒說,理解和分享他們的想法與情感,並注意對幼兒發起的交往行為作出及時、適宜的反應。同時,教師要給予幼兒表達的機會並鼓勵幼兒積極地表達。特別是當幼兒情緒不佳、犯錯誤或有著與教師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時,教師應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允許和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與見解。在這些情境中,師幼之間情感的交流和觀點的碰撞最有利於彼此的理解,從而有助於和諧師幼關係的建立。

“學校教育,以人為本”,承擔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幼兒健康的引領者,是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橋樑。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總之,愛能創造教育的奇蹟!愛能使教育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