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6篇

通過記錄讀後感的方式可以較好的提升大家對名著的影響力,通過讀後感的寫作可以使我們回顧書中內容,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林清玄清歡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6篇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1

陽春三月,漫天紛飛的柳絮,像蒲公英一樣傳遞著生命的美景,宛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妙少女輕盈緩緩地顯露,豐富迷人的情感,鶯歌燕舞的色彩,帶給人們不盡的遐思與感動。讓生命更從容,心靈更輕盈。

一個初春的假日,村莊那一片寂靜、柔謐,清晰鮮美的空氣可人的讓我陶醉,彷彿飄向人間天堂,所有困惑和迷茫被詩情畫意的景象、清淨與快樂淹沒。我聆聽著微風吹過的細語,嗅花香的浪漫,聽枝頭小鳥的呢喃,這樣詩意般氣息又如何不美,又如何不夠閒情呢?就是在這份美景中我開啟電腦,開始閱讀人民網推薦的于丹新作《人生有味是清歡》,讓疲累的身心得到一份安寧,享受一份恬適,為自己奢侈的放任一點時間,給自己一個舒心的微笑。

本書講述了作者對人生、文化、社會、生活的再度思考,也是她50年來首度自剖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的一部哲理散文集。作品以更多的關注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對生命的意義為重點,讓我體會生命流逝中的溫馨與感動。成為美好生活不懈精神追求的原動力。書中延續了于丹作品的獨特風格,細膩寧靜、娓娓道來,以小見大,意味深長,處處引經據典,她從生命、成長、幸福、閒情、行走、流年六個部分,與讀者一起分享人生的酸、甜、苦、辣,同時也有許多學者的哲思,小到一本書、一碗牛肉麵、一座城、一個節日……在作者于丹的筆下都被賦予了生命,一個個小故事被奇妙的語言描述得淋漓盡致、流暢輕盈、靈動鮮活,深奧的道理也變得淺顯易懂,絲絲入扣。書中針對人們面臨的心靈困惑和幸福困境,聊人生,談幸福,講傳統文化,品古典之美,讓我讀出心靈雞湯的味道。

作者于丹的文字如人,簡約而別有趣味。她寫少年時喜歡宋祁的句子,“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而中年況味,手中的酒杯換了茶盞,不勸斜陽。因為,過於勉強也是一種虛幻,珍惜只有在真實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她說,當你對生活不滿時,看看自己是否珍惜了已經擁有的?正如我們常說的一句話:“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其實,你看我,我看你,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著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讀後不禁讓人豁然開朗。這本書的內容並不光談人的心靈感觸,還有接地氣的家庭教育經驗,如談到“不要苛求自己的孩子是全才,能夠真實、坦率地活著,有陽光、健康的心態就好……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快樂,尊重成長”。此外還有生活中的美食感悟:“星雲大師用大把時光烹製出食材本身香氣的菌湯,讓我頓悟到,吃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與天地結緣。”

作為當代知識分子,于丹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大力詮釋與傳播,探尋著解決當代人生存和心靈問題的鑰匙。諸如,所有節日中,清明究竟有什麼樣的獨特意味呢?于丹解釋說,這裡蘊含著血脈之情,蘊含著眷戀,以及我們在長輩生前沒來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懺悔,還有他們走後魂牽夢縈、每到夜半都會驚醒的深深惆悵。幸虧我們還有一個大節叫作清明,我們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緬懷,可以告訴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們也可以在風清景明的日子裡採一朵花,種一棵樹,放一隻風箏,仰望一朵流雲。就在這個日子裡,我們的魂魄能和所有的親人在天上相逢。書名“人間有味是清歡”,取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浣溪沙》。蘇軾之意,似有淡出仕途的意思。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者說,保持快樂的心情活著。很顯然,于丹在書中選取了後者的意思。就像于丹所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澱,洗盡鉛華。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人生中每一個腳印或多或少總會留下些痕跡,每一步都不會白走,驀然回首,你會發現那一路的坎坷與崎嶇成就的是一路的風景。走過歲月,走過朝夕,一路走來留下或深或淺,或直或曲,或腳步凌亂。就像作者于丹一樣有夢想和執著的信念,有堅強的腳步,走向屬於自己的海闊天空,擁清風入懷,望風輕雲淡。或許,唯有人生的五線譜——酸甜苦辣鹹,才能標以人生不同時值的音符,讓自己的《命運交響曲》演繹的節奏明晰,情緒激昂,奏出生命中最動人的樂章。從而,讓自己的思想內涵得以唯美詮釋,這樣的人生,即使沒有鮮花,沒有掌聲,卻是真實無悔,永遠鮮活生動的。跋涉在生命的長河,年華似水緩緩地流淌,感受著四季不同的色彩,感悟歲月的寧馨悠然與靜美!

人間有味是清歡,告訴我們:當我們沿著夢想的道路一路前行時,也別忘了停下來看一看四時風雨,用心去聽,用心去感,憑藉著這份人生之趣,我們可以活出一個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完美人生。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2

少年時代讀到蘇軾的一闕詞,非常喜歡,到現在還能背誦:“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闕詞,寫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遊玩,在南山裡喝了浮著雪沫乳花的小酒,配著春日山野裡的蓼菜、茼蒿、新筍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記這闕詞。主要是愛極了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那麼,“清歡”是什麼呢?

清歡,不同於“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於“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盡情歡樂,也不同於“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的那種無奈。當一個人感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邊的石頭也許比鑽石更有魅力,或者覺得聆聽林間鳥鳴比提籠遛鳥更令人感動,或者體會了靜靜品一壺茶比吃一頓喧鬧的晚宴更能清洗心靈……他就懂得了“清歡”。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我們很容易體會到他的壯懷激烈。歐陽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很能體會到他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我們也不難會意到他無奈的哀傷。甚至於像王國維的“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那種對人生無常所發出的刻骨的感觸,也依然能夠知悉。可是,“清歡”就難了!

我們想在路邊好好地散個步,可是人聲不斷地呼吼而過,一天裡,幾乎沒有純然安靜的一刻。

我們到館子裡,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幾乎不可得。過多的油、過多的醬、過多的鹽和味精已經成為中國菜最大的特色。我們有時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飲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約會的地方,即使是山中或海邊。凡是人的足跡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汙穢和吵鬧。

我當學生的時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圓通寺的山下,我們常常沿著上山的石階,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們順手拈下山道兩旁熟透的木槿花,吸著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覺清香勝蜜,心裡遂有一種春天才會有的歡愉。

後來,朋友到國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圓通寺,寺院的門口擺滿各種攤子。有一攤是兒童坐的機器馬,嘰裡咕嚕的童歌震撼半山。有兩攤是賣香腸的攤子,烤烘香腸的白煙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飄去。一位母親因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腸而揍打著兩個孩子,高亢的哭聲尖厲而急促……我連圓通寺的寺門都沒有進去,便沉默地轉身離開了。

下山時的心情是不堪的,想到星散的朋友,心情只是悲傷,只是惆悵,浮起的是一闋詞和一首詩,詞是李煜的“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一成空,還如一夢中!”詩是李覯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那時正是黃昏,在都市煙塵矇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種悲劇似的橙色。

生在這個時代,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鼻要清歡,找不到乾淨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篙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現代人的歡樂,是到油煙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見天日的卡拉ok去亂唱一氣,是到胡亂搭成的鄉間山莊去豪飲一番,是到狹小的房間裡做重複摸牌的方城之戲……為什麼現代人反而以濁為歡、以清為苦呢?

清歡是不講究物質條件的,它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我們擁有的物質世界愈大,清歡就愈容易失去。這使我想起東坡的另一首詩來:“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憑著東欄看著欄外的梨花,滿城都飛著柳絮時,梨花也開了遍地,東欄的那株梨花卻從深青的柳樹間伸了出來,彷彿雪一樣的清麗,有一種惆悵之美,但是,人生能看這麼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幾回呢?這正是千古風流人物的性情,這正是清朝畫家盛大士在《溪山臥遊錄》中說的:“凡人多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即少卻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只可子怡悅,不堪持贈君,自是第一流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什麼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體會人間清歡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汙濁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滋味的人物!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3

這本書是我的高中好友再畢業之際送給我的,一直沒有時間來好好品味這本書中的清歡。

清歡。一個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清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廖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想必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從這裡有感而發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歡、是在清靜中。享受淡雅的歡愉,是一種閒適,清靜,自由與舒服的生活狀態。年輕時,喜好處處遊玩。或飲一壺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現在舊地重遊時、卻發覺,現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腳步,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種感覺了。現有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忙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的是汽車喇叭的”嗡嗡作響”。街上行人匆忙的腳步、就連茶樓。也是煙霧環繞。讓人喘不過氣。

“清歡”是生命的減法。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是生命裡最有味道的情境。

“清歡”就是豐子愷筆下的“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閒見南山”清歡……………代表這是一種高雅的文化。雙休日,與家人去登山。“蟬噪

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好像是登山的抱負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壤的遊人,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期間還不夾雜著商販的叫賣聲。爬到山頂。卻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滿眼的高樓大廈,“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能是腦海中的景物了、吹過來的風夾雜著汙濁的空氣。連“清”都沒有更別說“清歡”了。

“清歡”是不受物質的束縛的。沒有外在條件的。它是發自內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到處都有清歡。

這世上,不是隻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隻有熱戀才會刻骨,有時候,一份清淡,更能歷久彌香;一種無意,更能魂牽夢縈;一段簡約,更可以維繫一生。

塵路,相逢,唯願自然;相守,銘記,淡能成全。以筆簡修心性,待某一天老去了,歲月的一種清歡,便可在文字裡慢慢邀菊修籬。生命,依舊人忙心閒,只是,心思早已開成了一朵閒花,依著陽光靜靜蔓延芬芳……

人間到處是清歡、在孤燈下翻著富有墨香的書。或提筆揮毫、或飲一口茶,體會茶香充滿。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4

在這個短暫的寒假裡,時間很緊,許多事等著我去完成。開學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從書店買來的《清歡》至今還在床頭躺著。幾天前,我終於那起了這本書,淡淡的封面,很柔。時間不多了,不知為何,當我翻開第一頁,於是我就決定要堅持讀完它。

很快,我就將它翻完了。讀這本書時,淡淡的感覺便從字裡行間裡流露出來,跟封面給人的感覺好像好像。沉醉在其中,便覺周圍的空氣也開始變的清新,不在那麼沉重了。我喜歡這種淡淡的感覺。

初看書裡的文章,多是先描寫一種事物,再引出一番人生哲理。但這些並不是敞露在眼前,還需細細品味,才嚐出一番好滋味。

這些文章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有兩點。

一是多次提到了禪說。如在《突然襲來的鐘聲》中寫道:“石門慈照禪師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諸上座!維那打鐘,還覺心痛也無?若不覺痛,與古人相違;若覺痛,為什麼含笑上來?直須仔細!’”這是告訴我們要用心聽聞每一個鐘聲,因為每一生都是一次深情地,覺悟地呼喚!又如在《第四個詩人》一文中,作者提到青原惟信禪師說的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這是勸戒我們要活在當下,活在美麗的當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做自己,回到直樸,真切,天然的自己,你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怎麼說,只在乎自己的純心。

不僅如此,文中還出現了禪詩,禪事。可見作者與禪有著很大的淵源,這令我對禪有了新的見解,有了深深嚮往之情。

還有一樣另我感興趣的是——茶道。作者在《茶中香味,只有一時》《喝茶是美好的事》中都提到自己很愛喝茶,喝茶是因為父親,老了喝茶還在茶中體悟到人生。我也喝過茶,卻未曾有過這種感覺。於是有了一份新的興致和一份新的情感再去喝茶,去走進茶中的大千世界。

讀完之後,我感嘆作者能在讀物中,讀出了不尋常我所體悟不出來的哲理,並將這些哲理用於創造自己的文學道路上;我還感嘆他不追求世俗的觀念,本著一份淡然的心,超然物外。這樣的偉大頓時令我萌生敬畏之情,難以忘懷。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5

“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澱,洗盡鉛華,

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嚐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當你因為沒有鞋穿而哭泣的時候,想想那些失去雙腳的人”。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宇宙當中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同理,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的時候會不會發現,幸運與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實人人都有一些被別人羨慕的幸福,但不要虛構著別人的幸福,浪擲了自己手中握住的價值。正如於丹教授所說,如果想明白這一點,也許你的日子也在被別人暗暗羨慕著。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漸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一直以來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實在太多。至今我還會被老同學調侃說,還記得上國小那會兒,每天穿著花襯衫坐著小車上下學。回想起十幾年前還是孩子的時候並沒覺得那有什麼特別,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原來我也被很多同齡人羨慕。

現在我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在經歷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後,生活帶給我的更多是成長與成熟,而不是傷害。

“有很多人用了畢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對別人的成全”。人生沒有所謂的彎路,我們都是順著每一步才抵達今天,所有的偶然與必然,只要你信任這些生命的成全與託付,總會對歷史的軌跡和當下的容顏做出解釋。站在現在,你會知道你的未來應該要成為什麼人,你怎麼才能不辜負曾經的成全與託付,你怎麼才能在無常當中一步一步把恆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個迴圈,一個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會不斷用善念去成全別人。善良與愛,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種子,可以薪火相傳。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學的路上,我們一直被老師成全;在職場的路上,我們一直被領導成全……我們如今的被成全與託付,難道不是為了將來對別人的成全與託付麼?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要為人父母、也許還要為人師長、為人領導,不是嗎?

漫漫人生,有味清歡。一念既起,就拼盡心力在當下完成,那一刻當下,也就算是真正實在的擁有了。

林清玄清歡讀後感篇6

上學期有朋友推薦給我于丹老師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就一直嚮往,但是卻一直沒有機會看。買到這本書後我便迫不及待地看起來。書中於丹老師結合自己的經歷說生活體會,她的經歷大都與我們的相似,所以很容易產生共鳴!且語言清新簡單,又發人深思。她在書中還大量的引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李白和蘇軾的詩句,所以文化味道十足,但並不晦澀難懂!每每讀到他們的詩句,內心還會小竊喜一下,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又有了進步!這本書似乎有一種魔力,牽引著我不斷的讀下去,欲罷不能!我似乎和于丹老師漫步於靜謐的山谷中,時而與她開懷大笑,時而同她靜坐沉思,時而隨她引吭高歌,時而又與她一起輕閉雙眼緬懷悼念!讀完書後,于丹老師的形象在腦海中就更鮮明瞭,我猜想她一定對人親切,穿著淡雅,舉止溫柔!甚至嚮往著與她見面,向她請教!

記得剛翻開這本書時一眼就被“幸福”兩個字吸引。

我似乎好久都沒有覺得自己很幸福了,和朋友聊天的主題大多數都是生活的壓力,慢慢地,感覺自己變得脾氣暴躁,內心脆弱。所以看到書中寫“幸福”二字時,我再也無法移開自己的眼球。

於是我開始體味自己的幸福。于丹老師說:“我覺得,我的母親和女兒是兩個最幸福的人!小孩之所以會幸福,是因為她什麼都相信,天真、浪漫、有夢想;老人之所以會幸福,是因為她經歷過苦日子,對當下很知足。儘管現在的成年人壓力很大,但若能像孩子一樣保持成長,像老人一樣懂得知足,幸福感就會多一點!”

來到學校的這幾年,經歷了很多,毫無疑問的是:我真的像孩子一樣成長著!我也像孩子戀家一樣依戀著這裡。作為孩子,有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但是這個家裡的家長、家人一直包容我,鼓勵我,引領我。這些我都銘記於心,我也像經歷過苦日子的老人一樣知足並且感恩!想到這,我突然發現內心暖暖的,想要幸福的信念也堅定了,也許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每天早上到班級,每個孩子都熱情地和我打招呼;上課時,與他們會有想法上的共鳴或者語言上的交鋒;課間有些孩子會訴說他們的快樂與煩惱!就這樣,我和他們一起成長著!每每看到有畢業的學生來看老師,我就想象著自己將來也會一樣!想象著自己的學生長大後可能會遍佈大江南北,從事各行各業。我就會無比興奮!我想這就是為人師的幸福味道吧!

每當我的工作中出現問題,同年組的老師都會積極地幫助我,為我“出謀劃策”,我的心滿滿的都是感動,並且覺得自己特別有安全感。這一定是幸福的味道!

幸福的味道漸漸濃郁了!因為我像老人一樣懂得知足和感恩,有孩子一樣的夢想——希望自己桃李滿天下。但是我的生活缺少了孩子的天真浪漫!於是放假的第一天,就與兩位好友去逛街,買了自己喜愛的包和衣服,看著鏡中自己的變化,心裡美滋滋的。之後又與她們一起品嚐美食,邊吃邊聊,互訴煩惱、互相開導、又各抒己見!那一天簡單、充實、快樂!回到家後,神清氣爽!

於是我開始學著天真浪漫的生活。偶爾看場電影,有時會買點零食,坐在江邊陰涼處,看看書、吹吹風、吃點零食,累了就在吊床上小憩一會兒等等。

我的生活一下子豐富了起來,有為人師的幸福味道,有同事給我的幸福味道,還有家人給我的幸福味道!真的是《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本書真的很棒,不僅引領我體會自己的幸福,且教會了我如何追尋幸福!我還會再細細地讀這本書,相信定能讓我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