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版《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三篇

當我們在生活中心情鬱悶的時候,就可以選擇靜下心來讀幾本好書,能夠幫助我們積累豐富的知識,緩解生活壓力。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版《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版《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三篇

精選版《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覺醒來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的矛盾,這可能也是從看蘇菲的世界開始的吧

看蘇菲的世界時,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問底,竟然從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共鳴;但是自己內心深處卻覺得她是一個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麼事都想那麼多,搞不好學習也會一落千丈。

此處我想了比較長的時間,到底是應該較為成熟些,每件事逆來順受,還是應該每件事刨根問底,這是多麼的矛盾啊,當時我想;這個問題可能連哲學家也解不出來吧,我的內心的兩股思想像五線譜一樣交織碰撞,我的五臟六腑在都被燒灼,我是多麼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選擇自由的暢想,還是選擇循規蹈矩,一步一個腳印,這兩者都存在風險性與可能性,前者一飛即達,後者一輩子平平穩穩,不愁吃穿,卻默默無聞,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前者若一飛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後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穩,在現代社會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沒有一雙標新立異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還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來,但是在千百次爬起來後,天已經黑了,你也將化作塵世間的一縷浮塵了,隨風飄飛了……

聰明的,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明天太陽依然升起,時鐘依然運轉,我們的問題,卻可能已悄悄的塵逝了。

精選版《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

《蘇菲的世界》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拿起小說,不由自主地代入到主人公之中去,從一開始的僅僅是好奇“來信到底出自誰的筆下“、”席德是誰“這些問題,漸漸過渡到對書中的每一個哲學問題的認真思考以及提出疑問,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心靈逐漸成長,更趨於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區別於植物、動物的高等生物——人,而當中的區別就是人具有理性。

讀過《蘇菲的世界》,不難發現從古到今,哲學家們從沒忽略過對理性的思考。哲學在本質上是理性的事業。當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哲人泰勒士宣佈“水是萬物的始基”時,泰勒士就在運用他的理性,“水是萬物的始基”這個判斷無疑地是一個理性判斷。何為理性?斯多葛學派認為理性是神的屬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論把理性看做是知識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十八世紀的法國唯物主義者認為,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張把理性作為衡量一切現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個永恆正義的理性王國;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把理性和知性相對,作為認識的一個階段。柏拉圖認為,理性是永恆不變的,而且是宇宙共通的。也就是說,理性並不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思考行為、方式,而是人對所有事物客觀、正確的分析與判斷,世間萬物本來就有其既定的概念、形式,不會因為人類的不同理解而改變,理性就是對這個概念、形式的正確認識。理性不會“因人而異”,所以說,“男人和女人具有不一樣的理性”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蘇格拉底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指的就是我們的理性。我們要知道,智慧不同於知識,它是人類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需要人自身的領悟而來,同時,理性還是人獲得知識的基礎,不經理性思考而麻木接受的知識,只能算是大腦裡一堆毫無意義的文字、符號以及影象,你不知其從何而來、有何作用,甚至不能判斷其是否正確,這時,知識不僅不能使你明智,還會使你困惑。同樣,我們的感官給我們帶來的資訊很多時候都是不準確的,過渡依賴感官,而放棄理性思考,這會導致我們活在一個模糊、不精確的世界裡,走不出那片誤解造成的“迷霧”,更無法窺視真理的一角。

蘇格拉底有一句讓筆者十分在意的話:知善者必能行善。何為知善者?大部分人的自小必定接受了不少道德品格上的教育,一套當今社會的善惡是非觀也因此成形。我們知道闖紅燈是不對的,也知道行竊是有違道德且違法的,但為什麼每天還有那麼多人做出違背道德、法律的事情來?在下認為,所謂“知善”,並非只是知道何者是對的,而是通過理性,分析出一種行為之所以是對是錯的原因,及自己採取相應行動會造成的影響和後果,得出自己應該如何做的結論。以自己的思想為出發點採取正確的做法,而不是隻為了迎合社會,這是關鍵。在這裡,筆者想分享下自認為很有趣的一個經歷,有時候,我會在做了某件事後問一下自己:”我這樣做了好事,上帝應該會認同我是個好人吧。“但轉念一想,這樣只為了得到上帝認同而行善的話怎麼能算得上是好人?這樣一來我豈不是成了心機重的小人了嗎?可是,如果這樣做了好事的我算不上是好人還是堅持這樣做了的話,就算是個不計回報的善良的人了不是嗎?......經過這樣反反覆覆的斟酌與一番煎熬之後,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辨別是非的能力存在於人的理性之中,而非社會。以他人的肯定與認同為動機所採取的行動未必是對的,我們都應該遵循自己的本心和理性,做好事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良知以及理性所驅使的,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快樂。

有人會問,理性與信仰衝突嗎?聖奧古斯丁說:“在宗教問題上,理效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聖多瑪斯認為,我們可以透過理性的思考與感官的證據推知一部分的真理,另一部分則由上帝透過聖經對我們加以啟示;聖經教導我們上帝希望人類如何生活,但上帝同時賦予我們良心,去明辨是非善惡。當一個人有了信仰,他會更有追尋真理的勇氣,而追尋真理的路上總少不了理性為他指明方向;當一個人學會運用理性,他就不會盲目依賴他的信仰,而會帶著辯證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信仰,甚至會對其加以改造,使其更接近於真理。理性與聖經,信仰與知識,本來就不衝突,通過理性,我們能判斷是非,以此約束自己的行為,雖然界限是模糊的,而信仰則明確地指示了我們該怎麼做,但這還需要經過我們的理性思考加以確認。理性,使人得以接近、看清楚自己的信仰。

人真應該為自己擁有理性而自豪,當然,理性還同時讓我們明白自身的渺小、無知,但是,理性也賦予了人類力量,使人類智慧、善良、堅強,具有了探求真理的渴望與能力。

精選版《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

真實啟蒙之於人,猶如陽光之於土。

讀之甚晚,頗有遺憾。

哲學內容往往晦澀難懂。這本書大半部分是以給一個14歲的女孩教學的口吻來寫的,所以在講述哲學時舉了許多貼近的例子,脈絡清晰,內容易懂。這本書的表達方式也非常有意思:轉述以及轉述別人的轉述。席德的父親通過寫給蘇菲的信紙將哲學基礎轉述給席德,同樣,喬斯坦·賈德通過席德的父親,將哲學轉述給真實世界的我們。轉述的魅力在於,乏味的教學時間將摻雜著各種出乎意料的故事,我們時刻抱有期待,抱有疑問,抱有驚喜。所以讀這本書就會有拆俄羅斯套娃那般的新奇感。

教科書總是讓人看著想打瞌睡的。《蘇菲的世界》包含的哲學內容不亞於一本哲學入門教科書,但是就因為作者的別具匠心,每上完一段課程,我們都期待著下一段課程將是如何呈現。它的情節獨特又豐富。開頭像是童話:14歲的蘇菲放學回家,在自家的郵箱裡收到了寫給她的信。於是蘇菲躲在了樹洞裡,開始了她的哲學課程。授課的過程像是一場偵探劇。信件為什麼會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在郵箱裡?小木屋裡住著的少校是怎樣的人物?席德是誰,和她到底有什麼聯絡?為什麼席德的父親會把信件寄給她,讓她轉交給席德?又具有魔幻色彩,我怎麼也想不到蘇菲最後會從她的世界闖到現實的世界。

這本書包含了艾伯特給蘇菲上的所有哲學課程。什麼是哲學?在這本書找到的答案是,哲學貌似涵蓋了所有。一切解釋世界的東西都可以被認為是哲學。生物學如物種起源,天文學如宇宙大爆炸,數學,物理,化學,宗教,歷史,心理學,這些大相徑庭的學科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解釋萬物存在的原因和意義。哲學基礎很完整的被呈現出來。閱讀時是那麼親切:原來我們在學校學習的一切知識,都是哲學的組成部分。

也因此,《蘇菲的世界》在我看來更向一本導讀書。你在閱讀時很容易發現你喜歡上了上述所說的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知識,並想為之奮鬥一生,未來的方向可能因此清晰,那也許也會成為你以後賴以生存的職業。存活於世本就可以成為一個奇蹟,我們無法不為生存的哲學而著迷。

如果時間的長度是註定的,我們應該懂得拓展時間的寬度,將生命中美好的東西都涵蓋在我的時間座標裡。人活著不應僅僅為免於脆弱的軀體收到傷害,還應探索所有的不明所以,以擁有飽滿的靈魂。