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復活》讀書心得體會通用範文

一個清閒的早上,選一處幽靜的所在,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那麼關於《復活》讀書心得體會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復活》讀書心得體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復活》讀書心得體會通用範文

 《復活》讀書心得體會1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一位著名的小說家。《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嘔心瀝血十餘載的鉅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這部小說被譽為世界百部經典著作之一,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

本書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精神上的復活,主要是聶赫留朵夫精神上的復活。小說中多次寫到,在聶赫留朵夫身上,精神上的人性與獸性在較量。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期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但是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後,他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獸性的一面統治了他的靈魂,人性在慢慢消磨,然後封存了。他第二次見到瑪絲洛娃,以及後來的七八年的時間,便是獸性佔領精神上風的時期。就在這一段時期他誘姦了瑪絲洛娃,並將懷孕的瑪絲洛娃拋棄,而使她淪落到後來的悲慘境地。直到在法庭上巧遇瑪絲洛娃,回想當年,良心發現,人性的一面被重新喚醒,漸漸戰勝了獸性的一面。在替瑪絲洛娃上訴的三個多月內,聶赫留夫親眼目睹了農村生活的千瘡百孔、農民出境的破敗不堪、婦女的命途多舛以及一個囚犯的悲慘淒涼的境遇。在此,他對法律、政治和制度的認識有了一個深刻的轉變。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和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

小說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撕下的一切假面具,揭露了法律制度的虛偽和反人民的本質。小說批判了整個官僚機構,勾劃了國家機

構中各級官吏的醜惡嘴臉,無情的揭露了官方教會的虛偽,暴露了神父們的市儈嘴臉和宗教儀式的荒誕無稽,表現了長期受教會欺騙和敲詐的農民對它的深刻仇恨。小說還從經濟制度上探究了人民的痛苦不幸的根源,否定了土地私有制,提出了要解決農民與土地的矛盾必須把土地歸還農民的看法,表明了作者對土地的正確認識,也反映了俄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農民對土地佔有制的憤怒抗議。

讀完《復活》之後,我終於有所瞭解,終於明白了為什么命名為《復活》。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有罪嗎?其實,他們並沒有什么錯,關鍵在於這個社會,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濃厚的利已主義社會,土地私有制的階級社會。這個社會造就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適應於這個社會,不得不屈服於這個社會。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以托爾斯泰晚年爐火純青的老辣筆法,比其任何其他作品都更為深刻地反映了男性與女性在"靈與肉"之間的痛苦掙扎。在這裡,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肅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裡,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裡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說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正因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妓女、學生……裡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

無恥、欺詐、放蕩……這裡,托爾斯泰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為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復活》讀書心得體會2

在寒假裡,我讀完了俄國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著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活後,精神上受到了汙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為,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未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我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然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活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復活》讀書心得體會3

《復活》創作於1889——1899,是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於晚年的長篇小說,不僅是他對俄國社會最有力,最全面批判的著作,也是他思想,主張的總結。

《復活》的題材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出身於上流社會的陪審員,在法庭審判的時候,認出了其中一個犯盜竊罪的妓女是他親戚家的養女,曾受他引誘並懷孕。被發現後即被趕出家門,她把生下的孩子送給育嬰堂,然後從此墮落成妓女。

當這個陪審員認出這個姑娘後,他找到了托爾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並告訴他自己要與這個姑娘結婚。但諷刺的是,這樁看似荒誕的婚姻,最後以這個姑娘在結婚前夜因傷寒而死為結局。

而在《復活》中,這個妓女便是女主人公瑪絲洛娃,陪審員便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全文以瑪絲洛娃的悲慘生活遭遇為線索,給我們鋪展開一幅俄國革命前夕社會生活的畫面:上層社會的人民生活富裕奢侈,而且認為窮人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並鄙視他們,但在《復活》中,作者卻借聶赫留朵夫的反思寫出了自己的看法:“人們大多會認為小偷、凶手、間諜、妓女們為自己卑下的職業感到羞恥………可我們卻對富翁、軍事長官,統治者的自吹自擂大加讚賞………富翁的財富來自巧取豪奪,軍事長官的勝利來自血腥的殺戮,統治者的威力來自殘暴的手腕………可是因為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和他們有相同的生活觀念………目的只不過是為自己辯護。”而下層百姓則“在大量的死亡,他們已經對死亡麻木不仁。孩子養不活,婦女們長時間地幹活而且是高強度的勞動………喂不飽自己………生活境況越來越糟”。

《復活》中女主人公瑪絲洛娃便是下層百姓的代表,她天真善良,卻飽受社會的壓迫、蹂躪,儘管淪落風塵,但她始終保留了可貴的天性;儘管她憎恨聶赫留朵夫的所作所為,但在發現後者的悔改之意時,卻仍舊原諒了他;她又有極強的自尊心,因此她不願接受聶赫留朵夫的幫助。

而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則是上層社會的代表,但不同的是少年時的他抱負著理想;在墮入窮奢極欲的社會後,他的善良之心卻並未湮滅,在認出瑪絲洛娃後,他極力想幫助她,並重拾年少時的理想,從一個奢侈,浮誇的少爺到堅決反對上層社會的人物,他把自己的土地分給農民,揭露上層社會的腐敗罪惡,反對沙皇制度。

儘管二者的遭遇境況南轅北轍,但相同的是他們的思想都在“沉睡”中,因此他們要“復活”,要真正的成為一名有血有肉、有同情心、勇於反抗黑暗社會、追求理想的人。

在故事的最後,瑪絲洛娃接受了政治犯西蒙鬆的求婚,聶赫留朵夫也追隨了自己理想。托爾斯泰的理想寄託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圓滿的結局。

《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法國著名評論家羅曼?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