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精選7篇

讀後感能夠激發讀者對書籍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去了解更多相關內容,通過讀後感的寫作,我們可以對書中的情節和結局進行評價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精選7篇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篇1

誰也留不住春天,但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一個繽紛的世界。《觸控春天》裡的安靜,雖然是個盲童,但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她用手去觸控春天,用耳朵傾聽春天,用心去感受春天,他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心靈的春天。

一口氣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禁想到了這一位高人:身殘志不殘的張海迪,她從小就高位癱瘓,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堅強的自己完成了國小、中學、大學的知識。張海迪看書時,她只能在胸前放一面鏡子,看鏡子裡面那些反著的字。你想想,多麼困難呀!可是張海迪沒有屈服,她戰勝了生命。

張海迪、海倫·凱勒……這些殘疾人都如此樂觀地面對生活和熱愛生活,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呢?我們要像安靜那樣,用自己的全部身心,熱愛生活,微笑著走在人生並不一帆風順的道路上!

篇二:觸控春天讀後感

學了《觸控春天》這篇課文,我知道了:主人公安靜是個盲童,安靜在花香的引導下,用自己的心靈抓住了蝴蝶,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覺得蝴蝶的撲騰聲像自己的心跳聲,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許久安靜張開手指,放走了那隻蝴蝶。她仰起頭來張望,彷彿看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都是生活的主人,無論你是否擁有健全的體魄。只要熱愛生活,就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編織出屬於自己的五彩斑斕的世界。我體會到了這位盲童對春天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

安靜能輕鬆地抓到蝴蝶,而我這個健健康康的孩子抓到蝴蝶是那麼不容易。安靜的眼睛雖然失明,但是她心靈的窗戶並沒有關閉,她是用她全部身心來感受這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內心世界裡,同樣是一片明媚動人的景色。我也要向安靜那樣,用心來感受生活。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篇2

?寂靜的春天》這個非同尋常的書名,引領著我走入那個沒有鳥沒有蝴蝶沒有蜜蜂的世界。一本失去花香鳥語的書能有什麼趣味呢?這是我剛開始讀這本書的疑惑,但事實證明文章的內容的確比不上每一章的標題有趣。

每一章的標題都別有趣味或是“死神”或是“浩劫”或是“死水”都毫不遮掩的透露著壓抑的黑暗。開頭介紹地球上的勃勃生機,作者毫不吝嗇筆水介紹世間的美好萬物,細緻的描繪萬物生機,甚至是潭水裡的鱒魚,讓人不得不深醉於作者筆下的花花世界。

作者迅速將氣氛代入“寂靜”的主題中,也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環境變化的迫切感。人類與“害蟲”抗爭了近一個世紀,但是人類並沒有控制住“害蟲”的危害。一百多年後,人類並沒有放棄滅殺“害蟲”這條錯誤路線,而是越走越遠了,當年西方犯的這個錯誤現在在中國重演。“人蟲大戰”並沒有挫傷“害蟲”的銳氣,“害蟲”在人類發明的各種農藥磨練下,反而越戰越勇。她同時詳細描述了消滅吉卜賽蛾的計劃在殺死吉卜賽蛾的同時也殺死了魚、螃蟹和鳥類,她還詳細描述了消滅火蟻的計劃殺死的是牛、雉雞,而不是火蟻,更加有說服力的說明了運用不恰當的手段對大自然的危害性之大。

作者通過“神祕的化學物質”和具體數字,詳細的向讀者說明了“毒”的危害性。“中毒致死”“劇毒性”等詞彙頻頻在文中出現,通過這些壓抑詞彙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當時寫下這些內容時看到世間美好被農藥深深汙染時內心的折磨與痛苦。造成這種局面的元凶是農藥ddt,但具諷刺意味的是,ddt竟然是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成果。作者向公眾發出呼籲,要求停止繼續使用那些不恰當的手段來進行所謂的“拯救地球“計劃,這些計劃將最終毀掉地球上的生命。

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說明小說,更是為環境保護髮起的首次呼籲。作者用《寂靜的春天》揭露出了人類化學藥物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是一種有著嚴重危害人類自身環境安全的行為,她在書中用例項提醒著人們,人類正著手編織著自己的末日,通過描寫水源,昆蟲等資源,的汙染來說明農藥等毒害品的毒害性。伴隨這本書的誕生,環境保護的理念也應運而生。雖然這部著作已出版半個世紀,但因其在環境保護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而從未曾被人們忘卻。作者在十二章“人類付出的代價”中深刻反映了人們對ddt的認識是可笑的膚淺,同時也可以看出科學家們為了驗證ddt的巨大危害性不惜以身試險,用面板直接接觸的方式得出“向環境噴灑殺蟲劑的任何行為都是不理智的”在當時,環境的汙染因為《寂靜的春天》的出版而有所改善,而如今,更槽糕的是,農藥不僅僅在農田裡使用,森林、草原、荒漠、溼地也在用,就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小區裡,也逃不開農藥的陰影。雖然經過了一百多年但《寂靜的春天》仍然對世界環境保護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卡森女士寫這本書的初衷,絕對不是要完全地否定科技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而是試圖告訴人們:以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短期發展無異於是自殘。我們也看到了好的結果——這本書敲響了世界環境保護的鐘聲。雖然現在中國各地汙染的照片依舊讓人觸目驚心,我們知道環境保護的路在前方,卻任重道遠。(巫桂歆)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篇3

假期,我讀了《冰小鴨的春天》這本書,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小哥哥用剩下的一塊冰,雕出了冰小鴨。他將冰小鴨放在石天鵝雕像臺。晚上,別的冰雕都爭誰該獲獎,冰小鴨卻在一旁默默無聞,不圖名利。一次偶然的機會,冰小鴨從石天鵝口中知道了春天的美麗,並十分想看到春天。雖然它知道春天一來,它就會融化。但還是求石天鵝讓它看到春天。石天鵝帶它來到了南方的春天,冰小鴨在快樂與幸福中融化了。

在書中,冰小鴨雖然融化了,但它看到了春天的景色;聽到了春天的聲音;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實現了看到春天的理想,讓生命變得富有意義;體現出它的價值,也讓冰小鴨感到了快樂與幸福。而不像其他冰雕,每天都爭誰該獲獎,爭來爭去,最後一事無成。它們雖然比冰小鴨存在的時間長,但它們沒有人生的理想,沒有讓生命體現出它的意義;體現出它的價值,活了等於白活,最後統統融化掉了。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想冰小鴨一樣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吃苦,甚至犧牲。如著名鋼琴家郎朗,他在童年已有了當鋼琴家的夢想,雖然在童年吃過許多苦,但是長大後成為了古今中外、舉世聞名的著名鋼琴家。又如英雄劉胡蘭、江姐,她們的一生雖然很短暫,但她們實現了她們的人生理想,始短暫的生命變的十分富有意義,她們雖然死了,但她們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有一些人,他們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吃一頓是一頓。雖然活的很長,但活著一點意義都沒有,如同死去一般。

做為國小生的我們,應該做一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讓自己的生命變的富有意義,讓自己感到快樂與幸福的人。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篇4

今天,我們學習了《觸控春天》一天,並知道了文中的安靜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

文中的安靜雖然雙目失明,但是她依然熱愛生命,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美好,為自已創造出一個繽紛世界。而那些遇到不如意就輕生的人完全比不上安靜。就在剛才,我從新聞裡看到:一個肢體健全、外貌美麗的大學生姐姐,因為男朋友把她耍了後,一時想不開。她上到自已家樓上的屋頂哭了十分鐘,便從屋頂跳了下來,就此走上了絕路。難道她比安靜更痛苦嗎?不,是她不珍愛自已的生命。

在我家樓下有一個叔叔,也像安靜一樣,非常熱愛生命。他的腿因為一次事故受傷而截肢了,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靠自己的雙手學會了修理家庭電器的技術,後來還在樓下開了一家修理家電店呢!現在,他依然在我家樓下幫人修理家電,靠自己的雙行養活自己,還賺了不少錢呢!

還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痺症。有這種病的人,會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手足常會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唸叨著模糊不清的話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病情,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沒有什麼前途與幸福可言,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苦練語言表達能力,終於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

我希望大家:不要因為受了小小的挫折而放棄生命;不要因為自己身體有缺陷而倒下。要經得起上天對你的考驗,熱愛生命,讓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篇5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分享一本好書——由孫幼軍撰寫的《冰小鴨的春天》吧!

冬天到了,冰雕大賽拉開了帷幕。一個小哥哥用別人不要的冰雕刻了一隻小巧玲瓏的冰小鴨,放在了高高的石天鵝雕像臺上。當別的冰雕為了爭得冰雕大賽的冠軍而爭吵時,石天鵝不禁輕聲說:“它們真可憐,到了春天,什麼‘巧奪天工’、‘美不勝收’統統成為泡影!”“春天”卻讓冰小鴨充滿嚮往,石天鵝告訴冰小鴨:春天一到,樹枝上冒出綠芽兒,青草地上點綴著金黃色和紅色的小花,天空上飄著雪白的雲朵,公園的小湖裡是一片碧水……聽著石天鵝對春天的描述,冰小鴨不禁說:“我也要看到這樣的春天!”可是,它並不知道,冰雪不化盡,就沒有春天,它註定與春天無緣!但是,它卻一味地追求著春天。冰小鴨不怕溫暖,不怕融化,最終,它在石天鵝的幫助下看到了春天!它與一群小鴨子戲水,打鬧,快活極了!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慢慢地,冰小鴨感到身體在融化,但它一點都不害怕,它感到很幸福。就在冰小鴨將要全部化為碧水的時候,它歡樂地大聲說:“春天真好!”

故事讀完了,我早已被冰小鴨的那種執著追求夢想的精神深深的震撼和感動了。這隻冰小鴨,明明知道自己一到春天就會融化,卻依然熱愛著春天,嚮往著春天,執著的尋找著春天,“頑固”的等待春天。不為別的,就因為見到春天是它一生的心願!它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最終,它成功了!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人像冰小鴨一樣執著追求著自己的夢想的人。如網球冠軍李娜,游泳冠軍葉詩文,吊環冠軍陳一冰……還有史秋撿,他從出生起,就成為了一名聾啞人,十二歲的他愛上了交際舞。但是因為他聽不到音樂,無法感受到一段舞蹈所要表現的情感,所有的訓練班都拒絕了他。最終,精誠所至,一位懂得啞語的老師收下了他。因為他與別人不同——他少了嘴巴與耳朵,所以史秋撿就比別人學的艱難,練得辛苦。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跳上了國際的交際舞大賽,並獲得了冠軍的獎盃。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在通往實現夢想的道路上,總是會遇上各種困難和挫折。有些人面對磨難,就會主動的放棄,不再努力,從而機會便與他擦肩而過;有些人面對磨難,堅持到底,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我們都應該像冰小鴨一樣,懷著一顆追求夢想的心去奮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勇於面對挫折,以一種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去努力拼搏,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能找到閃亮的黃金!

這正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讓我們一起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奮鬥吧!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篇6

?觸控春天》是四年級下學期的一篇內涵深刻、文筆優美的文章,講述了小女孩安靜雖然是個盲童,但她用心靈感受春天。她看不見外面的世界,但她憑著靈性用雙手去觸控春天,用心靈去體驗生活的美好,用雙手去觸控她的希望。像安靜一樣,不向命運低頭,熱愛生命的人還有很多。

作者讓我們感悟到,無論健康的與否、身份的高低,每一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只要不懈追求都能創造出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貝多芬是個音樂家,他一生共寫了32首奏鳴曲,9部交響曲,被世人稱為“樂聖”。

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尤其在他50歲時,他耳聾嚴重惡化。對一個音樂家來說,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雙耳失聰限制了他的鋼琴演奏。令人震驚的是,病魔沒有打倒音樂家的意志,也就在這段時期,他創作出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命運》交響曲。

一位作家說過:“生命對於人只有一次,你可以好好的利用它,你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這一切全由你自己決定。”是啊!熱愛生命,不向命運低頭的人才會永遠擁有春天。你看,一粒香瓜子掉進磚縫中能長出小芽;飛蛾被打中了不斷地掙扎,終於又飛了起來……因為它們都有求生的慾望,因為它們都有對生命的嚮往。

大自然不可能永遠都是春天,但人的心靈裡永遠可以擁有自己光彩奪目的春天,但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只要你有頑強的精神,不屈的意志,美好的春天會永遠屬於你!

春天的夢的讀後感篇7

最近我讀了佐藤學先生的《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乍聽這一書名,我的腦海裡就浮現出“轟轟烈烈”、“血腥”、“戰爭”等這些詞彙,心想難道是因為慶祝建黨__週年,要求多讀一些有關革命歷史的書。拿到此書,認真讀來,實感慚愧。《靜悄悄的革命》是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佐藤學先生在考察了日本各地不少不同型別的學校後寫下的,主要介紹了日本的學校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引發一場教室裡的教和學的“靜悄悄的革命”。這種“革命”“即是通過和事物對話、和他人對話、和自身對話的活動過程,創造一種活動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是創造以相互傾聽為基礎的教室裡的交流;是那些力圖實現創造性的、合作性的教師間的相互學習;也是讓家長參與學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體化的聯絡載體”。此書論述了許多新的觀點,更多的是許多教育例項的剖析。在積極推進“課改”的今天閱讀本書,真是受益非淺。

對於文章中提到的貼近我們學生教育的觀點,聯絡我的教育實踐,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關於“主體性”神話。

佐藤學先生說“要看到教室裡的風景,就要看到課堂中主體性的發揮。”教學是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構成的。在這四個要素中,最近的傾向可以說都集中在“學生”這一要素上。就像在我們學校的活動中,學生的興趣、需要始終是我們教師最關注的。但考察當前的學生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並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主要表現是:不少教師仍然以教育活動“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與孩子不是朋友關係、知心人的關係,而多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係;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仍然以“權威”的身份出現,在孩子的學習活動中與孩子不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係,而多是“我說-你聽”的關係、“我要求-你來做”的關係;在教育、教學目標達成上,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師道尊嚴”,不是根據孩子的需求去確立標準,而是必須按照教師的要求去發展,等等。上述種.種,突出地反映為孩子還沒有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更沒有成為發展的主體。

二、關於課堂中的傾聽習慣。

互相傾聽是互相學習的基礎。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活動中,只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動的效果也是不全面的。課堂常規的養成也是極其重要的部分。而傾聽習慣正是體現一個班級常規好壞的重要點。人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聽”,“聽”是孩子直接獲得資訊的最為重要的實踐,並且“聽”與語言是同時產生的,一個人語言的習得和運用能力的提高,首先從“聽”開始。《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這實際上就是說從小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孩子的終身學習的語言交流奠定基礎。傾聽就是細心地聽取別人說話。因為有效的傾聽能幫助我們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觸類旁通,萌發靈感。

三、改變教育從改變自身開始。

佐藤學先生以他豐富的經驗、執著的追求和獲得的成功提醒了我們,要改變教育,必須從改變自身開始。在落實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須首先由教師吸收、掌握並且轉化為教師自身的理念,然後才有可能在真正意義上轉化為具體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為。高素質的學生要靠高素質的教師來培養。教師要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孩子,以優秀的才能教育孩子,用優秀的教育方法吸引孩子,以真摯的愛感染孩子,以良好的形象影響孩子。因此,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高質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

佐藤學先生在書中還提到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行為,它就像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深入人心,改變了一些落後的教育思想、觀念。為我們的現代教育作出了很大貢獻。

帶著好奇和收穫我讀完了這本書,而紮根在我心中的卻是佐藤學先生的這種鑽研務實的精神,它深深的鼓舞著我向更高的臺階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