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5篇

每一次心得體會都是一次寶貴的禮物,它們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世界,心得體會的反思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逐漸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領導,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5篇

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篇1

被清晨的鬧鐘叫醒

吃早餐、趕公交、上班……

熟悉的一天又開始了

然而

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

我們再一次回到居家教學模式

那麼

這段日子

如何坦然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

如何保持和親朋好友、

同事學生的積極溝通?

為您

定製了一份《心理防疫攻略》

一起學習!

建議一:多做改變 挑戰侷限

疫情之下,教師們已經習慣線上線下之間來回切換模式,但依舊會有一些憂慮感,比如擔心網課的學習效果,圍繞著每一位負責任的教師。建議老師們提前除錯裝置,準備教學環境,為孩子營造上課的儀式感——開啟攝像頭,多露臉,調整上課互動的方式,用眼神和手勢來鼓勵孩子。同時積極開展學情調查,檢查自己的課程呈現形式是否適合網路教學,讓線上課堂變得既有溫度又有深度。

建議二:邊界清晰 平衡能行

網課期間,老師們被教學授課和各項事務纏身,難免產生身心俱疲感。因此,懂得呵護自我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建議大家有意識地建立工作和休息的邊界。工作時,以負責的教師身份認真對待,但也允許自己在休息時放空自己。尤其是家中有娃的老師,要懂得尋求身邊的理解和支援來緩解壓力。保持與家人的溝通,表達自己的困難和需求,爭取“好隊友”的配合,被看見,被理解,被支援。

建議三:家校共育 守護安全

面對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需要家校協同合作。教師作為與學生聯絡頻繁、接觸密切的人生導師,要用科學有效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來陪伴學生,主動向學生和家庭傳送、普及防疫期間的家庭教育注意事項,增進家校溝通,協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對有需要的學生和家庭,可以通過電話家訪、家校研討會等形式,及時給予恰當的安撫和指導,共同守護學生健康成長。

小妙招:我的心情我放鬆

深呼吸放鬆法

深吸氣,到腹部後稍停1-2秒鐘,屏住;再慢慢、輕輕撥出。平均每分鐘大約做5-6次即可。

想象放鬆法

伴隨著深呼吸,從頭部到雙腳逐漸放鬆肌肉,想象最能讓自己感到舒服、愜意、放鬆的情境。任由思緒馳騁在星空、大海、森林、鄉間小路等自然景觀中,觀察、接納,保持身心愉悅。

注意轉移法

當然,如果遇到暫時不能解決的事情,你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有趣積極的事情,比如寫日記、畫畫、聽音樂,親子共讀,或者適當做一些家務等方法來緩解緊張和壓力。

來源:陽泉市上站國小校

主編:趙 鮮

責編:郭 亮

編輯: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

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篇2

心理調適大學生版

近日,區域疫情形勢嚴峻

作為學生

在疫情防控期間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是一種至關重要的能力

在疫情狀態下的學習生活中

你是否出現了一些負面情緒

如焦慮、煩躁、迷茫

防疫還需防“抑”

為大家準備了一份

疫情防控期間

學生心理調適指南

由於疫情,同學們原來規律的生活和學習狀態發生了改變。為了有效控制疫情,保證師生的安全,學校實行封閉管理。部分同學可能會出現不安、焦慮、恐慌等負面心理情緒,甚至會有失眠,厭食等症狀。如若出現以上身心狀況,這就是我們的心理”感冒”了。

那麼,當我們識別出自己處於“心理感冒”的邊緣,或者已經“心理感冒”了,又該如何應對呢?

如何看待疫情

首先,我們應該以接納的態度面對疫情。

從心理學上來講,我們有一個名詞叫認知三角,就是認知、情緒和行為,它們是三角形上的三個角。我們知道,三角形的任何一個角發生改變之後,另外兩個角就會跟著改變。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改變了一個人的認知方式,那麼他的情緒和行為也都會跟著發生改變。那麼,如果往更加積極的角度去改變我們的認知,從理論上來說,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也會往更加積極的角度去發生一些變化。

1

面對疫情 不必恐慌

誠然,疫情給我們帶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和各種負面影響,但是,它有沒有一些積極的意義呢?

如圖所示,隨著你的壓力水平或者應激水平的提升,你的工作表現會變得更好,但是當壓力超過一定程度,比如到這個拋物線的最高點,繼續增加壓力的時候,你的表現就會變差,甚至變得耗竭。所以如果你能夠在疫情當中調適好自己的壓力水平,你的應對能力是會有提升的,這在心理學上叫應激後成長。

經歷這次疫情,我們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應對它。尤其是很多人仍然在工作和學習崗位上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做一些調整,來應對一些緊急的狀況,這樣就鍛鍊了隨機應變的能力,讓你發現“原來我還能做得這樣好”,提升你的自信等。所以說即使經歷一些大的壓力和應激,仍然會有積極的方面。

2

“凡不能毀滅我的 ,必使我強大。”

就像哲學家尼采在《善惡的彼岸》這本書裡面所說:“凡不能毀滅我的 ,必使我強大。” 如果善加利用這份親歷疫情的經驗,正確地去引導,說不定會產生很多積極的意義。

我們一定要記住:沒有哪一段經歷是會消失的,我們不可能把過去的經歷都抹掉,也沒有一份努力會是白費的。面對疫情,如果我們不把它變成積極的,那麼它就會把你變成消極的。因此疫情期間,希望我們每位同學在自己的環境當中,不單單成為疫情的親歷者或者是抗疫者、參與者,也希望我們成為奇蹟的創造者,在經過疫情之後變得更加的強大。

如何減輕疫情帶給我們的負面影響

我們應該學會合理地疏洩情緒。雖然積極改變認知,情緒和行為相應地會產生積極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還是難免會存在一些負面情緒,這就需要再找其他通道去疏洩,讓負面情緒儘快地消失。

也許,有的人會說,“我情緒一直很穩定,我沒事兒”。可是有一部分人,雖然表面看起來,表現出的情緒是穩定的,但是身體也會發生細微的內在變化,就像有一本書裡所講到的:“身體從未忘記”。這其實是你壓抑情緒了,可能會對我們的生理健康造成潛在影響。

1

通過溝通來表達和宣洩自己的情緒

疏洩情緒比較好的方式,是通過主動的言語交流,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想法講出來。講出來以後,也並不是真正把事情本身解決了,而是把我們的負性情緒疏洩了。有悲傷情緒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哭一哭,不要壓抑著自己,適當的流淚,可以減緩你的負性情緒。

值得注意的是,要進行有效的言語溝通,如果你的語言交流是一些非理性的,甚至是暴力的、傷害人的語言,那麼不僅達不到緩解壓力的目的,甚至反而會導致更加嚴重的不良情緒和行為。

在生活中,面對身邊人的悲傷、難過、甚至哭泣,我們通常會去安慰別人。但有些時候無聲的語言——傾聽,也能夠達到很好的安慰效果。你只是坐在旁邊,默默地陪伴,就可能幫助朋友緩解內心的一些情緒或者是壓力。

2

分散注意力,節制負面資訊過載

緩解資訊的過載。在疫情之下,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負面的資訊。這樣的資訊會對我們的大腦造成一些衝擊,也會讓我們的情緒調控能力下降。所以我們要主動地減少搜尋疫情相關的資訊,不要總是去關注與疫情相關的內容。可以把你的網路瀏覽範圍擴大一些,多看一些讓人愉悅的內容。

另外還要降低情緒的過載。在疫情之下,我們的情緒會變得不穩定,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聽一些輕音樂,做一些放鬆的訓練,或者是呼吸訓練、正念冥想等方式,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這裡推薦一個資源「潮汐」app,它們也有微信公眾號「潮汐」,裡面有很多大自然的聲音,還有一些緩解壓力和焦慮的正念訓練,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去體驗一下。

3

減少負面情緒的傳染

我們還要避免感應性的應激。當群體中有一部分人出現過度情緒反應的時候,由於這個群體一直在同一個環境中生活或者工作,很容易受到這些過度情緒的影響。所以我們在疫情之下,就要避免在宿舍或班級群裡表達太多負面的情緒,避免某些特定話題,不要去談或少談它,避免把一些負性的資訊集中到群體裡去表達,減少負面情緒的傳染。

如何緩解減少校園封閉管理期間產生的煩躁焦慮等情緒?教你一招——“五個一”。

制定一個計劃

安排好一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鑽研一件事情

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學會享受這個過程。

找到一種支援

來自家人、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援。可以通過電話、視訊聊天等方式和家人朋友保持聯絡。

進行一項鍛鍊

心情煩躁時,練練體操或做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藉助一些運動或健身app,和朋友們相約“雲端”、一起鍛鍊。

思考一些體驗

思考自己可以從當前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讓我們理性正確看待疫情、保持積極樂觀心態,以更堅定的信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不良情緒是指一個人對客觀刺激進行反映之後所產生的過度體驗。不良情緒是每個人的正常反應,我們只需要把負面情緒當做心理調適的訊號便好。

積極、陽光的心態能夠改善對現實悲觀的看法、幫助我們跨過人生困境。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的自我對話來緩解糟糕情緒。

多給自己打個氣,憂慮全都會過去。

2.呼吸調節

當我們情緒波動大的時候,呼吸會變得淺而急促。我們可以通過腹式呼吸法來調整呼吸和放鬆身心。

①用鼻子緩緩地吸氣(心裡數一、二、三),氣體充滿你的肺部,再一直到你的腹部。

②再從嘴慢慢吐氣(心裡數一、二、三),輕鬆地從腹部上到肺部吐出裡面的空氣。

③重複前三步,保持5-15分鐘。

注意:吸氣用鼻子,呼氣用嘴,呼氣時間長於吸氣時間。

3.音樂療法

音樂治療是運用與音樂相關的手段來幫助我們舒緩心情。

我們可以通過聽歌、唱歌和演奏樂器的方式,跟著節奏律動,慢慢舒緩我們的內心。請大家盡情享受音樂吧!

4.正念療法

正念療法已被眾多研究證明對大眾心理健康調節效果顯著。正念療法能幫助我們關注和接納當下的想法和感覺。

受疫情影響,我們的腦海中會湧現出許多想法,使我們感覺到難以靜下心來。接下來,跟大家介紹一個比較簡單的正念療愈方法。

①坐下來,背部挺直,閉上雙眼。

②感受你呼吸最強烈的部位,可能是腹部、胸部或者鼻尖。

③只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感覺空氣的進入和撥出。

④如果發現自己走神了,那就把念頭拉回來,專注感受呼吸。

5.感恩訓練

感恩訓練可以瞬間啟動我們的認知通道,從而降低焦慮。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感恩練習來提升我們的能量。

①堅持每天寫感恩日記,記錄值得感恩的事情。

②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③用行動來表示對他人的感謝。

當我們對現狀迷茫的時候,可以制定一個活動安排表來幫助我們維持穩定而有規律的生活。保持規律健康的作息對我們的身心都很重要。

面對目前的疫情現狀,我們大學生能夠做的就是遵守防控指令和維持日常生活。

2.鍛鍊身體

還在家裡、宿舍裡久坐玩手機嗎?讓我們說n0!我們可以每天抽出半個小時,挑選一項我們喜歡的運動進行鍛鍊。趕快讓我們的身體動起來吧!

3.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

居家、封校實在太無聊了,怎麼辦?

那就靜下心來去讀一本書或看一部電影吧。那些看過的書和電影都將在我們日後的人生中散發著金燦燦的光芒。

一、 推薦書目

1.《心理學與生活》——學習心理學是一次“智慧的旅行”。

作者: 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

2.《焦慮的人》——你不是沒成長,而是在紮根。

作者: 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3.《你想過怎麼樣的人生》——從0到100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裡了。

作者:海克·法勒

4.《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反對焦慮,從認識自己開始。

作者:羅伯特·戴博德

5.《一個叫維歐的男人決定去死》——願每個人都會被生活本身治癒。

作者: 弗雷德裡克·巴克曼

6.《人生十二法則》——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

作者: 喬丹·彼得森

二、推薦電影

1.《活著》——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2.《綠皮書》——唯有勇氣,可改變人心。

3.《美麗人生》——為了記住你的笑容,我排命按下心中的快門。

來源:宣化科技職業學院

主編:趙 鮮

責編:郭 亮

編輯:黃河新聞網運城頻道

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篇3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我的存在價值,既能瞭解自我,又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即對自我的本事、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我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我的生活目標和夢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我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我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並且總是對自我不滿意;由於所定目標和夢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於總是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於是就總是同自我過不去;結果是使自我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我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十分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確定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資料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構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此刻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終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此刻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夢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靠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本事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構成心理障礙,異常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大學聯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齊,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堅持進取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當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當貼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本事。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必須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必須的成功。

(一)建立進取的自我觀念,激發自我潛能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核心在於自我觀念問題。在團體情境中,成員之間經過個體的自我分享,會意識到原先別人的許多問題與一向困擾自我的問題是相似的,這樣就會減輕心理負擔,改變不當的自我評價,建立進取的自我觀念。此外,團體中每個人為尋求改變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提高,對於其他成員都是一種鼓勵,能夠增強自我解決問題的信心,激發自我潛能。在團體中構成新的自我觀念,在團體活動結束後也會促進個體更好地與所在群體的互動和協調。

(二)糾正心理偏差,促進心理髮展,培養健全的人格團體心理輔導的進取目的在於發展的功能,這是諮詢心理學遵循發展模式的直接體現。經過團體活動能夠改善成員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為,促進其良好的心理髮展,培養健全人格。尤其是學校團體心理輔導能給予正常學生以啟發與引導。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能夠創造一種安全、溫暖、可信任的氣氛,這種氣氛會促使成員自我表露,在團體中將與自我有關的事情表達出來與他人分享。團體中的分享,能夠促使成員多角度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團組成員的相似境遇使得團體成員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另類,從而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滿足必須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壓抑感,合理宣洩情感,在互動中成長。

(三)提高人際交往本事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聯絡的最基本形式。人際交往的體驗如何,是影響個人社會生活質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學家丁瓚曾說,所有心理問題都是由人際關係的不適應造成的。有關資料顯示,人際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生活,每一個人都需要培養人際溝通技巧,提高人際交往本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團體訓練中,成員能夠學習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決定,怎樣表達自我的意見等。經過小組成員相互作用的體驗,學習對自我、對他人、對團隊的理解和洞察,並掌握如何處理這些人際關係的技能。

(四)增強團體凝聚力,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團體凝聚力是指團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和個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團體凝聚力的強弱對組織的管理有重要影響。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各種活動有利於增強團體凝聚力,在團體中,成員經過分享經驗或競爭,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增進理解,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認同,從而增加成員對團體的認同。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許多人已經進行了很好的研究,輔導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向心理品質的各個方面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療團體開始轉向了發展性團體,這些都是進取變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輔導從即時影響轉向了輔導後的長效影響,這為大學生今後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進取作用。團體心理輔導日益成為我們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安全教育心得聽了某某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報告,我感到資料很精彩,講的很全面,所舉案例讓人心境沉重,看後感觸很深。使我感受到“學校安全重於泰山”。學校安全事關全體師生的生命和財產,事關學校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在此,談談個人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體會: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工作職責制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安全工作,學校“提高認識,加強管理,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為此,我校確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以樹立安全意識為主線,以強化層層管理職責製為核心,以落實具體措施為重點,及時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頓學校內安全隱患,努力創立一個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環境安定、校風良好的安全禮貌學校,確保學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穩步發展。

二、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安全工作的重點是及時消除隱患,加強全校師生的安全教育,防患於未然,為此我們提出要樹立六種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克服四種疏理、堅持“四不放過”、營造“四講”氛圍。六種意識:即“大於天”意識、“職責”意識、“憂患”意識、“第一”意識、“防範”意識、“共管”意識;開展“六防”教育,即防盜、防火、防震、防溺水、防觸電、防交通事故教育活動。營造“四講”氛圍,即利用橫幅標語、學校廣播、班級黑板報、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營造了一個“人人講安全,處處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的濃厚氛圍。

三、建立各種報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

1.建立安全工作日報告和安全整改通知書制度。制定了《學校安全自查範圍》,在全校各班級、各處室部中設立了安全檢查員,要求每一天對各自範圍內的學生動態、教學生活設施、裝置進行檢查、記錄,並向班主任和各部門職責人彙報,最終上報校長;然後由校長簽署處理意見,限期整改;在學校各區域配備、完善消防設施,專人負責,定期檢查,使學校安全管理網路覆蓋到學校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段。

2.重大傷亡事故報告制度。凡是學校師生非正常傷亡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生的事故應按照各自管理許可權及時查清原因,對事故職責者給予嚴肅處理,事故善後事宜應及時妥善處理。對發生事故不上報者,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職責。近年來,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從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入手,經過明確職責,落實措施,將努力營造一個安全、禮貌、健康的育人環境。

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篇4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進取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當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能夠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進取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能夠使大學生克服依靠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我。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所以,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靠性,增強獨立性,進取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我控制自我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進取融入團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一樣,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本事,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當進取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我的動手本事。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能夠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堅持進取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期望。進取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我本事。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我成為一個閃光點。進取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並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供給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經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當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防疫和心理的心得體會篇5

隨著防疫舉措的優化,為保護廣大師生安全健康,今年12月中下旬,全國多地再次開啟線上教學。在上海,大部分中國小生也開啟了居家學習生活,孩子和家長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

不得不說,在防疫新形勢下,眼下這段臨近期末的居家學習,顯得較為特殊。和前兩次線上居家學習相比,這一次的最大變化在於,很多家庭都冒“陽”了。這就不可避免地牽涉到家庭的情緒氛圍問題。

如何平和地度過歲末這段居家學習時間?尤其是初高三生,面對升學壓力,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幫助孩子提振信心?針對這些當下家校關心的熱點問題,本報記者特別邀請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學生髮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楓、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紫竹校區高三學生家長君怡一起予以探討。

“看來,現在只能拼心態了!”

文匯報:作為線上教學3.0版本,這次的線上授課與以往有什麼不同?對學校和家長而言有哪些困難?

黃玉峰:從教55年,像今年這樣棘手的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雖然這是我們第三次啟動線上教學了,但與前兩次相比,這次遇到了不少新的困難。

最顯而易見的是,在學生和老師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比例比較高。我們幾乎每天都在瞭解學生和教師感染的數量,有的班級,近一半學生都感染了,還有的班級,感染人數一度達到八九成。我們全校有90多名教師,目前只有少數教師還未感染,數學教研組幾乎“團滅”,只有兩三位教師還未“陽”。可以說,挑戰前所未有!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持原本的教學進度、完成原先的教學計劃難度很大。

原本在這個季節,是九年級學生準備參加“一模”考試的時候,現在“一模”考試已經取消。學生和家長心裡其實也很“矛盾”: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考試衡量自己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因為身體抱恙對考試感到焦慮。

其實,這段時間同樣感到焦慮的還有教師。

“‘陽’的第四天,沒有請一天假,沒有曠一節課,還帶病改完了作業”

“雖然發燒,但該上的課還是要上的,不然別的老師就要辛苦,扛不住我會說的”……這是老師們給我發的簡訊。還有一位老師告訴我,自己是躺在床上上課批作業的。我看了這些怎能不動容!我勸老師們,“該躺倒就躺倒,不要拼!”

不少人家裡有孩子、有老人,更是倍感焦灼。前幾天有位九年級的教師身體剛剛恢復一些,又忙到凌晨一點多,結果又累得發燒。我看著十分心疼,勸他一定要好好休息,身體才是第一位的。

君怡:我們大概是班級裡最早的一批“陽仔”,我12月14日就把孩子從學校接回了家。孩子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看來,現在只能拼心態了!”

疫情三年多,屈指算來,這是我們第三次在家上網課,也算有點“戰鬥經驗”了。就在今年6月地理等級考之前,我所在的小區因為有人不幸“中招”,孩子只能被迫居家備考。幸運的是,孩子比較爭氣,地理等級考取得了a+的成績。

如今,臨近期末、加上還要準備春考,說孩子和家長沒有壓力,肯定不可能。但正如孩子說的,處變不驚,心態是關鍵。

在我們家,孩子先“陽”,後來我和丈夫也都“陽”了。同一個屋簷下,孩子一邊“陽”著一邊學習,我們一邊“陽”著、居家工作,還要照顧孩子起居,雖然“中招”的前幾天特別難熬,心裡也有點著急,但這幾天隨著身體慢慢康復,一家人也有一種“熬出頭”的感覺。

當下最重要的是保護好教師、學生的身心健康

文匯報:家裡有人“陽”了,可能會給教師、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影響教學和學習,此時要如何引導開解?

王楓:疫情暴發三年多來,過往的經歷讓大家都會體驗到:人在面對不確定的“威脅”時會表現出應激狀態,而過高應激會引發我們出現身心上的一些不良反應。因此,在這次疫情居家學習過程中,家長們首先要做的是自我調整——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才能幫助整個家庭科學應對。

要知道,孩子居家的情緒,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不良的家庭情緒會影響他們在家的學習和生活適應,因此,越是在出現變化的時候,家庭的情緒氛圍穩定越是重要。

其實,相比家長,可能孩子對居家和防疫並沒有過度的焦慮。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孩子在家上網課,而還在上班的家長身邊多少都會有“陽”的情況,難免會引發焦慮。如果把這些焦慮感帶回家,可能會給孩子更大的心理壓力。所以身為家長,既然知道要面對和經歷挑戰,就不妨陪孩子一起接納現實,成為孩子內心可以依靠的安全感來源,通過家庭成員之間的多溝通、多交流、相互鼓勵、相互支援,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孩子們一起勇敢面對當前的挑戰。

黃玉峰:從學校的角度說,儘量減少教師和學生的焦慮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他們極大的“自由”,這時候要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這絕不是口號,而是這個背景下最最重要的事情。

“健康第一”的理念要體現在各個方面——

其一,提倡教師把學習內容簡化,可以不講的先不講,把教學進度放慢、期末複習的難度降低;

其二,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教學都要留出一定的彈性空間。比如,老師如發燒了不舒服,可以請學生進入其他班級的授課間聽課,也可以佈置學生自學從第幾頁到第幾頁。學生如果身體不適,作業可以暫時不寫,直到身體恢復健康;

其三,建議教師們弱化期末考試的概念,等到春暖花開、病情穩定再去通過各種測試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完全來得及,而當下最重要的是保護好教師、學生的身心健康。

正值歲末,前兩天,我給教師、家長和學生分別寫了三封信。在給學生們的信中,我還給孩子們開出了一張“書單”。希望大家利用這個機會,學會自學,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這也許將是網課時代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

讓一切照常,有助克服“幻陽”紓解焦慮

文匯報:看著身邊的“陽”越來越多,也讓另一些家長始終憂心忡忡地“幻陽”。面對這樣的未知和不確定,該如何做好有效的心理建設?

王楓:最近很流行一句話“陽性的人身體難受,沒陽的心理難受。”有的家長整天都在擔心,自己是不是快“陽”了,反覆拿一些症狀來比對。空調開大了,覺得體溫有點高,就擔心發燒了;咳嗽一下,就要拿抗原測一測,擔心“陽”了……這種現象,本質上首先是出於對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關注,但太過在意,反而會成增加焦慮感,甚至出現疑病、強迫等行為現象。

如何應對“幻陽”?首先,要儘可能轉移注意,讓一切照常。正常、輕鬆地過好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就好。如果你是“天選打工人”,那就安心工作,做好上下班通勤防護;如果你是“居家辦公”,那就在家保持好良好的狀態,多利用自己的興趣愛好,儘可能保持每天的運動習慣。多接觸一些積極資訊,避免總是接受負面的資訊,保持一個相對積極的生活狀態。

做好自我引導和積極暗示,也可以紓解焦慮情緒。請告訴自己,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的,只要自我防護到位,就不易被感染。退一步講,即便一不小心被感染了,大部分人也是能夠自愈的。要通過積極的觀念轉變來增添自己應對疫情的信心信念,幫助自己和孩子調節好情緒狀態。

此外,家長也要堅持做好自己和孩子的健康管理,每天保持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體育鍛煉和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少食多餐的飲食,通過提高免疫力,來抵禦病毒的侵害。

用欣賞和鼓勵,陪伴孩子度過這個特別的“寒假”

文匯報:馬上就要迎接新年了,從這段線上學習過渡到寒假,家長和學生究竟該關注些什麼?

君怡:孩子“陽”了之後,作為高三學生家長,我只能勸孩子不要熬夜,多多休息。要真正把握好學習和休息之間的“度”,因人而異。我個人的看法是,孩子已經長大了,該放手的放手,家長這段時間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即可。比如,孩子說自己肚子不舒服,我就把菜飯做得清淡一些;孩子若提起這兩天學習效果不好,我就勸他先休息,還是先把身體養好。

12月24日是我孩子18歲生日,那天,他抗原終於轉“陰”了,臉上流露出近日來少有的燦爛笑容。我相信,這三年的疫情時光,將成為這代孩子的記憶。而這段難得的經歷,其實也是他們這一代人的精神上的“成人禮”。

王楓:這次的線上居家學習時間正好處在秋季學期的末尾,學校也因此取消了原本的期末考試。有些家長感覺,突然沒有期末考試了,反而會更擔心孩子的學習,因為沒有了成績的考量,孩子到底學到什麼程度了,他們心裡沒底。

如果因為這樣的擔心,導致家庭氛圍太緊張,反而會給居家的孩子製造更多不必要的壓力。我給家長的建議是,要想更多辦法,給孩子創造相對寬鬆的環境,支援、理解他們所遇到的挑戰和困難,用欣賞的眼光和鼓勵的話語,陪伴他們度過這個特別的“寒假”。

要相信學校的專業安排和老師的盡心盡責。至於這段時間學習的結果,則不必太在意,非常時期,只要孩子認真努力了,所取得的結果都是最好的結果,要把目光放長遠,在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之上看到學習進步的可能。

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不妨帶孩子多認識疫情帶給我們的積極教育意義,利用好這段時間,幫助孩子提升自控力和責任心、順便對他們進行生涯和生命教育。要創設環境,鼓勵學生多與同學、老師交流,多和自己的好朋友打打電話聊聊天,有困難及時求助。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了適應困難或心理問題,要及時鼓勵他們求助學校的班主任、導師、心理老師或撥打專業的心理熱線諮詢。

儘管當前可能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我們能夠預見到在不遠的未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迴歸可以線下相聚、遨遊世界的常態化生活。希望家長能和孩子一起迎接疫情褪去後的幸福生活以及更加燦爛美好的未來。

作者:張鵬 王星

編輯: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