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6篇

在認真的進行了心得體會的寫作後都是可以讓自己的思維訓練有很好的提升的,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養成寫心得體會是一個好的習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6篇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篇1

深圳位於廣東中南沿海地區,東接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北靠東莞、惠州,南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全市面積2020平方公里,深圳經濟特區是從深圳市境內劃出的狹長地帶,總面積327.5平方公里。

深圳市常住人口405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官方語言為普通話。深圳的亞熱帶海洋氣候適宜常年旅遊,夏長冬短,年平均溫度22.4度,最高溫度36度,最低溫度1.4度,雨水充足,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海濱城市。深圳市花勒杜鵑,市樹為荔枝樹,深圳多大鵬鳥,又名鵬城。

深圳是我國重要對外口岸之一擁有良好的通訊設施和簡便的出入境手續,目前對外國人已經實行144小時免簽證待遇。海陸空交通便利,國際機場開闢了近百條航線,現已躋身我國四大繁忙空港之列:蛇口港、赤灣港、鹽田港的海運可達世界各國、廣九、京九鐵路機貫穿其中,廣深高速公路暢通無阻。

深圳的旅遊業迅速發展,除歷史名勝古蹟外,以主題公園為代表的新建景點,景區接連湧現,世界之窗、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野生動物園、青青世界、歡樂谷、水上樂園、海洋世界、“明思克”號等都頗具規模,名聞遐邇。深圳這個昔日的邊陲小鎮,如今已經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雄資屹立於中國的南海之濱。現已先後建成了風格各異的近60處旅遊景點、景區,近百家星級酒店,數以千計不同檔次,各具特色的購物及娛樂場所,使深圳旅遊硬體設施的密度和檔次都躋身於全國前列,1998年,深圳被評為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深圳旅遊已成為旅遊大環境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展望未來,深圳旅遊業發展前景更加廣闊,深圳將成為具有民族和時代特色的中國旅遊勝地。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篇2

深圳特區四十週年,我們關注什麼?

深圳最大的禮包是如何將中央政府已經給予的政策優勢最大力度地利用、發揮好以及如何推動“雙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更好地落地,實現治理的效能才是現階段最主要的著力點。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從1980年特區成立至今,深圳剛好迎來四十歲生日。

每年的8.26,深圳人不可能不關注,深圳人不可能不知道,深圳人不可能不討論。

我在深圳小十年,一般而言,每到8.26的時點,關於深圳行政區劃調整的傳聞就撲面而來,這十年傳得最多的是直轄,以及把東莞或惠州劃去其內,這在民間,通常也被稱之為“大禮包”。

01

坊間“大禮包”

以今年為例,8月初,關於深圳市直轄的聯想又風雲再起,《中國科學院院刊》(20__年第7期)的《“十四五”時期,如何優化我國的行政區劃設定?》一文中,明確支援把深圳、青島、大連、喀什升格為直轄市。

文章提到,設立直轄市,縮小大省管轄幅度,推進扁平化管理。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城市群發展戰略,支援深圳、青島、大連、喀什升格為直轄市,充分發揮優勢地區增長極、穩疆固邊、帶動區域發展的作用。詳細的答案,諸位可參見該文。

直轄市之外,我也聽到兩個版本,據稱相關部門上報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把東莞及惠州部分割槽域劃入深圳,一個是把整個惠州併入深圳,這當然是民間的談資,信不得真。

但由此說明,每年深圳人慶祝自己生日的時候,總是有所圖,有所得,希望有真東西能惠利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發源地與火車頭,我想不僅僅是深圳人關心深圳,深圳以外的全國人民關心深圳也是情理之中,畢竟論市場化與法治化,毫無疑問,深圳敢說第二,恐怕沒有人敢爭第一,僅20__平方公里的最小一線城市,能誕生出一大批優秀的龍頭企業,華為、騰訊、富士康等,也難怪外媒以“中國矽谷”之名盛讚深圳的高新科技產業發展。

作為國內知名的財經巨集觀類資訊傳播平臺,《投資者網》自然不會錯過深圳40週年的輿論討論。為此,我們精挑細選了一批優秀企業,以及深圳較為知名的專家學者賢達人士。

有三位嘉賓是我們非常感興趣,也必須要深度對話的,他們分別是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深圳市人大常委譚剛,深圳市軟科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人大代表金心異。

毋庸置疑,這三位深圳人絲毫不陌生,甚至在廣東省的專家學者中,也絕對赫赫有名。

對話前夕,有小夥伴問我,一個小時時間應該ok了。我說,你們太年輕了,這沒有三五個小時,怎麼可能聊得透呢?

果不其然,即便是約定好的一個小時和郭萬達院長交流,也至少超時了半個小時,總體上,三位學者七八個小時的交流,可謂異常深刻,很大程度上給年輕人上了一堂“深圳史”。不過,我還是覺得時間不夠,不過癮。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向這三位學者請教?原因我更看重他們的獨特性。郭萬達院長所在的cdi,即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它屬於國內25個國家高階智庫之一,早在1989年由國務院批准成立,它的智囊建議影響各級政府決策,尤其在深圳,或者說整個廣東,它的影響力都是數一數二,而郭院長又親身參與眾多政策建議,既近距離接觸政策決策過程,又具備市場化所必須的獨立性與思想性,懂市場,又懂政府,郭院長是不二人選。

與郭萬達院長的交流中,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深圳的禮包應該是什麼?除了空間的拓展,還有什麼,難道不是改革不是開放嗎?深圳靠什麼起家的?是靠改革開放。”

譚剛院長自不必說,除了深圳市委黨校擔任副校長外,他還是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以及深圳市人大常委。

譚剛認為,深圳最大的禮包是如何將中央政府已經給予的政策優勢最大力度地利用、發揮好以及如何推動“雙區”(粵港澳大灣區與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更好地落地,實現治理的效能才是現階段最主要的著力點。

02

從1990年到“一城三化”

正題之外,我們打趣問到,深圳居民近些年最大的體會是不斷重複挖路修路,人大是否對此有過討論?他坦言,這個問題其實每次開會都討論。

1990年從重慶來到深圳,譚剛的一生就跟深圳結下不解之緣。

(圖為深圳市委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巡視員、副院長譚剛博士)

關於1990年深圳的夏天,譚剛記憶永存。他回憶,“當時,我受邀到深圳參加一場研討會,抵達深圳後,心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年輕的經濟特區果然名不虛傳。通過參觀考察和交流研討,更是深切地感受到這座海濱城市的朝氣蓬勃和快速發展,這讓我不由心生嚮往。”

今天回看1990年的深圳年鑑我們發現,當時流傳的一句話是,“來深圳的都是全中國的精英!”譚剛果然獨具慧眼。

1990,對於深圳經濟發展而言,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解放路正式開業,無數深圳人為之前往;那年12月1日,全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深交所宣告成立,從營業時間來看比上交所早了8天,而深圳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家股票上市銀行,股票程式碼:000001。

比譚剛晚來深圳幾年,金心異也是90年代就來深圳,他記憶中的深圳市中心是以“上海賓館”為界,華強北還是個工業區,旁邊開著萬佳百貨(華潤萬家前身)。

在財經媒體做高管多年,其後掛職過深圳某區街道辦,又擔任過政協委員,現在是人大代表。以往的深圳,每年兩會,金心異往往是記者們追逐的焦點之一。

“敢說敢言、深圳主義者”,金心異是21世紀初深圳的三劍客網紅之一。什麼是深圳主義者?金心異曾談到,“當我們討論深圳的時候,也是在討論中國的市場經濟應該是什麼樣子”。

近些年,金心異在網路世界對廣東及深圳經濟仍保持密切關注,包括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等都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意見與想法。針對深圳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思路,他更是提出了要打造“北深圳科技型製造產業帶”的想法。

在與《投資者網》三個多小時的交流中,金心異思路敏銳。他給深圳提出了“一城三化”的概念,更明確的是,幸福城市、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

在他看來,幸福城市也是深圳未來所需要發展的方向。因為深圳的創新活力和機遇給了年輕人動力紮根於此。但是,高房價也令深圳成為了年輕人心目中的“房奴城市”,不利於留住高學歷人才。綜合來看,深圳應該堅持以全球化、法治化、市場化為方向,努力打造成幸福城市是它未來轉型、發展的重要出路。

人們熱議深圳是擴容還是擴權?金心異的答案是,這是個偽命題。

“深圳已經和周邊的東莞、惠州等地形成一個緊密的產業體系。如ict產業鏈的發展,它不限於深圳境內,還涵蓋深莞惠地區。由於行政分隔,使得資源不能由市場配置,阻礙了產業的發展。目前的關鍵是要如何打通內迴圈,需要深圳和深圳都市圈採取哪些措施,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治理體系。對於擴權的討論,實際上是指省級的管理許可權,能不能儘可能多給深圳一些。除了政治和法律事務之外,給予深圳更多發展空間。”他說。

03

深圳的成就與危機意識

四十不惑,四十已然是人到中年的年齡,對一個城市而言,討論它的發展與轉型必然不絕於耳。這三位學者之外,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在8月19日也發表了一篇文章《經濟發展中的市場與政府——深圳40年創新轉型總結與思考》。

(圖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管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先生)

不管是“中國矽谷”,還是“創新創意之都”,深圳的成功吸引了世界矚目,深圳何以成就深圳?

唐傑教授在該文中給出的總結是:深圳創新祕訣裡很重要的一條在於:深圳是中國第一個把創新從純科研的活動轉變成為經濟活動的城市。長期以來,高度行政化科研系統掌握了創新的話語權、資源配置權、創新活動的評價權,是科技、經濟兩張皮的根源。市場化使企業家成為創新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創新投入產出效率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有優勢,創新就會成為一種蜂聚和蜂聚擴散的現象,創新引來了更多的創新,成功的企業帶動了更多企業走向成功。

依託於改革開放的紅利,與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40年來的成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然而,下一個階段深圳的挑戰與危機感何在?至少眼前的問題就是高房價是否能成為深圳的助力,還是障礙?郭萬達、譚剛及金心異也都給出了類似的答案,即學習德國及新加坡住房模式,提升公共住房比重。

這一點深圳正不斷糾正。

當然,高房價只是其一,其二可能更多是危機意識。唐傑教授最近在一個會議上說,深圳應該珍視危機意識,“我們這些年談危機越來越少了,誰要談危機就會說‘你唱衰’,這是要警惕的。我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向前走還有很遙遠的距離,保持危機意識是重要的。”

?投資者網》與三位專家學者的詳細對話即將問世,以饗讀者。與此同時,我也希望可以有機會能與唐傑教授請教深圳的明天與未來,深圳的危機意識路在何方?目前看來,很有可能。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篇3

上個世紀,深圳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轉眼之間,深圳已發展為科技發達的城市。高科技等讓人感到深圳的方便,也讓人感到深圳的美好。

可是,我們在享受城市美好的時候,有無發現天不再那麼湛藍了;花 草樹木漸漸少了;響在耳邊的不是鳥鳴,而是從工地中發出的“隆隆”聲。有一次,我讀了一篇童話,題目是《失蹤的森林王國》。這篇童話主要講述: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森林王國。這王國有一條法令:“任何人不得亂砍樹木。”連王子也不例外。老國王去世了,新國王上臺了。有一天,一個客人給了國王一張圖紙,讓國王建大廈工廠。國王覺得很有趣,於是將森林王國的樹木全砍光了,建了高樓大廈等建築。開始,人們覺得挺新奇的,可好景不長,森林王國發生了:雨災 大旱沙塵暴……將森林王國消滅了。

這篇童話的森林王國雖然是虛擬的,可它多麼貼切我們的生活呀!我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方便的同時,也對環境做出了汙染。城市大面積地開發建築物,使樹木沒有生長的空間;汽車尾氣排放量大,產生的二氧化碳使人萎靡不振……

從以上方面,我要給深圳提幾點建議:

1.縮小建築物開發的規模。因為建築物開發規模過大,會導致植物沒有生長空間,從而引發水土流失。

2.要嚴格控制汽車尾氣排放量。如果汽車尾氣在空氣中過多瀰漫,會影響空氣質量併產生酸雨。

3.多栽種樹木。樹木可以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空氣中的廢氣。

4.迴圈回收紙張。可將廢棄的紙製品迴圈加工,製造成再生紙,這樣就可以減少砍伐樹木。

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需要我們去將它創造得更美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好環境,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開始。趕快行動吧!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篇4

見證“移民之城”大時代

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深圳在短暫的40年間,從一個人口只有30多萬的邊陲“小漁村”,發展為如今管理人口超2000萬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背後祕訣可圍繞一個“人”字展開。

從創市之初,深圳就是一個對人才開放的城市,最早打破傳統的地域、體制等限制,引全國之才、集全國之力建設。早在特區創辦之初,就曾出臺不少全國矚目的引才之策。包括農村戶口入深圳戶籍,家屬沒工作的,深圳安排工作;分配工程師、高階工程師住房;高薪聘任人才,聘用期滿留去自由等等。

例如,蛇口1981年在全國公開招聘人才,打破了由上級部門調派幹部的做法,首開新中國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1983年,蛇口率先實行薪酬改革方案,不論級別職務,根據才能和貢獻確定薪酬。

一時間竟引得全國人才東南飛,不少人受特區朝氣蓬勃的生機召喚而來。放棄“鐵飯碗”闖蕩深圳的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1990年,徐少春帶著368元的養老保險金前往深圳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不久後他再次辭職,借了5000元購進一臺286電腦創辦了深圳愛普電腦技術有限公司。這便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金蝶軟體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1997-1999年間,深圳人才大市場僅接待像徐少春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者,數量就超過了350萬。而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設立之初,深圳全市技術人員只有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如今這一數字已超過200萬,40年間深圳科技工作者的數量增長了近100萬倍。

如此大攬人才,不難讓人想起“來了就是深圳人”那句膾炙人口的口號。有學者將深圳的創新氣質與其移民特色聯絡起來,解釋“移民之城”為何能夠成為創新之城。“早期到深圳的移民大多都是拋棄了原有的穩定生活,願意承受遷移帶來的不確定性,去滿足其對未來的高預期,這種文化特質尤其適合以it為背景的高科技領域的創新。”

唐傑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移民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打破了原有的階層,多元化的交往變得很正常,比如5個人湊在一起,一個是包工頭,一個懂技術,一個能辦得下貸款,一個做過處長,再來一個搞財務的,新公司就誕生了。

過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約42倍。直到目前,深圳依然在採取寬鬆的戶籍政策,大專以上學歷落戶不受限制。深圳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19年,全市新引進人才28萬人。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篇5

說起我最嚮往的地方,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深圳,因為它不僅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更是一個旅遊勝地,它是我心中最美的一個城市。 深圳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一眼望去,高聳入雲的大廈比比皆是。站在地面仰望的時候,那些高樓高得我把頭都快仰酸了。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站在一個很高的建築物上時,本來就很恐高的我,抱著媽媽的`腿直打哆嗦。那時,我就覺得自己駕在了雲端上,根本不敢往下望。 深圳的街道特別乾淨、整齊。每一條街道都是那麼寬敞,街道兩旁都栽著挺拔的椰子樹,它們好像一些英姿颯爽的士兵守衛著這座美麗的城市,它們又像是一些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向過往的行人招手問好。深圳的街道一塵不染,帶給了人們一種舒暢的感覺。深圳四季如春,讓人覺得永遠都是溫暖的感覺。

深圳靠近海邊,也是我國一個很有名的旅遊勝地。 那裡最有名的就是大梅沙和小梅沙了。如果你站在沙灘上,那裡的天空都是湛藍湛藍的,那裡的海水也是碧綠碧綠的,我曾經無數次坐在碧水藍天的海邊,泡在清澈的海水裡,只想靜靜地感受到深圳的美。當我看到許多幸福的人們在海邊拍攝婚紗照時,美得都讓我陶醉了,真的讓人流連忘返了。 深圳不僅景美,那裡的人們素質也很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隨便找一個人問路時,他都會熱情地告訴你路的方向。 深圳更是中國改革歷史上的一個奇蹟。三十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偏闢落後的小漁村,改革的春風吹來後,它像變魔術一樣,一躍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我的爸爸也很喜歡深圳這個城市,所以今年他也去深圳工作了。 深圳,這個美麗、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我讚美你,我祝福你。我想我一定還會去欣賞你無與倫比的美麗的。

深圳40週年心得體會篇6

隨著當前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制定標準已成為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深圳發展之路,另一核心推動力還在於搶佔標準高地,推進質量發展,實現品牌聚集。

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已從代工生產邁向自主品牌創立,通過不斷的自我革新,制定標準,成為行業領軍者。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商——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制定電池材料等17個國家標準,也是我國牽頭制定鋰電池材料國際標準的企業。同時,深圳在新能源汽車、消費級無人機、行動電話、5g等領域,依靠領先的產品技術標準“走出去”,取得豐碩成果。

統計顯示,目前,深圳累計有235家企業登上全國企業標準排行榜,佔全國上榜企業數量的7.17%。其中,2019年新上榜企業達152家,企業標準化建設步伐持續加快。深圳共有15家企業成為全國企業標準的“領跑者”,佔全國的12.9%。

2019年10月,深圳獲評成為全國首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去年1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關於開展質量標準提升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19—2022年)》正式印發,明確提出到2022年,落戶深圳市的國際國內標準化組織工作機構達85家以上等發展目標。

高標準帶來了產業質量效益的不斷攀升,為品牌聚集奠定了深厚的基礎。華為、平安、比亞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譽海內外。其中,在南山區就擁有174家上市企業,總量穩居全國區(縣)第二;擁有400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據南山區區長黃湘嶽介紹,今年的疫情防控中,騰訊、邁瑞醫療、中建科工等一批企業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抗疫”力量。在工業和資訊化部6月份公佈的79家“科技戰疫”表現突出的人工智慧企業名單中,深圳企業有8家,其中6家來自南山區。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站在新起點上,深圳正瞄準世界先進城市,銜接國際通行規則,實施全球標杆城市建設示範工程,集聚更多高階要素、高階資源、高階企業、高階人才,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階,不斷壯大新動能、提升新勢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強大核心引擎,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