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關於最新《五猖會》讀後感三篇

所謂讀後感,就是當你讀完一本好書之後的感悟,隨時記錄讀書後的感悟,以便於日後回顧以及學習,那麼該如何寫一篇好的讀後感呢?下面由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關於最新《五猖會》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2022關於最新《五猖會》讀後感三篇
《五猖會》讀後感1

《朝花夕拾》是一部經典,它裡面的故事往往會引人深思。《五猖會》是其中的一片散文。

《五猖會》主要介紹了廟會的形式、活動等。魯迅還寫了一件事,是小時的魯迅想去看廟會,正在等著看廟會時,被父親強迫去背書。他十分不解,所以看廟會也沒了興趣,魯迅深深的記住了這件事。

我對魯迅的父親的做法十分反感。我認為父親應當給孩子適當的.自由,同為孩子,我很清楚在最興奮,最開心的時候突然在頭上潑了一盆冷水的感覺。作為孩子的父親,不應該用父親的名義來拘束孩子。

我很幸運,有很愛我的父母,他們並不是不對我拘束,而是不會強迫我做我不喜歡的事情,所以我很開心。記得小時候,我一個人看店,讀後感m因為調皮浪費了家裡的很多錢。父親他沒有不由分說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罵。他把我帶到房間裡面,沒有怒氣,語氣溫和,語重心長地教育了我,沒對我罵一個字,可是到最後我從房間裡出來臉上卻是火辣辣的,比打我罵我還讓我要羞愧,臉上沒有一絲的不滿意、不甘心,若有所思地想了想,以後卻是再也不敢做這種事了。這是對靈魂的教育,不是肉體上的。

我有一個同學,平時只能在學校碰到,平時沒見他出過家門。他就處於一個不幸的家庭,他非常不快樂,他的父母逼他讀書,沒有自己的時間。有一次他犯了錯,不僅被罵了個狗血淋頭,還被禁足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不應該是囚禁孩子的工具。真真正正的愛不是強迫,而是有嚴有寬,不要讓孩子的童年充滿了不快樂甚至是痛苦。

《五猖會》讀後感2

因為東關離縣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前夜預定好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陸續搬下去了。兒時的魯迅笑著跳著,催他們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臉色變得很謹肅了,小魯迅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他身後。父親叫他把書拿來,他忐忑著,拿著書來到父親面前。父親教他讀,“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背出來就讓他去看會,否則不準去。這猶如一盆冷水澆在了魯迅的頭上,他讀著,強記著。

太陽升得很高了,魯迅才有把握走進了父親的書房,夢似的就背完了。父親這才答應讓他去。大家同時活動起來。工人們把他抱起來,彷彿在祝賀他的成功一般,但魯迅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這一切對他都失去了意義。

這篇文章描述了兒時父子之間一場微妙的衝突,“我”對五猖會的熱切盼望和父親的阻難,表現了父親對兒童心理的無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習俗的不合理。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

在封建統治的社會中,魯迅生在一個縣城裡的家境小康的讀書人家,遭逢社會變革和家庭的日漸敗落。魯迅被包圍在這種黑暗封建的家庭風習和社會現狀。

魯迅的童年,許多來自兒童的玩性,天生的稚氣都被抹殺了。

我們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的解放社會與美好的家庭。

《五猖會》讀後感3

相信不少人都拜讀過魯迅先生的《五猖會》,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當大家都在歡天喜地準備去東關看五猖會時,“父親”卻要求“我”必須將《鑑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會。多年以後,魯迅仍然對此十分疑惑不解:為何父親偏偏要在那時讓我去背書?

其實,許多人在小時候都會有這樣經歷,大部分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忘記了。當他們看過《五猖會》時,孩提時的“沉重”經歷又恍惚在腦海中縈繞著。

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玩少一點,多點學習。作為父母,這種心情自然可以理解。如今我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父母恨不得傾盡所有的愛,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想讓孩子成為出色的人才,自己則成為最棒的父母。

造成這種後果的,看來不是單純某個人的問題了,而是中國古往今來教育文化的積澱,中國教育似乎從很早以前就埋下了這顆種子。這是一種很難再改變的思想觀念,在文章中魯迅覺得可能是《鑑略》很重要父親才會讓我背,可是為什麼偏偏會讓魯迅在那個時候背呢?魯迅先生當時的反應是這樣描寫的: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麼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而後又“夢似的就背完了。”最後導致了在上船之後“我卻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開船以後,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魯迅的父親肯定沒有想到那時魯迅孩童時的想法,而強迫魯迅去背什麼《鑑略》,扼殺了孩子的活潑好動的天性,魯迅的父親尚且如此,又何況是我們的父母呢?

中華民族有許多的優良傳統,有一些思想的精華,也有一些糟粕謬論。讀書固然可以出人頭地,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吧,家長是時候換個角度想想孩子的問題的了。

讓我們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