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關於五猖會讀後感範文三篇

相信不少人都讀過魯迅先生的《五猖會》,那麼大家都有怎樣的感悟與收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關於五猖會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最新關於五猖會讀後感範文三篇
五猖會讀後感1

《五猖會》一文記敘了魯迅兒時看五猖廟會的事。五猖會是難逢的盛大廟會,魯迅笑著,跳著,興奮的不得了。但在出發之前, 父親卻讓他背誦一字不懂的《鑑略》。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父親要求他讀熟, 背不出來就不準去看廟會。一盆冷水把魯迅的興致全澆滅了。待他讀熟了, 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 大家高高興興陪他出門。

最後,魯迅回憶到: “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直到現在,別的完全忘卻,不留一點痕跡,只有背誦《鑑略》這一段,卻還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 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

魯迅通過記述此事,讓我們看到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性。

五猖會讀後感2

《五猖會》是收錄在魯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文章講的是作者童年時代去看五猖會,父親硬是要自己在看賽會前背完《鑑略》的回憶,表達出作者對於封建制度對於兒童身心的壓制和摧殘的批判。

全文以五猖會為主題線索,描寫看賽會的前後。看賽會本來就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也是作者孩提時候非常期盼的。通過前半段對於賽會的描寫,也能看出作者的喜愛,更是通過《水滸傳》中人物雲:“……於是分頭四出,尋黑矮漢,尋梢長大漢,尋頭陀,尋胖大和尚,尋茁壯婦人,尋姣長婦人,尋青面,尋歪頭,尋赤須,尋美髯,尋黑大漢,尋赤臉長鬚……”這樣的引用,勾起讀者對於賽會的好奇。作者接著又描寫親身經歷的的一次較盛的賽會,覺得能夠參加賽會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情,更是幻想著自己生一場病,去扮那個“犯人”。然而去五猖會之前,父親卻讓他背誦《鑑略》。這在作者眼裡,背誦這本書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而文章的最後,通過賽會前歲賽會期待的心情與背完書後的心情形成的鮮明的對比,告訴讀者孩子的快樂是封建制度抹殺的結果。愛玩、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但是受到封建制度下的專制父親的無情壓制。兒童的天性的泯滅是封建教育導致的結果,他們不瞭解兒童的心理。

《五猖會》無情揭示封建社會的迂腐,摧殘兒童天性殘忍。童年生活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時光,讓孩子快樂,釋放他們的天性,才是大人應該做的,而不是一味限制。

五猖會讀後感3

相信不少人都讀過魯迅先生的《五猖會》,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當大家都在歡天喜地準備去關東看五猖會時,父親卻要求我務必將《鑑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會。多年以後,魯迅仍然對此十分不解,為何父親偏偏要在出發前讓我去背書呢?

其實,許多人在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大部分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淡忘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時,孩子提到的沉重經歷又恍惚在腦海當中縈繞著。

當下所有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都想讓孩子少玩一會兒,多做點題,讓他們的成績有所提升。父母只從他們的規劃來決定孩子將來以後幹些什麼,成為出類拔萃的孩子。這種現象是從古到今的教育問題。中國似乎從很早以前,就埋下了隱患,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覺得《鑑賞》很重要。可是偏偏選擇在孩子要出發前抽查背誦,背不出來,就不允許出去。在這種強大的精神壓力下。孩子選擇了屈從,從內心裡對孩子產生了傷害。我們在文章中發現。開船之後,路上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觀看《五猖會》時的熱鬧。對於“我”都沒有意義。這種扼殺孩子天性的教育,在今天仍然在上演。

明智的父母,不應該只是注意孩子的學識,他們也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應該從孩子的行為動作、神態中讀讀,以前國小時候我們喜歡什麼,心理想些什麼,彷彿父母都知道,可是上了國中後父母眼裡大多都是學習,我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他們還了解嗎?

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和使命,我們渴盼新型的家庭的和諧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